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昌華
秋季天氣干燥,如果喝水不夠,說話較多,加上受風沙、粉塵等外界刺激,極容易發(fā)生慢性咽炎。
慢性咽炎是咽黏膜、黏膜下和淋巴組織的慢性炎癥。病因為急性炎癥反復發(fā)作、長期鼻涕阻塞、說話較多和用口呼吸等引起。此外,鄰近病灶慢性刺激(如齲齒)、長期有害物質(zhì)刺激(如煙、酒、粉塵等)和全身性疾病也可誘發(fā)本病。臨床表現(xiàn)有咽異物感、發(fā)干、發(fā)癢、刺激感;少數(shù)人可有疼痛。以上不適吞咽時明顯,并可因疲勞、多語和情緒激動時加重癥狀,導致惡心嘔吐。
那么,秋季里如何防治慢性咽炎呢?筆者為大家總結了以下幾點——
咽炎分為急性咽炎和慢性咽炎。急性咽炎常在感冒后繼發(fā),應及時選用抗病毒、抗菌藥物治療,以免轉為慢性。慢性咽炎極易反復,常在疲勞、受涼、煙酒過度、進食刺激性食物、氣候突變及吸入寒冷空氣后發(fā)作,所以秋季里應盡量少說話,縮短說話時間,避免風沙、粉塵的吸入,注意保暖,避免攝入刺激性的食物,避免宿醉,多喝水,出門戴口罩,不要張口呼吸,有慢性病灶和全身性疾病者應抓緊原發(fā)病的治療。慢性咽炎癥狀嚴重者需要做局部冷凍、理療和超聲霧化治療以改善局部癥狀。有些患者可能伴有鼻腔黏膜或下呼吸道黏膜的過敏反應,針對這種情況可采取抗過敏治療或查找致敏原采取脫敏療法。
患者可在醫(yī)生指導下使用以下藥物進行治療,常用復方硼砂溶液、呋喃西林溶液、2%的硼酸液含漱以保持口腔、口咽的清潔,或含服碘含片、薄荷含片、銀黃含片、西瓜霜含片等。也可用復方碘甘油、5%硝酸銀溶液或10%弱蛋白銀溶液涂抹咽部,有收斂及消炎作用。對咽異物感癥狀較重者,可采用普魯卡因封閉穴位,可使癥狀減輕。一般不應用抗生素治療。
中成藥金嗓利咽丸可燥濕化痰、疏肝理氣、滋陰除熱、活血解痙,適用于咽部不適,咽異物感屬痰濕內(nèi)阻,肝淤氣滯型者。
當出現(xiàn)嗓子發(fā)癢,喉嚨有異物感的癥狀,可以采用舌根運動的方法緩解。做法是:患者采取正坐的姿勢,呼吸均勻;將口緊閉,用自己的舌尖向前抵住牙齒,然后以抵住的舌尖部分為支點,做左右旋轉的動作,以鍛煉舌根肌肉。正轉18次,反轉18次,最后將口中產(chǎn)生的唾液分3次咽下。早晚各做1次,堅持一段時間,可有效緩解慢性咽炎的癥狀。
臨床醫(yī)生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采用穴位按摩治療慢性咽炎,效果理想。具體方法為:用中指指端點揉廉泉(舌骨體上緣的中點處)、翳風(耳垂后下緣凹陷處)、下關穴(面部耳前方,當顴弓與下頜切跡所形成的凹陷處,合口有孔,張口即閉)各100次;用力拿捏大魚際(手掌內(nèi)大拇指根部肌肉豐實處)、少商(大拇指外側距指甲角0.1寸處)、合谷穴(虎口上)各20~30次;用雙手大魚際按揉太陽穴50次;拿捏太溪(足內(nèi)側,內(nèi)踝高點與跟腱之間凹陷中)、太沖穴(足背第1、2趾縫間向上1.5寸處)各30~50次;用拇指螺紋面推下橋弓(耳后翳風至鎖骨上窩中成一直線)左右各10次;用力拿捏風池穴(后發(fā)際頸椎兩側凹陷處)10次;用中指指端按壓廉泉、翳風穴,各振動1~2分鐘。
本病中醫(yī)稱之為“喉痹”,認為與風寒、風熱、肺胃內(nèi)熱、肺腎陰虛火旺有關,選擇枸杞粥、甘蔗蘿卜飲、百合浸蜂蜜、生絲瓜汁等服食,可緩解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