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放
虎須,年前只以為可與蘭為伍,不可比其肩,唯一香草耳。秋深,友送我一盆,日,可修身明目狀志。又囑,此物喜清風(fēng)凈水,三二日噴以薄霧,日內(nèi)晨光片刻,陰蓄之。友仁義,視為珍寶,以此相贈,唯允謹(jǐn)記。
覓漢磚,鑿為盆,供于案。
隆冬,萬物凋零,極目皆昏。斗室香茗,正好讀書。疲憊時(shí)視之片刻,果然明目解乏。說與友聞,掩口而笑。后一日,友托人捎來瓷盤以為托。青白相映,愈見清雅去俗。
虎須也有焦葉,從葉尖始,我之虎須十天半月亦如此。友教我以修眉小剪兩側(cè)徐而圖之。
冬日午長,把玩虎須,但見葉片挺拔如刺,色澤青郁沉健。錚錚然,似青鋒出鞘,敢問蒼天;昂昂然,若清泉出澗,掃枯枝,去浮萍,義無反顧。其忍寒耐瘠侶白石,九節(jié)盤根育新苗之秉性,當(dāng)一君子。凝睇默坐之間,以為我友翩鴻已至。
一日晨起,見有淡黃蒲花一枚,狀若狗尾,以為不凡,告之我友。友云,是日也見蒲花初成,倆虎須本是一體同根。草之如此,何況人乎?于是相視而抿。將別,友告我日:四月十四為菖蒲生日。是日承舊俗為其剃頭,可去苦寒,也助新發(fā)。又云,端午之后黃梅雨,雨氤氳,青可期。于是,悉按其法。
暮春,天氣漸熱,我將虎須遷至露臺。我之露臺,一小小花園耳?;㈨毴r(shí),爭春之迎春、牡丹已是謝了。月季、薔薇正在斗艷引蝶。不幾日,黃之絲瓜、白之辣椒、紫之茄子,花信依序,姹紫嫣紅。此時(shí),蜂兒嗡嗡飛,雀兒喳喳叫,好不熱鬧。而虎須寄于瓜棚籬下,承風(fēng)飲露,悄無聲息,仿佛一高士居于山林。
人夏,青桐成蔭,虎須也青翠如云。我居桐下,有蒲影琴音相伴,蟬鳴雖嘶,心凈卻似一潭春水,很是消歇。不想仲夏高溫過旬,地表起煙,日見虎須淋不解渴,于是子夜提水澆之,終釀暑溽,萎萎然損傷過半。后幾經(jīng)我友指點(diǎn),雖已起回,青翠也僅越寸。于是,朝置窗前通風(fēng),暮移花園雨露,越加珍惜,如待我兒。
今之虎須,已稍具規(guī)模。但見尚存老葉五片,長針短刺猶在問天,桀驁不馴。而新長之葉,青莖纖纖,于微風(fēng)細(xì)雨之中,顧盼搖曳。置于斗室,時(shí)有幽香暗送,略似崖柏,清苦益智。思而慨之,擊缶曰:
虎須生于野,性情本清潔。
青溪侶白石,幽林迎遠(yuǎn)階。
冰露承為飲,盤根有九節(jié)。
我慕其風(fēng)骨,供之于案前。
青莖一寸許,長于水盈間。
指天有青鋒,顧我舞翩躚。
更深蟬聲近,月白照夢淺。
庭小履痕重,天青付素箋。
責(zé)任編輯:黃艷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