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瑕
坐是小憩的一種,也是一種姿勢。站如松、坐如鐘,說的是姿態(tài)禮儀,坐姿好,詮釋的是一種教養(yǎng)。坐,是兩人之間的招呼,在我小時候生活的鄉(xiāng)村,見人來了就拖把椅子讓來人坐坐,其實那些人都是鄰居,不是好久不見的親戚。若是不給椅子就是不被歡迎,也是主家失禮的細節(jié),來人會記得:我去某家時,連椅子都不給我坐。應該是不被重視后的心態(tài)不平。
坐的儀式感在于坐具,小凳子接地氣,長凳是需要平衡合作的,沙發(fā)是高雅的,大木椅子方方正正是威嚴的。小凳子一般是用來坐著干活的,比如手洗衣服、摘菜、做針線活,長凳講究的是合作和和諧。有一次鄰家的君君和他爺爺坐一條長凳子,有人喊君君,君君起身就跑,長凳子失去了平衡,高高翹起,君君爺爺失去平衡摔倒了。于是我就被爸爸現(xiàn)場教育:坐長凳子起身時要提醒同坐的另一個人保持平衡,否則容易摔倒受傷。
在那個年代的鄉(xiāng)村,很多村民都習慣了四處串門,沒有人招呼時就坐在滿是雞糞痕跡的臺階上,席地而坐,站起時,拍拍屁股上的灰就走。
我喜歡小椅子,小椅子不高,我可以把腳伸長,感覺自己成了一株植物,接著地氣向四周伸展。我坐在小椅子上剝蠶豆、摘韭菜、看連環(huán)畫,也吹過笛子,小椅子上滿是我的生活氣息。
等我長大了到城里打拼,出外時習慣了坐在花壇邊的水泥凳上,嗅著花壇里的芳香,不斷地校正自己的目標。城市的公共場所有很多座位,供市民小憩歇腳。我坐在公園廣場長廊下的木椅子上,努力去克服水土不服帶來的不適,把自己融入城市。在沒有主人的椅子上,我構思了很多關于未來的藍圖。
有家之后,我習慣于坐在沙發(fā)上,看電視、奶孩子、看書,閉上眼睛后仰著休息,和孩子做游戲、給孩子泡腳……沙發(fā)就成了孩子成長的空間。
坐坐是一種應酬的方式,吃飯聚餐、茶館或咖啡廳小坐、談心、交流情感、噓寒問暖、談合作,都是需要坐下來細聊的。那是現(xiàn)代城市生活不可或缺的小坐。
不惑之年之后,看淡了名利,不計較成功失敗,寄情山水園林,用鏡頭刻錄四季花開,帶著遇見的驚喜,收攏曾走過的痕跡。帶著一份報紙,走到哪里坐到哪里,報紙成了板凳??纯磮笤频L輕,看看天云卷云舒,好不愜意。
在家里的飄窗前,我放了瑜伽墊,也習慣坐在瑜伽墊上看書。從14樓的窗口望下去,鄰居們來來往往,滿是人間煙火氣息。我和書本對磕,沒有目的的閱讀,隨心所欲里,坐在休閑的墊子上,放逐自己骨子里的疲憊。
坐坐,調整身心,暫時歇息,心平氣和,呼吸均勻;坐坐,清心寡欲,從從容容,大客套、小禮節(jié)都恰到好處。坐坐是客氣也是邀請。
坐坐,是人生的一種境界,生活到了閑情淡定的狀態(tài)下,無欲無求、不忙不慌、不爭不急,讓心靈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