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仕翠
現(xiàn)代教育理論提倡以學生為中心,強調(diào)學生“學”的主動性,教師主要通過組織、引導,輔助學生學習。這樣,不僅提高了教學效率,也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挖掘了教材深度。如何在地理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是地理教師重要的工作內(nèi)容。
一、優(yōu)化教學環(huán)境
1.激發(fā)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學習的興趣,就會積極地、興趣盎然地學習相關知識,就算遇到困難也不會輕易放棄。否則,他只會表面地、麻木地、應付地去學習需要掌握的知識,不是主動地學習。這就是所謂的“強扭的瓜不甜”。所以,要想讓學生自主地學習地理,就必須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對地理的興趣。
2.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學生喜歡老師就會喜歡這位老師教的課程,所謂“親其師而信其道”就是這個道理。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將古板的理論巧妙地轉(zhuǎn)化為實踐操作,真正做到包容學生、關心學生、理解學生。
3.教學多樣化,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智能機等多種現(xiàn)代化教學設備將學生從靜態(tài)的文字、圖片中帶向動態(tài)的有聲有色的山水之中,讓學生以多種方式接觸地理進而理解地理。這樣的學習過程輕松有趣,從而對地理這門學科的興趣也會日益高漲。
二、多樣化學習地理
1.自主學習方法的基礎——閱讀。
學生學習地理,首先就要學會閱讀課本,掌握學習方法。同時,教師也要設置相關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書,并有選擇地詳讀或略讀,一邊讀一邊思考。此外,教師要通過不同難度題目的設定,引導學生逐漸進步。
2.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預習。
良好的習慣是學習的必備條件。培養(yǎng)學生預習的習慣,是學習地理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學生是否預習及預習的質(zhì)量如何對課堂教學效果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引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是促進學生高效學習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師應該教授學生正確有效的預習方法,讓學生自主學習新的知識。其操作要點是:(1)閱讀課文的同時用不同符號畫出概念及重點、難點;(2)寫出知識的網(wǎng)絡結(jié)構(gòu);(3)做一下課后題檢驗效果。
3.豐富室外活動,多方面引導學生。
豐富的課外活動彌補了地理課堂的不足。合理地安排課外活動,可以更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看風化的巖石,磅礴的河流;看滿天繁星,辨認不同的星座:利用望遠鏡看月亮上的不同地貌……濃厚的興趣及對知識的渴望能激發(fā)他們對地理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
4.有效的課堂提問。
課堂提問讓學習目標明確、具體,使學生跟著老師設計的課堂提問自主地閱讀教材,進而理解問題、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始終是主體,通過正確理解老師的問題獲得滿滿的喜悅感,從而激發(fā)對地理學習的濃厚興趣。教師提問要講究技巧,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靈活的思維方式,幫助學生從被迫聽課、死記硬背中走出來,全方位挖掘?qū)W生的學習潛能。
三、差異對待,滿足不同需求
學生之間存在個體差異,所以,教師要創(chuàng)建針對不同學生需要的教學環(huán)境,以此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此外,在滿足學生發(fā)展的同時,要將學生需求劃分不同層次。例如,在進行世界地圖相關知識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興趣、理論知識儲備量,以及日常學習成績,將其分組,制定不同的學習目標。對于基礎知識扎實的學生,可以引導其細化世界各地具有顯著特征的地理區(qū)域;對于基礎知識儲備不豐富的,則引導其完成大范圍的地理區(qū)域記憶即可。
總而言之,教師可以采取多種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可以根據(jù)自身情況以及學生的特點選擇不同的教學方式,同時,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打破固有思維,大膽創(chuàng)新,敢于嘗試,形成一套屬于自己的教學方式,讓更多的學生熱愛地理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