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qū)八坼小學 曹燕南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一門學科長時間保持興趣能幫助學生擁有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取得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學業(yè)成就感不僅能維系學生的學習興趣,支撐學生快樂地學習,還能讓學生在學習中實現(xiàn)自我價值,樹立更深遠的學習目標。
在小學六年的科學學習中,小學生的能力、心智、知識掌握度在逐漸變化,學業(yè)成就感的獲取來源也有相對應的變化。小學生學業(yè)成就感的發(fā)展分為以下四個層次:掌握一般性科學知識;用有結(jié)構(gòu)的材料完成課堂探究;運用生活材料解決實際問題;在創(chuàng)新發(fā)明中體驗成功。
學生在科學學習過程中會掌握很多科學概念、習得許多探究方法。在這些知識和技能的不斷累積中,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逐步提高,學業(yè)成就感初步形成。
“觀察一瓶水”是一年級下冊的教學內(nèi)容,在教學中教師用生動的語言、形象的貼圖等教學手段來引導學生說出各種不同的觀察方法以及所要觀察的內(nèi)容:用眼睛看(顏色、透明度);用鼻子聞(有無氣味);用手摸(黏稠度);用耳朵聽(流動時的聲音)等。同時,學生掌握了“扇嗅法”這種聞氣味的方式,并知道了一般情況下不能使用嘗味道的方式來進行探究(不安全)。這些方法對一年級的學生來說早有一定認識,但通過自己的學習,如此系統(tǒng)、規(guī)范、完善的歸納還是第一次。接下來,他們用自己掌握的這些方法,對水這一物質(zhì)展開進一步的探究,得到水是一種無色、無味、透明、無固定形狀的液體。第一次通過自己的努力對水這種本就熟悉的物質(zhì)有了如此全面嶄新的認識,孩子們獲得了一定的成就感。在整個小學階段的科學學習中,這種觀察方法還將多次被使用到。例如:三年級上冊“水和食用油”、六年級下冊“小蘇打和白醋的變化”等。在不斷的鞏固中,這種觀察技能被學生熟練掌握,此類探究變得得心應手,學生的學業(yè)成就感得以實現(xiàn)。
在六年的學習中,學生將學習到很多的科學概念,這些概念涵蓋面很廣,包括物質(zhì)科學、生命科學、地球與宇宙科學、技術(shù)工程四個領(lǐng)域,這需要學生不斷用心、動腦去掌握、識記,并實現(xiàn)靈活運用。在面對“如何用多種方法區(qū)分一杯鹽水和一杯清水”的問題時,學生能夠用已有知識輕松地進行解答。如方法一:用滴管分別取少量不同液體于玻璃片上,讓其蒸發(fā),最后在玻璃片上留下白色顆粒的是鹽水,沒有留下顆粒的是清水;方法二:在兩杯液體中分別放入馬鈴薯,能使馬鈴薯漂浮起來的是鹽水,不能使馬鈴薯漂浮起來的是清水;方法三:在兩杯液體中分別放入一枚鐵釘,使鐵釘生銹速度快的是鹽水,慢的是清水……學生熟練掌握科學知識,不僅解開了心中的很多謎團,拓寬了知識面,還能輕松運用到學習中,形成良性循環(huán),學業(yè)成就感逐步提升。
探究活動中,教師會為學生提供一些探究材料。學生能夠根據(jù)本組的實驗方案需要,從中選擇最合適的材料,最大限度地滿足實驗需要,最終得出實驗結(jié)論。學生的這種從自主選擇材料到完成實驗、最終得出實驗結(jié)論的過程,是能力的體現(xiàn)。學生能從中獲得深深的滿足感,學業(yè)成就感得到進一步加深。
在教“做個小開關(guān)”這一課時,學生能夠利用教師提供的材料(橡皮、木塊、回形針、圖釘?shù)龋┙Y(jié)合所掌握的電學知識,輕松地設計出各種不同類型的開關(guān)。有的小組用了回形針、圖釘、木板,有的小組用了回形針、橡皮,有的小組用了圖釘、銅絲、橡皮,各種造型不一的開關(guān)體現(xiàn)了不同小組的智慧。當學生拿著作品上臺展示時,都無比的自豪。隨后,教師又拋出更高難度的問題:利用這些材料做出紅、綠燈開關(guān)。各小組熱烈討論、積極嘗試,并用電器元件對所做開關(guān)進行反復檢驗,探究氛圍異常濃烈。最后,全班有三個小組完成實驗目標,教師對他們給予表揚的同時也鼓勵了其他小組。最后,教師拋出了第三個問題:能否制作一個紅、黃、綠燈的開關(guān)。有了前一組實驗作為基礎,各小組都很快完成了探究任務。教師給予了全班學生莫大的鼓勵和肯定,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雖然經(jīng)歷了挫折,但最終完成了目標,獲得了極大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在一節(jié)“磁鐵的兩極”的公開課上,教師為學生準備了豐富的材料,學生可以選擇不同的材料來設計實驗,最終完成對磁鐵兩極磁力的研究。利用材料,學生設計了很多種方法,如方法一:用磁鐵支架支起磁鐵(水平),依次在磁鐵上的幾個位置掛上小籃子(一次性紙杯和棉線做成的,頂部有一枚回形針,能吸住磁鐵的各個部位),再往籃子中一枚一枚地加回形針,直到籃子掉落為止?;匦吾樀臄?shù)量體現(xiàn)出該位置的磁力大小。方法二:用五枚回形針對應磁鐵的五個位置排成一條直線,磁鐵在不遠處慢慢地靠近它們,看回形針被吸引過去先后順序,磁鐵上越早把回形針吸引過去的位置磁性越強。方法三:在磁鐵的中心部位放一顆小鋼珠,看小鋼珠的運動路線。發(fā)現(xiàn)小鋼珠總是會向兩邊滾動,說明兩端的磁力大,中間的磁力小……整堂課的氣氛非?;钴S,孩子們爭先恐后地向老師展示自己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并努力嘗試運用多種方法來得出實驗結(jié)論。在匯報交流的過程中,學生都充滿了自信和自豪。在本課的學習中,他們無疑享受到了滿滿的成就感。
當學生的科學知識內(nèi)化成科學技能,并能用這些技能去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小問題時,他們的學習能力就到達了一定的高度,學習的成就感便得以深化。
在教“電路出故障了”這一課時,教師拋出問題:小燈泡不亮,可能有哪些原因?學生很快就想到了使用替換法,依次替換電路中的材料,找出故障發(fā)生點。教師在肯定之后又提出困惑:家里的電路這么復雜,電工用替換法的話太耗時耗材了,有沒有更好的辦法?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順利地設計出了“電路檢測器”。接著,學生用自己設計的“電路檢測器”檢測故障電路。不同小組的電路故障各不相同,但學生都能很快將故障排除??吹叫襞菰俅伟l(fā)光,學生紛紛露出了喜悅的神情,學習的成就感顯露無遺。
在教“找拱形”這一課時,教師讓學生用手掌來捏乒乓球,預設:學生很費勁地捏,但是怎么也捏不扁,從而得到“球形物體的抗彎曲能力很強”的科學結(jié)論。但是在實際教學中,由于學生的方法不當,沒有按照要求用手掌捏,而是用手指捏,導致乒乓球被捏扁了,實驗無法繼續(xù)。教師說明原因后提出困惑:老師只帶了一個乒乓球,有什么辦法可以讓這個乒乓球重新鼓起來,重新做一次實驗呢?馬上有學生提出用熱水泡的辦法,教師順勢提問:為什么?學生流利回答:乒乓球內(nèi)部的空氣受熱后體積會膨脹,原本的空間不夠了,就會鼓起來。教師肯定該生并表揚,同時要求他利用身邊的材料幫忙解決問題。只見他從保溫杯里倒出一杯水,將乒乓球放入熱水中,很快,乒乓球就鼓起來了。在全班同學贊許的目光下,該生露出了開心的神情。
諸如此類,學生利用生活材料解決生活問題的例子還有很多。學生A在作文中表露,家里的門鎖壞了,打不開,他想到科學課上學過“鉛筆芯是石墨做的”,石墨具有潤滑的作用,便嘗試刮了些鉛筆灰倒進鎖洞里,結(jié)果門鎖竟然被打開了。學生因此感到無比激動,產(chǎn)生了強烈的學業(yè)成就感。
學生擁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生活中,他們常常會有一些靈感,但早期,由于知識、技能等多種因素的限制,這些創(chuàng)新的念頭往往無法進一步轉(zhuǎn)變成看得見的成果。隨著學生科學學科知識學習的推進,科學知識的不斷積累,探究能力和動手能力的不斷提高,加上一些創(chuàng)新大賽的有效助推,學生的創(chuàng)新想法慢慢地開始有了成果,學業(yè)成就感進一步提升。
我的學生的創(chuàng)新發(fā)明成果不斷地在各級各類比賽中取得佳績。比如學生B 發(fā)現(xiàn),吃火鍋時經(jīng)常要交替使用湯勺、漏勺,很不方便,就思考:能不能發(fā)明一把勺子把兩種勺子的功能整合起來?于是,他跟我溝通了這個問題,并一起探討一些技術(shù)問題,終于成功制成兩用火鍋勺,即將湯勺和漏勺結(jié)合起來,形成一個整體來使用。該作品獲得本市創(chuàng)新大賽二等獎。學生C 認為洗手時會浪費很多的水,就發(fā)明了有儲水功能的水池。她給水池設計了兩個出水口,一個通往下水道,一個通往儲水箱。污水和凈水可流向?qū)某鏊?,既環(huán)保又節(jié)能。該作品獲得本市創(chuàng)新大賽二等獎并入圍本區(qū)政府獎。學生D 發(fā)現(xiàn)學校保潔阿姨更換垃圾袋的時候非常費力,要把垃圾袋套入大型的垃圾桶,由于垃圾桶底部有很多空氣,阿姨們裝垃圾袋的時候還要把手伸到底部去撫平,很辛苦。于是,他發(fā)明了可自儲垃圾袋的垃圾桶,在垃圾桶底部新增一個抽屜層,用于放置卷裝垃圾袋,在兩層之間設計了一個抽拉槽,垃圾袋可以從口子處抽拉出來。換的過程中避免了空氣進入筒底,不需要用手搗鼓,十分方便省力。
學生的這些了不起的發(fā)明正是他們結(jié)合科學原理、利用生活材料來解決生活問題的實例,這是我們科學課上常常強調(diào)和追求的。在這一次次的探索中,學生體驗到了無法用言語形容的快樂和自我價值,從而產(chǎn)生強烈的學業(yè)成就感。
快樂地學習離不開學業(yè)成就感的支撐。小學生科學學業(yè)成就感的發(fā)展要從學生剛開始接觸科學這門學科就著手培養(yǎng)。從學生掌握一般性科學知識到能夠用有結(jié)構(gòu)的材料完成實驗探究,達到能夠運用生活材料解決生活問題,最終達到將創(chuàng)新想法轉(zhuǎn)變成成果的高度,逐步提升學生的學業(yè)成就感,在科學學科的學習中體驗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