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邦富,王琦,黃云鵬,沈彩霞,劉雨暉,陳輝,黃建輝
(1.福建三明林業(yè)學校,福建 三明 365001;2.福建省三明莘口格氏栲自然保護區(qū)服務站, 福建 三明 365001;3.福建農林大學莘口教學林場,福建 三明 365002)
竹柏[Nageianagi(Thunb.) O. Kuntze.]又名羅漢柴、山杉、鐵甲樹等,為羅漢松科竹柏屬常綠喬木,是重要的園林觀賞樹種和生物質能源樹種,特別是種實含油率高,具有較高的工業(yè)價值[1-2]。竹柏適應性較強,在林冠下和自然全光條件下均能正常生長。目前,國內對竹柏生態(tài)適應性、種源篩選及繁育、造林等方面的試驗研究已有相關報道[3-7],但不同林分郁閉度套種竹柏試驗研究未見報道。為此,本試驗于2016年開始,選擇杉木人工林中齡林開展不同林分郁閉度套種竹柏試驗研究,取得初期成效,現予總結。
試驗地選擇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區(qū)莘口鎮(zhèn)樓源村境內的“福建農林大學莘口教學林場莘口工區(qū)90林班7大班4、5、6小班。海拔155~352 m,平均坡度24°,土壤為山地紅壤,林分杉木人工林中齡林,杉木密度3000株/hm2,試驗地面積12.1 hm2。
試驗設計:選擇杉木人工林中齡林作為試驗地,通過間伐調整林分郁閉度,在相同坡向(從山腳至山頂)并排設置3條寬30 m的間伐帶,3條間伐帶的林分郁閉度分別調整為0.3~0.5、0.5~0.7、0.7~0.9,在間伐帶的杉木林下套種竹柏。技術措施:于2016年秋冬季進行試驗地林下雜灌、雜草清理,在間伐帶坡面上的林木空隙間挖規(guī)格(長×寬×深)60 cm×60 cm×40 cm的種植穴; 2017年3月上旬選用5 a生竹柏大苗進行栽植,苗木規(guī)格:平均地徑2.63 cm,平均苗高128.6 cm,竹柏初植密度為900株/hm2;竹柏栽后每年5月、9月各撫育1次,并結合5月撫育進行施肥1次,施復合肥100~150 g/株。
于2019年11月上中旬,在試驗地不同林分郁閉度的上坡、中坡、下坡采用完全隨機設計重復設置3個20 m×20 m樣地,調查竹柏的保存率、胸徑、高度、冠幅、分枝數。試驗數據采用dpsv9.50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和檢驗。
經調查,不同林分郁閉度竹柏的造林保存率以郁閉度0.3~0.5和0.5~0.7較高,分別達93.5%、91.8%,郁閉度0.7~0.9稍低,為89.5%(見表1);不同林分郁閉度竹柏的造林保存率經方差分析,差異達極顯著水平(見表2)。
表1 不同林分郁閉度竹柏的生長量指標
經調查,不同林分郁閉度竹柏的胸徑、高度生長量以郁閉度0.3~0.5最高,平均胸徑、平均高分別達2.91 cm、272.4 cm;郁閉度0.5~0.7次之,平均胸徑、平均高分別達2.08 cm、236.1 cm;郁閉度0.7~0.9最低,平均胸徑、平均高為1.89 cm、187.6 cm (見表1)。不同林分郁閉度竹柏的胸徑、高度生長量指標經方差分析,差異均達極顯著水平(見表2)。
經調查,不同林分郁閉度竹柏的冠幅、分枝數以郁閉度0.3~0.5最高,平均冠幅、平均分枝數分別達175.9 cm、44.6條;郁閉度0.5~0.7次之,平均冠幅、平均分枝數分別達155.1 m、37.0條;郁閉度0.7~0.9最低,平均冠幅、平均分枝數為132.1 cm、28.7條(見表1)。不同林分郁閉度竹柏的冠幅、分枝數指標經方差分析,差異均達極顯著水平(見表2)。
表2 不同林分郁閉度竹柏生長量的方差分析及顯著性檢驗
林分郁閉度對竹柏造林保存率的影響極為顯著。竹柏在林下生長需要適宜的光照、溫度、濕度和較高的土壤養(yǎng)分、水分,林分郁閉度直接影響到林分的光照、溫度、濕度、養(yǎng)分和水分,郁閉度0.3~0.5和0.5~0.7林分的光照、溫度、濕度、養(yǎng)分和水分土壤養(yǎng)分和水分較充足,有利于竹柏生長,竹柏造林保存率均較高,平均造林保存率分別達93.5%、91.8%,比郁閉度0.7~0.9分別高出4.5%、2.6%。郁閉度0.3~0.5的竹柏生長量最高,其中:平均胸徑達2.91 cm,平均高達272.4 cm,平均冠幅達175.9 cm,平均分枝數達44.6條,各項指標比郁閉度0.5~0.7高出39.9%、15.4%、13.4%、20.5%,比郁閉度0.7~0.9高出53.9%、45.2%、33.2%、55.4%。經綜合比較,5項指標的高低順序依次為郁閉度0.3~0.5>0.5~0.7>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