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西方手工藝的概念與內涵考析

      2020-12-05 07:40:11關曉輝
      藝術設計研究 2020年2期
      關鍵詞:手藝手工藝技藝

      關曉輝

      “手工藝”作為專有名詞,在中國大約出現(xiàn)于20世紀初期,它屬于西方舶來詞匯。①在中國,手工藝已經被解釋為“工藝美術”。②筆者認為,這是一種誤讀。這應該是因為工藝美術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而且兼具實用性和藝術性的特性,于是漸漸約定俗成地替代了手工藝。然而,西方的手工藝概念Craft已有上千年的歷史,其語義之復雜和豐富,絕對不是工藝美術所能替代的。而且即便在西方,手工藝的內涵也在不斷改變,正如保羅·格林哈爾(Paul Greenhalgh)所言:“在過去的兩個世紀里,手工藝至少三次從根本上改變其含義,而且,在不同國家之間有著根本的不同,即使在西方世界也是如此。”③為了明晰這些問題,本文將對西方手工藝的概念進行詞源考據,還原其本來面目;并解析手工藝在西方三個不同的社會文化情境中的重要內涵。這一歷時性梳理揭示了西方手工藝本體的豐富性和動態(tài)性,我國手藝原理的研究亦可以從中獲得啟示。

      一、西方手工藝概念的詞源考據

      依照《英語詞源詞典》,西方手工藝概念Craft來源于撒克遜語Craeft,其原意為力量、體力和威力,引申意為技巧、藝術和才能,后來演變?yōu)樾袠I(yè)和需要特殊技巧的工作。Craeft又可追溯到古高地德語Kraft,意為力量、體力和執(zhí)行任務的技巧,另外還有手段和詭計的意思。④可見,Craeft的含義是非常多元化且難以單一界定的。

      我們還應該厘清西方手工藝概念在歷史中的語義變遷。英國考古學家亞歷山大·朗蘭茲(Alexander Langlands)發(fā)現(xiàn)Craeft一詞與阿爾弗雷德大帝(Alfred the Great,849~899年)有密切聯(lián)系,并考據出它的多種語義。⑤亞歷山大告訴我們,戎馬大半生的阿爾弗雷德大帝不想后人對他留下殘暴和殺戮的印象,而是像智者那樣受人敬仰。于是,他開始翻譯經典拉丁文本,對他敬佩的作家作出評價,借此與這些作家并肩。當阿爾弗雷德艱難地從古英語詞匯中尋找拉丁文的譯文時,一個詞被他反復使用(多達1331次),那就是Craeft。亞歷山大認為,Craeft被阿爾弗雷德反復使用,是因為這個詞有深刻的意蘊,即“一種品質或存在狀態(tài),一種不可定義的知識或智慧”(A quality or state of being;an almost indefinable knowledge or wisdom)。⑥接下來,亞歷山大分析了Craeft的三種語義。第一種是身體技巧(Physical Skill),相當于今天西方所理解的手工藝,就是與身體有關的熟練技巧和能力,一種可以通過學習獲得的知識。第二種是心智技巧(Mental Skill),它是一種天賦或者優(yōu)秀的品質。第三種是精神技巧(Spiritual Skill),它只出現(xiàn)在非常重要的地方,接近于拉丁語Virtus,即美德的意思。⑦在阿爾弗雷德大帝的理解中,Craeft并非簡單的與體力和身體相關的技巧,它還有精神和品德層面的含義。

      從阿爾弗雷德大帝時代到文藝復興時期的幾百年間,Craeft依然有豐富的語義,但作為精神技巧已經很少出現(xiàn)。在威廉·卡克斯頓(William Caxton)的《國際象棋游戲》(Game and Playe of the Chesse,1474年)一書中有一句譯文,“羅馬人更少選擇利用用敏捷打敗其敵人,而更多依靠毅力(Craeft)和武器?!雹啻送?,詩人和翻譯家加文·道格拉斯(Gavin Douglas)在完成史詩《埃涅阿斯紀》的英譯版之后,感慨地說道:“翻譯是一門花再多時間也學不完的技巧(Craeft)”。⑨顯然,在上述兩個語境中,Craeft指堅持的品質或花很長時間學習的技巧,這種含義更接近于西方現(xiàn)代手工藝的特征。因為哪怕在科技發(fā)達的今天,一個人學習手工藝也要從學徒開始,在師傅指導下經歷長時間練習才能掌握其中技巧。

      到16世紀以后,craft已經基本替代Craeft。例如,在《機械演示》(Mechanick Exercises,1678年)一書中,約瑟夫·莫克森(Joseph Moxon)描述看到細木工人加工的木板后的感想:“他的手藝(Craft)好像魔法一樣,使木板像石頭那么平滑”。⑩此外,塞繆爾·約翰遜(Samuel Johnson)在《漫步者》(The Idler,1758年)這部文集中記載了各種手工藝職業(yè)(Crafts),如鞋匠,木匠,陶匠和水管工等。?我們可以看到,與具有寬泛語義的Craeft相比,西方現(xiàn)代使用的craft已回歸到物質性之上,強調技術和知識。

      二、作為體力勞動的手工藝

      古希臘人把勞動分成智力和體力兩種,Techne屬于體力勞動,主要指藝術(Art)、手工藝(Craft) 和 技巧(Skill)。手藝人和藝術家在古希臘都被稱為Technites,有體力勞動者的意思。?如果我們從現(xiàn)實的角度來看,手工藝本身就是一項需要用雙手完成的工作,利用特殊的技術和工具,將材料制作成手工產品。因此不難理解,西方手工藝最初的定義是代表手和身體生理性的力量和體力。

      在西方古代,手工藝和藝術都從屬于體力活動。在文藝復興時期,手工藝和藝術開始出現(xiàn)分離,在某種程度上反而強化手工藝作為體力勞動的性質。藝術家竭力劃清藝術(尤其是美術)與手工藝的界線,以強調藝術蘊含的智力因素,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達芬奇。他認為繪畫是一門建立在數(shù)學基礎上的科學,能夠描繪透視的空間,繪畫應該有等同文法與詩歌的聲譽。他還認為作畫是體現(xiàn)博學和智力的活動,而不像那些嘈雜、骯臟,需要大量體能的手工藝勞作,后者是不需要智力支持的。?其實,手工藝和美術的對立是由當時的經濟和文化觀念所造成的。那些從事數(shù)學,文學和詩歌等自由藝術的人地位崇高,而從事手工藝,繪畫,雕塑等視覺藝術的人則被認為是低等的。藝術家為了突出藝術的智力因素,就把他們的實踐和依靠雙手操作的手藝人實踐進行對比,以證明他們有更高的地位。正如藝術史家安東尼·布倫特(Anthony Blunt)所言:“藝術家作為一個代表杰出個體的概念,其發(fā)展是相對于無名工匠而言的,后者只有技術能力,完成委托人或藝術家指定的草稿。”?

      手工藝和美術的對立在文藝復興之后的一個多世紀一直持續(xù),并在18世紀得到理論上的支撐。這與康德的美學理論有關??档略凇杜袛嗔ε小分袑γ赖母拍詈蛯徝栏鶕M行了闡述:“審美判斷是不會涉及任何真正的目的的。所以,當我們說到審美判斷中‘無目的的合目的性’,無目的是指沒有實質性的主客觀目的……還有一些東西是我們沒有識別它們的目的卻感知它們有目的性的,如帶有一個圓孔的石頭,似乎是用來安裝把手的。這種目的性就不能讓我們產生審美感受。”?事實上,他的闡述恰好回應了兩個多世紀以前達芬奇“實用不能成為美”的觀點。

      隨著西方工業(yè)化生產的發(fā)展,手工藝和美術徹底分離。美術(Fine Art)一詞中的Fine在現(xiàn)代被理解為精細或技巧高超,同時是美的。1747年法國美學家夏爾·巴托(Charles Batteux)在《簡化成一個單一原則的美的藝術》中使用了“美的藝術”(Fine Art)一詞,認為它包括音樂、詩歌、繪畫、舞蹈和雕塑五種。?在19世紀以前,美術受到西方美學家的推崇,其地位不斷提升。而在另一方面,手工藝一直停留在雙手和身體技藝的層面,與智力和想象力形成對立。由此,手工藝被認為是次要和低等的。

      歸根到底,手工藝地位低下的狀況是由智力勞動高人一等的觀念造成的。不過,當時手工藝和裝飾藝術的支持者并不甘心于接受現(xiàn)狀,這使得手工藝和美術地位高低的爭論不時發(fā)生。比如,英國建筑師羅伯特·科克雷爾(C Robert Cockerell)和風景畫家理查德·雷德格雷夫(Richard Redgrave)曾經有過一次爭論??瓶死谞枺骸坝泻芏嚓P于藝術原則的討論。但我們很難知道這些原則是什么,你對高貴藝術和平庸藝術之間的差別難道沒有疑問嗎?……難道你認為畫家關于構圖、解剖、透視、色彩、動態(tài)的知識也屬于高貴藝術的范疇,而手藝人制作的花瓶、首飾、罐子、印花布,還有其它裝飾品就是平庸藝術嗎?”雷德格雷夫:“是的。我很抱歉地說,手工藝和裝飾藝術屬于地位低下的品類。根據我理解,它們強調的是制作出來的物品,而不是像繪畫那樣突出背后的思想。如果手工藝人也能夠作用于人的思想,我想他們會提升至畫家的地位?!?顯然,雷德格雷夫認為實用性是次要的,作品背后的思想才是決定地位的關鍵。也就是說,如果手工藝不擺脫體力勞動的屬性,就無法獲得等同其它藝術的地位。

      三、作為社會改良力量的手工藝

      19世紀中葉的“工藝美術運動”(The Arts and Crafts Movement)在歐洲掀起一股手工藝復興的熱潮,使人們對手工藝的價值有了全新的認識。它的思想領袖約翰·羅斯金(John Ruskin)持有迥異于學院派的藝術觀。他認為:“藝術是適用于任何對象的一種特性(Quility),它不受體裁的限制。詩歌由于其思想觀念證明自身的價值。裝飾藝術、手工藝品和類似的作品也有它們各自的思想……但任何神智健全的人都不會聲稱哪一樣有特別高的地位?!?在接下來的將近一個世紀中,有關手工藝地位的討論都圍繞他的這個觀點展開。

      英國工業(yè)革命之后,機器化大生產取代了傳統(tǒng)的手工生產,在流水線上工人儼然成為機器部件,不斷重復相同的動作。勞動分工把一個完整的人肢解為四分五裂、殘缺不全的人。馬克思的勞動異化理論對這種現(xiàn)象做過深刻的揭示。結果工人“只有在運用自己的動物機能——吃、喝、性行為,至多還有居住、修飾等等的時候,才覺得自己是自由活動,而在運用人的機能時,卻覺得自己不過是動物。動物的東西成為人的東西,而人的東西成為動物的東西”。?這種現(xiàn)象就是英國工業(yè)革命后出現(xiàn)的勞動異化,“工人把自己的生命活動,自己的本質變成僅僅維持自己生存的手段,而無法變成自己的意志和意識的對象。”?

      羅斯金在《哥特藝術的本質》(The Nature of the Gothic)一文中的觀點與馬克思的理論有異曲同工之處。他寫道:“人們從來不指望依靠工具的精密來工作,也不指望在他們所有活動中都達到精確和完美。如果你想使精確出自他們自身,使他們的手指像嵌齒輪一般地計量度數(shù)、使他們的手臂像圓規(guī)一樣畫出圓弧,你就必然使他們喪失人性。”?不過,羅斯金在哥特建筑的建造技藝中看到了當時最缺乏的自由精神。他羨慕地提到“古老的威尼斯人毫不在意他的工具是否鋒利,但他所生產的每塊玻璃窗都是一件新的設計,沒有對于產品新的想象,他不會著手生產……我們從來不會看見相同的玻璃窗。”?雖然羅斯金在《哥特藝術的本質》中只提到哥特風格,其實他提示的是所有風格的技藝。他希望說明手工藝能夠把雙手和頭腦統(tǒng)一起來,使人的心靈愉悅。建造哥特建筑的工匠全身心地投入到勞動中,因為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得以發(fā)揮。“如果他們想要開一扇窗,他們就開一扇窗,如果想要一個房間,他們就增加一個房間,如果想要一堵?lián)螇?,他們就建;他們完全不理會建筑外觀已經給他們設定的標準,因為他們知道,沖破限制非但不會破壞建筑的對稱性,反而會為其錦上添花?!?這樣的勞動者才是快樂而完整的。在羅斯金看來,哥特建筑的建造技藝是人類技藝中“最強大、最驕傲、最齊整、最持久”的技藝,并且與所有公民的自豪感和神圣原則息息相關。?他就是希望將這種充滿神圣感的技藝作為社會改良的載體,喚起人們迷失的靈魂。

      受到羅斯金的影響,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同樣對19世紀英國勞動異化的現(xiàn)象深惡痛絕。他的立場更為堅決:“凡不值得做的工作,或必須使勞動者墮落、然后才能完成的工作,都不應該用人的勞動完成?!?莫里斯傾注大量心血和時間構建其手工藝理論,并將其付諸實踐。他認為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手工藝)能夠改善環(huán)境,促成公平的財富分配制度,令勞動者心理更健康?!坝捎谑止に嚾丝梢宰杂芍洳牧虾蛣趧庸ぞ撸梢酝瓿煽刂扑墓ぷ?,還有一個不需要他直接參與的市場,售賣其生產的產品。因此,他不只是一個掌握技術的人,必須按照任務完成工作……相反,他按照自己的意愿進行工作?!?莫里斯的理論帶有理想主義的色彩,他相信,對抗勞動異化的方法就是改變勞動條件。因此,他推崇中世紀工匠行會的勞動方式,認為手工藝是賦予勞動者自主權利和幸福感的力量。他提出:“我們需要一套生產系統(tǒng),它讓我們擁有漂亮的環(huán)境,讓我們成為美好的人,做屬于自己的事情,那么,我們會變得更加聰明。”?莫里斯希望手工藝的生產方式能夠成為一種社會關系,勞動者參與設計、創(chuàng)造和生產的全部過程,這樣的話,他們將不再感到分離,并獲得勞動的快樂。

      除寫作以外,莫里斯還身體力行地貫徹他的手工藝理念。他在1861年至1862年和馬歇爾、??思{創(chuàng)立了莫里斯——馬歇爾——??思{聯(lián)合公司,為客戶進行室內裝潢和制作壁畫。工人們在公司作坊中從事設計和手工生產,他們的產品廣受歡迎。1875年,公司改組為莫里斯公司。莫里斯的理念在19世紀80年代得到廣泛的關注,許多年輕的藝術家,建筑師和藝術愛好者紛紛投身到手工藝實踐中。

      可以說,由羅斯金和莫里斯主導的“工藝美術運動”使手工藝在西方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毫不夸張地說,手工藝是這個時期創(chuàng)造的”。?羅斯金和莫里斯把手工藝當成一種理想,嘗試用手工藝勞動改變機器奴役人類的社會現(xiàn)狀,建立一種公平和愉快的人與人的社會關系。由此,手工藝被重新認知,它的本體地位得到確認。

      四、作為具身化知識的手工藝

      “工藝美術運動”的思想領袖把手工藝提升為一種理想的勞動方式,使其擺脫從屬于體力勞動的性質。進入20世紀前期,在人類學的視野中手工藝重新回歸到身體的屬性之上,不過,此時它不是簡單的體力勞動,而是反映整體社會文化的表征。

      法國人類學家馬塞爾·莫斯(Maecel Mauss)最早提出“身體技藝”(Body Techniques)的概念并展開論述。他的觀點為手工藝作為“具身化知識”(Embodied Knowledge)的理論奠定了基礎。莫斯指出,身體技藝由人身體參與,經過實踐和檢驗的行為。其范圍十分寬泛,包括普通技藝、特殊技藝、普通工業(yè)和特殊化工業(yè)。其中,特殊技藝最接近于手工藝,包括編制、陶藝、制繩、制作兵器等。?他認為,對身體技藝的考察應該從社會、生理和心理三個維度進行,要注重其整體性;身體技藝不僅屬于個人,還屬于社會整體。學習和使用技藝都發(fā)生在社會和文化的背景下,這些過程會引起身體的變化。莫斯有言:“任何一種以一定形式存在和流通的技藝傳統(tǒng),都被認為是象征性的。每一種技藝都形成一種形式,在身體中保留下來,通過師徒關系傳遞下去。當一代人把身體技藝和手工工藝知識傳給下一代時,權威和社會傳統(tǒng)發(fā)生了影響。”?我們不妨把這種描述當作手工藝具身化的解釋。在莫斯看來,手工藝具身化是為了自身的社會化,使其形成傳統(tǒng)一代一代傳遞下去。或者可以說,為了使身體技藝傳承下去,身體成為一種社會化的工具,在訓練后變得越來越敏捷,以便熟練地使用技藝。這個觀點為后來人類學家闡釋手工藝開啟了具有啟發(fā)性的窗口。

      進入20世紀80年代,伴隨著具身認知理論的成熟,一批西方人類學家以具身化知識的視角對不同地區(qū)的手工藝進行研究。他們對手工藝的具身化現(xiàn)象特別感興趣,因為“人的行動和感知的能力存在于某個具有豐富結構的環(huán)境中……通過反復練習,各種技藝被整合成身體的操作能力,使作為身心整體的人得到發(fā)展?!?也就是說,研究手工藝的具身化會獲得很多關于人的社會化的信息,包括人如何調整身體適應性和活動,以應對社會實踐的需求。

      特雷弗·馬爾漢德(Trevor Marchand)是一位專門研究手工藝的英國人類學家,他曾于1988~1900年間在也門跟隨泥瓦匠做學徒,并于2001~2002年間在倫敦建筑工藝學院學習木工。根據自己親身的田野調查經歷,馬爾漢德指出,手工藝勞動并不是創(chuàng)作腦海里的方案,而是進行物質層面的造物(Making)。以一個泥瓦匠的工作為例,他是通過雙手與材料的相互作用,才使得建筑漸漸成形。他的技藝知識必須和建造的計劃相配合,在建造的過程中他的技術動作也要不斷進行調整?!澳嗤呓车纳眢w,就像專門用于工作的工具,成為他不斷調整的方案的延伸。在建造活動中,他的技藝知識不斷創(chuàng)造和重造,以應對不停出現(xiàn)的復雜和相互矛盾的信息?!?心理學家亨利·普洛特金(Henry Plotkin)曾經提出,“知識”這個術語不僅僅表示文字或者頭腦里面的事實,它是與世界產生聯(lián)系的任何狀態(tài)下的有機體系。因此,知識不會局限于由語言和文字表達的概念和邏輯命題中,它們還會延伸至情感、知覺和身體的領域。雖然這些領域會被定義為超越語言的知識,但它們可以通過身體作為載體,進行學習、理解和表達。?馬爾漢德認為,一個泥瓦匠所做的砌墻、貼磚、切割、雕刻等動作就是很好的說明。他的技藝知識是通過身體動作模仿和感知獲得的,并經過反復練習得以完善?!敖ㄔ旒妓?,作為一種思考和交流的具身化形式,把會意的頭腦(Knowing Mind)和有用的身體(Useful Body)和諧地統(tǒng)一起來?!?

      除了探討手工藝知識的獲得和使用之外,馬爾漢德還討論了它們的交流問題。他認為,基于技藝實踐的知識是在認知的基礎上,通過雙方的身體姿勢和動作進行交流的。“當行動者和觀察者進行一項相同的任務,或者當更多的實踐者合作完成一項任務,他們之間會對彼此的動作進行解釋和回應,這些動作成為一種交流的方式。”?馬爾漢德在自己當學徒的期間發(fā)現(xiàn),手工藝人的技術動作是像語言一樣可以進行“語法分析”的,所以能夠被學徒理解和模仿。他有言:“更為明顯的是,那些流暢的動作是可以進行語法分析(Parsed)的,組成它們的姿勢(Postures)、手勢(Gestures)和行動(Actions)可以獨立出來,而且它們相互聯(lián)系構成整體的動作(Movement)。對動作進行句法分析一般依靠觀看和觀察?!?我們可以這樣理解,當學徒將分析的信息進行內化并反復練習,技術動作就轉化為他們的身體記憶,也就是說,手工藝知識完成了具身化的過程。

      五、余論:西方手工藝內涵的中國啟示

      當筆者完成這篇文章時,想起工藝美術理論家邱春林在一次學術訪談中發(fā)出的感慨:“手工技藝這個事物的本質究竟是什么?學術界對此著力太少,以至于如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落不到實處?!?誠然,在當下我們探索手工藝的本質極具必要性。著名學者潘魯生在《關于建構中國“手藝學”的思考》一文中提出:“作為獨立學科,‘手藝學’的構架需從理論研究,實踐研究和歷史研究三個層面展開,即包含手藝原理,手藝批評和手藝史的研究……手藝原理關系到手藝的本質,主要回答‘手藝是什么’的問題。手藝史回答手藝發(fā)展的問題。手藝批判涉及怎樣評價手藝作品,確定其意義與價值?!?在這三個層面中,筆者認為目前最薄弱的仍是手藝原理的研究。如果我們要構建中國“手藝學”,就必須彌補這方面的短板。探析西方手工藝的概念及內涵是中國手藝原理研究必不可少的參照,因為中國手藝的造物原理與西方手工藝的本體性是相互闡明的。

      本文以文獻為基礎,梳理出西方文化歷程手工藝的三個主要內涵:體力勞動、社會改良力量和具身化知識。從時間維度來看,西方手工藝的內涵經歷了從個人勞動、集體實踐向認知思維的改變,這種變遷可以說是巨大的。誠如英國當代手工藝理論家格林·亞當森(Glenn Adamson)所言:“至少在我們對這個詞的意識中,‘手工藝’本身并不存在。它的屬性永遠通過它的外在差異得以確立?!?也就是說,西方手工藝的內涵隨社會文化情境的變化不斷改變。這使得亞當森對當代手工藝的本質有如下描述:“與其將手工藝壓縮在一個概念之中,我提議不如承認,手工藝是一個多元范疇(Polythetic Category),它的語義模糊,甚至相互矛盾?!?西方手工藝內涵的變遷對中國手藝原理研究有重要的啟示??梢哉f,當我們回答“手藝是什么”的問題時,必須結合手藝外部的社會文化環(huán)境進行考察,從社會、歷史、思維和心理幾個維度展開探討,才有接近其本體的可能性。

      注釋:

      ① 杭間:《設計道:中國設計的基本問題》,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74頁。

      ② 《中國大百科全書》輕工卷將“手工藝”定義為“以手工勞動進行制作的具有獨特藝術風格的工藝美術”。見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輯委員會:《中國大百科全書》輕工卷,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2年,第415頁。

      ③ Paul Greenhalgh,The History of Craft,The Culture of Craft: Status and Future,Manchester: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1997,p.20.

      ④ 參見《英語詞源詞典》(Etym Online)的craft詞 條。https://www.etymonline.com/search?q=craft

      ⑤ Alexander Langlands,Craeft: An Inquiryinto the Origins and True Meaning of Traditional Crafts,London:W.W.Norton&Company,2019,pp.15-38.

      ⑥ 同上,p.18.

      ⑦ 同上,p.17.

      ⑧ 同上,p.32.

      ⑨ 同上,p.33.

      ⑩ 同上,p.35.

      ? 同上,p.36.

      ? Inwood M,A Heidegger Dictionary, London:Wiley Balckwell,p.209.

      ? Anthony Blunt,Artistic Theory in Italy 1450-1600,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7,p48-50.

      ? 同上,p.45.

      ? (德)康德,彭笑遠編譯:《判斷力批判》,北京:北京出版社,第42-43頁。

      ? 張穎:《夏爾·巴托的藝術摹仿論及其內在矛盾》,《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1期,第124頁。

      ?The History of Craft,p.28.

      ? Paul Greenhalgh,Quotations and Sources on Design and the Decorative Arts 1800-1990,Manchester: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p.30.

      ? (德)馬克思,劉丕坤譯:《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6頁。

      ? 同上,第47頁。

      ? John Ruskin,The Nature of Gothic,The Stones of Venice,Boston:Da Capo Press,1960,p.32.

      ? 同上,p.29.

      ? 同上,p.29.

      ? 同上,p.28.

      ? (英)威廉·莫里斯,楊烈譯:《藝術與社會主義》,轉引自伍蠡甫主編:《西方文論選(下)》,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79年,第97頁。

      ? William Morris,The Revival of Handicraft,The Collected Works of William Morris, 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p.214.

      ? 同上,p.215.

      ?The History of Craft,p.36.

      ? (法)莫斯,蒙養(yǎng)山人譯:《論技術、技藝與文明》,北京: 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0年,第102-122頁。

      ? 同上,第76頁。

      ? Tim Ingold,The Perception of the Environment:Essays on Livelihood,Dwelling and Skill,Lodon:Routledge,2000,p.86.

      ? Trevor Marchand,Muscles,Morals and Mind:Craft Apprenticeship and the Formation of Person,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Studies,vol.56,no.3,2008,p.257.

      ? Henry Plotkin,Darwin Machines and the Nature of Knowledge,Boston: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3,p.55.

      ? Morals and Mind:Craft Apprenticeship and the Formation of Person,p.257.

      ? 同上,p.262.

      ? 同上,p.263.

      ? 廖明君,邱春林:《中國傳統(tǒng)手工藝的現(xiàn)代變遷——邱春林博士訪談錄》,《民族藝術》,2010年第2期,第21頁。

      ? 潘魯生:《關于構建中國“手藝學”的問題》,《山東社會科學》,2011年1期,第71頁。

      ? Glenn Adamson,The Craft Reader,New York:Berg Publishers,2010,p.5.

      ? 同上,p.5.

      猜你喜歡
      手藝手工藝技藝
      非遺技藝絨花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
      工會博覽(2022年33期)2023-01-12 08:52:40
      Andalusia's white villages
      手藝
      最貴的不是手藝
      學生天地(2020年22期)2020-06-09 03:07:42
      治理的技藝:三代王官學新說
      原道(2020年1期)2020-03-17 08:10:24
      技藝精湛 星光燦爛——來自歐洲的Herrmans
      中國自行車(2018年7期)2018-08-14 01:52:44
      《尋找手藝》讓“手藝”文化走紅
      華人時刊(2017年23期)2017-04-18 11:56:48
      老手藝
      神州民俗(2017年2期)2017-03-30 10:15:21
      手工藝·溫州發(fā)繡
      藝術評論(2017年12期)2017-03-25 13:47:52
      走近手工藝人
      中國三峽(2016年10期)2017-01-15 13:59:47
      美姑县| 佛山市| 合川市| 太白县| 牟定县| 宜兴市| 紫金县| 丰城市| 五指山市| 凤冈县| 南川市| 岑溪市| 瑞安市| 山西省| 镇巴县| 四平市| 甘南县| 察哈| 安龙县| 油尖旺区| 进贤县| 荔波县| 溧阳市| 余江县| 师宗县| 栾川县| 富平县| 天水市| 宣恩县| 白城市| 界首市| 塔城市| 安多县| 禹州市| 盘锦市| 北流市| 石河子市| 丁青县| 榆中县| 德钦县| 黑龙江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