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見明
教師是教育發(fā)展的第一資源。筆者認為,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關(guān)鍵在于打好三張牌:第一,讓教師活得有尊嚴;第二,讓教師教得有激情;第二,讓教師變得有溫度。
一、讓教師活得有尊嚴
(一)教師形象工程
教師職業(yè)形象是教師群體或個體在其職業(yè)生活中的形象,是其精神風貌和生存狀態(tài)與行為方式的整體反映。加強教師形象建設,對提高教師自信,獲得尊重很有幫助。
1 .從著裝開始,提高個人形象。教師的衣著應當?shù)皿w大方,不失時尚,盡顯文化人氣質(zhì)。另外,教師也需要懂得一些衣著禮儀。不同的場合,不同的著裝,不但代表儀式感,而且代表著一種文化修養(yǎng)。
2 .從讀書開始,提升內(nèi)涵素養(yǎng)。第一,可以組織小范圍的讀書興趣小組。比如,本校的黃老師,她愛好文學和閱讀,筆者讓她來組織一個讀書小組,建立一個讀書群,大家都分享讀書的心得,還可以靈活安排讀書分享的地方。黃老師滿心歡喜。第二,借助閱讀節(jié),學校贈書,以展示的方式來促進教師閱讀。比如,朗讀書中你印象最深刻的那一頁,談談讀這本書的心得體會,有時候還可以增強教研共同體讀書評比等等。第三,鼓勵教師讀不同類型的書。提倡讀兒童書,對兒童世界了解多一些。通過這樣的方式推動教師讀書,有力而無痕,遠比行政命令強得多。
3 .從運動開始,提振精氣神。學校動員教師每天與學生一同做操。經(jīng)過長期的做操鍛煉,減少了肩頸問題的出現(xiàn),教師的精氣神得到提振,得到廣大教師的認可。
(二)專業(yè)成長工程
專業(yè)是每位教育工作者最值得深造,而別人不能輕易拿走的東西。它會讓人的勞動有了價值,有了尊嚴。除了互為導師制和其他校本培訓外,筆者在此介紹幾種微觀下的教研方法:溫固知新法,影子法,鏡子法,聯(lián)動法。
1 .溫固知新法——固本。為了幫助教師鞏固已有的教學技能,在教研活動中,除了一些聽課研討外,適宜開展一些圍繞教學基本功開展的活動,比如,開展文本解讀和教學設計現(xiàn)場比賽,有效解決教師過于依賴網(wǎng)絡和現(xiàn)成的材料的問題;開展課堂用語交流活動,可以彌補教師言語蒼白的不足。
2 .影子法——速成。影子法就是找到自己喜歡的某個名師為參照對象,學習和模仿的方法。新教師要快速成長,因此,采用影子法,模仿師傅或名師,上遷移課,讓其迅速找到駕馭課堂的感覺;有經(jīng)驗的老師需要在教學風格和特色上有所提煉,運用影子法,能夠更直接地找到自己的特色定位。
3 .鏡子法——提升。鏡子法是一種通過錄像課的方式,讓教師自我發(fā)現(xiàn),自我修正的方法。我們經(jīng)常會聽到別人說,真不敢回看自己的錄像。錄像中會真實反映當時自己說話的語氣、表情、教態(tài),你會發(fā)現(xiàn)講課時候太啰嗦了,教態(tài)不自然了,教學環(huán)節(jié)出錯了等等,有利于補短板。
4 .聯(lián)動法——促活。聯(lián)動就是多校一起教研。聯(lián)動教研可以讓老師們獲得更多的新鮮感,同時,也能收獲更多的智慧。
二、讓教師教得有激情
(一)讓老師看到希望
有這樣一句話,“校長要做希望的傳播者”。當老師在職業(yè)途中感到迷茫時,給他指引方向;當老師教學上遇到困難時,給他指引方法等。比如,對于考得不理想的班科,不采取批評責罵,反而幫助老師分析原因,指導方法,讓他看到進步的空間,鼓勵他們前進,讓他們不失掉信心。用希望和信心煥發(fā)老師們的教育激情。
(二)讓老師成為主人
“讓老師成為主人”并不是一句空話、套語,假如校長能讓每位老師都能以主人翁的姿態(tài)為學校的發(fā)展貢獻力量,學校即將迎來蓬勃的生機。第一,讓老師積極參與。筆者的學校以“做希望的傳播者”為主題,開展了一期教師沙龍活動?;顒右怨ぷ鞣坏男问竭M行。老師們被隨機分布到各小組。要求他們迅速選出小組長,并在小組長的帶領下選擇準備回答的問題,最后由小組長進行匯報。老師紛紛討論起來。在這樣放松的狀態(tài)下,大家都出謀劃策,相談甚歡。有幾位平時比較內(nèi)斂的老師也積極起來。第二,讓老師主動策劃。一些小型活動放手讓老師來策劃,可以發(fā)揮每個人的聰明才智,調(diào)動老師的積極性,展示屬于一線的精彩。開學典禮、畢業(yè)典禮、工會活動的策劃等,均可以放手讓老師去嘗試,教師的主人翁地位明顯增強。
(三)給老師一個平臺
優(yōu)化用人機制,給有能力的人一個平臺,形成一股正能量,激發(fā)教師隊伍的活力是促進學校進步的舉措。第一,推進校級品牌教師建設。把在教學上有特色或其他方面有特長的教師發(fā)展成為校級名師,幫助其提煉出教學特色,形成個人教學品牌。完善教師品牌管理機制,發(fā)揮榜樣示范作用。第二,優(yōu)化用人機制,給老師一個上位的平臺。敢于打破現(xiàn)有的用人局限,為有熱情、有能力的人提供一些管理崗位,既為學校的順利運營帶來保障,又能促進管理層創(chuàng)新性地工作。第三,給老師更多的鍛煉機會。學校為老師創(chuàng)造更多的鍛煉機會,讓他們獲得成功感。筆者曾讓新老師參加民辦學校送課活動,讓新老師當不同活動的主持,讓新老師作為老師代表發(fā)言等,讓老師感覺被重視,深受老師們喜歡。因此,一切基于教師的實際需要,滿足其在專業(yè)的成就感和工作的成功感,讓老師們擁有工作的熱情和激情。
三、讓教師變得有溫度
(一)文化聚人心
引導每位老師共建校園文化,獲得共同的價值認同很重要。第一,在頂層文化上,要構(gòu)筑共同的愿景。在建設校園文化不能全盤依靠第三方,而是根據(jù)自己的辦學實際,聽聽來自教師的聲音,然后才能更準確地定位。比如,筆者在進行校園文化頂層設計的過程中,喜歡與老師們坐在一起聊聊,聽聽他們心中的想法;在LOGO的設計中,讓他們進行對比,交流意見。第二,在制度文化上,需要與教師共同制定一些集體共約,而不是純粹依靠行政命令。價值觀當獲得大部分人認同時,才能發(fā)揮著較大的效用。第三,每個學年初,需要組織全體老師一同學習學校的理念文化。目的是讓學校的理念文化在每個人的心里留下深刻印象,引領大家朝著共同的目標奮斗。
(二)故事動人情
文化的培植靠什么?靠故事。一所學校里不可能沒有先鋒,一所學校里不可能沒有故事。這些故事最直接地影響著師生的價值觀。在本次疫情防控期間,筆者給老師們講了三位老師的故事。一位是二(3)的班主任張老師,大年初二剛生完小孩還沒出院就自覺地投入到防控新冠肺炎的數(shù)據(jù)上報工作中;第二位是新提拔的辦公室副主任黎老師,為了減少大家出門的風險,在防疫最緊張的時刻包攬了每天到學校進行應急值守的任務;第三位學校的年級組長蕭老師,協(xié)助學校做好后勤消毒的一切工作等。這三個故事給老師們傳遞什么呢?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這些故事對老師們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這些故事告訴每一個人都應當心懷集體,有大局意識,盡心為集體。這遠比我們要求老師做什么,怎么做要強得多。
(三)活動讓人樂
開展團建活動是個很好的選擇。游戲、運動、唱歌、跳舞,保持一學期不少于3次的工會活動,讓大家輕松減壓。
加強師資隊伍是一個永恒的命題,讓教師活得有尊嚴,讓教師教得有激情,讓教師變得有溫度,就會凝聚成一股巨大的正能量,為學校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提供了保障。
責任編輯 韋英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