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電紡絲工藝是最早實現(xiàn)工業(yè)化生產、也是制備亞微米-納米纖維最普通的一種方法,目前主要采用溶液法和熔融法兩種加工方式。目前,使用溶液法生產納米纖維占絕大比例。靜電紡工藝具有相對低的成本、簡易的維修和加工過程,是實驗室研究和工業(yè)化生產納米纖維的主要方法,但溶劑選擇與回收系統(tǒng)仍是制約靜電紡絲大規(guī)模工業(yè)化生產的課題。目前已投入市場的靜電紡絲設備大體包括無針靜電紡絲技術、多孔靜電紡技術和靜電紡納米纖維復合技術3個系列。
無針靜電紡絲技術。捷克Elmarco公司的無針靜電紡絲技術“Nanospider”是全球第一條投入工業(yè)化運營的納米纖維生產線。該設備具有結構簡潔、運轉成本低等特點,可使用的原料包括有機材料、無機材料以及生物基聚合物原料。視用戶要求可提供的靜電紡絲設備包括:NS-Lab實驗室系列,工作幅寬300 mm;生產設備包括幅寬0.5 m的NS-1S-500U系列、幅寬1 m的NS-4S-1000U系列和幅寬1.6 m的NS-8S-1600U系列。新一代Nanospider技術及裝備開發(fā)的纖維與纖網的均勻性更好,原料與溶劑消耗更低,運轉成本可明顯降低。
SPUR公司多孔靜電紡生產技術。捷克SPUR公司開發(fā)的多孔靜電紡絲技術具有優(yōu)異的通用性,可用于亞微米-納米纖維生產,其特點包括:精確的設計產能;連續(xù)運轉16 h僅需1名維護人員;設備結構簡潔易操作,安全性好;廢絲量低。該公司SPUR-120型生產線工作幅寬1 200 mm,以面密度為0.25 g∕m2的產品計,產量為300 m2∕h。
靜電紡納米纖維復合產品的開發(fā)技術。靜電紡納米纖維與靜電噴射(Electrospraying)法制得的納米級粉末進行復合,可開發(fā)具有差異化形態(tài)結構的雜化產品,非常適宜于組織工程材料的加工。研究實踐顯示,靜電紡和靜電噴射雜化組合可有效改善纖維材料的屬性和纖維表面的結構特點。
目前歐洲、日本等地的多家納米纖維生產企業(yè)已相繼開發(fā)了靜電紡-電噴射復合產品并提供相關設備。如西班牙Valencia公司開發(fā)的“Fluidnatek”技術和裝備,具有很好的生產彈性,可適應小型試驗和商業(yè)性生產,加工品種多樣化,可承接同軸靜電紡絲,亦可進行多軸靜電紡絲工藝試驗。該系列設備采用模塊化設計,生產規(guī)?;蚱奉惪梢暿袌鲂枰{整。目前靜電紡-電噴射法制得的復合產品受到市場青睞。(來源:紡織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