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韶關市湞江區(qū)花坪鎮(zhèn)中心幼兒園,廣東 韶關 512000)
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使得很多老師和家長并沒有改變觀念轉向素質教育,這是目前我國大部分地區(qū)教育存在的一個普遍現(xiàn)象。為了能夠讓孩子贏在起跑線,很多父母給孩子帶來了沉重的學習負擔,主抓孩子的學習成績,這就使得很多小學的辦學宗旨、教學評估直指教學成果:學生掌握的知識越多越好,升入重點初中的比例越高越好。很顯然家長的應試教育思維助推了小學辦學宗旨的轉變,進而影響了教師的教學狀況。為了能夠明顯地檢驗學習成果,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加強對重要知識點的講解,甚至對初中需要掌握的知識提前進行了教學。
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課堂教育中,一般都是教師在講臺上講課,學生在座位上聽,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性比較單一,一般以教師的提問為主。拿小學語文課堂來看,語文教學主要是從識字、讀課文以及背課文為主,注重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而不注重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的參與度。很多學生在這個過程中難以體會到學習的樂趣,也是在這樣重復性的學習中,逐漸失去了興趣。
較為突出的私立學校尤其注重對學生學習能力的考察,但是在教學方式上,學生在參與學習的過程中始終處于被動的狀態(tài),這使得他們往往難以獲得知識水平的高效提升。
傳統(tǒng)的小學教育,有著一定的升學壓力,學生在課堂進行課堂學習后,也不得不承受著繁重的學習任務,教師往往會布置較多的課余作業(yè)。為了能夠最大限度地讓學生掌握知識,一些教師甚至將表達的語速提快,讓學生消化更多的知識內(nèi)容,這使得學生不管是課上還是課下始終承擔著繁重的學業(yè)壓力,對于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來說,有很大的阻礙。
對于正在長身體的小學生來說,活潑好動是他們的天性,也是他們成長的所需,然而過早地接受應試教育使得他們喪失了很多玩耍的時間,不得不投入較多的時間用于學習。其次,小學生的心智尚不成熟,對于很多問題的理解力和掌握能力還是有所欠缺的,尤其是每個孩子的智力發(fā)育水平不一樣,很容易導致小學生的學習成績相差懸殊,一部分小學生產(chǎn)生自卑心理。而繁重的學習任務,也給小學生帶來一定的困難,甚至帶來心理上的打擊。
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存在一個顯著的問題,就是投入較多的時間用于學習。這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到小學生培養(yǎng)個人的興趣愛好,小學的課堂教育應該是豐富多彩的,他們需要擁有一個很好的興趣成長階段,而小學生時期的挖掘和培養(yǎng)恰恰是最好的時期。但是過多的學習任務,使得很多小學生不得不放棄自己的興趣愛好。
小學教育應該培養(yǎng)小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不管是語文、數(shù)學還是科學等課程的學習都應該是循序漸進,適合小學生的接受能力的。而傳統(tǒng)的教育環(huán)境,很容易讓小學生喪失學習的興趣,甚至產(chǎn)生厭學心理。一旦他們的學習成績提高不了,或者得不到老師和家長的表揚認可,很容易喪失學習的自信心。
小學教育作為義務教育的起步階段,對于一個孩子的未來成長至關重要,對于學校來說,應該本著以人文本的教育理念,全面注重對孩子的培養(yǎng),讓素質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小學教師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不以小學生的學習成績?yōu)榭己藰藴剩嗟匦枰⒅貙λ麄兩硇慕】档年P注,讓小學生在成長教育中不斷地進步,嚴格按照小學教育的教學規(guī)范要求自己,不給小學生帶來沉重的學業(yè)負擔,充滿滿足小學生的各方面成長需求。
目前,我國的教育正在從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走向素質教育階段。對于學生家長而言,他們應該注重對小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培養(yǎng),注重小學生身心健康的發(fā)展,不斷為其創(chuàng)造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和成長環(huán)境。尤其是改變自己錯誤的觀念,一些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神童”或者贏在起跑線上,實際上這是一種扭曲的價值觀。政府以及學校應該鼓勵學生家長避免過于功利地追求孩子的學習成績,而應該注重對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
由于不少優(yōu)質的初中設置了入學考試,使得很多小學不得不加大繁重的教育學內(nèi)容。教育部門應該出臺部分保護小學生健康發(fā)展的方案,為了促進教育的公平和小學生的健康成長,應該有效地取締這種義務教育階段的選撥性考試,并給予一定的打擊。同時,還應該不斷地加大對小學素質教育的引導。尤其是目前各類小學較多,教學質量和水平參差不齊,需要進行有效地引導。
總結:過度地追求應試教育,是小學教育中一種不合理的現(xiàn)象,受限于家長的功利心,小學教育的競爭性以及傳統(tǒng)的社會觀念的影響,目前這種現(xiàn)象越來越普遍。然而這種教育方式不利于小學生 的身心健康、不利于小學生興趣愛好的培養(yǎng),極易使小學生產(chǎn)生厭學心理。針對這一現(xiàn)象,我們必須要謹慎對待,學校應該本著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并鼓勵家長摒棄錯誤的教育觀念,同時,教育部門還應該加大宣傳和引導。對于教師而言,他們需要多沉淀自我,探索出一種更為有效的教學方法,讓自己的教學內(nèi)容更適應學生的需求,用高效的課堂教學成果,來應對新時代的教育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