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志華 姚潘美
(福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福建福州 350108)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fā)生以來,在黨中央的統(tǒng)一指揮下,全國上下一心,迅速形成抗擊疫情的強大合力,而疫情防控舉措也在短時間內取得明顯的成效,國際輿論對此普遍深表認同。然而,我們也非常不情愿地看到一些西方媒體極盡顛倒是非之能事,對我國疫情防控工作進行無端指責,在國際場域誤導輿情,給我國造成不良影響。不過,黨和國家對此早有清醒認識,習近平總書記在疫情防控系列講話中多次強調要主動回應國際關切,做好同世界衛(wèi)生組織、有關國家和地區(qū)的溝通協(xié)調工作,并提出“占據(jù)主動,有效影響國際輿論”[1]、“運用多種形式在國際輿論場及時發(fā)聲,講好中國抗疫故事,及時揭露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污蔑抹黑、造謠生事的言行,為疫情防控營造了良好輿論氛圍”[2]等應對方略。這些方略為我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話語權建構工作指明了方向。當前,由于輿論交鋒的需要,學界對疫情防控話語權進行了較為廣泛的研究,并且提出了許多具有借鑒意義的建議,主要集中強調要主動回應正面引導、利用新媒體、發(fā)揮人民主體地位以及加強國際合作等方面。不過,對建構疫情防控國際話語權進行系統(tǒng)探討的文獻并不多,本文將就此進行若干思考。
盡管目前疫情在中國得到有效的控制,但在其他國家已漸成蔓延之勢。為此,全球疫情防控輿情只會變得愈發(fā)復雜。為了在國際輿論中占據(jù)主動,我國勢必要對全球疫情防控的國際話語權進行全方位的考量和建構。這不僅對中國自身,而且對其他國家和地區(qū)乃至整個世界的疫情防控和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都有重要的意義。
國際與國內兩個輿論場互聯(lián)互通,不可分割。無論哪一個場域的宣傳工作做得不到位,都不利于疫情防控良好輿論氛圍的形成。而現(xiàn)在的事實是,總有一些西方媒體在不斷地制造和傳播虛假信息和謠言,唯恐天下不亂。因此,建構疫情防控國際話語權,駁斥和澄清西方媒體的不當言論,讓世界人民傾聽中國聲音,了解中國疫情防控真相,形成有利于我國的國際輿論態(tài)勢,可以有力地支援國內輿論場的工作,進而營造我國疫情防控良好的輿論氛圍。毋庸置疑,良好的輿論氛圍對于我們進一步開展疫情防控工作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它有助于營造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環(huán)境氛圍,更可以鼓舞奮戰(zhàn)在第一線的廣大醫(yī)療衛(wèi)生工作者、人民子弟兵、黨員干部和各方面人員。
盡管我國疫情防控工作得到國際社會高度贊譽,已有170多個國家領導人和50多個國際和地區(qū)組織負責人以電話、信函、聲明等方式對我國表示慰問和支持。但在世界范圍內仍有不少民眾對中國疫情防控中采取的一些特殊舉措不理解,再加上虛假信息和謠言在媒體上傳播,無疑使這一狀況面臨雪上加霜的境地。如果他們對中國疫情防控的舉措不甚理解和尚有異議的話,更遑論對我國進行實質性的支持和幫助。因此,建構疫情防控的國際話語權,說清楚中國怎么應對疫情、應對效果如何,可以爭得國際社會更多的理解和支持。這無疑對我國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及進一步推動全球抗疫合作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
中國采取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防控和救治舉措,是在堅決維護中國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也是在堅決維護世界各國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努力為全球公共衛(wèi)生安全作出重要貢獻。正如世界衛(wèi)生組織總干事譚德塞表示:“正是由于中方采取強有力防控措施以及中國人民作出的巨大犧牲,才有效阻遏了疫情向世界上其他國家的蔓延?!盵3]遺憾的是,西方有些人士卻對此視而不見,信口雌黃地顛倒是非,極力唱衰中國,污蔑中國負責任的大國形象。因此,建構疫情防控的國際話語權,講明白中國防控疫情的責任與信心、犧牲與貢獻,有利于維護中國負責任的大國形象。
世界各國在疫情面前是一個安危與共的命運共同體,人類唯一的出路在于守望相助,越是病毒肆虐,越應該增加有效的國際合作。在習近平與各國領導人的會談、通話和慰問電中,“命運共同體”成為高頻詞,它寄托著國際社會攜手戰(zhàn)“疫”、共渡難關的希望。此次疫情不僅僅是中國所面臨的難題,更是整個國際社會需要高度警惕的重大突發(fā)事件。中國防疫工作離不開國際社會的幫助,這是不爭的事實。而身處疫情防控第一線的中國,已經(jīng)積累和總結了較為豐富的疫情防控經(jīng)驗,值得其他國家借鑒。實際上,中國在許多方面都為應對疫情樹立了新標桿。因此,建構疫情防控的國際話語權,講清楚中國疫情防控的訴求和需要、經(jīng)驗和智慧,有利于加強疫情防控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樹立戰(zhàn)“疫”命運共同體意識。
面對突如其來的重大疫情,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和周密部署之下,在全國各族人民上下一心、團結奮斗之下,疫情防控取得了階段性的重大突破。可是越到了戰(zhàn)“疫”的緊要關頭,我們更加不能掉以輕心,更要清醒地認識到,在當下我們所面臨的不僅僅是如何統(tǒng)籌疫情防控和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難題,還有一些不良的國際輿論對于我們的沖擊。這使得我國疫情防控國際話語權的建構工作既迎來難得的機遇,又不得不面臨嚴峻的挑戰(zhàn)。
1. 疫情防控成效顯著
此次的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發(fā)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面對這場空前嚴峻的考驗,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部署、親自指揮,多次召開會議、聽取匯報、作出重要指示,組織各方力量開展防控。截至3月13日,武漢市疫情快速上升的趨勢已經(jīng)得到有效的遏制,湖北省除武漢以外的其他地市,局部暴發(fā)的態(tài)勢也得到控制,全國累計治愈患者65000多例,治愈率超過81%,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重要成效。[4]中國經(jīng)濟活動逐步復蘇,中國社會也正在一點一點地恢復常態(tài),各省份陸續(xù)復工復產(chǎn)。更值得慶幸的是新冠肺炎藥物研發(fā)、疫苗研制等科研攻關也取得了顯著性進展。正是中國在此次疫情中取得的顯著成效,讓世界人民更愿意選擇相信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道路,這對于中國構建疫情防控國際話語權大有裨益。疫情防控的突破性進展,為我國疫情防控國際話語權的建構奠定了良好的實踐基礎。
2. 元首外交成績斐然
在中國面臨重大疫情的特殊時期,中國外交仍然在緊張有序地推進著。兩個多月的時間里,習主席同外方人士會談會見、通電話、致信函等,親力親為開展元首外交,加強國際交流合作,推動國際社會攜手戰(zhàn)“疫”,成績斐然。作為中國戰(zhàn)“疫”的總指揮,習近平總書記親自向國際社會講述中國抗“疫”故事,積極引導國際輿論;面對疫情在全球范圍內的蔓延,總書記更是第一時間接連向多個國家發(fā)出了慰問電,支持各國抗“疫”事業(yè)并號召國際社會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加強全球合作。疫情是國際社會面臨的共同挑戰(zhàn),同時也可以成為國家間增加情誼的一個重要契機。元首外交不僅讓我們感受到了國際社會對于我國的關心和支持,借此也展現(xiàn)了中國在重大疫情面前的大國擔當,中國有信心、有能力也有責任去建構疫情防控國際話語權,與世界人民共享中國疫情防控的經(jīng)驗教訓以及科研攻關成果,同國際社會攜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這為我國疫情防控國際話語權的建構創(chuàng)造了極其重要的外部條件。
3. 國際輿論普遍好評
公共衛(wèi)生安全是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zhàn),新冠肺炎疫情發(fā)生后,在黨中央的統(tǒng)一指揮部署之下,中國在最短的時間內做出了積極有效的應對,在疫情發(fā)展的不同階段分類指導、精準施策,及時透明發(fā)布和分享新冠肺炎疫情信息和研究成果,并且取得了顯著成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此次疫情是對中國治理體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事實上,不論是中國在此次疫情中所展現(xiàn)出驚人的領導能力、應對能力、組織動員能力、貫徹執(zhí)行能力,還是中國人民所展現(xiàn)出的上下一心、同舟共濟的敬業(yè)精神、奉獻精神都讓世界人民為之贊嘆。在本國疫情獲得有效控制之后,中國更是立即“騰出手”來對其他國家施以援助。多國政要、專家學者和媒體人士充分肯定了中國為全球抗擊疫情積累了重要經(jīng)驗以及為世界各國所提供的大量援助。這不僅僅是對中國疫情防控工作的肯定,更彰顯了中國的大國擔當,維護了中國的國際形象,為我國爭得疫情防控國際話語權打下了堅實的輿論基礎。
4. 新聞戰(zhàn)線的重要貢獻
在這次疫情中,奮戰(zhàn)在第一線的不僅有醫(yī)護人員還有廣大的新聞工作者,他們置個人的生命安危于不顧,冒著隨時可能被病毒感染的危險,深入新冠肺炎疫情的第一線,率先搶占輿論陣地,進行新聞采訪和報道,讓國內外可以在第一時間了解疫情的動態(tài)和事實真相。[5]新聞工作者們夜以繼日地報道了無數(shù)戰(zhàn)“疫”中涌現(xiàn)出的感人事跡,這無疑為我們戰(zhàn)勝疫情凝聚了更多的正能量。與此同時,他們更是澄清謠傳謬誤的先鋒戰(zhàn)士。在疫情爆發(fā)之后,有些國家總是借題發(fā)揮,試圖詆毀中國負責任大國形象,制造“中國威脅論”。而廣大新聞工作者及時準確地公布權威信息,充分發(fā)揮權威媒體作用,第一時間用真相擊破各種謠言。新聞工作者們是我們與世界交流的重要窗口,他們主動與國外主流媒體開展新聞競爭與合作,搶占新聞輿論制高點,掌握國際傳播的話語權,這為我國疫情防控國際話語權的建構做好了充分的前期準備。
1. 疫情防控尚未取得全面勝利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經(jīng)過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的團結奮戰(zhàn),目前防控工作已經(jīng)取得了階段性的顯著成效。同時,我們要清醒地看到,隨著湖北以外地區(qū)的復工復產(chǎn),大量人員的流動,加之國際疫情形勢發(fā)展惡化,全國乃至全球疫情防控正處于最關鍵的時刻,我們仍然要繼續(xù)保持高度警惕。截至3月13日,全球確診病例已經(jīng)超過13萬,累計死亡人數(shù)將近5千人,且這些數(shù)據(jù)每天仍以較快的速度在不斷增長。[6]更糟糕的是,各國醫(yī)療系統(tǒng)嚴重超載,醫(yī)療物資供應不足,醫(yī)護人員大量感染,全球抗“疫”之路可謂“道阻且長”。與此同時,我國無癥狀感染者與境外輸入病例也在不斷增加,甚至還出現(xiàn)了聚集性疫情反彈的情況??梢?,如今我們需要警惕的將是一場“外防輸入”與“內防擴散”并重的全球性疫情。只要疫情一日不除,對我國不利的輿論就有其藏身之所和攻擊的借口。
2. 個別國家政府的敵視態(tài)度
對于中國抗擊疫情所采取的舉措,世界上絕大多數(shù)國家表示贊賞和支持,而個別國家卻作出了過激反應,采取過度應對措施。個別國家迄今未向中國提供任何實質性幫助,卻在中國舉全國之力抗擊疫情時到處肆意發(fā)表污蔑抹黑中國的言論,試圖引起中國國內的混亂。隨著全球疫情的爆發(fā),個別國家政府對中國的詆毀更加變本加厲,企圖掩蓋自身應對不力的事實。世衛(wèi)組織多次聲明,反對將病毒與特定國家、地區(qū)相聯(lián)系,而個別國家卻背道而行,公然將新冠肺炎疫情稱作“中國病毒”,一些官員近來也多次聲稱,因為中方分享疫情信息不夠公開、透明,耽誤了全球的疫情防控。這些國家此時不是集中精力對抗本國疫情,反而只顧到處“甩鍋”、轉移視線。如此行徑,將會嚴重拖延全球疫情防控的節(jié)奏,也勢必對我國疫情防控國際話語權造成重大挑戰(zhàn)。
3. 西方媒體刻意制造謠言與傳播虛假信息
新冠疫情暴發(fā)之后,部分西方媒體也借疫情釋放反華情緒和大搞種族歧視。一些報道帶有明顯的嘲諷或敵意,制造各種謠言與虛假信息,試圖在中國全力應對疫情之際趁虛而入,破壞中國國際形象以及擾亂中國國內的穩(wěn)定。多家西方主流媒體毫無根據(jù)地指責中國隱瞞疫情真相,導致世界損失慘重。更有甚者稱中國在全球疫情中通過對外援助搞宣傳,操縱他國民意。西方媒體的涉華報道存在諸多不客觀、不公正乃至不真實的情況,這不僅會損害中國國家形象,也不利于中國未來的發(fā)展。由此可見,長久以來中國雖然解決了“挨打”“挨餓”問題,卻還是無法擺脫“挨罵”問題。西方媒體如此肆無忌憚地制造謠言、傳播虛假信息,對于中國建構疫情防控國際話語權也是一個極大的考驗。
習近平總書記向來重視我國國際話語權的建構,他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指出,要加強話語體系建設,著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增強在國際上的話語權。[7]在重大疫情面前,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掌握國際話語權是當下一件極為重要的事情,因此我們必須對建構疫情防控國際話語權的路徑進行系統(tǒng)全面的思考。
事實勝于雄辯。面對個別國家的敵視,西方媒體的大肆抹黑,我們的當務之急應該是堅持統(tǒng)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工作,早日贏得各項工作的全面勝利,這勢必成為我們有底氣說話的強有力的事實基礎。2020年是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戰(zhàn)的達標之年。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要堅決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確保如期完成目標任務,更要堅定必勝的信念,咬緊牙關,繼續(xù)毫不放松抓緊抓實抓細各項防控工作,不獲全勝決不輕言成功。與此同時,我們要注意防范國內疫情擴散,全力加強重癥患者救治,繼續(xù)做好群防群控、社區(qū)防控,繼續(xù)減少不必要的人員聚集。根據(jù)全球疫情快速蔓延的形勢,及時動態(tài)調整防范疫情跨境輸入的重點和應對措施,科學防控、精準施策,提高工作的針對性、有效性。穩(wěn)步推進疫情防控常態(tài)化,積極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推進全面復工復產(chǎn),加大力度推動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當然,疫情無國界,中國不會只顧自身安危,在做好本國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還應該積極響應世衛(wèi)組織號召,為全球抗“疫”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加強同國際社會的合作,用實際行動贏得國際認同。中國將繼續(xù)積極主動地分享防控和治療經(jīng)驗,力所能及地為有需要的國家提供支持和援助。同時,與各國共同構筑最嚴密的聯(lián)防聯(lián)控體系,共同合作加快藥物、疫苗、檢測等方面的科研攻關。只有這樣才能夯實疫情防控話語權建構的實踐基礎。
國際組織作為各國聯(lián)系的紐帶和溝通的橋梁,在此次全球疫情防控中發(fā)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因而我們必須將國際組織作為一個有力的切入點,支持各個國際組織各司其職,充分發(fā)揮作用,為全方位提升我國疫情防控國際話語創(chuàng)造良好的外部條件。首先,支持聯(lián)合國團結全球抗疫的核心作用。面對某些國家將“病毒之戰(zhàn)”衍化成“政治之戰(zhàn)”“意識形態(tài)之爭”的客觀事實,聯(lián)合國應積極主動號召國際社會的全體成員放下歧視與偏見,將重心放在共同抗擊全球疫情之上。中方也應繼續(xù)支持聯(lián)合國的各項工作,加強與各國的團結協(xié)作,尊重客觀事實,強烈譴責各種污蔑和抹黑行為。其次,多舉措繼續(xù)積極支持世界衛(wèi)生組織發(fā)揮專業(yè)作用。世界衛(wèi)生組織對國際社會抗擊疫情的信息溝通、政策協(xié)調、行動配合等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在當前全球抗擊疫情的關鍵時刻,支持世衛(wèi)組織就是維護多邊主義的理念和原則,就是維護國際社會在抗擊疫情面前的團結一致。在防控疫情的全過程中,中國應繼續(xù)及時、透明、公開地與世衛(wèi)組織建立聯(lián)系、展開合作。再次,支持相關區(qū)域性國際組織加強協(xié)調各地區(qū)間的疫情防控工作。不僅要快速調動相應的資金和資源為疫情防控服務,還應把疫情防控納入現(xiàn)有合作框架,以點帶面形成全球抗擊疫情的強大合力。
這是我國疫情防控國際話語權建構的核心工作。話語權主要由話語主體、內容、形式等要素構成,可從這些構成要素出發(fā),系統(tǒng)地建構疫情防控的國際話語權。
1. 話語主體要更為多元立體
在國際疫情防控話語權建構上,首先要促成話語主體更加多元化。話語主體多元化可以有效防止大眾只能聽見一種聲音,“兼聽則明”,可以增加話語主題的可信度,可以更好地解決“誰在說”和“說給誰聽”的問題。從目前形勢看,我國要打造包括政府、主流媒體、人民群眾和國際友好人士在內的多元化的話語主體陣容。
首先,中國政府作為官方權威的話語主體,應該綜合利用各種信息渠道,迅速回應大眾關切,及時向國內外展現(xiàn)真實的中國情況。我國政府能夠有效利用一場又一場的新聞發(fā)布會主動向外界通報疫情的最新進展情況,這無疑是安民心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方式。政府所組織召開的新聞發(fā)布會以及公布的消息的權威性和作用是其他媒介無可取代的。正是國家和各地衛(wèi)健委每天定期整理發(fā)布國內外疫情信息,國內民眾和國際社會才能夠通過官方渠道迅速了解到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發(fā)展情況。其次,主流媒體應該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優(yōu)勢,積極參與到疫情報道的第一線中,廣大新聞工作者將會為這場戰(zhàn)“疫”凝聚更多的正能量。相較于政府平臺,主流媒體更加接近民眾。借助主流媒體及時播報國內外疫情的真實故事將會引起不可估量的社會反響。而主流媒體也是我們了解他國對于我國疫情態(tài)度、加強我國與世界交流合作的一個重要渠道。再次,我們還要繼續(xù)加強新聞報道的外聯(lián)工作,不僅要邀請包括各國政要、國際組織負責人以及新聞媒體工作人員等國際友好人士為我們代言,對中國在此次疫情防控中的表現(xiàn)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同時還應該讓中國戰(zhàn)“疫”的真實故事、有效經(jīng)驗傳播出去,這將極大地提升我國疫情防控國際話語的公信力,還能給世界人民帶去更多的信心和鼓舞。
2. 話語內容要“頂天立地”
對于疫情,當下應該“說什么”的問題對于政府和媒體而言都值得認真思考。政府在確保信息的權威性之外也應該注重內容的時效性、豐富性、通俗性與真實性等。
政府作為官方的信息發(fā)布主體,首先要緊跟疫情熱點,突出我國疫情防控的大政方針和國際聯(lián)合抗“疫”的理念主張。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重要場合強調要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這將是國際社會攜手戰(zhàn)勝疫情的必由之路。其次,注重內容的豐富性,包括國內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情況、脫貧攻堅進展、科研攻關成果以及世界各國抗疫情況。再次,力求話語內容更接地氣。根據(jù)不同的受眾要有針對性地發(fā)布信息,一方面要立足中國國情和本土實際,另一方面也要適應海外人民的文化習慣。政府與主流媒體平臺不僅要發(fā)布疫情防控的政策指示和進展成果,還應該兼顧宣傳疫情中的精神力量,用奮戰(zhàn)在一線的英模精神鼓舞人民,增強國人戰(zhàn)勝疫情的信心。
最后,在話語內容上,要把握“度”的問題,突出真實性。如對抗疫英模的宣傳,就不能對其進行人為的拔高,塑造“高、大、全”的絕對完美形象。否則,就會失去“可信性”,陷入過猶不及、適得其反的話語困境。此外,在相關的媒體報道中,我們不能忽視對包括確診病人在內的普通老百姓的關注,其實從他們的角度來反映黨和政府的政策以及疫情防控取得的成效,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 話語形式要更為靈活
“應該怎樣說”直接關系到“說得效果如何”,因而話語形式不可簡單劃一,應該更加靈活多樣,這樣才能夠講好中國故事,使疫情防控政策為世界人民所了解和理解,營造良好的國際輿論氛圍。為此,我們要從以下幾點著手做好工作:
一是繼續(xù)發(fā)揮元首外交的優(yōu)勢,發(fā)出中國抗疫最強音。國家元首作為“輿論領袖”,是國家權威的代表,國家元首的言行是一個國家意志和態(tài)度的集中體現(xiàn)。元首外交不僅展現(xiàn)了我國戰(zhàn)“疫”必勝的決心和信心,讓我們在危難時刻深刻地感受到“國際真情”。同時,也表達了我國對世界各國抗疫事業(yè)的支持與疫情過后國際交往的構想。正是這樣的國際互助精神給世界人民帶來戰(zhàn)勝疫情的希望和信心,同時也給那些不安好心的國家敲響警鐘,疫情面前只有國際合作才是出路。
二是要充分發(fā)揮融媒體的作用,打造多元的宣傳格局。在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等傳統(tǒng)媒體的基礎之上,廣泛融合微信、微博等自媒體平臺,使得信息發(fā)布兼具權威性和靈活性。還應從視頻、文字、連線等多方面采寫報道,甚至借助于直播,通過快速有效發(fā)聲、連續(xù)發(fā)聲,迅速占領輿論制高點,并進行多元發(fā)布、廣泛傳播,形成正確輿論導向大氛圍,牢牢掌控輿論引導權,積極恢復、重建抗疫歷史真相。
三是加強國內外媒體互動,回應國際輿論的關切問題。疫情面前無國界,加強國內外媒體的交流合作已成大勢所趨。對于國際輿情所關切的問題及其可能引起的誤解,只有通過及時公開透明的權威信息才能消除。因此,我們應該加強同國外媒體的合作,支持國際上一切旨在還原中國抗疫真相的媒體,通過國際平臺和傳播渠道分享中國經(jīng)驗與教訓,消除來自國際社會的不良輿論。如有可能的話,要積極配合外媒記者深入一線采訪報道,讓世界看到聽到最真實的中國。
四是要敢于向謠言說不,堅決維護中國負責任大國形象。對于刻意制造和傳播謠言的某些國家和媒體,要敢于亮劍,要進行針鋒相對的斗爭。只有我們敢于正面駁斥無端指責,才能最大限度地減少謠言和虛假消息的傳播和蔓延,同時也可以有力地捍衛(wèi)中國負責任大國的形象。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并沒有擊垮中國人民,疫情防控取得的階段性成果更加彰顯了我國的制度優(yōu)勢和中國共產(chǎn)黨的正確領導。中國有信心也有能力戰(zhàn)勝此次疫情,更愿意毫無保留地同世界分享中國智慧、中國方案,為全球疫情防控的勝利貢獻一份中國力量。構建疫情防控國際話語權,將有助于我們搶占國際輿論陣地,爭得主動權,以便更好地展示中國形象。
注釋:
[1] 習近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研究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時的講話》,《求是》2020年第4期。
[2] 習近平:《在統(tǒng)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工作部署會議上的講話》,《求知》2020年第3期。
[3] 《命運與共 攜手并肩——疫情下的中國與世界》,《光明日報》2020年3月5日。
[4] 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截至3月13日24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況》,2020年3月14日,http://www.nhc.gov.cn/xcs/yqtb/202003/ec0119a5881543288efd5b5c8008387b.shtml,2020年3月14日。
[5] 沈正賦:《突發(fā)公共事件的危機管理、輿情應對和共情傳播——基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檢視與思考》,《對外傳播》2020年第2期。
[6] Global Tracking Map,COVID-19CasesandDataVisualization.Johns Hopkins University,2020年3月13日,https://coronavirus.jhu.edu/map.html,2020年3月13日。
[7] 文 建:《把握國際話語權 有效傳播中國聲音——習近平外宣工作思路理念探析》,《中國記者》2016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