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節(jié)氣的好處,是它從不紀念過去。立秋不會說,啊,夏天就這么沒了,它總是喜氣洋洋地推開下一道門:歡迎光臨。而過了寒露,秋色正濃,果實又多,天空晴遠,甚至連云朵都格外灑脫飄逸。這樣的秋天讓人眼花繚亂,想要隨意挑選些什么帶走。
秋天一年又一年造訪,這個秋天和上個秋天似無不同,只有人覺察到自己的心態(tài)變了情緒變了,它才會流露出一絲絲不一樣。季節(jié)是人心境的外顯。年輕順遂之時,連冬天也生機勃勃,過年有最大的快樂,而現(xiàn)在卻并不是如此。記得一首詩說,冬天一直想偽裝成春天,偽裝到最后就真的成了春天。
秋天是最真誠的季節(jié),它無需偽裝自己的一切,自然而然地發(fā)生也自然而然地經過,如同一個熟透了的果實,迫不及待地散發(fā)出香味,墜落在地上,裂開一道縫隙,流出甜美的汁液,等待路過的人撿拾。這是被節(jié)律這雙大手轉動著的生命的本能之力。它不隱藏,也不閃躲,它大大方方地承認命運,光明磊落。
從夏到秋的轉換很像上好的亞麻,初次相見有棱有角,略硬挺,日子一久,秋意加深,卻又變得分外柔軟。當然,骨子里的那種真誠與硬朗仍然是在的,像落完了葉子的樹枝上掛著幾顆猩紅色的柿子。這也是我最喜歡北方的原因,四季格外分明,有如愛憎。
有時候我也會覺得惆悵,因為秋天已經被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歌頌完了,今天的我只能生活在他們的陰影之下,得過且過。但轉念一想,不同時代自有不同時代的秋意,我的感受一旦放入歷史長河,未必不是一種真實的記錄。人不該妄自菲薄,需要活得像秋天一樣,秋高氣爽,涇渭分明,問心無愧。
于是我放慢節(jié)奏,在這個平谷大桃十元兩斤的日子里,仔細品嘗脆桃與水蜜桃除了口感和甜度之外,尚有哪些不同。我發(fā)現(xiàn)水蜜桃有一種獨特的香,綿軟細長,停留的時間特別久。脆桃則相反,爽脆有肉感卻欠奉這種濃香。
我聽從身體的需要,飲用熱的巖茶,捕捉它在秋天里焙火之后那種沉舊的香氣跟夏天有何區(qū)別,喝茶時用玻璃杯與瓷杯又有何別樣的口感。這個季節(jié)的好,就在于能讓人靜得下心來,仔細捕捉日常生活里萬事萬物的細微差別,盡管這些都是“無用”的,卻也逐漸逐漸壘砌成我這副皮囊與靈魂的獨特。
對普通人來說,這些就夠了吧。在平凡冗長的日子里,支撐著自己過下去的,不就是這些點滴的美好嗎?一點一點地發(fā)現(xiàn),得到,累積,然后支撐著自己進入下一個季節(jié)。我始終覺得,這些小美好、小幸福不是錦上添花,而是一種必須,是沒有大夢想、大信仰與大愛的平凡普通的人活下去的動力,它們陸續(xù)到來,新陳代謝般地為人們更替嶄新愉快的情緒,再進入新一輪的循環(huán)。如果沒有它們,人們會活得多么辛苦,多么無趣。
我們把這樣的因為季節(jié)帶來的對生活的感觸稱為“細膩”,套用現(xiàn)在流行的話來講就是生活的顆粒度更密。挺好的,秋天就是這樣感受顆粒度的日子。短暫美好的秋天,請你隨意挑選,用心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