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歡
歌唱是音樂教學的主要表達方式,也是人們以另一種形式訴說自己故事以及表達自己情感的途徑。小學音樂教育中的歌唱教學有利于陶冶學生情操,抒發(fā)自己情感以及發(fā)泄自己的情緒,同時,也有利于促進學生思想的發(fā)展,讓學生主動參與到音樂學習中,在歌唱中增強自信心,發(fā)揮自己的才能,展現(xiàn)自己的天賦。
想要提高學生的歌唱能力,可以從培養(yǎng)他們的音樂鑒賞力開始。音樂鑒賞力對提高唱歌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它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有益于鞏固他們的音樂基礎,還能夠促進歌唱能力的快速提高。在音樂藝術里,它包含歌聲、歌詞和感情,其中感情是音樂的靈魂。然而在傳統(tǒng)的音樂教學中,很多學生并不懂得如何在唱歌過程中釋放音樂感情,甚至是無感情唱歌,這些都是缺乏音樂鑒賞力的表現(xiàn)。所以,教師需要開展音樂賞析教學來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鑒賞力。
音樂賞析教學是教師為學生播放他們感興趣的音樂,讓他們靜心聆聽。在選擇音樂曲目方面,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推薦,贊成的人數(shù)多則作為首選曲目,這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在課堂上,教師可以設置三重放音樂,是指每首賞析音樂只重復播放三次,第一次是隨性欣賞,第二次是提問欣賞,第三次是解惑欣賞,這三次賞析是層層遞進的,讓學生能夠使自身的音樂鑒賞力獲得成長。實際上,用心地聆聽音樂比邊學邊唱音樂更加有意義,因為當學生能夠聽出音樂里的感情時,他們便是找到了音樂的答案,更是激發(fā)出了他們的音樂鑒賞力。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都會講述有關的樂譜知識,然而大多數(shù)學生對樂譜感到非常的困惑,這也是很多學生在學唱歌時經(jīng)常跟不上老師唱歌節(jié)奏的主要原因。也有些學生從小很少有機會接觸到音樂,他們對音樂的認識幾乎是空白的,以至于他們對音樂以及唱歌有著一定的抵觸心理。所以,教師需要開展有效地樂譜知識教學,以便增加學生的樂理認知。樂譜知識教學通常比較枯燥、乏味,且難以理解,教師可以結(jié)合聲、物的具象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 如,“1、2、3、4、5、6、7”是簡譜音符中的7個唱名,它們除了可以用鋼琴彈奏發(fā)出聲音之外,還可以使用一些有趣的聲音來發(fā)聲,有竹子敲打聲、有筷子敲碗聲,還有水杯敲擊聲,這些都能制造出美妙的聲音。
樂譜知識是提高唱歌能力的前提,教師需要從小開始培養(yǎng)學生的樂理認知,這對激發(fā)他們的音樂天賦有著重要的作用,同時對音樂藝術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有著巨大的意義。教師在開展樂譜知識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將樂譜知識融入音樂之中,運用音樂來進一步闡釋樂譜知識的細節(jié)內(nèi)容,以便學生能夠深入地理解和接收。在樂譜知識與音樂之間有一個合適的教學順序,一般來說,教師會先由一個樂譜知識引入一段相關的音樂來加以講解,但如果從學生的興趣出發(fā),教師需要先從引用音樂開始。很多學生都有自己喜歡的音樂,教師從中任意選一首,然后循序漸進地將他們注意力從音樂向樂譜知識轉(zhuǎn)移,使他們主動接受樂譜知識,從而能夠讓他們的樂理認知有了新的高度。
對于一些學生而言,學會唱歌并不難,并且童聲演唱也非常動聽,然而簡單地學唱并不能滿足他們自身綜合素養(yǎng)的成長需求?,F(xiàn)如今,音樂文化正在蓬勃發(fā)展,越來越多的人喜愛音樂,包括學生在內(nèi),所以他們會對音樂藝術產(chǎn)生憧憬,并會勇敢地追求未來的音樂夢想。教師也可以通過音樂賞析教學來加強學生對音樂的情感理解,不同類型的音樂具有不同的情感,音樂節(jié)奏的快慢、音樂旋律的美感以及音樂聲音的高低都富有一定的情感,這些都能夠促進學生歌唱能力的提高。
總而言之,隨著音樂文化的快速發(fā)展,音樂已經(jīng)成為大多數(shù)人的愛好,其中學生對音樂的追求遠遠超過了成年人,他們對音樂還寄予了遠大的希望和夢想。所以,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需要讓學生從小開始提高他們的歌唱能力,以便他們能夠在興趣追求中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