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qū)濱江學校 崔麗娜
在新時期的教育中,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目標居于所有教育目標的首要位置。閱讀作為英語教學中綜合性較強的一項內容,對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英語教師應思考如何不斷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因此,在準確分析了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后,初中英語教師可分別從基礎、提高與拓展三個角度優(yōu)化閱讀教學,帶領初中生有序地提高英語閱讀能力。
首先,學生掌握的詞匯較少且掌握不牢。初中階段的英語課程較小學階段難度較大,大部分初中生在升學初期都明顯感受到自身詞匯儲備量嚴重不足,在閱讀等應用場景中十分吃力,常因為不認識句子中的詞匯而誤解整段文字的意思。
其次,學生缺乏閱讀經驗,還未掌握足夠的閱讀技巧。初中作為銜接小學與高中的過渡階段,此階段的英語課程難度屬于中等水平,閱讀篇幅雖然有所增加,但大多數(shù)閱讀素材的含義并非十分深刻,初中生在解讀文章內涵方面本不應該存在問題,只是部分學生的閱讀量太少,沒有形成個人的閱讀習慣,在閱讀技巧使用方面也較為生疏。
最后,學生閱讀主動性差,英語興趣不足,鮮少進行拓展性閱讀。初中生的生活經驗較少,對英美國家的文化了解不多,因而只是將英語視作一門課程而不是一項興趣愛好。在沒有興趣的情況下,學生不愿選擇自主學習,也就錯失了體驗英語閱讀迷人魅力的機會。
讀懂英語句子需要用到詞匯與語法,這類基礎知識是閱讀活動中必不可少的,相對于條理較為清晰的英語語法而言,詞匯學習耗時長久且?guī)缀鯖]有止境,令許多初中生望而卻步。因此,在開展閱讀教學時,英語教師不應急于求成,而是要在閱讀教學中融入詞匯教學,讓初中生積累足夠的詞匯儲備量。
例如,初中英語教師在布置閱讀預習任務時,可將重心放在詞匯問題的解決上。在教學人教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冊“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一節(jié)時,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課文前,可先帶領學生逐個攻破生詞,并代入課文的情境解釋詞匯。在講到“shake”一詞時,教師可配合“上下晃動手臂”的動作,模仿制作奶昔的過程,讓學生體會該詞匯的由來,以此加深印象。
英語閱讀與漢語閱讀雖同為“閱讀”,但閱讀技巧卻大不相同,這其中既有語言上的區(qū)別,更有語言文化背景上的區(qū)別,英語教師應向學生傳授相關技巧。
例如,英語文章在表達思想時,常會將總結性的句子置于段落最前,而漢語文章則常常將之置于段落最后,學生若是未能掌握這一技巧,一直使用漢語思維的話,其在挖掘文章內涵時就容易出現(xiàn)錯誤。英語教師應選擇適當?shù)臅r機幫助學生訓練這項技巧,如在教學人教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下冊“What’s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the world”一節(jié)時,英語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通過閱讀課文找出總結性的句子,帶領學生分析其中的規(guī)律。
英語閱讀不應只存在于英語課堂上,在當今中外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的時代,初中生的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英語閱讀的身影,小到一個商標,大到一本英文原文書籍。因此,初中英語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啟發(fā)學生進行課外閱讀,通過整合課內外教學資源的方式,讓學生留心生活中的閱讀機會。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下冊“Have you ever been to a museum”一節(jié)時,英語教師可就“museum”一詞搜尋課外閱讀資源,將當?shù)夭┪镳^藏品的英文導覽文案帶入課堂,供學生練習閱讀。
綜上所述,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存在許多復雜的情況,學生基礎能力參差不齊等客觀因素與其閱讀意愿不強等主觀因素都會導致課堂有效性降低。為構建有效閱讀教學模式,初中英語教師可將閱讀教學劃分為三個層級,即詞匯等基礎知識方面的教學、技巧等提高層面的教學,以及課外資源導入等拓展方面的教學,從而打造生動活潑且內容豐富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