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敵軍工作視域下的“靖江事件”*

      2020-11-30 14:18:32
      日本侵華南京大屠殺研究 2020年3期
      關鍵詞:文史資料靖江蘇中

      葉 銘

      敵軍工作是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人民武裝政治工作中的重要一環(huán),敵軍工作可以瓦解敵軍,爭取中間力量,從而達到削弱敵人、壯大自己的目的。有論者認為,“我黨我軍的敵軍工作,是從政治上分化瓦解敵軍,配合軍事斗爭,克敵制勝的革命政治工作”。(1)張文華:《綜述》,張文華主編:《攻心戰(zhàn):淮北抗日根據(jù)地敵軍工作》,(香港)金陵書社出版公司1994年版,第1頁。學界關于中共武裝敵軍工作的研究相對較少,而且偏重對敵軍工作理論與實踐的總體論述,(2)黃兆康、項東:《抗戰(zhàn)時期毛澤東關于友軍和敵軍工作的理論和實踐》,《軍事歷史》1993年第5期;王東、王志剛:《抗戰(zhàn)期間毛澤東關于人民軍隊敵軍工作的理論和思想》,《中州學刊》2001年第1期。也有少數(shù)論述抗戰(zhàn)時期八路軍、新四軍敵軍工作的論文。(3)李仲元:《抗戰(zhàn)時期我軍對日偽軍瓦解工作研究》,《南京政治學院學報》2005年第1期;楊海亮:《抗戰(zhàn)初期八路軍偽軍工作的歷史考察》,《晉陽學刊》2013年第3期;楊海亮:《八路軍敵軍工作方針變化述析》,《延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4期;黃俊:《新四軍敵軍工作的基本經(jīng)驗》,《軍事歷史研究》2013年第1期等。這些研究雖然涵蓋面較廣,但相對集中于對日軍的工作,而對偽軍工作的研究則相對薄弱,而且較少對個案進行深入分析。本文擬以“靖江事件”為切入點,對新四軍的敵軍工作進行系統(tǒng)考察,進而深化新四軍敵后抗戰(zhàn)的研究。

      一、“靖江事件”之經(jīng)過

      蘇中抗日根據(jù)地,包括江蘇省江都、高郵、寶應、興化、東臺、泰東、泰縣、泰興、靖江、如西、如皋、南通、海門、啟東等十四個縣。(4)中共江蘇省委黨史資料征集研究委員會:《蘇中抗日斗爭》,江蘇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頁。1941年初皖南事變后,新四軍在鹽城重建軍部,不久,由于國民黨軍李長江部投敵,形勢發(fā)生很大變化。3月,中共蘇北區(qū)委員會改為中共蘇中區(qū)委員會,劉炎任書記,陳丕顯任副書記;蘇北臨時行政委員會改為蘇中委員會,管文蔚任主任。(5)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資料叢書編審委員會編:《新四軍綜述大事記表冊》,解放軍出版社1993年版,第226頁。4月20日,蘇中軍區(qū)成立,粟裕兼任司令員,劉炎兼任政治委員。(6)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資料叢書編審委員會編:《新四軍綜述大事記表冊》,第227頁。其中蘇中三分區(qū)包括如西、泰縣、泰興、靖江、紫石和泰東等縣。(7)中共江蘇省委黨史資料征集研究委員會:《蘇中抗日斗爭》,第620頁。蘇中抗日根據(jù)地的新四軍地方武裝包括行政委員會警衛(wèi)團、各分區(qū)獨立團、各縣游擊營等,共9600余人。(8)陳丕顯:《蘇中根據(jù)地建立后的工作》(1942年2月),中共江蘇省委黨史資料征集研究委員會:《蘇中抗日斗爭》,第288頁。蘇中區(qū)的新四軍主力為第一師,下轄三個旅,共13000余人。(9)鐘期光:《新四軍一師工作報告(節(jié)錄)》(1942年2月),中共江蘇省委黨史資料征集研究委員會:《蘇中抗日斗爭》,第292頁。

      蘇中地區(qū)也是汪偽統(tǒng)治區(qū)域,汪偽政權(quán)在這里設置了偽行政機構(gòu)“蘇北行營”,并任命臧卓為偽蘇北行營主任。1942年,蘇中區(qū)境內(nèi)有日軍獨立第十二混成旅團的一個聯(lián)隊,約2100人,偽軍有李長江部四個師、兩個旅、一個獨立團,以及楊仲華部四個師,共計33000余人。(10)陳丕顯:《蘇中根據(jù)地建立后的工作》(1942年2月),中共江蘇省委黨史資料征集研究委員會:《蘇中抗日斗爭》,第265頁。另據(jù)臧卓回憶,當時偽蘇北行營下轄李長江部五個師、楊仲華部四個師,此外還有寶應的潘干臣師、興化的劉湘圖師及泰興的蔡鑫元師。李長江部部署于泰州、泰興、靖江、南通、如皋各縣,楊仲華部部署于如皋、東臺、鹽城和通海各縣。(11)臧卓著,蔡登山編:《我在蔣介石與汪精衛(wèi)身邊的日子》,(臺北)獨立作家出版社2013年版,第270—286頁??傮w上看,蘇中地區(qū)新四軍的實力不及日偽軍。除此之外,蘇中地區(qū)幫會勢力較強,上海青幫人物大多出自此地。

      從總體形勢看,抗戰(zhàn)時期,蘇中地區(qū)除了中共抗日武裝在堅持抗戰(zhàn)外,日軍、偽軍、偽政權(quán)及幫會勢力也在此地頻繁活動,形成了錯綜復雜的局面?!熬附录本褪窃谶@樣的環(huán)境下發(fā)生的。

      所謂“靖江事件”,即發(fā)生于1943年9月22日,偽軍第十九師師長蔡鑫元出兵驅(qū)逐偽靖江縣警察局長陶明德,造成雙方相互指責、矛盾激化的事件。偽軍和偽警察,原本為汪偽政權(quán)的重要“支柱”,然而由于涉及利益分配,原本“一家”的偽軍與偽警察之間產(chǎn)生了不可調(diào)和的矛盾。

      陶明德原系靖江縣城鎮(zhèn)貧民,家中靠開雜貨鋪為生,他于20世紀20年代加入幫會,依托幫會勢力經(jīng)營蘆灘,曾在上海組織幫會勢力,也曾被民國地方政府逮捕入獄??箲?zhàn)爆發(fā)后他組織抗日武裝,出任靖江縣抗日游擊大隊附兼第二中隊長,以及靖江縣第六區(qū)區(qū)長之職,1938年8月投敵,任靖江縣偽自治委員會委員兼警衛(wèi)大隊附,1939年任偽靖江縣警察所所長。1940年3月,他因內(nèi)部權(quán)力爭斗而被捕,7月獲釋,1941年秋任偽靖江縣保安大隊附,1942年4月兼任偽靖江縣警察局長。(12)陶明德:《從迷困歧途到投向光明——我對當年的回憶》,政協(xié)靖江縣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靖江文史資料》第九輯,1989年,第58—71頁。此時正如陶明德后來所言,“從此靖江保安隊和警察局武裝,全歸我手”。然而當時駐扎在泰興縣的偽第十九師蔡鑫元部,“為了擴大征糧收稅的范圍,即派七十三團團長陳正才、團附戴子平、參謀長鄭敏功,率朱鼎坤營進駐靖江縣境,盤踞生祠堂、四墩子一帶,橫征暴斂,綁票勒贖”。(13)陶明德:《從迷困歧途到投向光明——我對當年的回憶》,政協(xié)靖江縣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靖江文史資料》第九輯,第71頁。

      蔡鑫元原系江蘇省保安第九旅張少華(14)張少華,江蘇武進人,曾任江蘇省保安第九旅旅長,1940年投靠日偽。部第十七團副團長兼第三營營長,兼任泰興縣第八區(qū)區(qū)長,他受張少華之命去上海與日汪接洽,獲得“和平反共建國軍”第七路軍番號,后張少華因故沒有投敵,蔡鑫元遂成為偽第七路軍司令。1940年底,偽第七路軍改編為偽暫編陸軍第十九師,蔡鑫元任師長。(15)葉秀中:《偽十九師始末》,政協(xié)泰興縣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泰興文史資料》第三輯,1986年,第95—101頁。1941年,為配合所謂“強化”汪偽政權(quán)的政策,偽第十九師“改編為三個步兵團暨直屬特務連、通訊隊、機關槍連各一,其所屬各團仍賦予第七十三至第七十五三個團隊號,并仍以蔡鑫元為師長”。(16)《軍委會咨為暫編陸軍第十九師覆驗后改編情形的文件》(1941年11月),汪偽行政院檔案,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2003/6389。偽第十九師雖有軍費,但蔡鑫元仍然采用非常手段征集糧草與軍需,其中手段之一就是“到根據(jù)地、游擊區(qū),或是敵占區(qū)拉綁票,勒令取贖”。(17)葉秀中:《偽十九師始末》,政協(xié)泰興縣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泰興文史資料》第三輯,第114頁。由此可見,對于稅收權(quán)的爭奪,是陶明德與蔡鑫元矛盾的主要根源。

      由于存在矛盾,陶明德所部警察與蔡鑫元偽第十九師曾發(fā)生直接沖突。據(jù)偽第十九師第七十三團團長陳正才(又名陳新)報告稱,“靖江縣警察局長陶明德,以嫉忌本部進駐靖江生祠鎮(zhèn)一帶,有礙該局非法行為之故,時起危害本部企圖”,“去歲(1942年——引者注)十月間,該局長密派警察,喬裝匪軍,潛伏于靖泰公路兩側(cè),暗刺職部軍官。當幸抵抗有方,未遭毒手。職以此案未著顯著證明,未予根究,有士紳方震玉曾經(jīng)調(diào)解可證”,“本年(1943年——引者注)四月十五日,職部奉令掃蕩靖東匪軍,該陶明德?lián)翩?zhèn)警察分局駐所密報(該局各處分駐所早有密令探報軍情),即通知匪軍集合部隊,由該局警察向?qū)?,密布距離新港三里之公路兩側(cè)五、六、七號橋一帶,伺候職部經(jīng)過該處時,予以襲擊。當幸我官兵于發(fā)生情況之際,沉著應戰(zhàn),無大損失。只以目擊匪軍方面,發(fā)現(xiàn)該局武裝警察,職部誤以為靖江援隊,未予精密提防,致被繳去輕機(槍)四挺,步槍六十六枝〔支〕,盒槍八枝〔支〕。當有靖江縣商會馮子異,及各商等為避免事態(tài)擴大,曾一再往返交涉,該陶明德懾于物議,亦曾面允全部槍枝〔支〕,概予發(fā)還,但一再延宕,迄未履行”。事后,偽第十九師認為“陶明德勾結(jié)匪軍,襲擊本師第七十三團掃蕩部隊,以及種種危害該團,捏造情報”。(18)《蔡鑫元轉(zhuǎn)呈七十三團團長陳新致蘇北行營呈文》(1943年5月25日)、《汪偽暫編第十九師蔡鑫元部與日軍顧問部來往文件及各項有關軍事情況報告》(1943年),汪偽軍事委員會檔案,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 2038/159。為此,偽揚州綏靖公署主任張北生還面斥了陶明德。陶明德逃到上海后,又被日軍憲兵隊以“通共”為由扣押,幸得汪偽政府警政部長李士群出面保釋,方才官復原職。此外,時任偽靖江縣長的王鐘鳴是蔡鑫元的親信,系“偽十九師蔡鑫元企圖制服我,賄通蘇北行營”才委以其偽靖江縣長一職。(19)參見陶明德《從迷困歧途到投向光明——我對當年的回憶》,政協(xié)靖江縣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靖江文史資料》第九輯,第72頁。由此,雙方矛盾一觸即發(fā)。

      陶明德從上海回靖江后,有傳言他將出任偽靖江縣長,他認為:“這更引起王鐘鳴對我的忌恨,矛盾進一步加深,乃對我尋機報復,必欲置之于死地而后快。九月二十一日,王鐘鳴帶同李敬忠(駐守縣府的保安中隊長)及衛(wèi)兵數(shù)名去泰興,與蔡鑫元密謀對我報復。李敬忠原系王鐘鳴任靖江偽縣長時帶來,因他平時與我接觸頻繁,他對我的作為甚為贊許,故我加委他為保安隊第一中隊長,駐守(偽)縣政府。王鐘鳴為何將李帶去泰興?王是否發(fā)覺了李與我的關系?”這引起了陶明德的警覺。(20)陶明德:《從迷困歧途到投向光明——我對當年的回憶》,政協(xié)靖江縣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靖江文史資料》第九輯,第79頁。

      據(jù)偽第十九師后來報告,9月22日,“據(jù)靖江王縣長報告,據(jù)本縣警察局陶局長明德報稱,昨夜(廿一)有匪軍攻襲靖城,經(jīng)飭屬沉著應付,匪未得逞,卒將南門外之縣立醫(yī)院為匪洗劫一空,該院醫(yī)藥器材及院內(nèi)器物病員用藥,均為匪掠去,損失至為慘重”;“縣長昨日(9月23日——引者注)午后由泰興返靖江,行至生祠堂以東四五里處,為匪襲擊。李中隊長及衛(wèi)士均為擊斃陣亡。因時已昏暮,防衛(wèi)力薄弱,乃即折回。請求鈞部七十三團派兵一排護送。至城時,城門已閉,經(jīng)派隨從叫門,而守城之警士,不但不開,反出惡語相罵。俟經(jīng)一再開導,始由守城警士電話陶明德準許開城放入,但隨行及護送之官兵須經(jīng)點數(shù)個別,須背上肩頭,槍口朝下,否則不準入城??h長無法,只好一一依從,入城后亦相安無事。九月二十三日午前一時許,據(jù)七十三團陳團長新電稱,頃接王縣長來條,稱據(jù)周連長及李隊長報稱,陶局長明德已在其住宅門前堆置砂包,各城門及街口之警士均形忙碌,似有矩守。同時東面城門外已發(fā)生槍聲,該縣長迅速設法應付等語,即該貴團長解救等情形,即飭派距靖城較近之第三營隨時赴援”。(21)《十九師援靖始末》,《汪偽暫編第十九師蔡鑫元部與日軍顧問部來往文件及各項有關軍事情況報告》(1943年),汪偽軍事委員會檔案,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2038/159。然而據(jù)陶明德回憶,“二十二日下午三時左右,突然尤家橋分所向我報告:一輛小汽車和一輛卡車,滿載部隊由泰興方向向靖城急駛!我預感到可能是王鐘鳴引狼入室,乃命令緊閉南門城樓,嚴禁汽車入城”。 陶明德還認為,所謂李敬忠被新四軍襲擊身亡,為何其他人沒有傷亡?此必為王鐘鳴所設計謀。(22)陶明德:《從迷困歧途到投向光明——我對當年的回憶》,政協(xié)靖江縣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靖江文史資料》第九輯,第79—80頁。

      9月24日,“據(jù)七十三團陳團長新報稱,昨夜匪攻靖城,經(jīng)派朱營長鼎坤親率該營全體增援,至則匪已由東南正門攻入,該營長即奮勇由東門攻入,復繞至南西兩門搜索。匪不支由北門竄逃。而警察局長與全體警士已不知去向?,F(xiàn)該營由地方政府公□(□為原文不清——引者注)及士紳暫留靖城駐守?!?23)《十九師援靖始末》,《汪偽暫編第十九師蔡鑫元部與日軍顧問部來往文件及各項有關軍事情況報告》(1943年),汪偽軍事委員會檔案,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2038/159。

      陶明德后來回憶,靖江城破后,他逃到城中瞿士南家,躲過偽第十九師多次搜捕,后來利用繩索從城墻逃出,而家人均被扣押。他帶領警察,抓到偽第十九師傳令兵,獲知其計劃,于是率警察隊撤到新港,逮捕與偽第十九師勾結(jié)的偽新港警察分所所長樊寶山,并與偽第十九師部隊對抗。(24)陶明德:《從迷困歧途到投向光明——我對當年的回憶》,政協(xié)靖江縣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靖江文史資料》第九輯,第82—84頁。

      事件發(fā)生后,雙方分別向上司告狀。蔡鑫元狀告陶明德“通共”,而陶明德則狀告蔡鑫元勾結(jié)王鐘鳴,非法攻打并洗劫靖江縣城。

      偽第十九師自認為已經(jīng)控制了靖江縣城,陶明德實力受損,無力辯白,自己的說辭容易被上司接受,于是偽“十九師及將匪攻靖城及派隊援救靖城經(jīng)過轉(zhuǎn)告顧問部,松本教官及友邦憲兵分隊長森島軍曹親往靖城調(diào)查,當事人言各異,頗多懷疑。乃將經(jīng)過各報其上峰。故揚州方面友邦機關和蘇北顧問部派烏井顧問,聯(lián)絡部派米村□長,憲兵隊派□□隊長,至靖履行詳查?!酢跽J為非系匪軍攻城,乃系縣長勾結(jié)十九師部隊解決陶明德,又設為軍警沖突等語。是以友邦方面乃將王縣長及陶局長均帶揚州準備當面辯論,其是非曲直當不難明晰也”。(25)《十九師援靖始末》,《汪偽暫編第十九師蔡鑫元部與日軍顧問部來往文件及各項有關軍事情況報告》(1943年),汪偽軍事委員會檔案,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2038/159。盡管偽第十九師方面十分自信,但揚州日軍憲兵隊顯然察覺到事情并非那么簡單。

      偽第十九師稱陶明德“通共”,指責他欲勾結(jié)新四軍架空偽縣長,并提出兩條理由:

      (一) 據(jù)情報所得,陶明德向為靖江之地痞,自中日事變后,因緣附會而有今日,但猶以為未足。故對地方一切無不把持。在王縣長之前之徐縣長不但不能行使職權(quán),幾至不能立足,不得已只有求去。及王縣長接事,陶仍不改故態(tài),事事專橫。王縣長為一年青有為之官吏,無受其支配。陶乃設法阻撓行政之推行。數(shù)月以來,迄難達成目的。復設計勾引匪軍偽靖江獨立團陳宗保率部攻襲靖城,計在利用機會將王狙殺。此據(jù)確實情報,匪攻靖城之企圖也。

      (二) 陶明德與匪軍獨立團長陳宗保系同門弟兄,且系兒女親家,又在一年前受匪軍三分區(qū)司令陳玉生委為新編補充團長,偽委狀原件業(yè)經(jīng)搜得繳至友邦顧問部,謹將照片附陳。又匪首陳玉生之妻楊桂芳常至靖江城內(nèi)住陶明德家,每月必至。所有匪軍之用物品如醫(yī)藥電訊通信等器材,均系陶明德包辦。其稅收人員亦由陶之警局員警名義發(fā)給身份證或居住證作為掩護,故陶不斷派人參加匪之集會。今年四月間,陶曾與匪方專員□□秘書劉□等在滬金山飯店秘密開會,為友邦憲兵一同拘獲,后陶利用多金經(jīng)人保出。(26)《蔡鑫元給揚州綏靖公署報告》(1943年),《汪偽暫編第十九師蔡鑫元部與日軍顧問部來往文件及各項有關軍事情況報告》(1943年),汪偽軍事委員會檔案,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 2038/159。

      日軍憲兵隊先將陶明德帶至揚州審訊,清查其所謂“通共”問題。陶明德則指責偽第十九師進占靖江縣城后的搶劫暴行,以說明偽第十九師純屬爭奪利益。另有“靖江日語教師內(nèi)山正到揚州作證,指控十九師與王鐘鳴相互勾結(jié),狼狽為奸,搞陰謀,施詭計,誣陷我暗通新四軍”。(27)陶明德:《從迷困歧途到投向光明——我對當年的回憶》,政協(xié)靖江縣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靖江文史資料》第九輯,第84頁。日軍憲兵隊認為陶明德所言屬實。偽第十九師因此抱怨“友邦憲兵機關之官兵因受陶明德之朦混,遂用意替陶明德維護。不但說陶不通匪,且說偽委狀系偽造。更就陶一面之詞,將現(xiàn)任靖江縣長鐘鳴羈押揚州憲兵隊,百般恐駭,促其承認陶之所言,而加罪于本師,其更駭人聽聞”。(28)《蔡鑫元給揚州綏靖公署報告》(1943年)、《汪偽暫編第十九師蔡鑫元部與日軍顧問部來往文件及各項有關軍事情況報告》(1943年),汪偽軍事委員會檔案,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2038/159。

      最終,“約一個多月后,王鐘鳴被判徒刑”,陶明德回靖江復職,仍任偽警察局長。偽第十九師因該事件而被改編為“蘇北屯墾第二總隊”,一部被調(diào)往江蘇興化、高郵,編入偽軍劉湘圖部,余部仍舊駐扎泰興。(29)葉秀中:《偽十九師始末》,政協(xié)泰興縣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泰興文史資料》第三輯,第114—116頁?!熬附录敝链水嬌暇涮?。

      二、新四軍敵工策略與陶明德的“通共”

      從陶明德事后回憶看,偽第十九師指責其“通共”并非空穴來風,但其與新四軍有聯(lián)系并不等于他已經(jīng)“棄暗投明”。如研究者所言,這些基層武裝的政治立場很務實,游走于國、共、日三方之間,按照實力強弱,以順應強者為原則,形成兩面派或三面派。(30)劉熙明:《偽軍——強權(quán)競逐下的卒子(1937—1949)》,(臺北)稻鄉(xiāng)出版社2002年版,第70頁。因此,要促其起義,新四軍必須做大量的敵軍工作。

      全面抗戰(zhàn)爆發(fā)后,中共根據(jù)抗日斗爭實際,制定了相應的敵軍工作政策。以八路軍為例,其敵軍工作由政治部主導,運用的理論與策略與十年內(nèi)戰(zhàn)時期類似,認為“日本士兵都是勞苦的大眾,受日本軍閥的欺騙與壓迫而上了戰(zhàn)場的。如果日本士兵覺悟起來,都不愿意為日本軍閥發(fā)動的侵略戰(zhàn)爭當炮灰,日本士氣不旺,戰(zhàn)斗意志薄弱時,則必使日本作戰(zhàn)不可能,以致最后遭受慘敗。要使日軍士氣不旺,戰(zhàn)斗意志薄弱,就需要我們用艱苦耐心的政治工作去動搖、瓦解敵人”,“敵軍工作的對象,應該是包括偽滿軍、蒙軍以及各地偽組織的武裝在內(nèi)”,他們是“被反動的官長欺騙,及在日寇強迫之下,不得已來參加作戰(zhàn)的軍隊”。(31)蔡前:《怎樣做瓦解敵軍的工作》,生活書店1938年版,第1—2、25頁。

      1939年,各淪陷區(qū)偽軍大量增加,中共認為,“敵人正從其占領地強征壯丁,積極組織偽軍,強化偽軍,我們瓦解偽軍的政策應加強化與積極起來”。(32)《加強偽軍工作的指示》(1939年5月13日),《譚政軍事文選》,解放軍出版社2006年版,第45頁。此后,八路軍、新四軍對偽軍的工作逐步加強。其瓦解偽軍的手段包括打入偽軍內(nèi)部、做偽軍家屬工作等,以促其起義。

      1939年,新四軍政治部要求“繼續(xù)深入部隊中對敵偽軍工作的宣傳教育,切實克服輕視傾向”,“健全對敵偽軍工作的組織與系統(tǒng),實施新的編制,并在各級服務團中培養(yǎng)五人至七人的敵工組,受政治機關之直接領導”,“敵軍工作的重心放在第一線,并特別集中人力于偽軍多的地方”。(33)新四軍政治部:《本軍政治工作一年的總結(jié)及今后任務報告提綱》(1939年2月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資料叢書編審委員會:《新四軍·文獻》(1),解放軍出版社1988年版,第736—737頁。總體而言,當時新四軍的敵軍工作尚處于初期,無論組織、職責、任務、方法等都在摸索之中。1941年,中央軍委總政治部認為新四軍的“敵偽軍工作還是政治工作中最薄弱一環(huán)”,要求新四軍政治部總結(jié)經(jīng)驗,培訓敵工干部。(34)《總政治部關于加強敵偽軍工作的指示》(1941年6月8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資料叢書編審委員會:《新四軍·文獻》(2),解放軍出版社1994年版,第282頁。不久,毛澤東等聯(lián)名致電新四軍代軍長陳毅、政治委員劉少奇,要求對待偽軍要采用恩威兼施的方法,認為偽軍中存在兩面分子,對偽軍俘虜原則上一律不殺,要用“七擒孟獲”的政策,并針對投敵的李長江部俘虜多進行工作,以期瓦解李部。(35)《毛澤東等關于偽軍政策致陳毅、劉少奇電》(1941年8月1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資料叢書編審委員會:《新四軍·文獻》(2),第294頁。新四軍政治委員劉少奇、政治部主任饒漱石還指示新四軍各部,“首先要研究偽軍社會關系,通過其親屬友鄉(xiāng)關系去拉”,“進一步采取拜把子及與頭子送禮物”的方式開展敵軍工作。(36)《劉饒關于爭取偽軍及部隊活動的報告》(1941年11月27日),《關于敵偽軍工作各地來電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學院圖書資料館,E/229/57.1。據(jù)此,新四軍副政治委員鄧子恢亦要求積極進行宣傳工作,健全敵工組織,動搖偽軍、爭取偽軍,與偽軍官兵交朋友,以達到瓦解偽軍,爭取偽軍起義的目的。(37)鄧子恢:《增強敵偽軍工作》(1942年1月1日),張文華主編:《攻心戰(zhàn):淮北抗日根據(jù)地敵軍工作》,第238—239頁。

      就蘇中抗日根據(jù)地而言,中共中央華中局認為,“敵偽之矛盾極可利用”,要“分化敵偽內(nèi)部上下之團結(jié)”,“注意爭取其中比較可以和緩的中立分子”。(38)《華中局關于在反“清鄉(xiāng)”斗爭中利用敵偽矛盾瓦解分化偽軍的方針政策問題給蘇中區(qū)黨委的指示》(1943年3月14日),江蘇省檔案館編:《蘇中人民反掃蕩反清鄉(xiāng)斗爭》(上),檔案出版社1985年版,第120頁。華中局還要求“加緊偽軍偽組織中工作研究,制造擴大并利用敵人與偽軍間的矛盾”,“抽調(diào)大批可靠,面目未曾暴露的干部到偽軍和偽組織中加強工作和取得掩護,爭取偽軍下層可靠軍官與偽組織較高官員,對開展偽軍偽組織工作作用極大”。(39)《華中局關于反“清鄉(xiāng)”的指示》(1943年春),江蘇省檔案館編:《蘇中人民反掃蕩反清鄉(xiāng)斗爭》(上),第149頁。蘇中區(qū)黨委也決定將“偽軍偽組織工作成為全黨重視的工作”。(40)粟裕:《反“清剿”反“清鄉(xiāng)”報告提綱》(1943年3月),江蘇省檔案館編:《蘇中人民反掃蕩反清鄉(xiāng)斗爭》(上),第135頁。蘇中三分區(qū)地委進一步要求“各縣成立一偽軍工作委員會,由縣委書記、縣長、保安科長三人組織之,以縣委書記為敵工委書記”。(41)《中共蘇中第三地委關于偽軍工作的指示》(1942年2月4日),南京軍區(qū)政治部聯(lián)絡部編:《新四軍敵軍工作史》(上),總政治部聯(lián)絡部,1997年,第388頁。蘇中軍區(qū)司令員兼政委粟裕也表示,“由于蘇北舊偽軍力量相當強大,使其矛盾一時不能順利解決,將繼續(xù)尖銳化”。(42)粟裕:《反“清剿”反“清鄉(xiāng)”報告提綱》(1943年3月),江蘇省檔案館編:《蘇中人民反掃蕩反清鄉(xiāng)斗爭》(上),第131頁。蘇中軍區(qū)政委陳丕顯也指示,“充分利用敵偽、偽偽之間的矛盾,使這些矛盾有利于我”,同時“擴大交朋友工作,團結(jié)多數(shù)在我們周圍,靈活運用策略以孤立敵人”。(43)陳丕顯:《目前形勢下蘇中全黨及一地委二次擴大會的任務報告》(1943年4月),江蘇省檔案館編:《蘇中人民反掃蕩反清鄉(xiāng)斗爭》(上),第182頁。有鑒于此,蘇中區(qū)制定了對偽軍工作的策略原則:“積極從各方面爭取團結(jié)掌握老偽軍,反對新偽軍。對新偽軍采打拉并用,并在其初到時先布置政治攻勢,積極制造并擴大及利用敵偽與新老偽間之矛盾。對老偽軍在某種程度內(nèi)可作軍事經(jīng)濟之必要讓步,對新偽軍之上級則著重打擊,中下級則著重爭取。對老偽軍著重長期埋伏,不組織反正,其中有我黨組織者,亦不應發(fā)動日常斗爭,而僅以鞏固組織為主,對新偽軍使用一切手段,達到破壞瓦解削弱其戰(zhàn)斗力與戰(zhàn)斗意志之目的?!?44)《蘇中區(qū)黨委關于反對敵汪“清鄉(xiāng)”與堅持原地斗爭的綜合指示》(1943年5月17日),江蘇省檔案館編:《蘇中人民反掃蕩反清鄉(xiāng)斗爭》(上),第195頁。

      從中央到地方一系列有關敵軍尤其是偽軍工作的方針政策,使蘇中區(qū)新四軍能夠正確有效地處理與偽軍或偽組織的關系?!熬附录笔莻诬姾蛡谓M織內(nèi)部矛盾激化的產(chǎn)物,蘇中區(qū)在敵軍工作政策指導下,充分利用這一事件,成功瓦解了敵人,促使陶明德起義。

      陶明德投敵前后與中共方面的聯(lián)系并不多。從他后來的回憶中可以看出,其與中共取得聯(lián)系,主要原因就是偽第十九師染指靖江,與其發(fā)生了矛盾。1942年春夏,偽第十九師陳正才團進駐靖江縣境,意圖進軍靖江東部,控制靖江的重要港口新港。陶明德對偽第十九師的陰謀早有覺察,在掌握了靖江的地方武裝后,為了維護自己的地盤和既得利益,堅決反對偽第十九師在靖江境內(nèi)駐扎,更強烈反對其進駐靖東,雙方矛盾由此加劇。陶明德力量不如偽第十九師,為了維護自身利益,勢必尋求外力幫助。當偽第十九師部隊進入靖江縣境后,陶明德命令靖江縣城四門緊閉。其后,靖江城內(nèi)一位名叫夏心葵的人給陶明德打電話說有人求見,這位來見陶明德的人就是中共靖江縣委聯(lián)絡部副部長劉永青。陶明德知道劉永青的身份,也意識到劉的來訪是受中共上級機關的派遣,故心存顧忌,害怕走漏風聲,被蔡鑫元及日軍知道,然而陶明德最終還是與劉永青見了面。劉向陶闡明了全國的抗日形勢,讓陶認清日本必敗的大勢,同時指出偽第十九師搶占新港,不僅對陶不利,對新四軍和百姓也不利,要求陶明德不公開露面,堅守炮樓,不放進偽第十九師一兵一卒,不提供通訊設備,讓新四軍消滅偽第十九師進占靖江的部隊。(45)陶明德:《從迷困歧途到投向光明——我對當年的回憶》,政協(xié)靖江縣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靖江文史資料》第九輯,第73—74頁;陳宗寶:《靖新公路大捷——伏殲偽十九師七十三團》,中共靖江縣委黨史辦公室編:《靖江革命斗爭史資料選》第一輯,1985年,第100—104頁。陶明德遂按照新四軍的要求行事,偽第十九師第七十三團被新四軍伏擊,損失慘重。偽第十九師借此向陶明德發(fā)難,造成陶明德被日軍憲兵隊短暫扣押,旋即獲釋。1943年“靖江事件”發(fā)生后,新四軍也曾派人聯(lián)系陶明德。(46)陶明德:《從迷困歧途到投向光明——我對當年的回憶》,政協(xié)靖江縣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靖江文史資料》第九輯,第84頁。由此看來,陶明德“通共”有據(jù),但此時其并不想“棄暗投明”,而是想利用新四軍清除偽第十九師的勢力。

      偽第十九師指責陶明德與新四軍靖江獨立團團長陳宗寶是同門弟兄,并接受蘇中三分區(qū)司令員陳玉生委派的職務。(47)《蔡鑫元給揚州綏靖公署報告》(1943年)、《汪偽暫編第十九師蔡鑫元部與日軍顧問部來往文件及各項有關軍事情況報告》(1943年),汪偽軍事委員會檔案,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2038/159。其實,將陳玉生、陳宗寶與陶明德聯(lián)系在一起的,是蘇中地區(qū)錯綜復雜的社會關系。

      大約在1918年,陳玉生18歲時曾加入幫會。全面抗戰(zhàn)爆發(fā)后,他組織抗日武裝,編入李明揚指揮的“魯蘇皖邊區(qū)游擊總指揮部”第三縱隊第八支隊。為了對付江蘇省政府主席兼魯蘇戰(zhàn)區(qū)副總司令韓德勤的部下何克謙(48)何克謙,江蘇如皋人,曾任江蘇省保安第四旅旅長,1940年被韓德勤槍決。、朱驥(49)朱驥,江蘇靖江人,破落地主出身,北伐時曾在國民革命軍第十四軍賴世璜部任副官,后拜江陰青幫吳伯英為“老頭子”,曾先后揭露兩任靖江縣長的貪腐行為,因而入獄,出獄后一度靠攏中共。全面抗戰(zhàn)爆發(fā)后,他以幫會為號召,拉起武裝,一度擔任江蘇省保安第四旅副旅長及靖江縣長。因利益爭奪,他與陶明德產(chǎn)生矛盾,陶明德因而投靠日偽。1939年,他在與何克謙、張少華發(fā)生矛盾火并中死亡。參見吳巖《亂世英雄朱驥》,政協(xié)靖江縣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靖江文史資料》第九輯,第34—54頁。,他聯(lián)合靖江部分地方武裝與韓德勤部對抗,遂與靖江地方武裝首領張少華、張松山、蔡鑫元、陳正才“拜把子”,即“唐港聯(lián)盟”。(50)陳玉生自述:《我是怎樣走上革命道路的》,《草鞋司令》編輯組:《草鞋司令—陳玉生同志100周年誕辰紀念集》,2000年,第1—74頁。陳玉生在郭村保衛(wèi)戰(zhàn)起義之前,與靖江的偽軍、偽組織成員有較為密切的聯(lián)系。而陶明德1926年加入青紅幫,拜孫毓琛為“老頭子”,是陳玉生的后輩。(51)陶明德:《從迷困歧途到投向光明——我對當年的回憶》,政協(xié)靖江縣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靖江文史資料》第九輯,第59頁。全面抗戰(zhàn)爆發(fā)后,陶明德組織武裝最早投入朱驥、何克謙屬下,但1938年陶明德槍斃了朱驥的一些為非作歹的部下,引起朱驥的嫉恨,殺了陶明德的弟弟,并派兵進攻陶明德部,迫使陶明德于當年8月投敵。(52)陶明德:《從迷困歧途到投向光明——我對當年的回憶》,政協(xié)靖江縣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靖江文史資料》第九輯,第64—66頁。與朱驥的矛盾,使陶明德與陳玉生有一定的交集。

      陳宗寶(53)陳宗寶原為韓德勤部下何克謙的保安第四旅特務團副團長,1940年7月率部起義,改編為新四軍新編第4旅第1團,任團長,屬新四軍蘇北指揮部指揮,后任蘇中軍區(qū)三分區(qū)地方部隊靖江獨立團團長,全團僅900多人。學徒出身,全面抗戰(zhàn)爆發(fā)后自行收徒,得罪了季家市的青幫,遂投奔朱驥。朱驥命陳宗寶擔任新港稅務所長,他們共同打響了靖江抗戰(zhàn)的第一槍。此后,靖江地方武裝成立了江蘇省保安第四旅,何克謙任旅長,朱驥任副旅長兼第七團團長?!疤聘劢Y(jié)盟”后,陳玉生、張少華等率部打擊朱驥武裝,朱驥被何克謙派人打死,所部亦被何克謙吞并。陳宗寶因之前與中共有所接觸,故于1940年率部起義,1941年任新四軍蘇中三分區(qū)獨立團團長,1942年任新四軍蘇中三分區(qū)副司令兼靖江獨立團團長。當時蘇中三分區(qū)抗日根據(jù)地尚不鞏固,蘇中地委成立了“幫會工作委員會”,陳玉生與陳宗寶都是委員。陳宗寶負責如(皋)、泰(興)、靖(江)地區(qū),工作重點在靖江。陶明德手下的幾員干將徐邦杰、徐錫華、蔡克謙等都投靠了陳宗寶。(54)陳宗寶:《我投身革命的回顧》,政協(xié)靖江縣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靖江文史資料》第十一輯,1992年,第13—23頁。利用舊有的“灰色”幫會組織形式,陳宗寶在靖江縣汪偽控制區(qū)和周邊地區(qū)收徒萬余人,“這一工作的開展,對于配合武裝斗爭,策動偽軍起義,提供情報,分化瓦解封建幫會勢力等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55)陳宗寶:《敵后黨領導下的靖江幫會工作概述》,政協(xié)靖江縣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靖江文史資料》第五輯,1985年,第142頁。陶明德與蘇中三分區(qū)司令員和副司令員均有舊交,新四軍利用這些關系做陶明德的工作,具有相當?shù)幕A。

      除了上層關系外,新四軍還委派與陶明德有關系的人去做他的工作。如前述中共靖江縣委聯(lián)絡部副部長劉永青與陶明德見面即受新四軍委派。劉永青原本為陶明德的好友,“靖江事件”后,他又面晤陶明德,曉以大義。此外,陶明德兒子的干爹叫周錦章,其既是中共領導的靖江縣政府秘書周征夫的叔父,又是中共參議員,陳宗寶就是通過周錦章、周征夫叔侄的關系與陶明德取得了聯(lián)系。(56)陶明德:《從迷困歧途到投向光明——我對當年的回憶》,政協(xié)靖江縣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靖江文史資料》第九輯,第74—90頁。此外,新四軍還派地下工作者到陶明德身邊。盛仁東是蘇中第三專員公署主任秘書,中共特別黨員,在日偽大舉“清鄉(xiāng)”的背景下,為配合“精兵簡政”工作,前往淪陷區(qū)開展地下工作。盛仁東原為國民黨靖江縣黨部書記長,曾任何克謙部少校參謀,與陶明德有交情,其大哥盛蔭北傾向中共,妻兄周軼凡是當?shù)厥考?,也傾向中共,且與陶明德有私交。盛仁東通過這些關系,取得陶明德信任并回到靖江?!熬附录焙?,盛仁東與陶明德的部下靖江縣偽警察大隊大隊附徐邦杰交往頻繁,感情日深,因而得以出任靖江縣偽警察局第三課課長一職,躋身靖江縣上層,秘密開展工作。值得一提的是,中共靖江縣委聯(lián)絡部同時還委派中共靖江縣委聯(lián)絡部工作人員陳慎余做徐邦杰的工作。(57)盛仁東:《打入偽靖江警察局的經(jīng)過》,政協(xié)靖江縣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靖江文史資料》第九輯,第93—113頁。

      整體來看,新四軍在靖江借助當?shù)貜碗s的社會關系,派出適當人員,深入細致地開展敵軍工作,并按照政策指示,利用敵偽矛盾,積極開展斗爭。盡管陶明德本人的態(tài)度搖擺不定,但新四軍前期開展的敵軍工作為陶后來的起義打下了良好基礎。

      三、陶明德的“搖擺”與起義

      新四軍爭取陶明德的敵軍工作之所以能夠成功,除了正確的敵軍工作政策外,外部環(huán)境與力量對比的變化也是重要因素之一?!熬附录鼻昂?,正值日偽對蘇中抗日根據(jù)地實施“清鄉(xiāng)”的時期。日偽“清鄉(xiāng)”的方針是,“由確立治安,改善民生之目標,進而為擴展和平地區(qū),喚醒渝方迷夢,啟動戰(zhàn)爭力量,擊滅英、美殘余,在友邦協(xié)助之下,悉其全力期以極短之時間,迅速掃除匪氛,確立治安,徹底推行政令,掌握民心,發(fā)動全部政治力量,完成戰(zhàn)時體制之基礎”。(58)《清鄉(xiāng)委員會蘇北地區(qū)清鄉(xiāng)主任公署第一期清鄉(xiāng)第一次工作總綱》(1943年3月),中央檔案館、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吉林省社會科學院合編:《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檔案資料選編·日汪的清鄉(xiāng)》,中華書局1995年版,第642頁。當時蘇中區(qū)有日軍7000人、偽軍40000余人,控制了近300個鄉(xiāng)、150萬人口,而新四軍控制了1560個鄉(xiāng)、785萬人口。(59)管文蔚:《一年來蘇中政權(quán)工作的總結(jié)》(1943年12月),中共江蘇省委黨史資料征集研究委員會:《蘇中抗日斗爭》,第335—336頁。日偽認為,蘇中地區(qū)“轄地小,易于治理;軍隊多,足以布防”,(60)臧卓著,蔡登山編:《我在蔣介石與汪精衛(wèi)身邊的日子》,第304頁。有足夠的實力對付新四軍。在這樣的形勢下,即使發(fā)生了“靖江事件”,陶明德也沒有下定決心起義,而是通過日偽方面,尋求恢復自己在靖江的權(quán)勢。

      盡管當時新四軍的實力尚不及日偽,但畢竟控制著蘇中地區(qū)廣大的“面”,而日偽僅占據(jù)“點”與“線”。同時,蘇中地區(qū)大部分人口在新四軍轄區(qū),新四軍有力量應對日偽的“清鄉(xiāng)”,使日偽對蘇中地區(qū)的“清鄉(xiāng)”無法達到消滅新四軍主力的目的。1944年,新四軍主力“有計劃進行了三次戰(zhàn)役攻勢,嚴重打擊了敵偽陰謀。同時清鄉(xiāng)區(qū)內(nèi)線部隊頑強堅持,迫使敵不得不重新考慮其擴清部署”。(61)《蘇中區(qū)(一師)一九四四年軍事工作概況》,中共江蘇省委黨史資料征集研究委員會:《蘇中抗日斗爭》,第360—400頁。

      “靖江事件”后,汪偽政權(quán)派偽泰州特務團和偽第十二旅進駐靖江縣城,陶明德依然無法進城恢復勢力,于是便與偽蘇北行營教育處長陳養(yǎng)吾,聯(lián)名控告?zhèn)翁貏請F為非作歹。陳養(yǎng)吾幫助陶成功驅(qū)逐偽泰州特務團后,陶又將陳養(yǎng)吾逐出靖江城,自己則重回靖江縣城并兼任偽城防司令。對于尚在靖江境內(nèi)的偽第十二旅,陶明德則“聯(lián)絡新四軍,動員百姓分頭上告,迫使十二旅陸續(xù)撤離靖江”。(62)陶明德:《從迷困歧途到投向光明——我對當年的回憶》,政協(xié)靖江縣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靖江文史資料》第九輯,第86頁。在趕走偽靖江特務團和偽第十二旅的過程中,陶明德先后借助了偽軍事委員會、偽江蘇省政府、偽蘇北行營、日軍當局,以及新四軍的力量。此時的陶明德,很大程度上是借助各方力量,以恢復其在靖江縣城的權(quán)勢。

      1944年,厲萬青接任偽靖江縣長一職,他不僅控制偽縣政府各科長及下轄各區(qū)長等實權(quán)官位,還改編偽自衛(wèi)隊,派親信郝仰林整頓偽警察局,并任命郝?lián)蝹尉炀謾C要秘書兼新港特派員,意圖控制靖江新港、斜橋偽警察所和偽水上巡邏隊。陶明德認為這是厲萬青對自己的控制,削奪了自己的兵權(quán),因此與厲萬青產(chǎn)生利益上的沖突和矛盾。(63)陶明德:《從迷困歧途到投向光明——我對當年的回憶》,政協(xié)靖江縣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靖江文史資料》第九輯,第87頁。

      就陶明德內(nèi)心而言,新四軍在其遭遇內(nèi)部傾軋之時,非但沒有 “趁火打劫”,反倒暗中相助,因此對新四軍心存感激。不久他即帶隊搗毀了汪偽政治保衛(wèi)局特工在靖江設置的拘留所,釋放了被關押的四名政治犯,其中一人為1932年任中共靖江縣委副書記的褚力。(64)陶明德:《從迷困歧途到投向光明——我對當年的回憶》,政協(xié)靖江縣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靖江文史資料》第九輯,第86頁。此時陶明德對新四軍雖有好感,但他關心的還是自己的利益,與新四軍保持聯(lián)系,不過是在大變局中給自己多留一條可供選擇的退路而已。

      1945年日本投降后,形勢發(fā)生重大變化,這時的原汪偽人員,要在國共兩黨之間作出選擇,陶明德等也開始考慮今后的道路。這時,偽靖江縣長厲萬青已隨日軍撤走,靖江縣城由陶明德全權(quán)負責。厲萬青臨走前告訴陶明德,國民黨軍隊很快就要到來,于是陶明德便關閉靖江城門,在明知中共靖江縣委領導率部進抵靖江城郊的情況下,仍然進行城防部署。國民黨特務劉鎮(zhèn)夏也通過他人勸說陶明德不要投靠新四軍,并以江蘇省保安司令李明揚的名義,任命陶明德為保安第二旅旅長兼靖江獨立團團長。此時的陶明德陷入矛盾搖擺之中,一方面,他仍以國民政府為正統(tǒng),希望國民黨軍隊能來接收,但由于陶明德曾與戴笠的“忠義救國軍”有過摩擦,又擔心國民政府不能容他;另一方面,陶明德與新四軍一直有接觸,與中共靖江縣委聯(lián)絡部副部長劉永青見過面,與新四軍靖江獨立團團長陳宗寶也有聯(lián)系,并當面對陳宗寶表示過“心照不宣”的態(tài)度。但陶明德與新四軍也有過摩擦,其部下曾殺害過新四軍干部,他不知新四軍是否會饒恕自己。無論陶明德態(tài)度如何,中共對其工作并沒有中斷。日本投降后,中共靖江縣委聯(lián)絡部部長薛先洛指示中共地下黨員盛仁東,不能讓陶明德跑掉,要爭取他起義。

      此時,蘇中區(qū)的形勢發(fā)生了很大變化,“蘇中區(qū)黨委和蘇中軍區(qū)緊急地進行了全面反攻的政治動員和組織準備。蘇中區(qū)黨委成立了戰(zhàn)爭動員委員會”,“蘇中軍區(qū)在8月14至17日三天內(nèi),編組了十七個團,組成三個新旅”,“各縣還組織了大批民兵上前線,配合軍隊作戰(zhàn)”。(65)蕭白:《八年抗戰(zhàn)逞英豪——陳玉生同志訪談錄》,《草鞋司令》編輯組:《草鞋司令—陳玉生同志100周年誕辰紀念集》,第187頁。而蘇中地區(qū)的偽軍此時只能各自困守孤城,無力他顧。蘇中軍區(qū)要求新四軍靖江獨立團陳宗寶部,“集中民兵區(qū)隊,軍政攻勢配合進行,強迫陶明德投降”。1945年8月21日,靖江獨立團“發(fā)動民兵,聲勢浩蕩地圍攻靖城”,(66)陳宗寶:《我投身革命的回顧》,政協(xié)靖江縣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靖江文史資料》第十一輯,第22—23頁。經(jīng)過5天圍困,新四軍主力部隊趕到,對陶明德發(fā)出最后通牒。(67)盛仁東:《打入偽靖江警察局的經(jīng)過》,政協(xié)靖江縣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靖江文史資料》第九輯,第110頁。在新四軍的軍事和政治攻勢下,陶明德命令“所有人員至縣初中集中,槍支彈藥在縣政府集中聽候點驗。隨即打開西門,歡迎新四軍入城”。(68)陶明德:《從迷困歧途到投向光明——我對當年的回憶》,政協(xié)靖江縣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靖江文史資料》第九輯,第92頁。

      由于中共多方面做工作,加上靖江縣城被新四軍及民兵團團包圍,最終陶明德于1945年8月26日召開分隊長、巡官以上軍事會議,下定決心投向新四軍,走向光明的道路。陶明德還讓中共地下黨員盛仁東作為自己的代表,與新四軍接洽起義事宜。(69)盛仁東:《打入偽靖江警察局的經(jīng)過》,政協(xié)靖江縣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靖江文史資料》第九輯,第93—113頁。至此,陶明德不再“搖擺”,最終選擇“棄暗投明”,并被新四軍任命為靖江城防副司令員(陳宗寶為司令員)兼獨立第三大隊長。(70)盛仁東:《打入偽靖江警察局的經(jīng)過》,政協(xié)靖江縣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靖江文史資料》第九輯,第112頁。

      四、結(jié)語

      中共領導下的敵后抗日游擊戰(zhàn)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功,中共建立的敵后抗日根據(jù)地之所以能夠生存發(fā)展,單純依靠軍事斗爭顯然是不夠的。國民黨也曾重視游擊戰(zhàn),甚至準備以三分之一的兵力開展抗日游擊戰(zhàn),但最終卻以失敗告終。中共除了進行多種形式的武裝斗爭及抗日根據(jù)地政權(quán)建設外,還堅持和維護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這是發(fā)展敵后抗日根據(jù)地、堅持敵后抗戰(zhàn)的重要法寶之一。從某種意義上說,抗戰(zhàn)時期中共抗日武裝的敵軍工作也是一種特殊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形式。在抗日戰(zhàn)爭的大環(huán)境中,盡管存在偽政權(quán)和偽軍,但除了少數(shù)死心塌地投靠日軍的漢奸外,相當一部分人愛國之心未泯,民族大義尚存,這是中共抗日武裝開展敵軍工作的基本條件之一。中共領導的抗日武裝在日偽統(tǒng)治區(qū)創(chuàng)建敵后抗日根據(jù)地,面臨著極其復雜的局面,這種錯綜復雜的大環(huán)境,決定了開展敵軍工作的艱巨性和復雜性,也決定了“化敵為友”的敵軍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從1943年9月“靖江事件”的發(fā)生,到1945年8月陶明德起義的近兩年時間內(nèi),新四軍利用多種渠道反復做陶明德的工作,就充分說明了當時開展敵軍工作的艱巨性和復雜性。面對如此復雜的局面,新四軍堅持不懈地開展對陶明德的敵軍工作,最終促使陶明德“棄暗投明”,這充分說明中共所制定的敵軍工作方針政策是正確的,也是符合當時蘇中地區(qū)復雜的斗爭形勢的。新四軍對陶明德敵軍工作的成功,使陶明德在抗戰(zhàn)時期不以新四軍為敵,在抗戰(zhàn)勝利后又選擇起義,不僅使新四軍順利光復了靖江縣城,而且壯大了中共領導的人民武裝??梢哉f,堅持開展敵軍工作,爭取陶明德起義,是新四軍敵軍工作的一個成功范例。

      猜你喜歡
      文史資料靖江蘇中
      Jinjiang Pork Jerky靖江豬肉脯
      蘇中少年英雄——周銀海
      蘇中掘港的悠悠年昧
      華人時刊(2022年3期)2022-04-26 14:29:04
      靖江馬橋鎮(zhèn)把牢“安全第一關”
      閱盡王城知桂林——獨秀峰·靖江王城
      淺談新時期文史資料工作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
      中文信息(2021年9期)2021-03-27 16:53:49
      馬洲警僑聯(lián)動——情暖海外靖江人
      華人時刊(2021年21期)2021-03-09 05:31:34
      論檔案與文史資料的關系
      卷宗(2020年28期)2020-02-26 15:41:19
      穿插文史資料優(yōu)化初中歷史教學 
      “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政協(xié)文史資料保管與利用研究
      浙江檔案(2016年3期)2016-02-03 08:52:46
      赫章县| 石棉县| 西吉县| 刚察县| 平利县| 南木林县| 西充县| 富宁县| 内江市| 贺兰县| 英山县| 隆子县| 石门县| 中超| 石阡县| 吕梁市| 石家庄市| 丰宁| 万荣县| 漳平市| 永宁县| 印江| 河南省| 南安市| 高青县| 无锡市| 宁海县| 襄垣县| 当涂县| 建昌县| 额尔古纳市| 正安县| 凤凰县| 株洲县| 吉首市| 崇仁县| 岢岚县| 安康市| 苍山县| 章丘市| 舞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