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凌雪 天津體育學院運動與文化藝術學院
重音就是一句話中重要的、應該強調(diào)的詞。在一句話中,如果不強調(diào)這個詞依然不影響這句話應起的作用,那么它就不是重音。那么如何尋找重音呢?
首先,尋找重音要先找到核心詞。這需要對作品的時代背景、內(nèi)容及以作者的思想進行充分的了解,明確作者表達的思想意圖,對核心詞認真研究揣度,再確定重音。確定重音時,還要聯(lián)系上下文的內(nèi)容,任何一句話都不是單獨存在的,都是有聯(lián)系的。例如,在寓言《狗的友誼》中第一段中的第一句話:波爾卡和巴爾鮑斯在廚房的窗口下曬太陽。第五段的第一句話:不幸,這時候廚子從廚房扔出一根骨頭,兩個朋友爭先向它飛奔過去。第一句話中,很多人在會把重音放在“窗口”上。如果不聯(lián)系上下文,重音這么放沒有問題。但后文提到廚子從廚房扔出一根骨頭,那么這里就要強調(diào)“廚房”了,因為如果是臥室的窗口,可能兩只狗看不到骨頭就不會廝打起來。所以第一句話的重音應該是“廚房”。那么下面這句的重音就不難發(fā)現(xiàn)是“骨頭”“爭先”和“飛奔”啦。因為發(fā)生廝打的核心就是“骨頭”,所以它一定是重音;“爭先”和“飛奔”表現(xiàn)了兩只狗爭奪骨頭的欲望和狀態(tài),所以兩個詞都是重音,缺一不可。
此外,一句話中有多個重音出現(xiàn)時,一定要分清主次,重點強調(diào)最主要的重音,次要的重音要配合主要的重音。根據(jù)文學作品所要表達的意思,運用重音的不同表達方式表達出來。
其次,確定邏輯重音,有一些小規(guī)律。通常對比詞、修飾詞、排比詞、表明時間地點的詞、數(shù)詞代詞和動詞都是重音。例如,散文《如果》中的第一句話:我要從小溪流進小河,又從小河流進海洋。我們單看這一句話,這里的“小溪”“小河”“海洋”就是屬于對比詞的重音,概念一個比一個大;“流”也是重音,這就是動詞做重音。
最后,根據(jù)意思確定重音。表達的意思不同,重音的放置也就不同(重音有時候是一個字或一個詞,有時是一個詞組),如在散文《巖石》中的第一句話:我愛那屹立在海邊的巖石。如果表達意思是作者本人很喜歡,而不是別人喜歡,那么重音就要放在“我”上;如果表達意思是作者很欣賞那種不懼困難,屹立不倒的品質(zhì),那么重音就要放在“屹立”上;如果表達的意思是作者只喜歡海邊的巖石,其他地方不喜歡,那么重音就要放在“海邊”上;如果表達的意思是作者喜歡巖石,哪里的巖石都喜歡,那么重音就要放在“巖石”上。反之,重音不同,所要表達的意思就不相同。重音不可以隨便放,一定要在充分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意圖基礎上,選擇確定重音。
重音做重處理時,往往表達的是“堅定、鄭重、鼓勵”等思想感情。通常在革命題材的詩歌當中,我們的重音多為重處理。例如,《我的“自白”書》中“哪怕胸口對著帶血的刺刀”這里“帶血”作為重音,就要運用重讀的方式表達。“帶血”兩個字像從牙縫里擠出來的一樣,帶著一點鄙視的韻味,表達了作者面對酷刑無所畏懼,決心犧牲自己也要保護組織的堅定的思想感情。如果弱處理,傳達的意思就會變成恐懼、害怕了,這就偏離了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意圖,暴露了朗誦者對文章理解不準確的問題。
重音做輕處理時,往往表達了幸福、溫暖、含蓄等情感。例如,《一顆開花的樹》中“如何讓你遇見我”這里“遇見”作為重音,就要運用輕讀的方式表達,“遇見”兩個字輕輕地說出來,帶有一絲害羞和小興奮的感覺,這樣一個少女對于愛情的期待和向往的畫面,馬上就浮現(xiàn)眼前在了。如果這里運用了重讀,文章就缺少了那種對愛情的憧憬,缺乏了詩意,觀眾聽起來就會很不舒服。
這里的頓讀不是指像機器人一樣頓著讀,而是運用“句斷、氣不斷”抻著的方式朗讀。這種方法往往表達了思考、猶豫等情緒。例如,上文提到的《一顆開花的樹》中“如何讓你遇見我”的“如何”作為重音,就要運用頓讀的處理方式。在表達“如何”中的“如”字時,語勢先下降,轉到“何”字時轉上挑,揉著抻長的方式處理。既表示了作者正在思考用怎樣方式與心愛的人相遇,又表達了作者想到要遇見心愛之人的小期待。
重音作為“文學作品朗讀”中重要的表達方式之一,它有助于加強文學作品的表現(xiàn)力。重音找得準確,既可以使觀眾準確地領會到作者的思想、情感、態(tài)度,又能使觀眾生動形象地感受到文學作品的藝術魅力。豐富的重音表達方式,也能加強朗誦者的語言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