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后,周立波(1908—1979,著名作家、編譯家,代表作有《暴風驟雨》《山鄉(xiāng)巨變》等)偕妻子返回故鄉(xiāng)湖南益陽,深入益陽縣鄧石橋村、益陽市郊區(qū)桃花侖鄉(xiāng)竹山灣村、大海棠鄉(xiāng)體驗生活,扎根農村,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對農村的熟悉和對農民的熱愛讓他筆下的鄉(xiāng)土世界真實而感人。
1954年仲夏,周立波在益陽楠木塘住了一些日子,認識了一位木匠出身的農會主席、互助合作委員會主任徐蓋平。徐蓋平50多歲,人稱“蓋滿爹”,為人正直,辦事熱心,對合作化工作抓得緊。一有工夫,他就跑互助組和農業(yè)社做發(fā)動與組織工作?!吧w滿爹”有兩個兒子,都是好勞力,但開始思想不通,不肯入社,父子因此大吵起來,掀起了一場激烈的家庭風波。周立波為“蓋滿爹”的精神所感動,便以他為原型,創(chuàng)作了短篇小說《蓋滿爹》,發(fā)表在《人民文學》雜志上,這是周立波返鄉(xiāng)后創(chuàng)作的第一篇反映合作化運動的作品。周立波曾謙虛地對人說:“我拜‘蓋滿爹’為師,學到了很多知識?!?/p>
有一次,周立波和“蓋滿爹”去農業(yè)社開會,到半夜后,出門伸手不見五指,周立波隨口說了句“我忘了帶手電”,“蓋滿爹”立即把早已準備好的干枯杉木皮火把點燃,不停地前后甩動,兩人一前一后,有說有笑。周立波不經(jīng)意地問:“這山村里還有老虎嗎?”“蓋滿爹”隨口答道:“前年冬天,山坳屋場的一只架子豬被老虎叼走了。但我們不怕老虎,老虎怕火,怕火燒胡子,見了我們甩動的火把,它只好瞪眼看著人過去不敢攏來。”
還有一次,周立波和“蓋滿爹”從區(qū)里開會回來,聽說村口屋場一個小孩牽牛吃草,被毒蛇咬傷了腳,疼痛難忍,情況緊急。他們立即趕去,用一根粗繩把傷口上方扎緊。他們又接來一盆井水,把小孩的腳伸進盆里,用一塊打碎了的瓷碗尖片,放在火上燒一會兒進行消毒,再用它在傷口處劃一道口子,放出毒血,以冷井水反復清洗傷口。再到山坡田邊扯些七葉一枝花、蛇不過、魚腥草、半邊蓮、蒲公英、犁頭草等草藥,讓小孩一邊敷藥一邊吃藥。小孩很快就好了。“蓋滿爹”還向周立波介紹:“有毒的蛇一般頭呈三角形,無毒的蛇頭呈橢圓形?!焙髞恚芰⒉ɡ霞业泥従邮⑷鐟c在摸泥鰍時被毒蛇咬傷,周立波聞訊趕去,他采用向“蓋滿爹”學習的辦法進行了施治,又特意去藥店買了蛇藥給傷者照方治療,直到傷者好了,他才放下心來。
周立波(左一)與農民一起勞動
1954年夏,基層干部陪同周立波走訪桃花侖竹山灣一帶的農戶。他們走到村口,見南面坡上有一棟房子,兩頭是平房,中間有一個木架子的閣樓;屋的兩邊和后邊,有竹子、杉樹和茶子樹環(huán)繞;堂屋門前階基上,一個光頭農民腰間系一條藍布圍巾,坐在一把矮竹椅上,口里含著一根兩三尺長的旱煙桿,吞云吐霧。
周立波問:“這戶住的是什么人家?”干部答道:“他叫鄧益廷,外號叫‘亭面糊’。這屋的一頭是土改時分給他家的?!敝芰⒉ㄓ謫枺骸斑@個人是個面糊嗎?”干部答道:“他喜愛喝酒,喝得東倒西歪,還說自己一點兒沒醉,反說人家喝醉了。喜愛和人扯閑談,說起來沒完沒了。他婆婆罵他,說他是啞巴投胎,心里有說不完的話。有時為一點小事,喜歡罵家里的孩子,動口就說老子一煙壺腦殼挖死你!孩子們都知道他罵得兇但不打人。其實他是種田高手,村里人都知道他有三手硬功夫。第一是耙田,耙田是農活中難度較大的,不少農民對高低不平的田,左耙右耙也耙不平。而‘亭面糊’操起鐵耙,只幾個回合就把田耙平了。第二是篩米,用大竹吊篩篩米,易學難精,很多農民難把米與谷分開,而‘亭面糊’操動篩子旋轉幾個回合,就能把谷集中到篩子中心。第三是識牛,他做過牛經(jīng)濟,會摸牛的骨架,會看牛相,看牛的口齒就知道牛的年齡,還會治牛病。如果說鄧益廷是個稀里糊涂的真面糊,怎么會有這三手絕活呢?”周立波聽了,連連點頭,陷入了沉思。
1955年秋,周立波全家從北京遷到了益陽桃花侖落戶。開頭住在瓦窯坡,后來和“亭面糊”成了好朋友。征得鄧家人同意后,周立波便搬到竹山灣與“亭面糊”家同屋共居了。
周立波不但向老鄧學會了好些農活,而且從平常的交談中,學習和收集了許多幽默的故事和方言土語。老鄧習慣地稱周立波為“周部長”。周立波稱贊他是務農專家、田狀元?!巴っ婧甭犃耍Φ眠B嘴巴也合不攏。
周立波的夫人林藍為老鄧的老伴贈藥,治好了她稍微受點風寒就得感冒的病。周立波得知老鄧有風濕筋骨痛,特意從北京同仁堂買來虎骨酒送給他治病。鄧家的豬得病死了,老鄧的老婆氣得流淚,周立波見他家吃飯人多,為幫助他解決困難,便買了一只小豬送給他家喂養(yǎng)。
鄧家的長子鄧煥章在讀中學,因經(jīng)濟困難,老鄧想讓他回家務農,周立波從多個方面勸說和啟發(fā),堅持要讓孩子多讀點書,并建議讓孩子中學畢業(yè)后去考大學。周立波鼓勵孩子努力學習,并贈送他參考書和日記本,也給予了一些經(jīng)濟幫助。日后,鄧煥章考取了華中工學院(今華中科技大學),大學畢業(yè)后,被分配到了重慶的總參某研究所工作,先后任技術員、工程師、總工程師、所長。1990年,鄧煥章調總參機要局任副局長,1993年授少將軍銜。他的研究成果先后獲得全軍一等獎和國家二等獎。
2004年益陽“三周”(即周立波、周谷城、周揚)研究會成立時,鄧煥章在賀信中有這么一段話:“50年前,周立波同志在益陽深入生活,與我家為鄰,他給予了我極大的鼓勵和幫助,成為我工作和生活中寶貴的精神財富?!?/p>
周立波與農民深入的交往讓他積累了大量的生活素材,這使他筆下的人物鮮活而生動,故事飽滿而感人,可以說,對生活的了解和熟悉是周立波取得文學成就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