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海門市育才小學 馮 娟
海門,地處長江入??冢赜小敖iT戶”之稱,可以說,每一個海門人都對長江有著特殊的情懷。
高年級語文課本中有一課叫《長江之歌》,在學習了課文之后,我便萌生了這樣一個想法:身為海門人,有著長江邊得天獨厚的地理優(yōu)勢,何不開展一次以長江為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當我把這一想法跟孩子們交流時,他們也顯現(xiàn)出了濃厚的興趣。
Solidworks作為一款三維實體建模軟件,具有功能強大、易學易用等特點,可以勝任復雜模型的建立,相比在ANSYS Workbench中更加具有靈活性和可操作性。通過Solidworks對移動式壓力容器運輸車進行實體建模,先建立零件模型,最后進行裝配,得到整體模型如圖2所示。
那么作為喝著長江水長大的孩子,到底對我們的母親河有多少了解呢?通過交流討論,我們班同學決定在六年級開展一次“長江知識知多少”的問卷調查活動,先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問卷的設計,然后在全班交流中進行篩選、合并、重組,全班整合成了一份調查問卷,以此在年級里開展問卷調查。
同學們利用課余時間走班進行調查,在一次次的答題中,一次次的交談中,一次次的回收中,他們不斷豐富著對長江的認識,甚至在年級里掀起了一股長江熱。在交流調查中,孩子們也進行了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大家對長江的認識并不太多,同學之間認識的差異較大。根據(jù)調查的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孩子們制作了餅狀圖,非常了解約占17%,不了解的約占6%,其他的為一般了解,針對這樣的情況,利用周五社團課的時間,組織同學們一起觀看了紀錄片《話說長江》。
根據(jù)現(xiàn)場條件,輪對存放庫設計為兩層立體存放,三列縱向布置。輪對存放方式為上下兩層。下層為固定式存放,每列共存放18條;上層為8個可活動的存輪小車,每個小車存放2條輪對,共存放16條輪對,空余兩個輪位,用于吊出下方輪對。
教育作為國家發(fā)展的重要支柱資源,涉及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社會結構的全部構成要素。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標準是教育的根本依據(jù)。教育變革不可僅囿于一般教學方法的探索,必須依據(jù)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與時俱進地變革教育理念,調整學科設置,精準定位培養(yǎng)目標。與此同時,還需要在此基礎上整合一切技術與社會資源,努力提高教育質量和教育水平。實施“人工智能+教育”的變革,雖然尚不足以解決經(jīng)濟全球化進程中的全部教育問題,但它必然會成為當代教育變革不能回避的根本任務。
觀看后,同學們的思考更多了,尤其很多同學都關注到了長江的現(xiàn)狀如何。于是,我便在周末布置了一個實踐作業(yè):在父母的陪同下,去長江邊實地觀察,以觀察記錄的方式寫下來。
在海門的志愿者隊伍中,有一位特殊的人物。他的名字叫張建偉。張建偉是海門市人大代表、南通市勞動模范,早在2012年4月,以他個人名字命名的張建偉環(huán)保志愿者工作站成立,他自掏腰包,自購工具,在圩角河、青西河、新開河、五港河和長江邊當起了義務保潔員。工作站從一人到十人,從十人到百人,現(xiàn)在已經(jīng)擁有志愿者728人。
為了尋找長江水污染之源,我們的學生和父母紛紛從報紙、雜志、電視新聞上收集長江流域,特別是海門段長江環(huán)境現(xiàn)狀的資料。他們將靜態(tài)資料搜索與動態(tài)實地考察相結合,并填寫現(xiàn)場考察記錄單。組織六年級學生志愿者,實地考察長江水廠,了解水的凈化過程,讓學生獲得體驗,從而在具體的環(huán)境實踐活動中提升他們的環(huán)境道德素養(yǎng),加強學生保護水的觀念。學生們根據(jù)調查、走訪、考察、搜集的資料完成一份“保護長江、護衛(wèi)母親河”的綜合實踐環(huán)保手冊。
一石激起千層浪,這個周末的江邊多了孩子們的足跡,變得熱鬧起來,朋友圈里看到的也是很多家長帶孩子去江邊的曬圖,一下子也勾起了我讀書時的回憶:其實對于很多我們這一輩的海門學子來說,似乎從小到大總會有過一次老師組織到長江邊郊游活動的機會,現(xiàn)在才明白,原來那就是最早的綜合實踐活動。周一一早,我便利用晨會課的時間與孩子交流起來,孩子們紛紛報告我去長江邊的見聞,觀察記錄也寫得特別認真,大家都不約而同地關注到了長江污染的問題,江邊環(huán)境的現(xiàn)狀令人擔憂??吹胶⒆觽兡苡腥绱松羁痰恼J識,聽到孩子們能提出合理的建議,我突然覺得,我們要做的不僅是一個關注長江的活動課程,還要把公益的理念滲透到孩子的心里,綜合實踐活動關注育人為本,立德樹人才是綜合實踐活動的最終落腳點。
接著,我們就開始著手實施這一活動課程。為了更好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我們還專門召集了參與的孩子共同加入到活動方案的設計中來。通過討論交流,我們把活動方案分為六個板塊:時間的安排,地點的分配,人員的分工,工具的準備,預計的困難,以及活動的主要過程。在方案制定的過程中,孩子們儼然成了活動的主人,大家以小組為單位,很快就把時間、工具、人員確定了下來,預計的困難也是各抒己見,最終綜合大家的想法,老師也進提出了一些建議,把整個活動過程分為了三個部分:
于是,我們在張建偉志愿者團隊的帶領下開展了以“小手拉大手,共護母親河”為主題的綜合實踐公益課程。首先,我們向全體六年級的學生和家長發(fā)出了倡議書,短短一天時間就集結了近百位學生和家庭參加。
曾經(jīng)有這樣一個不完全統(tǒng)計:那些熱衷參加公益活動的家庭和學生,他們更具有社會責任心,更具有公益情懷,更善于為他人著想。隨著家校合作共育理念的深入人心,我們鼓勵學生在父母的陪同下,積極參加豐富多彩的志愿者公益活動,培養(yǎng)他們的吃苦精神、耐挫力、自控能力以及堅忍不拔的性格。
11月份的一個周六,也是我們和張建偉環(huán)保志愿者工作站約定一起開展實踐活動的日子。保護母親河的垃圾清理工作從早上八點半開始,到十點半才結束。短短兩小時,我們的孩子和家長就收集了十多桶的生活垃圾。當所有的垃圾裝載到一起時,孩子們震驚了。他們震驚于短短的兩個小時,居然能夠清理出如此多的垃圾,特別是當他們聽到張建偉介紹,在2015年一年,張建偉志愿者團隊在長江邊清理了十五卡車的垃圾時,更表震驚。
從集市中馳過的胡人有七八十個,最后一個我認得,他叫邊兀,四十多歲,眼窩凹陷下去,胡須像鋼針。邊兀是百夫長,有時帶人巡邏,有時帶人把某村莊包圍了,逼村民交糧食,臨了,還把牛羊牽走了。
在這兩個小時內(nèi),孩子們不是沒有退縮。有的孩子才剛走出幾十米,就喊累、喊熱、喊臟,吃不消,這時候鼓勵他的是我們的老師和父母;有的孩子在江堤邊行走,不小心碰到石塊,磨破點皮,這時候鼓勵他的還是我們的老師和父母;有的孩子走到距離江水較近的地方清理,一不留神腳陷進松軟的沙泥中,這時候鼓勵他的還是我們的老師和父母。一次實地踐行,讓保護母親河的理念越來越深地扎根在學生心中。
通過這次綜合實踐活動,學生們對保護母親河有了更多切身的體會,但僅憑一次活動之力太過微薄,如何能讓更多的人加入到保護母親河的隊伍中來,如何把環(huán)保的理念滲透到每個人的心中,成了孩子們接下來思考最多的問題。通過討論分工,孩子們以小組為單位分成了不同的宣傳小組:展板制作組、小報創(chuàng)作組、現(xiàn)場解說組、美篇制作組。孩子們把活動倡議書和參加活動的照片做成精美的展板和小報,張貼在學校的宣傳欄中,各班還派出志愿者走進中低年級的教室進行現(xiàn)場宣傳。這就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魅力,他們用自己的身體力行在告訴更多的人:保護長江,從我做起。相信這次綜合實踐公益活動并不是結束,而是更好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