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蘭 武漢體育學院圖書館 李慶有 華中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武漢體育學院學報》是CSSCI 收錄刊物,也是國內眾多體育高校工作者和體育研究者發(fā)表研究成果夢寐以求的刊物,很多體育相關單位將此刊作為單位員工職稱晉升或崗位評聘的依據。因此分析近五年來(2015-2019 年)該刊刊文的若干特點,對體育領域研究者在發(fā)表成果時能提供參考,同時期待對在當今避免 “唯論文” 的政策下,《武漢體育學院學報》發(fā)展提供建設性依據。通過文獻調查和基礎性統(tǒng)計發(fā)現,《武漢體育學院學報》近五年有如下特點:每年刊發(fā)文章逐年減少,趨向少而精。具有國家級(社科或自然基金會)支持體育研究成果容易被接受刊發(fā)。每一年刊發(fā)的成果中,按第一作者單位占比最高的為武漢體育學院??l(fā)的研究成果趨向于體育人文社會學。
體育期刊是體育科研成果發(fā)布的 “陣地”,體育科研成果質量的高低和影響力直接關系著體育期刊的地位和影響力,兩者相互依存?!段錆h體育學院學報》多年來是體育類 “核心期刊”,其刊載涉及 “體育領域各門學科的學術論文,具有理論和實踐指導意義的文獻綜述,積極反映體育科學的最新學術研究成果,為月刊,每年出版12 期。十年前有人研究過《武漢體育學院學報》載文特征,可是那是近十年前的研究了,經過這么多年的發(fā)展,尤其是中國2008 年舉辦了北京奧運會以后,我國的體育科研有了飛速的發(fā)展,另外,之前的研究對載文學科、成果基金支持等特點的分析近在數據的呈現,而沒有進行分析,因此,本文從載文量、載文學科類別、欄目設置有必要再對《武漢體育學院學報》的載文量特征進行分析。
表1 五年來的載文數量
《武漢體育學院學報》近五年的載文923 篇,并且逐年載文數量呈小幅縮量的趨勢。2015 年每期平均載文約17 篇,而在2019 年每期平均約15 篇,2019 年的載文較2015 年減少了載文22 篇(見表1)。
載文在原有的數量上每期較少有利于將稀缺版面,留給具有科學創(chuàng)新的體育成果。也有利于加快審稿、設計版面等編輯工作。
《武漢體育學院學報》設有體育人文社會學、全民健身、體育產業(yè)與市場開發(fā)、奧林匹克與北京奧運、運動心理學、運動人體科學、體育教育學、運動訓練學、民族傳統(tǒng)體育、水上運動等欄目?!?調查近五年來的刊物欄目發(fā)現,其欄目如表2 中所示的7 個欄目,基本是以體育學的二級學科分類而來。如此的欄目設定是否合理先不論,起碼與體育科研的性質不匹配。眾所周知,科學研究大部分是以學科領域為出發(fā)點,但是正所謂創(chuàng)新是不拘泥于學科領域,常見的體育成果是沿著學科領域軌跡延展,但是體育科研成果有的是交叉學科,更有可能是一個新的領域,因此,學報欄目的設定應根據錄用成果的不同而設定。
表2 五年來載文學科分布
從研究成果的載文數量來看,體育人文社會學的成果最多,如果把體育法學和體育產業(yè)的載文數量加在一起的話,這類別的論文成果占學報的載文的50% 以上。一方面我們可以說,我國的體育研究熱點集中在體育人文社會學方面,因為產生的成果較多,另一方面也可以認為學報載文的定位和特色。學報載文當然以作者投稿的質量為第一,如果《武漢體育學院學報》能夠成為體育學研究中某一類的研究成果首選的刊物,一定比什么成果都發(fā)表的刊物更具有影響力。從大的學科刊物來看,世界上科學研究的成果是按學科分得非常細致的,例如細胞,醫(yī)學,哲學等,那么在體育這個層面,同樣也可以把刊物做出以諸如水上運動的研究為主,或者以體育興奮劑為主的等等,那種面面俱到地看法各種研究成果的做法,不利于提高刊物的權威性,更利于刊物繼續(xù)發(fā)展。
橫向主觀看,《北京體育大學學報》以刊發(fā)與運動項目、奧運項目的研究成果偏多,《上海體育學院學報》刊發(fā)與體育產業(yè)和民族傳統(tǒng)的成果偏多?!吨袊w育科技》更是以刊發(fā)運動生物力學、提高運動成績的研究成果為主的刊物?!扼w育學刊》明顯以體育教學相關的成果為刊發(fā)對象。這樣做的一個優(yōu)勢是將刊物想成了該領域成果的主陣地,使得學科同行容易學術能力和地位的評判。
在五年期間,我們對在《武漢體育學院學報》刊發(fā)了3 篇及以上的作者單位進行了分析(見表3)。
從第一作者單位來看,體育類研究成果主要來自專業(yè)體育學院和具有體育學院的師范大學,其次是綜合性大學的體育部。專門的研究機構所刊發(fā)的論文是極少數。
5 年來載文署名單位為武漢體育學院的論文最多,從2015 至2019 占全部論文的百分比分別是10.15%、15.7%、11.4%、14.5%、19.76%。從武漢體育學院在2020 年校友高校排行榜來看,很多學校排名高于武漢體育學院的專業(yè)體育院校單例如北京體育大學、上海體育學院,以及著名的師范大學等第一作者單位數量遠遠低于武漢體育學院。而學校排名低于武漢體育學院的專業(yè)體育學校第一作者的數量更罕見。例如西安體育學院、沈陽體育學院等。
表3 載文第一作者單位情況
表4 載文受支助情況
由于我們的大學或學院絕大多數是公立性質,大學或學院中所屬的學報是其附屬機構,學報的人事、財務、資源等都掌握在大學或學院自己手中,那么學報為本單位教師發(fā)表研究成果極其難以繞過的坎。雖然沒有調查,相信類似的情況估計也會發(fā)生在《西安體育學院學報》上。然而,一個學術期刊所刊發(fā)的學術成果,本質上應該以優(yōu)質的成果為依據,而不應該以其他的因素左右。
表4 顯示,在每年的研究論文中,超過一半的研究成果受到了國家社科(自科)基金資助。從載文的題目和內容來看,個別研究的主題與基金申請項目時的題目相差較大,使人懷疑冒用基金項目編號,以取得研究論文刊發(fā)的成功率。另外有的研究論文在項目結題多年后才發(fā)出成果,這也不符合常理。例如,2018 和2017 年的個別受國家社科基金資助載文中,其基金編號為2011 年。根據基金項目的規(guī)定一般項目在3-4 年結項,即使延長年限最多一年,因此,在項目結題后的1-3 年后才刊發(fā)成果,因此不排除有的研究冒用別人的基金項目編號。
從現實情況不難分析出,如此多研究都具有國家級的支持,與編輯部審查論文與基金編號不嚴格、載文具有基金支持會給刊物的評級有加分等因素有關系。如果這樣的情況發(fā)生,雖然刊發(fā)的論文質量實質上沒有影響,但是極有可能導致沒有基金支持的論文作者向手握國家基金支持的人進行利益互換,甚至會拱手將第一作者的署名權讓給持有基金項目的主持人,而形成能拿到基金的人不做研究,拿不到基金項目的人努力做研究給基金持有人,久而久之搞亂了學術風氣。
2015 年-2019 年內《武漢體育學院學報》每年刊發(fā)文章逐年減少,趨向少而精。具有國家級(社科或自然基金會)支持體育研究成果容易被接受刊發(fā)。每一年刊發(fā)的成果中,按第一作者單位占比最高的為武漢體育學院,最低超過10%,最高接近20%??l(fā)的研究成果趨向于體育人文社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