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航
初中英語“綜合技能”板塊在單元學習中較為重要,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常側重于語言點的梳理和聽力訓練,而忽略了語用能力的培養(yǎng),導致學用分離。產出導向法主要倡導“學用一體”,筆者嘗試將此方法用于“綜合技能”板塊的教學,以解決學用分離問題。
譯林版《英語》八(上)Unit8 Integrated skills包含兩部分內容:PartA Away from danger;PartB What should we do first?教學目標包括交際、語言和育人三個方面。交際目標是指“用英語做事”的目標,即用英語完成產出任務。語言目標服務于交際目標,具體包括:1.從閱讀文本和聽力材料中獲取事故信息,掌握相關詞匯和短語,以及一些急救號碼;2.掌握一定的語言表達技巧,能談論如何脫險,并給予他人建議和忠告。育人目標包括:1.培養(yǎng)安全意識,避免發(fā)生事故;2.能夠鎮(zhèn)定處理突發(fā)事故,學會保護自己和他人。
根據(jù)教學目標,筆者確定這一板塊的產出任務為“事故發(fā)生時如何脫離危險”,引導學生通過表演,講解如何處理事故并提出忠告。這一任務主題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學生能夠結合學習材料和自身實際發(fā)表看法,鍛煉思辨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
在布置產出任務之前,筆者先引導學生回想在生活中遇到事故后,都是怎么處理的;然后,通過視頻呈現(xiàn)學生最熟悉的兩個事故場景:一是小男孩做飯時燙傷了手,二是小男孩所住的樓層發(fā)生火災。筆者提問:“What happened to them?If you are the boy in the video,what will you do to keep away from danger?”學生嘗試回答,但局限于自己的詞匯量,只能進行簡單的描述。當很多想法難以用英文表達出來時,學生便產生了學習的欲望和動力。隨后,筆者布置本課的產出任務——邊表演邊討論:遇到不同事故時,應該怎樣做才能遠離危險。學生有了興趣,便會積極參與,驅動環(huán)節(jié)從而順利完成。
促成環(huán)節(jié)至關重要。教師要充分發(fā)揮主導作用,引導學生圍繞輸出任務,選取合適的輸入材料進行學習。筆者靈活組織教學內容,通過引導學生在一系列子任務中學習、運用和鞏固相關知識,最終完成產出任務。
子任務1:如何應對燒傷手、切到手等居家小事故
(1)筆者將PartB的對話人物以圖片形式呈現(xiàn)到PPT上,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聽對話并回答問題:What should we do when burning our hands?學生基本了解對話內容。
(2)筆者展示燒傷手后的應對措施示意圖,帶領學生學習、復述新短語,學會完整表達燒到手后該如何處理。然后,讓學生再次根據(jù)示意圖進行表述,及時鞏固所學。
(3)筆者展示一張手被刀切的圖片,問學生:“What should we do when cutting our hands?”學生兩人一組討論并回答。接著,筆者展示切到手后的應對措施示意圖,引導學生表達遇到類似事故該如何應對,對所學知識進行拓展、延伸。最后筆者通過問題“What should we do to avoid these accidents?”對學生進行安全意識滲透,告訴學生做任何事都要謹慎小心。
子任務2:如何應對火災、地震等大事故
(1)筆者展示PartA1、A2中的事故圖片,請學生描述相應事故的狀況,訓練他們說的能力,為下面的學習做鋪墊。
(2)筆者提出問題:“What should we do to protect ourselves when these accidents happen?”學生四人一組進行討論后,一些學生能簡單說出該如何應對,以及應該向他人求助。此時,筆者引導學生思考,各類事故的緊急求助號碼是什么,接著讓學生完成Part A1,鞏固掌握此類電話號碼。
(3)學生聽材料,完成Part A2的填空部分(遠離危險的建議)。聽材料前,學生先根據(jù)討論情況猜答案。聽材料后,學生核對答案。筆者鼓勵學生用完整句子表達如何遠離這些危險,并帶領他們學習新短語和句型。最后,學生兩人一組再進行對話練習,反復鞏固所學。
(4)筆者播放一段交通事故的視頻,給予學生認識上的沖擊,教育學生一定要遵守交通規(guī)則,做任何事都要小心,預防事故的發(fā)生;同時,教育學生在事故發(fā)生時要鎮(zhèn)定處理。
(5)筆者讓學生完成Part A3的對話填空,鞏固新學習的短語和句型;然后,讓學生兩人一組讀對話,進一步鞏固所學。
子任務3:表演并講解應對不同事故的方法
學生四人一組,以“如何遠離危險”為主題進行表演。每個學生以一兩個事故為例,邊表演邊講解在事故發(fā)生時該如何應對,并提出建議和忠告。這種方式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產出導向法教學要求將即時評價和延時評價相結合,以評促學,以評促教。課堂上,筆者對學生的回答給予即時和有針對性的反饋,并附上小貼紙獎勵,持續(x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筆者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效果調整上課節(jié)奏,并在最后的產出任務環(huán)節(jié)中,采取組間評價與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方法,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提出建議。課后,筆者布置了“如何遠離危險”這一作文題目。學生完成作文后,先以小組為單位互相點評,筆者再進行綜合評價。師生合作,共同完善評價環(huán)節(jié)。
以產出導向法為基礎進行Unit8 Integrated skills的教學后,筆者和學生都在課上獲得了豐富的體驗。筆者所教授的兩個班級的課堂氛圍明顯好于以往,學生有了學習熱情,并且敢于進行英語表達。在產出導向法的指導下,筆者的教學思路比較清晰,設置了一系列課堂任務,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有所收獲。
產出導向法倡導的“學用一體”理念,以及“驅動、促成、評價”的教學流程,無疑為初中英語綜合技能課的教學提供了一種新思路,提升了課堂活力和效率,加強了學習的有效性。但是,在教學過程中,筆者也注意到一些問題,例如:如果課題驅動任務的交際性不強,就會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如果對促成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或者引導不到位,就會很容易變成枯燥的語言點教學;等等。目前,產出導向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還處于探索階段,筆者期待更多的同行能夠參與進來,在實踐中不斷完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