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晶,陽 鑫,董萬鵬,吳洪娥,吳 楠,金 平
(貴州省植物園,貴陽 55004)
月季(Rosachinensis)屬薔薇科(Rosaceae Juss.)薔薇屬(RosaL.)落葉小灌木,其枝有皮刺,葉光滑,四季開花[1]。月季在中國栽培歷史悠久,可追溯到2000年前的秦漢時期,隨著現(xiàn)代人類社會的進步,同時也推動著月季植物資源的開發(fā)利用[2]。隨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生態(tài)文明建設(shè)的需要,貴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貴州花卉產(chǎn)業(yè)發(fā)展,并將花卉產(chǎn)業(yè)列入“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發(fā)展規(guī)劃的重要支柱型產(chǎn)業(yè),貴州加快花卉升級勢在必行。而月季作為一種即可觀賞又具有藥用價值、還可用于食品行業(yè)加工的資源植物將得到大面積推廣。貴州省植物園近年來收集國內(nèi)外500余月季品種進行馴化栽培實驗,現(xiàn)將栽培技術(shù)總結(jié)如下。
通過3年引種試驗和生產(chǎn)試驗,鑒選具有優(yōu)良性狀的國內(nèi)、外月季收集國內(nèi)外名優(yōu)月季品種紅雙喜(Double delight)、亞力克紅(Alec’s red)、和平(Peace)、緋扇(Powder fan)、梅郎口紅(Rouge Meilland)、希望(Kiboh)、加里娃達(Gallivarda)、阿班斯(Ambiance)、光譜(Spectrum)等528個月季品種進行引種栽培,在貴州省植物園建立月季種質(zhì)資源圃基地。
所收集月季品種可大致分為5個類型, 1)大花月季(Hybrid tea roses):樹勢健壯美觀,花朵碩大豐滿,花姿雅致、花形優(yōu)美花香濃郁,品種眾多,單朵或群花,花色眾多的月季,又稱大花茶香月季、壯花月季。2)豐花月季(Floribunda roses):花單瓣或重瓣,花繁密,3~25朵成花束狀,花白色、紅色、粉紅均有,花期長,春季至初冬均開花的月季,又稱聚花月季。3)藤本月季(climbing roses):干莖柔軟細長呈藤木狀或蔓狀,無攀緣器官,需人工進行搭架牽引,高可達3~4 m,花單生或聚生,花型各異,花色多樣,可三季開花,成簇花開放時散發(fā)濃香的月季。4)微型月季(Miniature roses):株型矮小,呈球形,花頭眾多,又稱鉆石月季。用作盆栽觀賞、點綴草坪和布置花色圖案。5)地被月季(Ground-cover roses):匍匐擴張型,根系發(fā)達,覆蓋面大,開花群體性強、四季花開不斷。耐干旱,耐瘠薄,耐高溫,管理粗放,抗病力強,布置色塊、路帶效果顯著。觀賞月季栽培的主要品種有,大花月季:粉扇、緋扇(Hoigi)、梅朗口紅、紅雙喜、吉祥(Mascotte)、現(xiàn)代藝術(shù)(Modern art)、和平等;豐花月季:莫海姆(Peaudouce)、仙境(Carefree wonder)、金瑪麗(Gold marie)等;藤本月季:光譜、橘紅女王(Scarlet Queen Elizabeth)、安吉拉(Angela)等;微型月季:草裙舞女(Hula girl)、小女孩(Daddy’s little girl)等;地被月季:紅玫迪蘭(Red meidiland)、小桃紅(Marjorie fair)等。
月季屬于典型喜光,喜肥的多季開花植物,栽培地選擇地勢較高,陽光充足,空氣流通,土壤微酸性的地方[3],栽植于海拔800~1 600 m,坡面向陽、背風的坡緩地帶且土壤疏松、排水及通氣良好、富含有機質(zhì)、土壤pH值5.5~7.0的環(huán)境。適宜環(huán)境條件:最適溫度白晝15~26 ℃,夜間10~15 ℃,日照時數(shù)1 200~1 600 h,年太陽總輻射3 349~3 767 J/m2,≥10 ℃積溫4 000~6 000 ℃。
為了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和長勢,栽培時需深翻土地,并施入充分腐熟的藥渣和豬糞或牛糞2 000 kg、過磷酸鈣60~70 kg充分混拌后把部分土壤翻回,再施用農(nóng)家肥與生物菌肥的混合肥做基肥,腐熟有機肥使用比例在1 000~1 500 kg/667 m2,施肥后進行再次翻耕,深度20~30 cm,翻耕后平整苗床。消毒于種植前1個月進行,每個標準大棚用70%敵磺鈉可溶性粉劑400 g,用水管對畦面進行噴淋。苗床以寬1.2 m、高0.2 m、步道30~50 cm作高床。由于貴州山地缺水,需覆地膜保水保濕,株行距50 cm×60 cm,密度1 000株/667 m2~1 100株/667 m2。栽植過程中應(yīng)做到苗正根疏,土壤壓實,栽后一定要澆定根水。不同品種的月季苗分區(qū)栽植,分區(qū)管理。
最適宜栽植時間為春季為2—4月,冬季為10—12月。陰天栽植,晴天宜在16:00時以后進行,減少栽植過程中苗木的水分流失。
月季澆水需視具體情況決定澆水次數(shù)和澆水量。在營養(yǎng)生長前期和花期應(yīng)保持土壤濕潤,以保證植株生長旺盛、花大色艷,延長開花時間。早春土壤解凍時要及時澆灌返青水,以減少因干熱風引起的枝條風干現(xiàn)象及利于苗木萌芽展葉。夏季高溫時期,澆水宜在傍晚進行。秋季適當控水,防止枝條徒長。入冬前澆足冬水,利于苗木越冬。養(yǎng)分管理:施肥時間在夏季為早晨,冬季為中午。施肥應(yīng)按照不同生長期進行施肥,具體方法見表1。
月季長勢旺盛,應(yīng)根據(jù)園林造景需要進行整形修剪。月季疏枝:控制側(cè)枝數(shù)量在4~5個,其余側(cè)枝在<5 cm時從基部摘除。修剪分為生長期修剪和休眠期修剪。強剪:在休眠期至萌芽期間進行,大花月季和豐花月季,將1年生枝條剪留4~5個芽,3~4個枝條,以得到特大花朵,要株叢均勻,強枝在枝條的頂梢進行短截,弱枝在枝條分生處進行修剪。藤本月季,可除去老枝,剪除弱枝、病蟲枝,以培養(yǎng)主枝,促進花芽分化[4]。弱剪:在夏季要多次進行弱剪,花后剪除殘花,除去多余花蕾。頭批花開后,將花枝與枝基部10~20 cm以下留1個健壯腋芽后將上部剪斷,以增強新枝長勢,促進二次開花,如此反復留壯去弱,促進開花。
月季在整個生在期間容易感染黑斑病、白粉病、枯枝病、薊馬和蚜蟲等病蟲害,會嚴重影響植株生長長勢甚至造成死亡,在月季種植期間,應(yīng)做到預防為主,綜合防治[5]。同時要常放室外通風透光,松土除草,并在每年春季發(fā)芽前換盆1次。月季病蟲害防治主要分為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學防治。物理防治包括:田間設(shè)置誘蟲板、誘捕器、殺蟲燈誘捕成蟲。生物防治包括應(yīng)用生物源農(nóng)藥防治病蟲害,保護利用天敵等,可用蚜蟲蜂防治蚜蟲、赤眼蜂防治鱗翅目害蟲、撲食螨防治紅蜘蛛等;并利用生物制劑,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瘜W防治是指使用化學藥劑來防治病蟲的危害,常見病蟲害癥狀和防治方法如下。
黑斑?。翰【鷮儆谡婢稚咦訛殚L橢圓形或是魚鰾狀,為上大下小的雙細胞結(jié)構(gòu),盤在寄主角質(zhì)層下生長,有突出的表皮。癥狀:月季的嫩枝、花梗與葉片都有被侵染的可能。紫褐色或褐色小點是病斑的初期形態(tài),隨后擴展為深褐色或黑色圓斑,病斑四周常包圍有黃色的暈圈。病葉會出現(xiàn)大面積的發(fā)黃,且病葉易掉落。防治方法:首先應(yīng)從侵染的源頭入手,及時清掃落葉并去除病葉,加強對重病株的強修剪工作。盆栽放置的切勿過于密集,切勿在夜間澆水,因為葉片潮濕會利于病菌的入侵。采用藥劑治療應(yīng)從夏季新葉初展時就開始噴藥,7~10 d/次,藥劑可選代森鋅可濕性粉500倍液(80%)、多菌靈可濕性粉500~1 000倍液(50%)或波爾多倍液(1∶1∶100倍)。
白粉?。翰【跃z體在芽、葉、枝上越冬。春季以子囊孢子或分生孢子初次侵染,分生孢子發(fā)芽適溫17~25 ℃,30 ℃以上受到抑制,室溫在2~5 ℃以上白粉病即可發(fā)生。癥狀:從中上部開始,在葉片、花蕾及嫩梢上發(fā)生。初期葉上出現(xiàn)褪綠黃斑,逐漸擴大,出現(xiàn)白色粉末狀霉點,隨后著生一層白色粉末狀物,嚴重時全部有白粉層。防治方法:99%硫磺熏蒸;噴70%甲基托布700~1 000倍液噴灑葉面。
灰霉病:病菌以菌絲或菌核潛伏在病部越冬,產(chǎn)生分生孢子浸染,繁殖溫度2~21 ℃,最適15 ℃,空氣濕度大和葉片上有水是發(fā)病的必要條件。雨多易發(fā)病,栽培過密易發(fā)病。癥狀:在葉片發(fā)病初期為葉緣、葉尖水漬狀小斑,光滑稍有下陷,后期密生灰色霉點,花變褐色糜爛掉下。防治方法:降低溫棚內(nèi)濕度,溫棚中注意通風。百菌清熏蒸及灰霉利、撲海因、灰雄等噴霧或0.05%乙蒜素溶液。
根癌?。荷m溫25~30 ℃,病原細菌通過傷口如蟲咬傷、機械損傷侵入,可隨水傳播。癥狀:根莖、根發(fā)生大小不規(guī)則腫瘤,節(jié)結(jié)狀。植株生長不良,矮化葉小,發(fā)黃早落。防治方法:發(fā)現(xiàn)有病植株立即銷毀。用利刀清除病塊,深達木質(zhì)部分,鏈霉素5×106單位灌根,生石灰粉消毒。
蚜蟲:溫棚內(nèi)周年發(fā)生危害。成蚜和幼蚜在葉芽和葉背取食越冬,2月—3月早春在嫩梢、嫩葉上繁殖。癥狀:受害花蕾、幼葉、嫩梢不易伸展,蚜蟲大發(fā)生時排泄大量蜜露,易發(fā)生霉污病。防治方法:剪去有蚜蟲的枝葉集中銷毀。80%敵敵畏熏蒸,葉面噴施乙酰甲胺磷、20%蚜螨靈、40%氧化樂果或50%殺螟松。
薊馬:溫棚內(nèi)周年發(fā)生危害,薊馬以各種蟲態(tài)在月季上越冬,每年高峰期3—11月,特別在高溫期危害嚴重。癥狀:花瓣上粉色或紅色不斷擴大的斑點,甚至花瓣變褐,花朵逐步萎縮成球狀。防治方法:及時剪除有蟲植株和花朵。80%敵敵畏300~400 mL熏蒸。5%吡蟲啉1 500~2 000倍液、5%薊虱靈1 500~2 000倍溶液噴灑葉面。
紅蜘蛛:主要發(fā)生在炎熱干旱時期,發(fā)生在葉子的背面,成蟲吸取植物葉片上的汁液,生長繁殖較快。癥狀:初期表現(xiàn)為葉片帶灰白色斑點,嚴重時能把葉子的背面甚至葉面全部網(wǎng)狀布滿,至使植株呈現(xiàn)病態(tài)。防治方法:可用阿維菌素、三氯殺螨醇連續(xù)噴施2~3次。
金龜子:每年1代,以幼蟲在土中越冬,成蟲4—6月出現(xiàn),有趨光性和假死特性。癥狀:花朵和葉片出現(xiàn)缺刻,幼蟲蠐螬咬食植株地下根部,影響植株生長和切花商品價值。防治方法:黑光等誘殺成蟲。50%鋅硫磷乳油1 000~1 500倍液、50%磷胺乳油1 500~2 000倍液、50%殺螟松1 000倍液直接澆灌根際或滴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