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利民
(師宗縣蔬菜站,云南師宗 655700)
馬纓花(別名密筒花、狗血花、紅山茶、杜鵑、麻力光、蒼山杜鵑),為云南常見野生喬木花卉,花朵大而漂亮,顏色一般為白色、黃色、紅色、紫色。因樹干蒼勁美觀,花朵鮮艷,近年來常被用來作為園林、盆景、綠化樹種。
馬纓花樹高2~7 m,最高可達(dá)18 m以上。樹皮棕色,栗色呈不規(guī)則片狀剝裂,枝條彎曲幼枝常被灰色絨毛。大部分品種單葉革質(zhì),簇生于枝頂,葉柄長1~2 cm,有細(xì)細(xì)絨毛;葉片為長橢圓狀披針形,葉片邊緣有細(xì)齒。葉面深綠色,無毛、無皺、背面棕色,密被灰白色至淡棕色海綿狀薄氈毛?;ù厣谥?,呈傘形花序式的總狀花序,單花喇叭狀,有花5~18朵。花冠為鐘狀,花色不一?;ㄆ?-5月,部分白色馬纓花花期8-9月,果期9-11月成熟。常年不落葉,莖葉生長5-6月。
上年11-12月采集成熟馬纓花種子精選,放入 55 ~ 60 ℃的溫?zé)崴薪?10 ~ 15 min,用手不停攪拌,水溫降至30 ℃后2 ~ 6 h播種。用盆播、漂盤播種和墑播。營養(yǎng)土選腐殖土、風(fēng)化砂石、火灰土,以2∶2∶1比例拌勻后整形,將浸泡種子均勻撒播,上覆薄層細(xì)土。溫度控制在20 ~ 30 ℃,保持墑面濕潤通風(fēng)20 d可出苗,出苗后按一般苗木管理方法管理。
1-2年后將小苗帶土球移栽。栽培用土pH值為5.5 ~ 6.5,喜含腐殖質(zhì)、 疏松、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喜肥,但忌濃肥,喜涼爽,厭酷熱,適宜溫度18~28 ℃ ;冬季保暖防寒,半陰環(huán)境;夏季防曬遮陰,喜濕潤,但不耐潰水。澆水的原則是見干澆水,保持土壤濕潤即可,通風(fēng)良好。常用礬肥水,每月澆2 ~ 3次,花芽分化、孕蕾期應(yīng)加施磷鉀肥。
2.3.1 選苗
多數(shù)盆景愛好者因造型需要首選馬纓花老樁移植。馬纓花野性較強(qiáng),如移植方法不當(dāng),成活率并不高。移植野生要選擇健壯、根系發(fā)達(dá)的植株。上年進(jìn)行修剪,保留部分枝、芽。待雨季,對(duì)主根截?cái)?,使其形成?dú)立土球,用松土填埋,根系周圍土球不能破壞。4-5月?lián)荛_松土,截?cái)嗥溆喔?,保持土球原狀用包裹物把土球包裹好整株運(yùn)往栽種的地方。
2.3.2 栽植
用腐殖土、風(fēng)化砂石、去火火灰土,以2∶2∶1比例拌勻墊底或填實(shí)土球周圍。栽植后澆足定根水,防曬遮陰,保持土壤濕潤。1 ~ 2月后發(fā)出新芽并抽出新葉成活,但仍需管理。
主要為害新播種小苗,土壤濕度大時(shí),極易發(fā)生。防治方法:播種前土壤用敵克松或多菌靈粉劑均勻拌在土壤里;在小苗幼嫩期控制澆水,勿使土壤過濕;初發(fā)現(xiàn)病苗時(shí),澆灌1%的硫酸亞鐵或200 ~400倍液50%的代森銨,每平方米澆灌2 ~ 4 kg防治。
4-5月雨后易大量侵染。防治方法:避免與其他苗木種在一起,以減少發(fā)??;對(duì)感病嚴(yán)重的植株用20%的粉銹寧14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用65%代森錳鋅1600倍液進(jìn)行葉面噴灑,控制病害的發(fā)生。
為害新葉,隨溫度升高,蚜蟲增多,必須提早觀察加以防治。防治方法:蚜蟲初遷至樹木為害時(shí),剪除樹干、枝上受害嚴(yán)重的萌生枝,或噴灑清水防止蔓延;初發(fā)期向幼樹根部施埋3%呋喃丹顆粒劑;保護(hù)瓢蟲、草蛉、蚜繭蜂、食蚜蠅等天敵;盛發(fā)期向植株噴灑EB-82滅蚜菌300倍液、1.1%煙-百-索乳油1000~1500倍液。
主要為害莖葉結(jié)合部,在4月中旬至5月中、下旬孵化活動(dòng)。防治方法:對(duì)少量的蟲體于孵化前人工清刷;勤檢查,用敵百蟲加滅多威肥皂粉噴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