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慶華中學,陜西 西安 710025)
信息技術在當代教育中有著很多的使用,如基于網絡技術的微課教學,基于多媒體技術的視頻教學、白板應用以及翻轉課堂和慕課教學等等。科學運用這樣的手段,能夠極大的增強學生課堂學習效果,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促進學生能力與素質的全面提升與發(fā)展。本文就初中階段地理教學中的信息技術科學運用方法進行了闡述,希望能給當代基礎教育研究與發(fā)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良好的預習習慣是課堂有效學習的重要構成部分,其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在課前對于即將學到的知識有所了解,在課上進行針對性的學習和研究,還能增強他們的自主學習素養(yǎng)和學習能力,提高他們的整體學習水平,使他們在基礎階段就具備優(yōu)質的終身學習意識以及學習能力。因此,教師在初中地理教學中,不妨積極運用信息技術的手段來提升學生預習水平,增強其預習效果。例如在教授學生《天氣與氣候》相關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以及學生學習目標將相關地理知識細化并制作成一些短小的視頻,讓學生通過研究視頻的方式來進行有效預習,從而有效掌握相關知識,完成學習任務。
除了在預習中使用信息技術以外,教師在進行地理知識導入以及情境構建的時候也可以積極使用信息技術。如在教授學生《自然環(huán)境對民居、服飾以及飲食的影響》相關知識的時候,教師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可以先利用圖片以及視頻的方式來為學生介紹不同地域不同環(huán)境下的人們的服飾、景色以及生活環(huán)境,待學生有了一定的認知之后,再為他們進行詳細的分析和講解。另外,教師還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為他們展示不同經緯度地區(qū)的對比圖片以及難以用圖片展示的季風與洋流流動趨勢,以此來幫助學生了解其差異性的原因,加強他們對于這方面地理知識的理解。
總而言之,教師一定要對當代信息技術進行科學的研究與利用,從而科學增強其使用的有效性,使其能夠真正的發(fā)揮出其效果,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率,進而推動當代教育現代化發(fā)展,將學生培養(yǎng)成一個具備優(yōu)質素養(yǎng)的有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