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加永,趙東奇,肖石良,呂國金,饒 雄
(1.會澤縣大橋鄉(xiāng)農業(yè)技術推廣站,云南 會澤 654200;2.會澤縣移民開發(fā)局,云南 會澤 654200;3.會澤縣種子管理站,云南 會澤 654200)
夏播馬鈴薯種植生長剛好處在高溫、高濕的盛夏時節(jié),品種發(fā)芽要適宜播種期,種苗生長抗病性要強,這樣才能為增產、增收打下良好的基礎。目前適合大橋鄉(xiāng)高海拔種植的馬鈴薯品種有“青薯9號”、“宣薯2號”、“麗薯6號”、“合作88”等。要選用當年4月份收獲的馬鈴薯作為種薯,堆放在有散射光的倉庫里,存儲時間50d左右,讓種薯自然打破休眠期。堆放期間要做好防蟲、防病和防鼠工作,重點預防塊莖蛾損害種薯,一般使用溴甲烷和二硫化碳熏蒸,也可用90%晶體敵百蟲或25%喹硫磷乳油1000倍液噴種薯,晾干后再儲存。在播種前10d左右應進行種薯消毒、殺菌處理,用200~250倍的福爾馬林溶液浸種15min,或用鏈霉素(農用)、多菌靈800~1000倍稀釋液進行噴霧處理。
夏播馬鈴薯適宜在海拔在2000~2600m土壤中生長,土壤酸堿度在pH4.8~6.8范圍內,如種植在堿性土壤中容易導致馬鈴薯產生瘡痂病。所以應選擇地勢高、土壤疏松、土層深厚、易排水的地塊種植馬鈴薯。地塊必須精細耕整,耕地深度不低于20cm,清理干凈地塊中的殘膜和雜草。種植馬鈴薯不宜連作,否則病害和蟲害將累積增加。
馬鈴薯在生長發(fā)育過程中對氮、磷、鉀三種養(yǎng)分元素的要求很高,尤其對鉀肥的需求量最多,其次是氮肥。一般情況下,氮、磷、鉀三種元素肥料的施用比例是1:0.8:1.5。施肥原則應堅持“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重施基肥,早施追肥”。夏播馬鈴薯生長期間需要水肥最多的時期是開花期,而此時也正是氣溫升高、降雨增多的季節(jié),同時也是有機肥逐漸熟化、腐解釋放養(yǎng)分的階段,每畝地一般可施用農家肥1500~2000kg,尿素每畝15~20kg,過磷酸鈣每畝30~40kg,硫酸鉀每畝15~20kg。
種植馬鈴薯時,建議選擇高壟雙行的種植方式,確保種植密度,提高單產量。一般來說,壟距60cm,行距15~20cm,株距20~25cm,投放薯種時,芽向上,覆土、起壟高20~25cm左右,一般每畝地種植3500~4000塘。
1.5.1 苗期管理
馬鈴薯種植后15-30天即可全苗,在此階段松土、除草,提高地溫,是促進根系生長的重要時期。在此階段,一般需對每畝地施用尿素4-5kg進行追肥,以促進馬鈴薯苗的生長發(fā)育。
1.5.2 花蕾期管理
有灌溉的條件,田間管理應注意澆水、排澇與中耕的密切配合,并結合中耕加厚培土,培土高度不低于10cm。此外,每畝地施用硫酸鉀10-15kg、尿素5-8kg進行催肥。同時,為了減少養(yǎng)分的消耗,促進塊根生長發(fā)育,應及時剪去花蕾。
1.5.3 結薯期管理
結薯期管理最重要的是避免植株徒長,尤其是在塊莖膨大期。此階段對肥水的需求量很高,單純靠根系吸收的養(yǎng)分難以滿足整株馬鈴薯的生長需要,因此應采用0.5%尿素與0.3%磷酸二氫鉀混合液進行葉面噴施,以葉面肥的方式進行養(yǎng)分補充,同時應保持土壤含水量在80%左右,以保證植株的良好生長。
馬鈴薯生長周期在165天(5個半月)左右,當生長停止時,其莖葉會逐漸枯萎,匍匐莖隨之萎縮,待塊莖表面木質化不再膨大時,即可收獲,不能等苗全部枯死,應確保商品薯表面潔凈光滑。收獲時間應選擇在晴天、無露水條件下進行。收獲后應存放在陰涼處,晾曬2-3天防止暴曬或雨淋。薯塊表面水分充分晾干后,置于通風、陰涼、干燥的地帶儲存。
云南省會澤縣大橋鄉(xiāng)地處烏蒙山集中連片貧困山區(qū)腹地,平均海拔高度2405米,屬典型的高寒冷涼山區(qū)地理環(huán)境。近年來,鄉(xiāng)黨委政府積極為群眾尋求脫貧致富道路,在傳統(tǒng)種植大春馬鈴薯、蕎麥、燕麥基礎上,依靠中國工程院、中國農科院等專家團隊技術支持,引進高產優(yōu)質燕麥試驗種植,成功把夏播馬鈴薯和秋播燕麥種植結合起來,最大程度發(fā)揮土地輪作效益。大橋鄉(xiāng)2019年共種植夏播馬鈴薯3000畝,按實地測產每畝3026kg計算,產量預計900多萬kg,有望實現產值1800余萬元,每畝凈收入3000元,再加上輪作秋播燕麥每畝凈收入1000元,每畝地可實現凈收入4000元。
傳統(tǒng)馬鈴薯種植主要以大春、小春和秋馬鈴薯為主,缺點是春季干旱,延長了馬鈴薯發(fā)芽及生長時間,如遇倒春寒還會使馬鈴薯大面積絕收。夏播馬鈴薯剛好避免了春季干旱霜凍影響,在雨水來臨時期剛好播種完畢,豐富的雨水條件有利于馬鈴薯出苗整齊,出苗后均勻的雨水條件有利益馬鈴薯旺盛生長,生長后期避開晚疫病高發(fā)時期,不易感染病害,秋分后晝短夜長,為提高馬鈴薯產量提供了有利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