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滕州市東陽溫小學 張光彩
2020 年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引發(fā)的疫情,席卷全國。舉國上下積極聽從黨和國家的號召:人人戴口罩,勤洗手,居家勤通風。改變了春節(jié)期間走親訪友、聚餐的習俗,最大程度地遵循疫情防控專家的指導。于是人們的快節(jié)奏生活放慢了,開始體會另一種生活:工人延遲開工,農民工得以重新審視熟悉而又有點陌生的家庭,父母不再身體強健,思想不再那樣前衛(wèi),知識不再淵博。孩子像久旱的土地,盡情地享受著久違的父愛、母愛的甘露。一家人享受著超長的春節(jié)假期,其樂融融,但是隨著疫情的蔓延,全國陷入了一種非常窘迫的狀態(tài),農民工不能復工,學生無法開學,于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心復工和開學。
疫情突如其來,打亂了很多學校的教學計劃,也打亂了學生的學習節(jié)奏。開學延期,黨和國家積極籌措開通“空中課堂”“線上直播”等應對措施,各級政府、教育機構充分協調聯通、電信、中廣有線等部門,創(chuàng)設了學習強國群、微信群、釘釘群等視頻交流平臺,跨越了疫情造成的屏障。條件較好的城市,師生如期在網上返回課堂,教師正常上課,學生認真學習。教師和學生通過“零距離”接觸,“面對面”交流,“空中課堂”別開生面,學校和家長一起面對疫情困難。而面對廣大的農村地區(qū),家庭條件參差不齊,甚至個別貧困家庭僅有一臺陳舊的電視,視頻交流的接收端出現嚴重的阻礙。接收端設備的購買,社交平臺的安裝、開通、調試、信息的反饋等問題在考驗著家長的態(tài)度和能力。有的家長意識淡薄,對于學校的要求,聽之任之,不管不問,學生的學習任務也變得無關緊要,此類家庭環(huán)境的學生學習態(tài)度可想而知;有的家長積極響應,但對于校方要求無能為力,如家中只有一臺接收模擬信號的陳舊電視且未能連入中廣有線系統(tǒng),通信工具是老年手機。在現實情況下,有的家庭不能給學生提供學習的條件,學生無條件上課;有的家長祖輩鐘情于自己喜愛的電視節(jié)目,父輩沉迷于游戲,不肯把電視、手機讓給學生學習。于是家庭上演了“祖孫爭電視”“父子爭手機”等家庭矛盾,打破了其樂融融的和諧家庭局面。
大部分家長能夠按照學校的要求,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1)學生學習時間段,帶二寶避開學生學習環(huán)境;(2)有的家庭學生多,家長努力采用不同的設備,創(chuàng)設相對獨立的空間,讓學生按時接受網上學習;(3)有的家長自覺地購買學生所學課程相關的資料先行學習,家長在學生網課結束后對學生進行輔導,再塑家長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同步深化親子關系,學習效果猶如彎道超車,強化了學生的學習樂趣、自信心,學生在家長的關愛中愉悅地完成學習任務。疫情造成了學生千差萬別的學習條件,因而形成的結果也千差萬別。
良好的親子關系是孩子成長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它能作為孩子強有力的感情后盾,也能幫助孩子更快地與他人建立起互助友愛的關系。如果缺失了這種羈絆,將會給孩子以后的發(fā)展帶來嚴重的后果,如共情能力差、焦慮、人際交流差,嚴重的會做出反社會的行為,影響孩子一生。
我們一直以來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墒怯钟袔讉€家長在認真履行這個“老師”的責任!董卿說:“你想要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你首先得是什么樣的人?!备改傅乃?、所為、所言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孩子明天的模樣,必定會留有你今天的烙印,某種程度上父母已規(guī)劃了孩子的未來。疫情之下,再高端的名校,再優(yōu)秀的教師,也比不上父母對孩子的用心。孩子之間的競爭,可謂家庭教育質量之間的競爭。在疫情考驗下,個別家長的素質、思想意識、能力亟待提高,同時也考驗著我們的鄉(xiāng)村教師克服困難,完成教學工作的能力。
美國西點軍校有一句名言是“態(tài)度決定一切?!辈浑y發(fā)現,一個學習態(tài)度端正的人,往往學什么都能比別人學得快、學得牢、學得好。所以,學習態(tài)度是積極主動的還是消極被動的,對孩子的學習成績會帶來很大的影響。
孔子《漢書·賈誼傳》里的“少年若天性,習慣如自然。”意思是,小時候養(yǎng)成的好習慣,會像天生的牢固,根植于骨子里。表明兒童期是形成習慣的關鍵時期,孩子各種好與壞的習慣會對孩子的成長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葉圣陶先生說過:“教育的本質就是習慣的培養(yǎng)。”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而大多數習慣,都是在家庭中養(yǎng)成的。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和終身的幸福,每一個父母都需要高度重視孩子的習慣培養(yǎng)。疫情打亂了學生的原有學習節(jié)奏、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開學一再延期,當孩子長期在家學習的時候,家長就要承擔起這份責任,關注孩子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小學生需要養(yǎng)成的好習慣,例如:日常生活好習慣;學習好習慣;品行好習慣;健康心理好習慣;自我保護好習慣。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一個不閱讀的孩子,就是學習上潛在的差生。”大量閱讀,往近了說能積累知識素材,提升閱讀理解能力與寫作能力,幫助孩子獲得好成績;往遠了說,腹有詩書氣自華,知識的積累是復利的。一本書、一個認知、一種知識能力的價值是微弱的,但是當知識點開始變多,知識體系開始建立,個人的技能樹也開始建立。這個時候,我們的認知能力也會實現從量變到質變的突破,隨之而來地改變一個人的氣質,甚至成就一個人的一生。
科學研究,睡眠會影響孩子的大腦、學習以及行為模式。合理安排孩子的作息時間是保證孩子健康成長的前提,也是讓孩子學習取得進步的基礎。
停課不停學,網上學習也是在考驗孩子的自律能力和自學能力。線上直播,學生擁有更多的自主學習的空間,強調的是主動學習。自律能力和自學能力差的學生,就可能是這樣的:一上課,網速就差;教師反饋信息,就關耳麥;上課時,時而吃零食,時而喝水;畫面是教師授課,配音是游戲的聲音等。反正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靈活選擇,安排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時間、地點以及學習進度等,沒有聽明白的知識點,回過頭來可以補上。作息不規(guī)律會導致孩子白天上課打瞌睡,注意力不集中,嚴重影響學習的效率。
讓孩子做家務其實也是在進行生活教育。讓孩子在家務中體會父母的辛苦,鍛煉學生的自理生活能力。
學校對于學生的家庭實際困難、學習條件、學習環(huán)境未能全面了解。以致對學生學習的管理無目標、盲目,效果甚微。
課程資源不足,學校設備不足,以致學校不能組織每階段每學科根據備課組遠程研討的教學進度。每天推選一名教師主講,制作“微課”,針對教學中的重點、難點、易錯點進行輔導,讓學生可以反復觀看。其他教師居家在線批改作業(yè)、監(jiān)督學生聽課,并通過在線答疑功能為學生解答問題。
網上直播教了卻不能評,無法跟進評價,學生沒有教學材料,對于教學內容不能及時回顧、喚起回憶、強化鞏固,任課教師不能針對教學中的重點、難點、易錯點進行輔導。學生線上看了視頻不等于學了,看了視頻不等于就會了。
個別教師不能“空中”教研。所以,教師應該群策群力,做到不斷跟進,積極調度。
教師應與家長多溝通,調動家長對孩子多關注、多提醒、多鼓勵、多表揚、勤監(jiān)督孩子空中課堂的學習。
家長和教師要在教育路上相互配合,家長、教師和孩子是不變的鐵三角關系。在教育這件事上,從來不允許各自為政,單打獨斗?!敖逃倍?,包含著“教”與“育”,教師教授知識,家長養(yǎng)育孩子。不管何時,家長和教師的目標始終一致,責任與使命始終相同,那就是讓孩子成才。家長和教師只有相互配合、相互理解,才能在孩子成長路上各司其職,才能讓孩子有勇氣向著更遠的地方前行。
疫情這張考卷,檢測出學校城鄉(xiāng)之間的差距,讓信息化教育惠及農村,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課余時間。多組織培訓,讓教師的思想、教育理論、教學方法得以提高。家長課堂、學校開放日切實執(zhí)行,讓部分家長思想意識、行為態(tài)度有所改變,全方位認識學校、教師的工作艱辛,從而對教育事業(yè)有全新的認識。為了孩子,請學校、家庭站在統(tǒng)一戰(zhàn)線上,遵循疫情防控專家的安排,積極配合學校的指揮,我們必須打贏這場攻堅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