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芳
摘? 要:《聊齋志異》是清代小說家蒲松齡所著的短篇小說集,書中充斥著鬼神故事。其中水神崇拜在《聊齋志異》中十分常見,不僅體現(xiàn)在對水神的信仰,更體現(xiàn)在自然地理、人文環(huán)境之間的聯(lián)系。并且書中南北方的水生信仰類型存在差異,不同的類型導致信仰有所不同。地理環(huán)境及人文因素便是導致其存在差異的主要原因。
關鍵詞:《聊齋志異》;水神信仰;地理
水神指的是對人們生產生活產生巨大的影響的掌管水的神靈,是人類信仰的主要神靈之一,在其發(fā)展歷程中,經歷了動物、人型、半人半獸等各個階段。半人半獸則是動物向人型過渡的體現(xiàn)。人們信仰水神的原因只要為保佑自身平安,同時水神信仰也是水崇拜的一種體現(xiàn),是人們對神秘的水力量崇拜的基礎上形成的對神靈的崇拜,也是一種文化形式的體現(xiàn),例如古代常見的水神神話故事等?!读凝S志異》中水神的故事較多,其形象和地域也存在區(qū)別,下面本文對《聊齋志異》中的水神信仰展開分析。
1《聊齋志異》北方水神
1.1類型
在《聊齋志異》中,北方水神崇拜的地域非常多,主要有山東、河北、甘肅等地區(qū),其中篇目涉及最為廣泛的便是山東省。水神崇拜的種類也非常多,主要為龍神、魚神以及河神等,其中龍神篇目最多。
1.2特點
第一,涵蓋的范圍非常廣,并且神靈的類型多。北方水神主要出現(xiàn)在山東、河北、甘肅等地區(qū),主要神靈為龍神、河神及魚神。第二,北方水神的職能豐富,北方水神和水息息相關,同時對百姓的生產生活有巨大的影響。例如龍神、雹神等的職能為呼風降雨,同時這些水神還具有一定的正義感,能夠做到懲惡揚善,例如龍神和魚神等。第三,信仰美好道德傾向明顯。書中人們信仰的北方水神均具有良好爭議的品質,例如雹神能夠感受到張不量的善行,沒有損害其莊稼。第四,具有明顯的地域特征。北方水神都在北方地區(qū),人們靠農業(yè)生活,信仰水神的因素也是求得風調雨順和豐收。
2《聊齋志異》南方水神
2.1類型
南方水神在《聊齋志異》中的信仰相對復雜,可能相同的篇目中存在多個水神,并且其出現(xiàn)范圍十分廣泛。集中在南方的湖南、江蘇、江西等區(qū)域,主要涉及的水神為龍神、河神、張老相公及金龍四大王等。
2.2特點
第一,涉及的范圍廣闊,神靈類型繁多。涉及的主要范圍包括湖南、江蘇、江西等,水深類型主要為龍神、河神、張老相公及金龍四大王等。第二,職能相對單一。南方水神不具備呼風喚雨的職能,只是起到保護船只的作用,并且都涉及到和凡人戀愛與婚姻。第三,多為人格神。南方水神均為凡人因某種原因變?yōu)樗?。第四,道德傾向不明顯。人們對水神的信仰無明顯的道德傾向。例如洞庭君因為生性多疑,對過往船只設置重重阻礙,金龍大王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讓人們叫他“大老爺”才停止下雪。
3《聊齋志異》中南北方水神產生的因素
《聊齋志異》中南北方水神具有明顯的不同,主要原因在于各個區(qū)域的地理、自然、文化及政治的不同。
3.1自然地理因素
《聊齋志異》中產生的水神信仰與該地區(qū)的地理環(huán)境、水文因素具有密切的關系。例如,山東省位于我國黃河下游區(qū)域,東部臨海,并且是多條河流的流經地,如黃河、海河、淮河等,還有京杭大運河貫穿于南北,河流周圍還有諸多湖泊,水網分布十分廣泛。河北省境內也有海河和灤河的支流經過。山西省位于黃河中游,河流分布廣泛。湖北省則有著“千湖之省”的稱呼。湖南省位于我國長江中游區(qū)域,有湘江、洞庭湖分布,河網分布廣泛。江蘇省位于沿海區(qū)域,并且地勢平原為主,具有長江、太湖、洪澤湖等諸水域,水資源十分豐富。江西的主要地形為丘陵和盆底,江河繁多,鼠王分布廣泛。所以不管是南方還是北方水神,其涉及范圍廣泛,神靈類型多樣。
并且,在清朝時,航運是主要交通方式,水運貿易發(fā)達,但是北方并沒有能夠航行的河流,南方的航行河流較多,因此南方區(qū)域人民會信仰水神保佑自己出行平安。
除此之外,相對于北方地區(qū),我國南方地區(qū)降水更多,北方易出現(xiàn)干旱情況,降水少,因此北方的水神具有呼風喚雨的職能。
3.2社會人文因素
自古以來我國都為農業(yè)大國,農業(yè)也是立國的根本,各個朝代都十分重視農業(yè)的發(fā)展,清代也是這樣。相較于北方區(qū)域,南方商業(yè)活動十分活躍,主要原因為資本主義思想萌芽,商品經濟的種子出現(xiàn)在南方少數(shù)區(qū)域,人們開始熱衷于行商賺錢,所以對農業(yè)重視度下降,所以南方信仰水神并不是為了求雨。北方交通不發(fā)達,接近政治中心,傳統(tǒng)思想觀念根深蒂固,重農抑商思維嚴重,人們仍然認為農業(yè)生產是謀生的主要方式,特別是農業(yè)種植。農產品的優(yōu)劣對百姓的生活有直接的影響,因此在農業(yè)地區(qū),人們對水的需求非常高,所以北方地區(qū)的百姓通過信仰水神求雨,保證莊稼的收成。因為處于農業(yè)社會,人們對水十分苛求,因此水神的信仰具有一定的功利性,降水的水靈也具有一定的復雜性。
同時,北方地區(qū)深受孔子儒家學說影響,有一定的英雄情結,所以北方水神多為自然神,還具有懲惡揚善的職能。南方地區(qū)受儒家思想影響較小,商業(yè)經濟發(fā)達,人們具有一定的冒險精神,渴望愛情和婚姻,所以南方水神多為人格神,與普通人戀愛結婚。
4結語
《聊齋志異》中的水神信仰,主要來源于人們的一種恐懼心理,因此信仰水神的主要目的為了緩解自身的渴求,滿足自身欲望,是一種功利性的信仰。南北方的水神崇拜存在不同,主要來源于自然、地理、人文等多方面。
參考文獻
[1]羅美潔.中國水神崇拜的流播和國家認同[J].三峽論壇(三峽文學·理論版),2018(03):1-5.
[2]王倩.祭祀儀式中的水神靈崇拜特色[J].北方文學(中旬刊),2017(06):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