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艷玲
(山西省呂梁市離石區(qū)永寧小學,山西 呂梁 033000)
中國長期的應試教育導致學校和家長甚至是學生都不重視這些文體教育,老師和學生對于音樂課都沒有一個正確的認知。老師們都認為音樂合唱并不重要上課方式非常隨意,同樣的學生也認為音樂課是放松娛樂的課程。而且音樂課相較于其他課程來說沒有硬性考試壓力更小,學生們更愿意將自己的時間投入到語數外這樣的主要科目當中,從而忽視了音樂課堂。
在合唱課堂中,由于學生們的歌唱水平不一,每個同學能夠達到的聲域都不一樣,這就為合唱教學增加了不小的難度。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有同學沒有達到要求出現音準問題,并且沒有老師的正確引導。那么這位同學很容易因為同學們的嘲笑或是對于自己沒有達到要求而產生自卑心理,從而抵觸合唱課堂。
出現這種原因有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老師和學校的不重視引起的。有許多學校并沒有專業(yè)的音樂老師,有很多都是其他科目老師兼職的。在這樣的情況下,老師們的音樂素養(yǎng)就沒有辦法得到有效保障。老師對于音樂合唱的了解不足,就無法教授同學們音樂合唱,更多的教師選擇在課堂上敷衍同學。而同學們看到老師對于音樂課堂的不重視,也就隨著老師一起不重視音樂,不重視合唱。老師和同學相互影響,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huán)。
由于學校對于音樂課的不重視,所以就會較少的投入人力物力去打造一個適合音樂課授課的環(huán)境。大多數學校都是音樂老師都只是在普通教室為學生們播放音樂讓學生聽,并不加以引導。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都無法融入,很多學生都選擇自己做自己的事情,無視老師播放的歌曲這樣就更沒辦法對音樂課產生興趣。
老師在課上的合唱教學方式多是播放原歌曲給學生們聽,聽熟悉后學生進行跟唱,并且不會根據學生本身的音域進行區(qū)分,通常是按小組劃分,這樣的劃分方式并不科學。很容易造成學生們渾水摸魚的情況,教學質量無法保證。
隨著我國課程改革進程逐步深化,素質教育逐漸成為課程改革的重點。音樂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也是培養(yǎng)孩子的欣賞能力和藝術能力的重要途徑。而合唱是音樂的組成部分,但我國現在的音樂課堂還存在著許多的弊端,如老師教學方式僵硬枯燥,導致學生對于合唱課堂提不起興趣。本文主要針對小學四年級音樂合唱的授課方式進行針對性研究,并提出具有針對性的對策。
老師要認識到學生們的不同,不應該用一樣的標準要求每一個人。有的同學音樂水平較高,而有的學生五音不全。這個時候就要有差別的對待同學,以免造成同學們的逆反心理。同時老師也要注意到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老師的教學計劃要和同學們的水平相當,太過于簡單難以提高學生們的合唱實力;過于困難則會打消同學們的積極性,產生挫敗感。所以老師在初期要選擇較為容易的曲目,在學習一段時間后逐步提升曲目難度。
老師可以在上課時多舉行歌唱小游戲或是小型的合唱比賽,讓會唱歌的學生們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讓同學都參與到課程當中。同時,在課堂中老師也是格外重要的,老師可以在課上為同學們進行展示或是領唱,以此來吸引同學們對于合唱的注意,從而培養(yǎng)興趣愛好。在領唱時,老師可以先大聲帶領合唱,在學生適應節(jié)奏后逐漸減小聲音,退出合唱,這樣不斷讓學生聯系從而達到教學效果。
小學四年級音樂合唱課堂完成度的提升,需要老師們和同學們共同努力。老師和學校要對音樂合唱教學形成一個統(tǒng)一的認知和理解,這是提升合唱教學質量的必要前提。只有學校和老師對于音樂有著足夠的重視,才能確保小學四年級音樂合唱課堂有所提升。
在達成共識的基礎上,學校也要招聘培養(yǎng)一些具有專業(yè)音樂素養(yǎng)的音樂教師來代替那些兼職教師,這樣才能交給同學們專業(yè)的音樂知識。與此同時還要注意培養(yǎng)教師的新媒體使用能力,小學四年級生年紀較小比較容易被新鮮事物吸引。配合著多媒體等新技術工具能讓學生注意力更加集中,更容易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
在學校有能力的前提下,完善學校的教學設施,如建造專門的音樂教室,營造一個音樂合唱的氛圍,會讓學生更容易集中注意力,提高教學效率。
聽歌后反復跟唱,這樣的教學方式枯燥乏味,無法讓學生有效進入學習狀態(tài),很容易讓其產生逆反心理。在這個時候老師就可以選擇脫離課本的方式,播放一些流行歌曲來吸引學生注意。
結束語:總而言之,合唱是小學四年級音樂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的音樂老師都應該對組織合唱教學高度重視,不斷深化自己的音樂素養(yǎng),及時改進自己的音樂教育方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合唱課堂。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保證小學四年級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