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憶
當時,裝修的時候,就有人提醒我,不要使用公共煙道,應該堵上,另外在外墻上打一個洞,安置排油煙機的管子??墒牵覜]聽他的?,F(xiàn)在好了,鄰居家的油煙味,常通過公共煙道和排油煙機的管道,灌滿我的廚房。
我可以確定,灌滿我家廚房的油煙味,來自特定的一家鄰居,因為油煙的氣味總保持一種風格。怎么說呢?它特別火爆。花椒、辣子、蔥、姜、蒜、八角,在熱油鍋里炸了,味道轟轟烈烈地浮動起來。這家人在飲食方面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每頓必燒,從不將就。一早,煙道里就傳來蔥油味,還有一股面粉的焦香,顯見得是在烤蔥油餅。那氣味呀,就好像我也滿滿地咬了一口蔥油餅,唇齒之間都是焦香。中午,應該是在做榨菜肉絲面。榨菜,在鍋里煸到半干,那股榨菜香、油香,還有鐵鍋香,先是刺鼻,隨后就柔和了,洋溢開來,那是添上水的緣故。晚上,氣味可就豐富了。這是一日之中的正餐,拉開架勢,要大干一場。氣味是一層一層傳來的,但花椒和辣子仍是主力,帶著一股子沖勁,將各種氣味打過來。時間長了,我對他們生出些好感,覺得他們過日子有著一股子認真勁:一點兒不將就,但也不奢侈。他們老老實實,一餐一飯地燒著,燒得那股濃油赤醬的味,使人感到,這是出力氣干活的人的胃口和口味,全是實打實的,沒有半點虛頭,煙火氣特別足。在我的印象中,他們沒落下過一頓。一到時間,氣味就涌過來,灌滿我家廚房的角角落落。一個鐘點以后,就消散了。對了,絕不會超過一個鐘點,到時候,一定就收了。這說明他們在吃的方面,一是有規(guī)律,二是很節(jié)制。這些,都給人富足而質樸的印象,是小康生活的氣息。
有一段日子,在一日三餐之外,煙道里還多傳來兩次草藥的氣味。這氣味也是濃烈的,“撲哧”一下進來,灌滿整個廚房。不知是因為草藥氣的影響,還是實際情況如此,那段日子里,他們一日三餐的氣味相比以前不那么濃郁了。倒不是說變得清淡,而是帶些偃旗息鼓的意思。這段日子持續(xù)挺久的,草藥的苦味是這段時間油煙味的基調。這也是認真養(yǎng)病的氣味:耐心,持重,積極,執(zhí)著。
之后,忽然有一天,我家的廚房里滾滾傳來一股羊肉湯的氣味。這就知道,他們家人的病好了,要好好地補償一下、犒勞一下。倒不是說有什么寶貴的,但它確有一種盛宴的氣氛,帶著古意。古人們慶賀戰(zhàn)功,不就是宰羊嗎?果然,草藥味從此消遁,一日三餐,火爆爆地照常進行。
在較長一段時間熟稔的相處之后,我家廚房來了一個不速之客——一縷咖啡的香氣。這是另一路的氣味,和之前那家絕無相干。它悄悄地,夾在花椒炸鍋的油煙里,進來了。這是一股子虛無的氣息,有一種浮華的意思在里面,和之前那家實惠的風格大相徑庭。因此,我斷定,這是一戶新入住的人家,他家也很沒經(jīng)驗地將管子接進了煙道,又恰逢順時順風,于是,咖啡的香氣就來到我家廚房湊熱鬧了。這一路的風格顯然要溫和、光滑一些,比較具有裝飾感,常喚起人的遐想。和它不那么實用的性格相符,這氣味并不是按著一日三餐來的,不大有定規(guī):有時一日來一次,有時一日來兩次,有時一日里一次不來;它來也不在吃飯的點上,而是想起了就來,想不起就不來。每次它來,也顯得有些孱弱。但是,有時候夜已經(jīng)很深了,咖啡的微苦香味會悄然而至,彌漫開來。
廚房里的氣味終究有些雜了,可是涇渭分明,絕不混淆;你來我往,此起彼伏。再過段日子,又來一個,顯見得是蘇錫幫的,氣味特別甜,感覺空氣都能拉出糖絲來。隨后,第四位又來了。第四位一方面缺乏個性,另一方面又頗善融會貫通。它什么都有:香、辣、酸、甜。大蒜有,大蒜粉也有;麻油有,橄欖油也有。于是,所有的氣味就打成一團,再分不出各自的來路。我們這些比鄰而居的人家,就這樣,不分彼此,聚集在一處。
這一日,廚房里傳出艾草的熏煙。原來,端午快到了。艾草煙里,所有的氣味都安靜下來,只由它彌漫、散開。一年之中的油垢,在這草本的芬芳中,一點點被消解。漸漸地,連空氣也變了顏色,有一種灰和白彌漫其間,洇染成青色。明凈的空氣其實并不是透明的,它有它的顏色。
(瓊 樓摘自豆瓣網(wǎng),本刊節(jié)選,黃思思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