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丹
什么叫迷信?漢語詞典中有兩層意思:第一,信仰神仙鬼怪等;第二,泛指盲目的信仰崇拜。釣魚也存在迷信的現(xiàn)象,似乎還有愈演愈烈的趨勢。迷信的對象,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小藥。他們不考慮魚情和水情,不在釣法、用餌上尋找突破,把釣不到魚或少釣魚歸結(jié)為小藥沒用好,釣到了,拿了“坑冠”,則是小藥的功勞。就算真的有人不用小藥照樣拿了“坑冠”,也會被他們認為是因為點子正、運氣好,釣位實在太給力了。
其實早年我也曾走進過魚餌制勝的誤區(qū),我是最早使用小藥的那批人,二十六年前從魚咬石頭的年代我就在追求一種法寶,但是從未成功過。那段時間,我著實走了好大一段彎路,后來一路跌跌撞撞終于尋到了正路,認識到魚餌的狀態(tài)遠比味道和成分重要。
盡管我的信心非常足,意志也夠堅定,但是有的時候也會被一些宣傳所蠱惑,但畢竟是老釣手了,很快就能判斷出真?zhèn)蝸怼?墒?,新手朋友們遠沒有我的“免疫力”,他們一旦成績不佳,就容易把目光投向某種“特效”小藥。
用小藥的人還有另一種心理,即從眾心理:別人都在用,自己若不用,豈不掉隊落伍了?他們很少有從科學的角度解讀魚的食性。魚是通過味道來分辨食物嗎?大多數(shù)人都認為是,這就是小藥能夠風靡一時的原因。那么,這種觀點經(jīng)過科學論證了嗎?
鯊魚的嗅覺異常靈敏,可在數(shù)千米外感知一滴血的存在,因為它們對血腥氣極其敏感。那么,把人工合成的和鮮血味道一樣的液體滴入海中,還能吸引鯊魚的注意力嗎?不能。草魚喜歡吃草,憑我們現(xiàn)在的技術,模仿嫩草的味道做一款香精輕而易舉,用它能引來草魚進食嗎?也不能。這也不能那也不能,小藥就能?放眼世界,只要有人類活動的地方就有人釣魚,可是哪個洲、哪個國度像我們這樣釣魚要搭配小藥?是他們的釣魚運動沒有我們發(fā)展得好?不是,在我們尚用竹竿釣魚時,那些發(fā)達國家就已經(jīng)把釣魚發(fā)展成了產(chǎn)業(yè)。他們起步比我們早多了,發(fā)展得也比我們充分,可是他們的釣魚經(jīng)濟鏈中并沒有小藥這一環(huán)。為什么?因為小藥不科學。
迷信小藥,癡迷于味型,是我們主觀臆斷的表現(xiàn)。人類對食物的選擇是后天學習的結(jié)果。前人沒吃過的東西,后人往往不接受。外國人的牛排半生不熟,他們吃得自然,可是初到中國時,沒人愿意吃,牛肉不熟豈能吃?可是,現(xiàn)在有很多人在吃,吃得還那么溜,這就是后天學習的結(jié)果,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食物,這些食物都有相應的味道,人們吃久了就會對某種食物敏感。
魚類呢?它們會去學習嗎?不會,它們有的只是遺傳。當它們還是一個細胞的時候,這組遺傳密碼就已經(jīng)烙在了它們的骨子里,什么東西可吃是本能確定的。它們吃的東西,一定是有營養(yǎng)成分的。它們?nèi)绾伟l(fā)現(xiàn)某種物質(zhì)是否有營養(yǎng)呢?要帶個化驗室嗎?肯定不是。它是通過鼻腔來確定的。
魚類是有嗅覺的,但它的嗅覺和人類不同。通過后天學習,人類可以通過味道來辨別一部分食物,魚類的嗅覺更強大,它們分辨的不僅僅是我們?nèi)祟惪梢愿兄降乃崽鹂嗬?,還能感知營養(yǎng)物質(zhì)的存在。就像鯊魚能感知一滴血,但是對同樣味道的香精不感興趣。在魚類面前,假的就是假的。味道再好也是給人聞的,沒有實質(zhì)的營養(yǎng)成分,魚是不感興趣的。試用小藥和泥,魚要是吃了那團泥巴,就證明小藥有效。這個論點貌似極端,其實并不極端,小藥若有效,干嗎離不開餌料,為何用別的載體就失靈?
子非魚,焉知我不知魚?子非我,焉知我不知魚?
釣魚非逞口舌之能。事實最有說服力,有多少人用小藥五年以上還不放棄的?鳳毛麟角。因為用久了就會發(fā)現(xiàn),小藥真的無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