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文華
(湖北省黃岡市浠水縣精神病醫(yī)院精神科,湖北 黃岡 438200)
精神分裂癥患者在住院接受治療之后,需要給予持續(xù)有效護理。臨床路徑護理是一項綜合護理計劃,其實施是根據(jù)時間順序制定相應的護理計劃,可實現(xiàn)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有序護理[1],確保相應時間內(nèi)高效高質(zhì)量完全護理任務,減少護理資源浪費,更好改善精神分裂癥患者的預后。本研究分析了精神分裂癥患者實施臨床路徑護理的臨床效果,報告如下。
選取2017年2月~2018年10月將湖北省黃岡市浠水縣精神病醫(yī)院精神科的100精神分裂癥患者隨機分組,臨床路徑護理組年齡23~56歲,平均(45.27±2.80)歲。男28例,女22例。常規(guī)護理組年齡22~55歲,平均(45.21±2.79)歲。男26例,女23例。兩組資料可比。
常規(guī)護理組進行常規(guī)護理,臨床路徑護理組則選擇了臨床路徑護理模式進行護理。(1)臨床路徑護理團隊由部門設立。在住院期間,護士應密切觀察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病情,準確評估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病情。根據(jù)精神分裂癥患者病情變化制定相應的護理計劃,團隊成員可以根據(jù)計劃進行科學合理的護理[2]。(2)住院期間的護理。①第一周,應注意觀察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和情緒變化,并指導精神分裂癥患者及其家屬的用藥知識。護士應嚴格控制服用抗精神病藥物的劑量和方法。將藥物的治療效果傳達給精神分裂癥患者以改善精神分裂癥患者的依從性。告知精神分裂癥患者及其家屬,維持用藥可以預防精神疾病的復發(fā),從而促進每日服藥。第二周,家庭情感干預:家庭成員的幫助下指導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社交技能培訓,并教導精神分裂癥患者家屬多陪伴和體諒精神分裂癥患者,促使精神分裂癥患者感受到尊重和關心,消除自卑感。第三周,社會功能鍛煉。指導基本的會話技巧,鼓勵其多參與娛樂活動,并進行適當?shù)倪\動鍛煉,如打球、跑步等。第四周,出院之前,給予精神分裂癥患者和家屬關于疾病知識的介紹,并說明出院后堅持遵醫(yī)治療的必要性,促使精神分裂癥患者可更好康復[2]。
比較兩組滿意情況;精神分裂癥疾病知識掌握度、服藥依從性;護理前后BPRS測定結(jié)果;住院的時間。
SPSS 21.0軟件,P<0.05為差異顯著。
臨床路徑護理組的滿意水平比常規(guī)護理的患者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臨床路徑護理組的滿意度是94%,常規(guī)護理組滿意度是80%。
護理前兩組B P R S 測定結(jié)果接近,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臨床路徑護理組BPRS測定結(jié)果優(yōu)于常規(guī)護理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中,護理之前常規(guī)護理組的BPRS測定結(jié)果是90.64±8.35分,護理之后是68.79±4.80分。護理之前臨床路徑護理組的BPRS測定結(jié)果是90.25±8.01分,護理之后是51.12±1.56分。
臨床路徑護理組精神分裂癥疾病知識掌握度、服藥依從性更具優(yōu)勢,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臨床路徑護理組精神分裂癥疾病知識掌握度、服藥依從性分別是93.01±1.57分和92.21±1.46分。常規(guī)護理組精神分裂癥疾病知識掌握度、服藥依從性分別是81.57±1.13分和83.35±1.14分。
臨床路徑護理組住院的時間是25.32±1.67天,常規(guī)護理組住院的時間是32.35±2.68天,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精神分裂癥患者在出院之后,通過臨床路徑護理,可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和家屬采取適當?shù)男睦碜o理方法、社會支持等,促使精神分裂癥患者建立自信,并重建良好的行為習慣,對于精神分裂癥患者有良好的作用[3-4]。臨床路徑護理方法的實施可以使診斷和治療工作有序,并最大限度地減少護理工作中遺漏的程序,從而顯著提高護理工作的質(zhì)量,可有效緩解病情,縮短住院時間,提高護理滿意度[5-6]。
本研究中,常規(guī)護理組對精神分裂癥病人進行了常規(guī)護理,臨床路徑護理組則選擇了臨床路徑護理模式進行護理。結(jié)果見臨床路徑護理組滿意情況、BPRS測定結(jié)果、精神分裂癥疾病知識掌握度、服藥依從性、住院的時間和常規(guī)護理組比較均更好,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精神分裂癥患者實施臨床路徑護理可給患者帶來較高的價值,可提高精神分裂癥患者對疾病的了解,并提高服藥依從性,改善病理癥狀,速斷住院時間和提高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