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爽
癲癇病屬于神經內科疾病,為腦部疾病,又稱為羊角風,該疾病在人們的生活中比較常見,主要發(fā)病于青少年群體,因癲癇病的發(fā)病因素比較復雜,不僅與患者的遺傳有關,同時與患者的系統性疾病有關[1]。并且,該疾病屬于慢性疾病,患者的病程均比較長,因此在臨床治療中具有一定的難度,一般情況下治療時間長達十多年,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嚴重的影響,同時在治療期間容易出現不良反應,對病情康復產生負面影響[2,3]?;颊咴诨疾∑陂g主要表現為頭痛、失神發(fā)作、肌震攣發(fā)等,臨床主要對癲癇病患者采用藥物控制治療,改善生活質量[4-6]。在本次臨床治療中,本院針對選取的70例癲癇病患者采用藥物治療,對臨床治療效果進行對比分析,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本院于2015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70例癲癇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入院先后順序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5例。對照組男女比例18∶17;年齡最小23歲,最大79歲,平均年齡(42.32±13.54)歲;病程2個月~14年,平均病程(5.22±2.93)年;其中難治性癲癇23例,新發(fā)癲癇12例。觀察組男女比例20∶15;年齡最小22歲,最大75歲,平均年齡(40.83±12.22)歲;病程3個月~12年,平均病程(6.32±2.21)年;其中難治性癲癇24例,新發(fā)癲癇11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颊呔炇稹吨橥鈺?也得到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方法
1.2.1對照組 患者采用丙戊酸鈉片緩釋片治療。指導患者服用丙戊酸鈉片緩釋片(江蘇恒瑞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91395),按照15 mg/kg用藥,600~1200 mg/d,在用藥之初,藥量要小,在用藥3 d或者1周后方可增加藥量。
1.2.2觀察組 患者采用丙戊酸鈉片緩釋片聯合拉莫三嗪治療。丙戊酸鈉片緩釋片用藥與對照組相同,在此基礎上加用拉莫三嗪(三金集團湖南三金制藥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50596),一般控制用藥量為25 mg/d,用藥1周后方可增加用藥量。兩組患者在用藥3個月后,如果患者的病情沒有較大的變化,則需要停止用藥。
1.3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生活質量、治療效果、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①按照健康調查簡表(SF-36)評價患者的生活質量,主要的評估指標分為7個維度,分別為生理機能、健康狀況、軀體疼痛、精力狀態(tài)、社會功能、情感職能和精神健康,滿分100分,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高。②療效判定標準:顯效:患者用藥后,癲癇癥狀基本未發(fā)作,病情發(fā)作次數大幅度下降;有效:患者用藥后,癲癇癥狀的發(fā)作次數下降>50%,偶爾有癲癇癥狀發(fā)作;無效:患者用藥后,癲癇癥狀無較大改善,時常發(fā)作癲癇癥狀??傆行?顯效率+有效率。③不良反應主要包括血小板減少、脫發(fā)、體重增加、頭昏、胃腸道不適、嗜睡、記憶力減退等。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 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生理機能、健康狀況、軀體疼痛、精力狀態(tài)、社會功能、情感職能和精神健康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4.29%,高于對照組的71.4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表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2.3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發(fā)生血小板減少1例、脫發(fā)1例、體重增加1例、頭昏1例、胃腸道不適1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4.29%(5/35);對照組患者發(fā)生血小板減少1例、脫發(fā)1例、體重增加1例、頭昏1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1.43%(4/35)。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128,P=0.721>0.05)。
隨著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人們滿足了對物質的需求之后,精神身體健康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并且在近些年關注度越來越高。為了滿足人們的需求,醫(yī)療技術不斷發(fā)展,臨床針對許多疾病提出相應的治療措施,顯著改善了患者的病癥[5]。在臨床中,神經內科的疾病種類比較多,患者的發(fā)病率也比較高,患者在患病期間容易產生許多不良影響,影響病情治療。在神經內科中,癲癇病屬于常見疾病,并且發(fā)病人數越來越多,以青少年群體為主,主要因患者的腦部受到外傷或者發(fā)生腦血管疾病所導致的。如果患者不能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將會給生活帶來負面影響,情況嚴重的,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癲癇病病程較長,因此在治療期間需要在早期診斷治療,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癲癇病患者在發(fā)病期間,主要表現為頭暈、胃部不適,或者在無意識的情況下喪失意識,患者在沒有任何征兆的情況下倒地,或者出現節(jié)律性的抽動,并將舌頭咬破,同時口吐白沫,部分患者甚至出現大小便失禁的現象。上述病癥主要在患者癲癇病大發(fā)作的情況下才出現,如果患者病情發(fā)作時比較小,則主要出現失神發(fā)作,或者出現意識障礙現象,一般持續(xù)時間為15 s左右。針對癲癇疾病,隨著臨床醫(y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發(fā)展以及臨床用藥的研究,臨床主要采用控制患者癲癇發(fā)作的藥物進行病情治療[7-9]。但因臨床用藥種類比較多,因此不同藥物所起的藥效各有差異,基于此,本院針對選取的70例癲癇病患者采用不同的藥物治療,并對藥物治療的效果進行對比分析。
在本院臨床治療中,對選取的35例癲癇病患者采用丙戊酸鈉片緩釋片聯合拉莫三嗪治療,對35例癲癇病患者采用丙戊酸鈉片緩釋片治療,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生理機能、健康狀況、軀體疼痛、精力狀態(tài)、社會功能、情感職能和精神健康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4.29%,高于對照組的71.4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對神經內科癲癇病患者采用丙戊酸鈉片緩釋片和拉莫三嗪治療,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主要源于癲癇病屬于一種腦部疾病,由患者的腦部功能出現障礙所致。患者多采用藥物治療,但因患者對藥物產生一定的排斥反應,因而容易導致在用藥后發(fā)生不良反應,對身體產生較大的損傷。丙戊酸鈉片緩釋片是一種抗癲癇藥物,主要利用藥物中的氨基丁酸對大腦神經元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該藥物對人體沒有危害,因此用藥安全性較高。拉莫三嗪片主要通過阻斷持續(xù)腦放電,對谷氨酸的合成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最終達到治療癲癇疾病的效果。本次研究結果與大多數研究報告醫(yī)學結論一致,呈現兩種藥物聯合治療癲癇疾病可以增強治療效果,且沒有增加不良反應的風險。而拉莫三嗪系列新型抗癲癇藥為葉酸拮抗劑,使用過程中能夠抑制以谷氨酸鹽為主的興奮性神經遞質病理性釋放,還能明顯減少對知覺異常學習記憶能力的破壞。但使用中應注意雖然使用后患者腦電圖有明顯改善趨向,但仍舊應在醫(yī)師指導下服藥,以防造成血紅蛋白、血小板等指數下降造成貧血。
綜上所述,對神經內科癲癇病患者采用丙戊酸鈉片緩釋片聯合拉莫三嗪治療,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且不會升高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治療效果顯著,臨床應用價值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