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維兵
●甘肅省慶陽市寧縣第一中學
地理本應該是一門充滿了樂趣和神秘的課程,但是在地理課堂上,有些教師經(jīng)常忽略了師生之間的互動,使得高中地理的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因此,筆者在本文主要探討在高中地理課堂中師生互動有效性的實現(xiàn)策略。首先,教師要加強師生在地理學習中的分享交流;其次,積極建立師生互動網(wǎng)絡系統(tǒng),便于師生交流;再次,通過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來提高高中地理課堂師生互動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學高中地理必修2中的《以畜牧業(yè)為主的農業(yè)地域類型》時,因為我對放牧業(yè)的經(jīng)營方式、商品化情況、人們的生活方式等的了解相對薄弱,在給學生講解的過程中,明顯感覺到自己很難全面、系統(tǒng)、具體地為學生講解清楚這種農業(yè)地域類型的整體情況。恰好班里有一位從內蒙古轉來的學生,他為我提供了很多關于畜牧地區(qū)的人文環(huán)境和社會狀態(tài),以及畜牧業(yè)商品化的相關知識。在這位學生的幫助下,我不僅豐富了個人的地理知識,同時,我還將他提供的信息引入地理課堂教學中,顯得課堂十分生動,飽滿,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不斷地發(fā)出一聲聲驚嘆,對畜牧地區(qū)的生產(chǎn)方式充滿了好奇。
天氣的變化、溫度的改變、季節(jié)的轉換等,這些在我們生活中習以為常的現(xiàn)象往往包含著豐富有趣的地理知識。因此,地理課堂不應該僅僅設置在學校所規(guī)定的時間和地點,而是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地理教學。盡管平時的地理小科普可能對于學生的考試成績的作用微乎其微,但是,對于學生來講卻是不斷積累地理知識的好辦法。因此,地理教師可以建立師生互動交流系統(tǒng),利用當下網(wǎng)絡的便捷性,為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和溝通搭建橋梁。首先,教師可以建立微信群。這種方式更加簡單且效果顯著,操作起來也沒有太多的障礙。學生在遇到令自己困惑的地理小問題時,可以隨時在群里提問。包括教師在內的所有成員都可以進行回答。這樣,一個小問題就可以激發(fā)更多學生對于地理學習的熱情,而這種熱情也會被帶到高中地理課堂上。其次,教師也可以通過收集留言條或者建立地理學習論壇之類的方式來回答學生在地理學習中的疑惑。
例如,生在農村的學生,在秋季經(jīng)常會發(fā)現(xiàn)在晴朗的夜里會出現(xiàn)霜凍。一位學生將這一問題留言在我們的地理留言箱中。我在看到這個問題時,首先表揚了他善于觀察,其次在第一時間對他的疑問進行了解答?,F(xiàn)在,學生在看到一些跟地理相關的現(xiàn)象時,都會習慣性地向教師或者同學咨詢,或在論壇中進行交流、探討,尋找其中蘊含著的地理知識。
眾所周知,在課堂教學中,課堂提問是教師和學生進行互動的最常見也最主要的方式,因此,教師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要充分把握好課堂上的提問時間。課堂提問不僅是教師向學生提問,學生也可以向教師提問,為自己的疑惑尋找答案。在課堂提問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解答學生的問題,還要增加學生在內心里對教師的信任感。因此,在這種相互信任的前提下,學生在課堂上會表現(xiàn)得更加積極和專注。
例如,在教學《冷熱不均引起大氣運動》時,我提出問題:垂直方向為什么大氣從低氣壓流向高氣壓?同時,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問題。一位學生向我提出了“溫室效應帶給人類的只有災難和不利影響嗎”這個問題。通過我的解答,這位學生的臉上露出了滿意的表情,我也感到十分開心。
在地理課堂上,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交流,讓學生和教師處于公平的境地上,互相學習、分享和交流。在生活中,一個人的經(jīng)歷往往是有限的,對于地理的感知也是有限的,但是,通過相互之間的分享,這些經(jīng)歷或者觀察就會在教師和學生之間擴散開來,讓學生對每一個自然現(xiàn)象都有更加直觀和詳細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