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蓮 (黑龍江哈爾濱市香坊幼兒園)
童話作為兒童喜聞樂見的文學體裁,在幼兒園和小學教育中均有涉及,它的內涵與寓意,能夠打動和感染每一位學生,使之在閱讀過程中逐步消除環(huán)境、空間帶來的陌生感,童話中具有魔力的語言,拉近了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間的距離。所以教師可以靈活把握童話新穎有趣的特點,來激發(fā)孩子的學習興趣,促進“小幼銜接”的順利過渡。
進入小學初期的學生年紀小,他們對有一定隱藏含義的讀物的閱讀與接受能力都比較差,難以領悟深層次的內容。而童話故事的特點就是生動活潑,想象奇特,更能讓孩子輕松流暢的閱讀,同時天馬行空的想象也能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對小學教學效果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對于“小幼銜接”,難度主要體現(xiàn)在學生有了一定學習目標和學習任務,不再像幼兒階段以娛樂為主。學生必須從課堂中吸收一定的知識,才能有所收獲。在這個過程中很多學生會因為增加的閱讀、識字訓練而感到煩躁、抵抗甚至會產生厭學情緒,所以,童話教學就成了不錯的選擇。童話故事對孩子有一種天然的吸引力,學生在學習童話時,很容易伴隨浪漫的想象沉浸其中,故事篇幅的延長或閱讀難度的提升并不會干擾他們的學習興趣,相反,為了理解故事的發(fā)展和結局,甚至會激發(fā)他們的閱讀欲望,讓學生的學習活動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順利進行。
“幼升小”初級階段,是為今后學習各項能力打基礎的關鍵時期。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的過程中一定要抓牢學生的心理特點,以興趣為導向,結合童話故事的獨特魅力,為學生開展閱讀學習奠定基礎??偠灾谟淇燧p松氛圍背景下的童話教學設計能讓幼兒在學習過程中提升閱讀能力,同時對思維的發(fā)展、交流與領悟能力的提升也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童話中主人公形象是立體鮮活的。為了向學生闡明童話中包含的情感,教師可以以一個人物為切入點,讓幼兒闡述自己喜歡或不喜歡他的理由。如《彩虹色的花》,我們可以通過把握童話主旨和人物的特點來向幼兒進行價值觀的培養(yǎng),還可以利用其中蘊含的美德開展德育教育,達到豐富幼兒情感,培育良好價值觀的效果,也可以讓幼兒對故事的內容進行歸納總結,鍛煉語言表達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為小學階段更深層次閱讀做好準備。
童話故事充滿趣味性和未知的冒險精神,故事的結局也往往充滿奇幻氣息。所以教師可以利用這一特點,如《小豬變形記》,我們可以讓學生將童話故事中描述的場景用畫筆勾勒出來,發(fā)展幼兒的空間想象力。也可以引導幼兒讀一部分故事,讓他們用繪圖的方式闡述小豬變形的結局,這樣,全方位的活化幼兒思維,不拘泥于書本,給予學生思維發(fā)展和飛躍的空間,為小學階段進行思維成長和鍛煉奠定基礎。
游戲是最受學生歡迎的教育方式,角色扮演是兒童經常進行的游戲形式。而童話故事因為人物形象突出,故事情節(jié)充滿趣味,是角色扮演的天然載體。如《小青蟲的夢》,教師提前安排幼兒選擇喜歡的角色,并就一場景進行角色扮演。學生在角色扮演中對人物的性格有更深的理解,也能根據(jù)人物的性格進行模仿,提高了他們的領悟能力和模仿能力。同時在與同伴一起進行角色扮演的過程中也能增強溝通和交流的能力,為孩子在小學階段的協(xié)作能力和相互溝通做好鋪墊。
幼兒階段與小學階段是兒童成長發(fā)育的兩個關鍵時期。幼兒階段主要提倡在游戲中進行學習,注重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對知識教育并不會過多關注。而小學階段則必須在課堂上認真聽講,無論是閱讀量還是對思維能力的要求已經進入了新的層次,為了順利過渡,教師以童話故事獨有的藝術魅力為載體,吸引剛剛步入小學的學生,使之發(fā)展思維、豐富語言和情感,通過童話教學和引導,學生能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適應小學新教學模式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