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耀輝,王玉琴
(湖南郵電職業(yè)技術學院,湖南 長沙,410015)
慕課最早于2012 年在美國興起,這一技術的到來給全球的教育界帶來了一場革命性的改革風暴。它通過互聯網將各種優(yōu)質的教學資源向全社會的學習者免費開放,打破了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的空間限制與時間限制[1]。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深入發(fā)展,新的學習方式不斷涌現,它們都是受慕課技術的影響而派生出的新的教學形式,或者是對傳統(tǒng)慕課的一種創(chuàng)新,具有代表性的有覆蓋范圍較小的SPOC(私播課)、針對移動學習的MobiMOOC(移動慕課)、面向性更廣的SMOOC(超級慕課)等。一系列新的改革也帶來了新的教學模式,豐富了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范疇,顯然我們已經步入了“后慕課”時代[2]。
高職教育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我國經濟建設與發(fā)展培養(yǎng)了一批又一批的高素質技能人才[3-4]。隨著國家經濟結構的轉型,社會對高職畢業(yè)生的職業(yè)技能提出新的要求,為了適應這種新要求,高職院校紛紛不遺余力地推進信息化教學改革,并加大基于“互聯網”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這場“后慕課”時代引起的教學方式變革,最終將給職業(yè)教育帶來更大的沖擊。
隨著“后慕課”時代的到來,線上教育的覆蓋面越來越廣,教學對課程資源建設、教學管理、教學評價等都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新的教學模式下,高職院校的日常教學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后慕課時代的來臨,不僅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更是把學習由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核心轉變?yōu)橐詫W生為核心[5]。教師的教學活動不只是簡單地從線下轉移到線上,更應充分地考慮學生的學習需求,尊重學生個體的學習主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活動,必須增加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教師的角色由傳統(tǒng)的知識傳播者升級為教學活動的設計者與組織者?;谡n程資源開展線上教學活動,不僅僅拉近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實現了多人同時互動,更提高了教學互動的靈活性與多樣性,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到線上課堂中來。
隨著慕課在各類學校中大規(guī)模的建設與推廣,越來越多的用戶開始接受線上學習這一全新的學習模式。慕課這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使得線上開放的課程資源實現了更大范圍內的開放與共享[6]。通過資源的共享,不僅可以降低傳統(tǒng)的師資力量對課程教學的影響,而且可以讓優(yōu)質的教師資源與課程資源被更多的學習者所獲取,進而提高了學習者的學習熱情。高校亦可通過提升資源的開放程度,進而開闊思路,提升理念,促進自身教學信息化的深入發(fā)展。
傳統(tǒng)的高職教學課堂早被定義為填鴨式的被動學習,學習效率與學習效果遠不能達到預期。由于線上學習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給學習者創(chuàng)造出了更多的學習機會,滿足學生多元化的發(fā)展需求。伴隨網絡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互聯網已經深入人們的生活,同時也改變了大家的學習方式與學習理念,同時也大幅提高了學習的效率。
在線學習平臺是慕課學習的關鍵要素之一,其運行的穩(wěn)定性、界面的友善性等因素都是重要的影響因子[7]。對于研發(fā)實力較強的高職院??梢钥紤]自己開發(fā)學習平臺或者自行購買學習平臺,但是絕大多數的高職院校更偏向于選擇現有的成熟學習平臺。隨著國內慕課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國內比較成熟的慕課平臺有慕課中國(www.mooc.cn)、慕課網(www.imooc.com)、愛課程(www.icourses.cn)、學堂在線(www.xuetangx.com)、中國大學慕課(www.icourse163.org)、超星慕課(mooc.chaoxing.com)、智慧樹(www.zhihuishu.com)等。在遵循“統(tǒng)一平臺、統(tǒng)一標準、合作建設、分頭維護、集中服務、全面共享”的方針,貫徹“追求質量、強調應用、兼顧數量”的原則上[8],選用現有的平臺不僅可以降低平臺建設的難度,更有利于課程資源的共享,提升課程的影響力。
課程基礎資源主要包括教學音視頻、PPT 課件、電子課件、實訓任務、課程標準、實施性教學計劃等。負責建設課程的老師需要整合現有的各類教學資源,開發(fā)相關的課程基礎資源,并針對課程資源開展教學設計[9]。課程基礎資源的建設,不僅是線上學習過程的教學質量保障,更是留住進入課程學習用戶的關鍵因素。
課程拓展資源主要包括真實的企業(yè)案例、試卷庫、相關學術論文、相關知識點拓展等,此類資源主要用于學生自學過程中對課程內容的加深與鞏固[10]。通過“慕課”這一有力的工具,把基礎資源和拓展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則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課程拓展資源不僅是學生拓展知識學習的工具,更是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有效途徑。
課程資源庫主要包括參考教材、課程相關規(guī)范與標準、習題庫、經典閱讀、參考資料等。課程團隊在課程資源庫建設的過程中,應根據課程知識點搜集相關的行業(yè)標準或企業(yè)標準,引入知識點相關的參考教材,建設足量的習題,豐富課程的參考資料。尤其應把握職業(yè)崗位標準與課程知識點之間的關聯,并有針對性地對教學內容進行調整。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高職院校更應該根據課程行業(yè)企業(yè)對專業(yè)人才的需求,結合自身專業(yè)的辦學特色,編寫符合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的特色教材。
經過多年的慕課建設,各高職院校在課程資源建設方面都摸索出了一條符合自身發(fā)展要求的特色道路。但是,在建設過程中還是需要面對不少的困難。
隨著“后慕課”時代的來臨,各高職院校越來越重視慕課平臺的建設與課程資源的開發(fā),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需求也逐步增加,但是絕大多數高職院校并沒有專業(yè)的技術支撐團隊,在信息化資源的制作水平仍有待提高,尤其是視頻制作、動畫設計、PPT 美化等方面仍然非常欠缺。
盡管慕課已經在全國普及了很長時間,但是很多高職院校在自己建設慕課資源上仍然重視程度不夠。尤其是部分師資相對欠缺的院校,僅僅停留在通過慕課平臺去借鑒其他院校的高質量教學資源,并沒有開發(fā)具有自身特色的課程教學資源。
在開發(fā)課程資源的過程中由于項目管理機制、經費等因素的影響,導致很多情況下是課程負責人一個人在“單干”,項目組的其他老師僅僅走過場,最終沒能形成一個高效的課程團隊。
慕課和微課都是教學信息化環(huán)境大發(fā)展下的網絡教學新模式,但是兩種模式都各具特色。慕課重點在于打造開放共享的課程平臺,通過一系列的教學管理機制實現課程資源的在線發(fā)布、在線教學與在線互動等。微課則更強調教學內容的短小精悍,通過簡短的視頻和配套的資源完成某一個重要知識點的講授。微課是一種典型的碎片化的知識資源,其優(yōu)勢在于重點突出,通過簡短的視頻就能形象地講解知識點,不僅便于學生自主學習,也方便了教師的教學管理。但是,微課資源過于碎片化,因此大部分學習者很難根據微課視頻把課程內容串聯起來,這樣導致學習缺乏系統(tǒng)性與整體性。相比之下,慕課則是一個系統(tǒng)性的學習平臺,從資源的建設、課程體系的設計等都有明確的目標,因此更適合于注重教學管理的教學情境。鑒于這兩種教學資源的優(yōu)勢與劣勢,建議高職院校在課程資源建設的過程中采取兩者有機結合,取長補短的方式,即以慕課為主線,以微課為突出點,將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慕課構建課程的整體結構和知識體系,而微課資源主要針對課程的重點和難點,點綴于慕課之上。
數字化教學資源的開發(fā)與應用是教學信息化工作的核心,也是高職院校取得教育信息化改革的關鍵因素。信息化教學資源的建設,不僅需要教學團隊的辛苦付出,更需要從政策上給予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支持。但是,建好的資源在投入應用的環(huán)境下才能體現其在教學上的價值。高職院校應從政策上引導教師和學生使用信息化教學資源開展教學活動,引導教師開展信息化的教學改革,提高資源的使用率。因此,只有高職院校在資源建設與資源應用方面都指定相應的政策,鼓勵教師創(chuàng)建課程資源,引導教師使用課程資源,更新教學觀念,才能真正提高信息化教學的水平。
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是一種基于教學平臺而開展的一種全新教學模式,通常將教學劃分成為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階段[2]。第一個階段是課前,主要借助學習平臺上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引導學生開展自學;第二階段是課中,通過翻轉課堂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完成課程的學習效果展示;第三階段是課后,主要通過課程拓展資源,加深對課程內容的理解,如圖1 所示。每個階段都需要開展具有針對性的評價考核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去主動學習。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下,教師由傳統(tǒng)的知識傳播者變成了學習的指路人,師生之間的互動性增強,通過課前—課中—課后三個環(huán)節(jié)的串聯,最大限度地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能量,推動教學改革穩(wěn)步前行。
圖1 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的基本流程
“做中學”是職業(yè)教育的核心思想與基本理論,高職院校在完成課程的教學設計與課程資源建設過程中應堅持“做中學”的基本原則,凸顯“做”的作用。具體來說,首先,教學設計應堅持“講練結合”的基本原則,讓學生能夠在實踐中去檢驗自己的職業(yè)技能水平,進而提升職業(yè)歸屬感;其次,教學資源的設計應堅持理論與實踐并重的基本原則,并通過微課或者慕課的形式,強調課程的重點、難點;最后適當增加實踐內容的教學,教學團隊應在社會調研的基礎上設計實驗項目,合理調配實踐課時和理論課時的比例,加強對學生崗位核心技能的培養(yǎng),幫助學生盡快適應真實的職場生活。
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后慕課”時代下的信息教育技術已經完成了基本的蛻變。網上課程資源的建設應以課程設計方案為主線,結合社會的多元化學習需求,建設優(yōu)質的信息化教學資源并實現資源的共建共享,促進教育的公平健康發(fā)展。高職院校建設慕課課程資源,不僅能夠促進學校本身的教學改革,更能改變學生的傳統(tǒng)學習方式、提高教學質量,而且通過課程資源的共享,能夠吸引更多的用戶關注課程、學習課程,提高資源的影響力和學校本身的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