劉 璐
(天津市勞動保障技師學院 基礎教學部,天津 300162)
“電工電子技術”是一門內容信息量大的專業(yè)基礎課程,涉及的知識面較廣,加上電工電子技術發(fā)展迅速,新技術層出不窮,教學課時卻非常有限,要保證理想的教學質量難度很大[1]。在這一背景下,構建一體化教學模式,以任務為載體整合設計課程教學內容,注重專業(yè)理論知識與技能的拓展和訓練,讓學生邊學邊做,在實踐中掌握理論知識,是提高教學質量、強化課程內容的重要途徑,也是培養(yǎng)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有效方法。
“電工電子技術”教學長期以來偏重于理論而輕視實踐,教師在課堂上往往片面重視基礎理論知識的傳授,卻忽略了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吸收和掌握程度,對于學生將理論應用于實踐的能力也不夠關注。這就造成學生對于實踐重要性的認識不足,出現(xiàn)了不認真對待實踐課程、在實驗課堂上態(tài)度散漫、動手能力鍛煉不足等學習狀況,導致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與實踐能力普遍薄弱。
系統(tǒng)化教學載體在“電工電子技術”教學中的缺乏,導致理論與實踐難以有效結合,也使學生在理論知識的學習過程中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甚至認為此課程不能與生活實際或工作崗位緊密聯(lián)系,缺乏實用性,進而產(chǎn)生了“學習該課程意義不大”的消極想法。
由于教學內容的增加和教學課時的減少,教師為了提高教學效率只能降低教學質量,以在較短的時間內教授學生更多知識為主要目標。但由于電工電子技術這門課涉及的知識和信息較多,且內容較為復雜,不容易消化,在短時間內一味向學生灌輸大量的理論知識容易使學生產(chǎn)生學習疲勞和厭惡心理,導致教學效果不佳,難以實現(xiàn)教學目標。這種情況對于教師而言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
“電工電子技術”傳統(tǒng)的考核方式主要采用理論知識閉卷考試,學生往往臨陣磨槍,通過簡單背誦重點來應對考試,因而在日常學習中缺乏積極性,使教學課堂成為以教師為主體和中心的課堂,學生的主體地位受到嚴重影響[2]。這種與教學過程分離的考核方式不利于課堂秩序的建立和教學質量的提高[3]。
一體化教室具體主要包括3個方面的要求。(1)配有多媒體,引入電子設計自動化(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EDA)仿真軟件,運用現(xiàn)代化的分析手段,將理論教學和EDA仿真有機結合[4]。例如將課程中比較抽象的二極管的單向導電性及三極管的電流放大作用等較難理解的內容用直觀形象的動畫表現(xiàn)出來[5]。(2)配備一定數(shù)量的現(xiàn)代電子電工實驗成套設備,保證一定數(shù)量的學生可以同時使用,基本滿足教學要求,確保學生在教學課堂上有充分的實踐機會。(3)配備網(wǎng)絡資訊查詢系統(tǒng),在教學和實踐過程中,學生可以在工作頁的指引下運用信息查詢和網(wǎng)絡搜索手段,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逐步建立自行解決問題的觀念和能力。
通過分析市場需求,根據(jù)市場的要求整合教學內容、設立課程,重構學生的專業(yè)知識體系,并對傳統(tǒng)專業(yè)課程進行一定的改革,確定一體化的教學任務??梢韵日{查往屆學生在職業(yè)崗位中對專業(yè)知識的運用情況以及對口企業(yè)用工要求等,再根據(jù)這些調查資料確定在校生的課程學習內容[6]。對于課程的主要內容,除了以讓學生掌握電子電工基本原理和較為安全的用電知識為理論教學的基礎目標外,還可以讓學生更多地掌握電路的安裝與調試、電工儀器儀表的識別和電子產(chǎn)品的制作等知識。一體化教學任務的確定使理論與實踐充分融合,對學生專業(yè)技能的提升起到了促進作用。
“電工電子技術”的教學內容應根據(jù)教學任務載體來設計,提倡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學習理論知識、掌握操作技能,例如設計電路操作和電子產(chǎn)品生產(chǎn)的教學內容,讓學生掌握萬用表的組裝與使用、照明電路的安裝、功率放大器的組裝和調試、波形產(chǎn)生與轉換電路的設計與制作等技能[7]。同時一體化的教學內容還應包括對學生職業(yè)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課前準備工作是搭建合適的一體化教學平臺的基礎,教師應該對“電工電子技術”課程相關標準進行仔細分析,掌握課程教學的重難點,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并設計相應的教學任務及教學環(huán)節(jié),根據(jù)教學任務提前準備好教學方案,保證課程順利、有效地推進。此外,在上課前要營造適合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的良好環(huán)境,還應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并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能力、性格等特性劃分工作團隊,以組為單位學習。
3.2.1 任務咨詢工作
讓學生自行制定學習和實踐計劃,教師對計劃進行批閱,并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計劃在課堂上講解相應的專業(yè)知識。學生則根據(jù)教師布置的任務收集、整理文獻和資料,并通過分組學習的方式共享小組內部信息,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進行適當?shù)挠懻摻涣鳎ㄟ^自行探究的方法學習和掌握專業(yè)知識,從而有效提高學習效率和教學質量。例如三極管的識別和測量,教師先利用微課視頻講解三極管相關專業(yè)知識,再根據(jù)教學內容給學生布置學習任務,然后讓學生分組實踐,通過收集資料和討論,制定三極管識別和測量的學習計劃。
3.2.2 任務的實施
任務實施過程是確保學生課堂主體地位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教師不可過多干涉,而應作為引導者、組織者,教給學生思維方法,在思路上給予適度的指引,及時回答學生的問題,讓學生在自主思考分析的過程中不斷解決操作中的問題,從而主動構建個人知識體系和提高技能。學生應確定小組合作的形式及各自在小組中的分工,按照工作頁確立的程序和工作步驟有計劃地實施任務,并記錄任務實施過程。例如照明電路的安裝任務的實施:根據(jù)確立的工作步驟和程序進行小組分工—設計照明電路—選用電工工具、電工儀表—準備電路安裝器材—安裝、調試照明電路—檢驗照明電路運行效果—記錄實施過程和操作[8]。
3.2.3 任務的評價
一體化教學任務的評價可以進行由學生展示其任務成果的展示評價,即一般由任務小組推選代表對本組的工作進行匯報和自我評價,然后通過教師提問和同學質疑進行集體討論,評判任務工作中出現(xiàn)的問題,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小組座談、答辯的形式展開討論,讓學生把自己的知識和經(jīng)驗表達出來,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能提高其合作能力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在任務評價的過程中既要關注學生已有的水平,也要關注學生職業(yè)行為和職業(yè)能力的形成與變化,要找出不同小組的差距與原因,指出問題所在,并給出具體的改進意見。
課后學生應反思并及時交流、梳理,盡快進行反饋和調節(jié)。教師要及時收集學生對課堂教學的反饋,歸納、總結學生在一體化教學中學到的理論和實踐知識,反思教學過程,分析教學的成功與失敗,不斷改進教學方法,繼續(xù)提升一體化教學的質量[9]。具體可以依托現(xiàn)代化手段,利用問卷星等APP進行課堂教學滿意度調查,學生匿名提交,暢所欲言,更利于教師做好教學反思,提升教學效果。
建立一體化教學模式對于“電工電子技術”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的提高尤為重要。文章從課前教學、課中實施以及課后反饋3個方面分析研究,列舉了制定學習計劃、進行展示評價等有效途徑,為全面提升學生專業(yè)技能水平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