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芳 商丘幼兒師范學校
舞蹈教育是學前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內容,要求培養(yǎng)學生的舞蹈技能,幫助學生塑造形體美,提升學生的舞蹈素養(yǎng)。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的舞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情況不容樂觀,存在著學生缺乏認知、基礎薄弱、忽略練習和缺乏反思等問題。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對學生舞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給予高度重視,要采取積極有效的方法和措施來提升學生的舞蹈素養(yǎng)。本文首先分析了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舞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現(xiàn)狀,然后提出了提升學生舞蹈素養(yǎng)的有效策略,旨在為相關教師提供一定的參考。
舞蹈技能的掌握和舞蹈素養(yǎng)的形成是一個比較漫長、系統(tǒng)的過程,對于學前教育專業(yè)的學生來說,他們在入學前普遍缺乏舞蹈功底,很多學生沒有接受過系統(tǒng)、正規(guī)的舞蹈訓練,對舞蹈知識掌握較少,在跳舞的過程中經常出現(xiàn)動作不規(guī)范、舞蹈技能缺失的情況,學生的整體舞蹈基礎比較差。另外,學前教育專業(yè)技能課的課時安排較為有限,要想讓學生在短時間內掌握舞蹈基本知識,提升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并且能夠根據(jù)音樂來創(chuàng)編一些比較簡單、趣味性強的舞蹈,有很大的難度。從學前教育的舞蹈教學實際情況來看,這一目標的達成還不理想。
學生要具備舞蹈素養(yǎng),就要學習豐富的舞蹈內容,因此,教師要結合學前教育的特點來合理選擇舞蹈教學的內容,重視舞蹈的基本訓練,包括壓腿、劈叉和踢腿等,然后選擇趣味性較強的內容,確保內容的新穎性,在趣味教學中提升學生的舞蹈賞析能力、編舞能力和舞蹈創(chuàng)造能力等。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形體訓練,結合現(xiàn)代舞蹈、民族舞蹈等來進行訓練,讓學生多了解和熟悉一些舞蹈內容,并讓學生在賞析舞蹈的過程中提升對舞蹈的認識,熟悉和掌握舞蹈技能。此外,教師要讓學生加強對舞蹈文化的理解,包括爵士舞、肚皮舞、拉丁舞和民族舞等,尤其是要多接觸一些民族民間舞作品,從中了解舞蹈文化特色,準確把握舞蹈藝術,并對舞蹈作品形成自己獨特的觀點和看法。
學生的舞蹈素養(yǎng)離不開他們對舞蹈技能的掌握,所以教師一定要加強對學生舞蹈技能的訓練。舞蹈基本技能的訓練內容包括舞姿站立、把桿訓練和動作、呼吸訓練等。首先,舞姿站立能夠使學生端正不良的身體形態(tài),形成舞者基本的站立姿態(tài),這樣,學生在跳舞的過程中,能夠通過人體律動形成美感。其次,教師要重視把桿訓練,通過把桿訓練來塑造學生的正確姿態(tài),讓學生能夠感受到身體肌肉的能力。把桿訓練可以使學生拉長肌肉,強化專項素質訓練,從而為后續(xù)的舞蹈練習打下良好的基礎。把桿訓練包括扶把的屈伸、踢腿、站位、擊打、壓腿、轉體、跳躍和移重心等各方面的內容。學生結合把桿訓練來練習慢動作或者分解動作,能夠提升軀干部和腿部的平衡能力、力量和柔韌性,形成正確的身體姿態(tài),同時為掌握技術細節(jié)及樹立正確的動作概念奠定良好的基礎。在把桿訓練中,學生一定要嚴格按照標準和要求來完成,糾正在舞蹈過程中腿抬不高、腿伸不直以及速度不夠快等問題,掌握舞蹈的基本技巧和技能。另外,在訓練過程中,學生還應該合理利用呼吸、動作,掌握更多的舞蹈技巧,從而確保在跳舞的過程中呈現(xiàn)出美感。最后,在舞蹈訓練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正確掌握呼吸配合動作訓練的方法,進而提高他們的舞蹈表演能力。
舞蹈基本功練習是非常辛苦和枯燥的過程,在實際訓練過程中,學生常常會感到非常乏味,甚至產生放棄的想法,這對學生舞蹈素養(yǎng)的提升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教師要強化學生練習過程中的心理素質,可以用優(yōu)美的舞蹈動作和驚艷的舞蹈作品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舞蹈的熱情。學生在學習舞蹈的過程中需要消耗很大的體能,并且反復、大量的基本功訓練容易滋生他們的消極心理,這就要求教師掌握學生的個性心理,加強情感教育,在舞蹈練習中滲透情感教育,將舞蹈教學和情感教育有效結合,讓學生對舞蹈學習保持熱情,同時增強他們的舞蹈表現(xiàn)力。
舞蹈是一門應用肢體語言來表達情感的藝術,學前教育專業(yè)的學生一定要重視舞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要激發(fā)舞蹈興趣,了解豐富的舞蹈文化知識,同時強化舞蹈技能的訓練,在自我練習過程中逐步增強心理素質,這樣才能順利完成舞蹈學習,逐步提升自身的舞蹈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