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少杰 譚 宵 蔡 鷹 王旭東
廣東海洋大學,廣東 湛江 524088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帶來了新起點、新任務、新要求,這迫切需要新時代青年大學生的加入,將個人奮斗追求主動融入到新時代,做能“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高校輔導員是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承擔者,肩負著青年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起著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作用。在新時代視野下,高等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有了新的需要和更高要求,因此高校輔導員被賦予了新的育人使命:立足于新時代,領悟新要求,結合“三全育人”理念、依托“十大育人”體系,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工作目標,將青年大學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細做實做透,確保青年大學生的成長成才始終沿著正確方向,成為能夠“擔任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做既全面發(fā)展又有擔當有抱負的新時代青年大學生。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7年10月18日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了新時代。他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在改革開放40年的偉大實踐中得來的,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近70年的持續(xù)探索中得來的,是在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97年的實踐中得來的,是在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由衰到盛170多年的歷史進程中得來的,是對中華文明5000多年的傳承發(fā)展中得來的,是黨和人民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各種代價取得的寶貴成果。這一系列數(shù)字,是將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敘事邏輯置于時間和空間長軸上,是孕育新時代的基礎!新時代作為重大政治論斷的核心概念,它的出現(xiàn)透現(xiàn)出厚重的思想意蘊,不僅將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偉大事業(yè)帶入新的境界、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引上新的征程,還使得中國兒女能夠更清晰、果敢地將前進的腳步踏在了超越以往的新時代沃土上。
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年教育問題愈加重視。他指出,我國高等教育肩負著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務,必須堅持正確政治方向。高校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黨的意識形態(tài)在高校中的重要領域和前沿陣地,其工作成效,能直接影響到高校、社會的發(fā)展與穩(wěn)定。由于國內外形勢的復雜變化、意識形態(tài)的沖擊,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有了區(qū)別于其他教育的特點:自我意識強烈、務實,思維更活躍,有部分人趨向于追求功利化、娛樂化,思想容易受到享樂主義等不良思潮的影響。這就要求高校輔導員要能夠準確把握主要矛盾深刻變化的歷史特點,做好高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充分認識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性和基礎性的作用,要不斷完善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積極響應新時代的號召,率先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尤其是關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以及青年大學生工作的新要求等,不斷探索創(chuàng)新的工作理念,將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改進育人方式方法,幫助大學生進一步強化思想政治理論學習的效果,幫助他們提高政治敏銳度和鑒別能力等,以更好適應時代的變化。只有這樣,新時代下的青年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才能逐漸形成教育教學有溫度、思想引領有力度、立德樹人有效度的閉環(huán)。
中國獨特的歷史、文化和國情,決定了中國必須走自己的高等教育發(fā)展道路,堅持“四個服務”的培養(yǎng)方向,扎實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培養(yǎng)方向的提出,不僅回答了“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這一核心問題,也指明高等教育的發(fā)展方向。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強調:把青年一代培養(yǎng)造就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事關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重大戰(zhàn)略任務,是全黨的共同政治責任。因此,在新時代視野下落實新青年的培養(yǎng)工作已經迫不及待,且關鍵在思政隊伍。高校輔導員作為與青年大學生聯(lián)系最多,關系最親密的思政骨干力量,要把該角色定位作為出發(fā)點和落腳石,準確把握并具體細化,賦予育人使命和擔當在新時代下的新內涵,輔助學生成長,引導學生成才,圓就學生夢想,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培養(yǎng)建設者和接班人。
古者云,“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只有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人,才是全面的人,才是社會主義的合格接班人。輔導員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要著眼于新趨勢,從“育人”角度出發(fā),重視學生日常事務背后最本質的思想價值觀念,并對之加以樹立和引導,強化青年大學生思政教育的針對性和導向性,突出價值引領的能力,把日常具體的事務性工作作為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重要媒介手段,實現(xiàn)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價值與個體價值的有機統(tǒng)一。曲建武說:“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學問,教學生知識不難,難的是讓學生認同你的價值觀!這正是輔導員工作中思想引領方面的難點?!币虼?,要注重用新思想、新方法來教育引導青年大學生,做到理解、開導、幫助以及關心學生。除了思想理論上的引領,實踐亦是立德樹人的重要渠道。輔導員要能夠因材施教,進行個性化引導,突出目標、過程、結果導向,設計組織開展相關的活動,讓青年大學生真正做到理論聯(lián)系實際,強化專業(yè)素養(yǎng),提高綜合能力,最終實現(xiàn)“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轉變,成為新時代的建設者。
育人為本的根本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這是以育人為旨歸的。但思政理論往往偏概念化、抽象化,整體的情感震撼力和感染力不足,所以教育效果甚微,甚至還會讓人產生抵觸情緒。因此,還需要高校全面統(tǒng)籌辦學治校各領域、教育教學各環(huán)節(jié)、人才培養(yǎng)各方面的育人資源和力量,依托“十大育人”體系,多維度、多層次來統(tǒng)籌推進課程、科研、實踐、文化、網(wǎng)絡、心理、管理、服務、資助、組織等方面的育人成效。作為執(zhí)行者,輔導員要規(guī)劃好思政工作的實施內容、載體、路徑和方法,增強教育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和說服力、感染力,為高校育人工作打通“最后一公里”。
大學階段是青年大學生的政治信仰、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逐漸形成的關鍵時期。高校輔導員要牢牢把握住這個“牛鼻子”,準確把握青年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引導青年學生樹立正確的政治信仰,從根本上說是要使青年學生堅信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真理性。其次,要以生為本,待生如子,成為學生解決困難、傾訴煩惱、開導困惑、解答疑問的最親近思政骨干。再者,要重身教、講方法、看實效。切實解決青年大學生在學習、生活等方面的困難和問題,堅持解決思想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幫助學生解決思想和實際問題,真正做到育人有效果,有溫度。
總的來說,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需要保持與時俱進、持之以恒的工作。正如曲建武所說:“我這輩子就干了一件事——學生工作,我要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這片原野上劃上我人生的句號!”作為一名新時代的高校輔導員也要有同樣的覺悟,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以全面提高人才培養(yǎng)能力為關鍵,學深悟透新時代的背景,體會新思想、引領新作為,準確把握新時代賦予的角色內涵,領會立德樹人的新要求,把立德樹人理念分享到育人全員中,貫穿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過程、各方位,關心青年大學生的成長、支持青年大學生的發(fā)展,給予青年大學生更多的機會,發(fā)揮青年大學生的作用,因材施教,激發(fā)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使之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蓬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