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八路軍韓城東渡黃河抗日探源

      2020-11-30 01:30:44
      軍事歷史 2020年1期
      關鍵詞:韓城八路軍陜北

      日本發(fā)起全面侵華戰(zhàn)爭后,中國共產(chǎn)黨以民族大義為重,積極促成國共合作,部隊主動接受改編并要求迅速投入抗日戰(zhàn)爭前線。當時八路軍武器裝備落后匱乏,如直接擺到平原地帶與裝備精良的侵華日軍打陣地戰(zhàn),勢必失去長處,完全陷入被動。山西是當時距八路軍最近的戰(zhàn)場,適合發(fā)揮山地戰(zhàn)、游擊戰(zhàn)長處,成建制東渡黃河開赴山西戰(zhàn)場,既可化解國民黨“分割出動”的陰謀,又能防止蔣介石“借刀殺人”的詭計。選擇從韓城東渡抗日,是中共中央著眼戰(zhàn)略全局作出的重要決策。

      一、決策經(jīng)韓城而不經(jīng)陜北東渡,后勤補給便利是一個重要因素

      韓城有龍門渡(亦稱禹門渡)、芝川渡(亦稱少梁渡、夏陽渡)。龍門渡崖壁陡峭,水流湍急,船只橫渡較難,不適應大部隊乘舟渡河。芝川渡則船運發(fā)達,有三家造船廠。百余只船舶通往山西、河南、山東三省的榮河、鄭州、開封、德州、濟南、青島等地。①參見政協(xié)韓城市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韓城文史資料匯編》第4 輯,第104 頁。其地處20 里平川南端,川道物產(chǎn)豐富,軍需供給充足,這一段黃河岸低水緩,易于渡船絕河而過。秦魏對峙期間,是運送兵員、糧秣、輜重的津渡。②參見王開主編:《陜西航運史》,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年,第43 頁。漢初,韓信率兵擊魏,調(diào)集船只于臨晉渡口,佯示必渡,暗中率主力從芝川以木罌渡河大敗魏軍。③參見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委員會編:《中國軍事百科全書·軍事歷史》(Ⅰ),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14年,第329 頁。作為中國古代戰(zhàn)爭史上重要的軍事渡口,自然是中共中央和毛澤東籌劃八路軍東渡的選擇之一。

      早在1936年2月,中國人民紅軍抗日先鋒軍進行東征時,就曾從陜北的清澗河口至綏德溝口100 余里地段渡過黃河。此次東渡選擇走韓城而不走陜北,是因為陜北道路不好,不利于大部隊機動,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當時陜北經(jīng)濟落后,連年遭遇災荒,糧食嚴重缺乏,延安自身的糧食供應已經(jīng)極度困難,根本無力滿足3 個師的后勤補給,極易使部隊陷入困境。1928年起,陜西連續(xù)5年遭受旱災,災民遍野,赤地千里,井泉干涸,樹木枯萎,滿目凄涼。如1932年,“陜西比歲不登,饑饉迭見,閭閻匱乏,十室九空”,“自春至夏,雨旸失時,麥既未收,秋又失望,兼之風雹疫癘,災患相乘,赤地千里,災情至重,幾遍全省”。①《申報》1933年2月3日。災民高達410 萬,死472749 人,幾占災民總數(shù)的12%,并居本年各省災民死亡人數(shù)之首。②參見國民政府統(tǒng)計局:《中華民國統(tǒng)計提要》,1935年刊行,第446 頁。美國歷史學家萊曼·范斯萊克曾這樣描述:“在1928年到1933年間,饑荒席卷了中國西北部,包括陜甘寧在內(nèi),千百萬人死去,大量土地荒蕪。”③[美]費正清、費維愷編:《劍橋中華民國史(1912—1949年)》(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年,第723 頁。

      陜北的災情更為嚴重。該地區(qū)降水量少,蒸發(fā)旺盛,素有“十年九旱”之說,耕作粗放,廣種薄收。榆林地區(qū)更有“三年兩頭旱,一年不旱遭水患”之說④榆林市編纂委員會編:《榆林市志》,西安:三秦出版社,1996年,第85~116 頁。。彭德懷憶及:“陜北是小紅軍的好根據(jù)地,大紅軍的落腳點,但經(jīng)濟落后,交通不便。東側(cè)黃河,北靠沙漠,西面荒涼,人煙稀少,雖不易形成白軍四面‘圍剿’的局面,而紅軍本身的發(fā)展也有困難?!雹荨杜淼聭炎允觥肪庉嫿M編:《彭德懷自述》,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210 頁。聶榮臻也回憶道:“陜北根據(jù)地面積不算小,可是的確太‘窮’。人口有限,出產(chǎn)不豐?!雹蕖堵櫂s臻元帥回憶錄》,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5年,第241、242 頁。1936年,延安冬小麥平均畝產(chǎn)量約35 公斤,綏德僅20公斤;工業(yè)幾乎為零,沒有機械工業(yè),手工業(yè)也很薄弱;半數(shù)以上縣的人民不懂紡織,除糧食、羊毛外,從棉布到針線,甚至吃飯用的碗均靠外來。⑦參見李智勇:《陜甘寧邊區(qū)政權形態(tài)與社會發(fā)展(1937—1945)》,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第16、17 頁。1936年底,延安全縣僅有工商業(yè)和服務業(yè)128 戶,從業(yè)456 人;手工業(yè)年產(chǎn)值只有法幣2 萬元左右,商業(yè)資金總額也不過法幣13.6 萬元上下。⑧參見延安市志編纂委員會編:《延安市志》,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46 頁。美國記者斯諾寫道:“陜北是我在中國見到的最貧困的地區(qū)之一?!?937年4月8日、23日和5月29日,毛澤東致電彭雪楓、潘漢年等,要求向閻錫山交涉準許紅軍購糧運糧。7月1日,毛澤東、周恩來、朱德致電賀龍、關向應等:“由西安到延安道路多處被水沖壞,近十日走汽車未通,現(xiàn)延安糧食萬分困難?!雹彳娛驴茖W院毛澤東軍事思想研究所年譜組編:《毛澤東軍事年譜(1927—1958)》,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83 頁。20日,張聞天關于抗日軍政大學招生問題致電彭德懷、任弼時、鄧小平:“抗大已不能再招新生,糧、房無法解決。”⑩中共黨史研究室張聞天選集傳記組編:《張聞天文集》(2)(1935—1938),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12年,第215 頁。可見,當時陜北的糧食缺口極大,根本無法保障大部隊經(jīng)此渡河。韓城地處關中盆地與陜北高原過渡地帶,地貌結(jié)構呈現(xiàn)“七山一水二分田”,其東南部為黃土臺塬和河谷川道,地勢平穩(wěn),水多土肥。雖同樣受到連年災荒影響,糧食相較陜北要好。

      1937年8月2日,毛澤東、林伯渠致電葉劍英:“西安、延安間的公路毀壞程度甚大,非四月不能修復通車。此間糧食數(shù)月來全靠西安運來,現(xiàn)各部只有三天糧。請即向西安孫蔚如及行營交涉,將三原至少將耀縣劃歸我們,以便部隊南移就食”。第二天,毛澤東又致電葉劍英:“延安即將斷炊,抗大三千人即日南移,請一面通知行營,一面與孫蔚如交涉讓出三原等該校駐地,否則讓出耀縣?!?日,毛澤東就走陜北路線的困難致電彭德懷、任弼時:“紅軍出動以綏德、榆林為后方是有利的,但行軍將有大的困難。故主力仍以在韓城、宜川渡河為有利,一部出綏榆。望待朱德、周恩來到達商后再定?!?日,毛澤東致電博古、林伯渠、葉劍英:“紅軍部隊準備快點開動,到太原取得補充。為守秘密不坐火車徒步開進經(jīng)韓城渡河須月底才能到大同。請照上述方針與南京方面去談,候回電后部隊再開動?!蓖?,毛澤東又致電彭德懷、任弼時等考慮紅四方面軍經(jīng)陜北路線出大同的問題,但強調(diào)“太白鎮(zhèn)到瓦窯堡一段約八天行程,絕無糧食,如取此途,須立即備糧”?。同時在給彭德懷等關于“改編計劃”的復電中提出:“準備分兩路開動,主力取道韓城,一部取道宜川渡河?!笨梢?,部分兵力由陜北宜川渡河也是方案之一。8月9日,毛澤東致電西安辦事處和前指:“紅軍走陜北千余里缺糧,由洛川直到神府均遭旱荒,無法

      ? 軍事科學院毛澤東軍事思想研究所年譜組編:《毛澤東軍事年譜(1927—1958)》,第192~194 頁。通過,必須走韓城?!?0日,毛澤東關于紅軍改編等問題致電彭雪楓:“出動路線,因洛川至府谷千余里無糧,延安南北八百余里顆粒無買(機關糧食,從晉西與西安買來),因此決不能走陜北,只能走韓城渡河,經(jīng)蒲縣、孝義、汾陽到大同集中。此點與閻交涉,一定要辦到?!雹僦袊嗣窠夥跑姎v史資料叢書編審委員會編:《八路軍文獻》,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4年,第17~18 頁。同時致電彭德懷、任弼時:“為準備萬一走陜北,請令各部備辦攜帶之糧食。綏德以南洛川以北八百余里絕無糧籌。”

      二、經(jīng)韓城東渡最為快捷,同時可避免部隊陷入蔣介石的陰謀詭計

      毛澤東強調(diào):“紅軍為安全計,為蔭蔽計,為滿足晉綏渴望計,決走韓城渡河,在侯馬上車,到大同集中,再轉(zhuǎn)至懷來、蔚縣,決不走平漢路?!眹@從哪條線路出征,實質(zhì)上體現(xiàn)了國共兩黨戰(zhàn)略思想、抗戰(zhàn)方針、如何用兵的分歧。日軍發(fā)起全面侵華戰(zhàn)爭后,中共中央和毛澤東考慮最多的就是紅軍部隊如何迅速實現(xiàn)改編、如何快速抵達抗日前線。7月8日,毛澤東、朱德、彭德懷等關于日寇進攻華北紅軍將士愿為國效命致電蔣介石:“紅軍將士,咸愿在委員長領導之下,為國效命,與敵周旋,以達保土衛(wèi)國之目的。迫切陳詞,不勝屏營待命?!雹谥袊嗣窠夥跑姎v史資料叢書編審委員會編:《八路軍文獻》,第3 頁。9日,彭德懷、賀龍等發(fā)布通電:“我全體紅軍,愿即改名為國民革命軍,并請為授命為抗日前鋒,與日寇決一死戰(zhàn),僅此電達,敬候鈞命?!雹壑袊嗣窠夥跑姎v史資料叢書編審委員會編:《八路軍文獻》,第4 頁。13日,周恩來即會見蔣鼎文、宋子文,商談紅軍改編人數(shù)及指揮相關問題。④參見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周恩來年譜(1898—1949)》,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371 頁。14日,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團發(fā)布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及加強抗日教育問題的命令,要求10 天內(nèi)整編完畢,聽候出動命令。

      此間,蔣介石在指揮和人事問題上出爾反爾、讓紅軍分割出動、劃撥軍費裝備不足、擬派國民黨軍官到八路軍中任職等行徑令人疑竇叢生。加上當時中共閩粵邊特委所屬閩南抗日獨立大隊大隊長何鳴,對國民黨利用談判改編之機消滅獨立大隊的陰謀缺乏警惕,致使近千人的部隊在7月16日被國民黨軍第157 師包圍繳械。因此,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在出兵問題上始終堅持獨立自主原則,強調(diào):“紅軍抗日出動的路線、出動的兵力、作戰(zhàn)的方法,都不宜請蔣決定、頒發(fā),這些都只能待適當時機,由我們提出與之商定,方不吃虧。”⑤張培森主編:《張聞天年譜(1900—1976)》(修訂本)上卷,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10年,第330 頁。

      當時八路軍裝備嚴重不足,且非常落后,不適合與日軍進行硬碰硬的陣地戰(zhàn)。時任八路軍第120 師參謀長周士第抗戰(zhàn)日記記載,該師在改編后過黃河前,共有9595 人,迫擊炮4 門(炮彈86 發(fā)),重機槍35 挺,輕機槍143 挺,花機關槍1 挺,步馬槍4091 支,駁殼槍788 支,手槍91 支,手提式槍67 支,手榴彈2021 枚,馬刀2 把,刺刀117 把,馬(騾、驢)596 匹(頭)。⑥參見楊弘、盧云山主編:《周士第將軍陣中日記(1930年2月—1940年2月)》,2005年,第20、21 頁。既沒有坦克、大炮,也沒有汽車,迫擊炮僅4 門,槍平均2 人一支,彈藥匱乏。從刺刀數(shù)量就可推斷出槍械老舊、質(zhì)量很差。而通常齊裝滿員的日軍常備主力陸軍師團擁有2.4 萬-2.8 萬人、馬7630 匹、步騎槍14900 支、擲彈筒144 具、輕機槍288 挺、重機槍54 挺、山炮16 門、野炮36 門等。⑦參見徐平主編:《侵華日軍通覽(1931—1945)》,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12年,第86 頁。他們還可得到航空兵、坦克兵、化學兵的火力支援。

      7月12日,何應欽主持召開盧溝橋事變第二次會報,提出:“必要時令第三者出綏東侵內(nèi)蒙,以擾敵之側(cè)背。”8月3日,蔣介石核定何應欽等四長官簽呈:即令陜北朱、毛所部開綏東,出察北,向熱河挺進。⑧參見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匯編》第5 輯第2 編軍事(2),南京:鳳凰出版社,1998年,第10、50 頁。國民黨當局賦予紅軍的任務和明確的出動線路,顯然是不符合紅軍的實際情況。當時,“115D在淳化、旬邑⑨原文為順義,經(jīng)考證,應為旬邑。一帶,賀龍部在耀縣,其余大部在甘肅正寧一帶。奉命后集中需時,且令集中榆林一帶較之指定集中日期,相差過遠?!雹僦袊诙v史檔案館編:《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匯編》第5 輯第2 編軍事(2),第72 頁。

      8月4日,周恩來致電中共中央,建議由韓城、平民分兩路渡河,經(jīng)同蒲路北上作戰(zhàn)。②參見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編:《周恩來軍事文選》第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8 頁。11日,周恩來參加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軍政部部長何應欽主持的談話會時提出:“故此次來京第一問題,即在請指定捷近路線,最好沿渭河北岸經(jīng)韓城渡黃河。”③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匯編》第5 輯第2 編軍事(2),第72 頁。何應欽在《第三者使用方面及經(jīng)路之建議》中提出:“現(xiàn)第三者正在耀縣、鄜縣、正寧中間地區(qū)集結(jié),為使迅速到達目的地,研究結(jié)果擬采如下之經(jīng)路:由韓城、禹門口渡黃河,至新絳東之侯馬上車,沿同蒲路至大同轉(zhuǎn)平綏路,至宣化或下花園下車,再徒步至龍關。稍事休息,即開始向赤城活動。本經(jīng)路由耀縣至侯馬約十日,爾后改乘火車至下花園。因中間陽明堡至大同一段尚未通,亦用徒步,約需五日,可至下花園,再徒步至龍關,約一天半可到??偣彩呷占纯墒褂糜趹?zhàn)場(其他路線,均在一個月以上,至少二十七、八日)。”④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資料叢書編審委員會編:《八路軍參考資料》(1),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2年,第9 頁??梢?,國民黨方面也認為由韓城東渡最為快捷。

      中共中央堅持東渡黃河,不乘坐火車決不走隴海和平漢路,主要原因還是防止蔣介石“借刀殺人”。國民黨雖然對中共中央提出的韓城東渡方案比較配合,但中間又提出了一個南線方案,即兩個師可由風陵渡經(jīng)同蒲路轉(zhuǎn)往晉北,但必須先走一段隴海路,而另一個師則被要求轉(zhuǎn)平漢路北上。而這些區(qū)域均為國民黨中央軍所控制,一旦入其彀中,八路軍的安全無法得到保證。毛澤東等領導態(tài)度堅決,對此連發(fā)數(shù)封電報強調(diào)走韓城:“三個方面軍也宜靠攏前進,凡事以謹慎為宜?!雹蒈娛驴茖W院毛澤東軍事思想研究所年譜組編:《毛澤東軍事年譜(1927—1958)》,第194 頁?!傲⒓凑{(diào)查韓城、榮河、臨晉三點渡河船只、流速、河寬及兩岸宿營房屋?!雹尥跹嬷骶帲骸杜淼聭涯曜V》,北京:人民出版社,第178 頁?!凹t軍開動,中心要點是集中由韓城渡河受閻錫山節(jié)制,否則分割使用,危險甚大?!薄澳暇M將紅軍分割出動案,堅決不能同意。在根本問題解決后,我軍主力決由韓城渡河到廣靈、靈丘、陽原、蔚縣、淶源集中,決不走隴海和平漢路?!雹哕娛驴茖W院毛澤東軍事思想研究所年譜組編:《毛澤東軍事年譜(1927—1958)》,第196 頁。李達憶及,第129 師準備東渡黃河北上時,西安行營主任蔣鼎文派出高級參議喬茂才前往該師駐地,拿出蔣介石親筆簽署的命令,要求第129 師經(jīng)隴海路轉(zhuǎn)平漢路北上,加入石家莊方向作戰(zhàn)。劉伯承師長識破了其陰謀,堅持走韓城渡河。⑧參見李達:《抗日戰(zhàn)爭中的八路軍一二九師》,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6~9 頁。這證明了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對蔣介石的預判非常準確。

      三、韓城群眾基礎工作扎實,也是選擇經(jīng)韓城東渡的因素之一

      韓城革命工作開展早,群眾基礎好。1927年10月,韓城范家莊黨支部成立。1928年初,呂莊黨支部、南西莊黨支部先后成立。3月,韓城縣城已設立特別支部。4月,縣南區(qū)委、臨時縣委相繼成立。⑨參見政協(xié)韓城市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韓城文史資料匯編》第1 輯,1982年,第3~6 頁。通過黨組織引導教育,許多青年學生、貧苦百姓支持或參加了革命。1932年2月,中共韓城縣委正式成立,專門設立運委會具體指導學生運動,此后韓城青年學生運動進一步高漲。5月,韓城縣委組建赤衛(wèi)隊,一批青年農(nóng)民踴躍報名參加,赤衛(wèi)隊員迅速發(fā)展到一百余人。6月4日,縣委召開聯(lián)席會,決定到鄉(xiāng)村游擊,各處建立赤衛(wèi)隊和窮人會組織,公開號召以及在韓城建立蘇區(qū)等。隨后,開展了游擊,組織召開了農(nóng)民大會,分糧、焚債約、地契。⑩參見姚文琦主編:《西北革命根據(jù)地文獻資料精編》(1),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346 頁。這時,劉志丹率紅軍陜甘游擊隊800 余人到達韓城,廣大團員、進步學生立即投入迎接、慰問、募捐活動,以青年農(nóng)民為主體的赤衛(wèi)隊積極配合游擊隊開展了分糧、吃大戶、打土豪的斗爭。?參見中共陜西省委黨史研究室、共青團陜西省委青運史研究室編:《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共青團陜西省委和陜西青年運動》,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521 頁。6月28日,《中共陜西省委關于陜甘游擊隊情況向中共中央的報告》中提出:“紅軍游擊隊已到韓城,最近的發(fā)展,槍支確實數(shù)目六百八九十枝,千余人。我們已決定編成兩團,積極努力最短期間編成一師。請中央速派前來游擊隊之工作同志或其他同志馬上來陜?!雹僖ξ溺骶帲骸段鞅备锩鶕?jù)地文獻資料精編》(1),第351 頁。8月25日,《陜西省委關于帝國主義國民黨四次“圍剿”創(chuàng)造陜甘邊新蘇區(qū)及紅二十六軍決議案》中提到,韓城、渭北、旬邑等地的農(nóng)民游擊戰(zhàn)爭已經(jīng)開始。②參見姚文琦主編:《西北革命根據(jù)地文獻資料精編》(1),第346 頁。

      1937年8月26日,朱德、彭德懷簽發(fā)了《八路軍總指揮部布告》,其中寫道:“本軍紀律嚴明,買賣照常公平。禁止拉夫拉車,禁止侵犯百姓。凡屬中華同胞,一律保護認真?!雹壑泄仓醒胛墨I研究室編:《朱德年譜》(新編本),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年,第662 頁。9月6日,朱德、任弼時率八路軍總部在陜西省涇陽縣云陽鎮(zhèn)大操場舉行八路軍出征抗日誓師大會。全體指戰(zhàn)員跟著朱德復誦《八路軍出師抗日誓師詞》:“我們是工農(nóng)出身,不侵犯群眾一針一線,替民眾謀利益?!彪S后,任弼時宣布《八路軍三大紀律八項注意》。④參見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朱德年譜》(新編本),第666 頁。

      當八路軍3 個師取道芝川東渡黃河,開赴華北抗日前線時,韓城中共地下黨和民主進步人士發(fā)起組織教師、學生和廣大農(nóng)民熱烈迎軍,到處設茶水站和休息站,送茶水和瓜果慰勞八路軍,軍民間洋溢著一種融洽氣氛,加強了軍民團結(jié),鼓舞了軍民同仇敵愾的抗戰(zhàn)意志。⑤參見陜西省文史研究館編:《秦中舊事》,上海:上海書店出版,1992年,第15 頁。當指戰(zhàn)員高唱《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和《開路先鋒》等歌曲進入韓城地界時,沿途的墻上、樹上和石碑上張貼著“歡迎抗日大軍東渡”“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等標語。夾道歡迎的學校師生和群眾,打著自制的小彩旗振臂高呼抗日口號,部隊指戰(zhàn)員也高呼口號相應。歌聲、口號聲和軍隊與群眾互相問好的對話聲交融在一起,匯成一股洶涌澎湃的抗日浪潮。⑥參見政協(xié)韓城市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韓城文史資料匯編》第1 輯,第45 頁。第120 師戰(zhàn)斗劇社在大操場上公演了《亡國恨》《鐵蹄下的同胞》《放下你的鞭子》等節(jié)目,還演唱了《松花江上》等救亡歌曲,群眾抗日情緒十分高漲,到處洋溢著團結(jié)抗日的氣氛。⑦參見中共陜西省委黨史研究室、共青團陜西省委青運史研究室編:《西安事變前后和抗戰(zhàn)初期陜西國統(tǒng)區(qū)青年運動》,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383 頁。報名參加運送部隊的船工就有千余人,沿河村莊的木船和筏子全部貢獻出來。渡口附近淤泥滿地,芝川周圍的馬陵莊、范家莊、城南、城北、呂莊等18 個村莊的老百姓,自發(fā)扛來木板,有的還拆下了自家的門板和床板,依次橫置在從河岸到水邊的泥灘上,以便戰(zhàn)士和輜重通行。

      9月15日中午,朱德一行離開合陽縣進入韓城縣境。中共陜西省委民運部部長趙伯平此前已到過韓城,就接送大軍過境、渡河事宜與韓城縣委書記孫昶作了認真研究,進行了周密安排,指派地下黨員徐岱云負責渡河船隊的總聯(lián)絡。當時連日陰雨,道路泥濘,但八路軍駐地人來人往,韓城縣各界代表、芝川鎮(zhèn)商會代表和群眾,為大軍送來食品及一些軍用物資。在府君廟召開的軍民聯(lián)歡大會上,朱德總指揮作了抗日動員報告。當場有范家莊黨支部書記張智發(fā)報名參軍,接著愛國青年踴躍報名入伍。16日,百余條木船早已停放在黃河西岸的芝川渡口,數(shù)百名船夫在船上或河灘上穿梭往來。⑧參見中共陜西省委黨史研究室編:《陜西軍民抗戰(zhàn)紀事:朱德總指揮率八路軍總部東渡黃河抗日》,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4 頁。許多年輕的船工踴躍報名參軍,隨八路軍一道去了抗日前線。從1937年秋至1939年底,韓城青年到陜甘寧邊區(qū)學習和參加抗戰(zhàn)工作的絡繹不絕。可以說,韓城的群眾基礎好,軍民關系融洽,也是兵過韓城東渡黃河抗日的原因之一。

      猜你喜歡
      韓城八路軍陜北
      魅力韓城
      嗨!韓城
      韓城老街
      請到我們韓城來
      我的大陜北
      黨建地圖·陜北
      當代陜西(2018年16期)2018-09-13 11:06:04
      《陜北的婆娘陜北的漢》
      藝術評鑒(2016年10期)2016-05-30 10:48:04
      忻口會戰(zhàn)中的八路軍
      軍事歷史(2000年6期)2000-08-16 02:13:26
      對八路軍留守兵團幾則史實的考證
      軍事歷史(1995年3期)1995-08-16 03:06:48
      毛澤東轉(zhuǎn)戰(zhàn)陜北二三事
      軍事歷史(1994年2期)1994-08-16 07:12:00
      海兴县| 肇源县| 天气| 定西市| 英吉沙县| 吉首市| 白沙| 含山县| 内丘县| 天水市| 平罗县| 呼玛县| 永善县| 马关县| 西乡县| 塘沽区| 汉寿县| 太仆寺旗| 海南省| 光泽县| 彭州市| 惠安县| 蕲春县| 张家口市| 谷城县| 花莲县| 星子县| 自治县| 南宫市| 铜陵市| 宜丰县| 东莞市| 历史| 盈江县| 张家川| 乌兰察布市| 沙坪坝区| 长葛市| 岑溪市| 镇坪县| 潍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