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偉
洪澤外國語實驗學校,江蘇 淮安 223100
隨著新課標的要求不斷提高,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模式已經(jīng)很難實現(xiàn)提高小學生身體素質的目的,所以這時候對體育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加入體育游戲,可以讓傳統(tǒng)的游戲活動和體育鍛煉活動相結合,從而表現(xiàn)出較大的娛樂性、趣味性以及競技性。在體育游戲加持下的體育課堂可以提高小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從而順利完成一個高效的體育課堂。本文鼓勵廣大體育教師在設計體育教學時搜集并合理運用體育游戲,主要從體育游戲運用的搜集、實踐和創(chuàng)新三個方面進行討論。
所謂體育游戲,就是教師在體育課堂上加入游戲元素,是傳統(tǒng)的游戲活動和體育鍛煉活動相結合的產(chǎn)物,教師在設計體育游戲的過程中不能只追求游戲的趣味性而忽略了體育教學的本質,因此,教師應該廣為搜集體育游戲在體育課堂中運用成功的案例,分析其做得好的原因,明確在體育游戲的運用中的誤區(qū)和不足,防止偏向游戲而忽略體育活動對小學生身體素質的鍛煉,同時也不要過于重視體育鍛煉而讓訓練活動過于枯燥。這樣在大量的游戲內容基礎上,才能保證選出合適的體育游戲,使課堂開展的更順利。
體育游戲的類型大致可以分為任務完成型、小組協(xié)作型和趣味型三種。任務型游戲指的是教師在體育賽道上設置一些任務,完成任務的學生才能夠繼續(xù)進行比賽的活動,這類游戲可以用在學生的體能鍛煉上,在提高身體素質的同時,增加對體育活動的興趣。協(xié)作型任務是由小組合作進行的,比如花式跳繩、兩人三足等活動,既有游戲的趣味性,又可以充分訓練學生的協(xié)調能力和合作精神。趣味運動類型可以有“小鳥賽跑”和“螃蟹排排隊”這一類的游戲,讓學生在不擺動胳膊的情況下賽跑,或者像螃蟹一樣,以小組的形式,在規(guī)定時間內用橫著跑的方式排成一隊,趣味型的游戲為體育運動提供了一個童話般的故事背景,讓學生對活動充滿興趣,從而忽略了對體育訓練的抵觸。
體育游戲在課堂上的運用要符合實際情況,在有了大量合適的體育游戲積累之后,教師還需要根據(jù)實際情況作出調整,給小學生進行的游戲首先游戲規(guī)則要簡單明確,活動內容要適合小學生并且要有一定的安全保障,同時對于不同的訓練項目要選擇不同的體育游戲,在此基礎上選擇適合的實施方法,在游戲的選擇上多用學生的角度來考慮問題,抓住小學生喜歡挑戰(zhàn)、充滿好奇以及榮譽心強的特性,為游戲添加小學生感興趣的背景或規(guī)則,提高小學生對體育課堂的熱愛,從而通過體育游戲達到提高體育課堂效率的目的。比如在學生學習數(shù)字加減法運算時,任務型游戲中的任務可以設定為解決簡單的運算,在有一定基礎的情況下,大多數(shù)學生一定會躍躍欲試,或者在學習課文《曹沖稱象》時,讓學生像課文中的盲人一樣蒙上眼睛,根據(jù)平時的觀察來辨認自己的同學。
大多數(shù)體育課都有比較嚴格的教學流程,固定模式為課前進行一到兩圈的慢跑熱身活動,中間部分由教師安排,比如學習排球活動,則從學習發(fā)球開始,一般會將排球運動拆分為各個動作進行單純的動作重復練習,在結尾部分,教師安排學生自由活動,讓學生自己選擇感興趣的項目進行娛樂。這樣的流程雖然實用,但是對于缺乏耐心的小學生來說,不斷重復的課堂流程必會讓其感到厭煩。所以教師可以對課堂教學的流程進行一些調整,在熱身環(huán)節(jié)可以組織一個任務型游戲,在讓身體活動好的同時不要太過激烈以防讓身體造成損傷,在結尾部分,教師可以組織協(xié)作類的游戲,讓所有學生都有參與度,同時增進同學之間的感情。
體育課堂應該是釋放小學生天性的地方,不應該陷于傳統(tǒng)的課堂模式,讓小學生失去天性,對體育運動失去興趣;應該借助體育游戲,同時大膽改革,用小學生感興趣的方法提高其身體綜合素質。
新課程改革要求提高學生的綜合體育素質,尤其在電子設備充斥我們生活的現(xiàn)在,大多數(shù)的小學生都不再熱愛運動,而是每天都生活在虛擬世界里,所以他們熱愛游戲。而小學教師要面對的就是激起他們對體育運動的熱愛,但小學體育教學由于受到小學生體能和認知的限制,不能進行直接的技能和體能訓練,所以小學體育教師單單掌握體育知識還不夠,在此基礎上還要不斷學習各種體育技能,增強自身魅力。而在課堂上運用教學技巧投其所好,在合適的地方加入體育游戲,是令學生對體育課堂充滿興趣必不可少的一個方式,利用體育游戲,激起學生對運動的興趣,為以后的發(fā)展提供更大的空間,從而達到提高小學生身體素質的目的。由此看來,體育游戲在小學體育教育課堂中的應用非常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