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千秋】
趙艷同學的習作講述了作者在童年時期與姥姥之間趣味盎然的互動。在描寫作者趁姥姥午睡偷拿拐杖、為逃避姥姥躲進油菜花田卻累到打瞌睡等情節(jié)時繪聲繪色,從神態(tài)、動作、語言等方面出發(fā),盡顯作者孩子氣的同時,又使一個對晚輩寵愛有加的姥姥形象深入人心。結(jié)尾直抒胸臆,表達了作者對這段美好時光、對這份真摯感情的珍惜與眷戀。
高靜同學的習作對外婆點菖蒲為作者驅(qū)蚊的時光展開回憶,表達了作者對外婆的感激之情。文章亮點頗多:一是通過描寫人物的動作和語言,塑造出外婆慈愛的人物形象;二是先后兩次刻畫外婆翻找菖蒲的情景,運用細節(jié)描寫進行對比,流露出外婆即使日漸衰老,對作者的愛卻只增不減的深情厚誼。
郭靜同學的習作通過大量引用經(jīng)典詩句來凸顯“詩情”的主題,首尾借助王維的詩形成呼應,中間部分以時間為線索,講述了作者在母親的耳濡目染下萌生“詩情”、由于學業(yè)負擔加重無暇培養(yǎng)“詩情”以及受《中國詩詞大會》的啟發(fā)將“詩情”留在心中的經(jīng)過。全篇語言流暢,文采斐然,表達了作者對中國古典詩詞的喜愛之情。
(指導教師? 趙桂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