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惠
日常生活中,學生對人體的呼吸以及呼吸過程中利用氧氣、產(chǎn)生二氧化碳的現(xiàn)象有所了解,但對具體的呼吸作用的認識,還沒有提升到學科知識的高度。本節(jié)課的設計中有大量的、層層遞進的探究實驗,旨在讓學生在理性思維與動手實驗的碰撞中,產(chǎn)生科學的火花,深刻明白科學探究的意義。同時,本節(jié)課在理論教學中采用情境教學、問題導學,在實驗教學中采用任務驅(qū)動、小組合作,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新知,突破重、難點。
通過一系列實驗探究,說明呼吸作用的過程,確立正確的科學觀念,提高科學探究能力;通過小組合作,使用給定器材,設計實驗裝置,嘗試與他人共同解決問題;通過小組展示,提高表達能力。
教師提問:同學們知道常州有哪些特產(chǎn)嗎?引出常州蘿卜干。蘿卜干是由新鮮蘿卜暴曬后腌制而成。本節(jié)課以蘿卜為主線探究呼吸作用的過程。先通過學生喜愛的“蘿卜蹲”游戲,引導學生思考人在加速呼吸的過程中,身體會有哪些細微變化。學生通過觀察、總結,得出結論:人的呼吸是消耗氧氣,產(chǎn)生二氧化碳,同時釋放熱量的過程。接著,教師引導學生質(zhì)疑:呼吸作用是否消耗氧氣,產(chǎn)生二氧化碳并釋放能量?
教師給出3個問題:蘿卜的呼吸會消耗氧氣嗎?蘿卜的呼吸會產(chǎn)生二氧化碳嗎?蘿卜在呼吸過程中,會釋放能量嗎?教師在每個問題下做相應提示:氧氣能夠助燃,在氧氣減少或者沒有的情況下,燃燒的蠟燭會熄滅;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冷飲外賣中常用的隔熱保溫棉,有一定的保溫效果。教師將3個探究主題命名為:氧氣組、二氧化碳組、能量組。各學習小組自主挑選探究主題。
教師給出實驗材料及器材,引導學生思考其作用。100g新鮮蘿卜與100g煮熟蘿卜:做對照實驗;透明的飲料瓶:裝蘿卜塊;標簽:編號用,方便觀察與表達;溫度計:測量溫度;小瓶子:裝10ml澄清石灰水,以檢驗二氧化碳;針筒(帶刻度):抽取一定量氣體;蠟燭:用鐵絲穿好,可伸進瓶子深處,觀察其燃燒現(xiàn)象;隔熱保溫棉:撕開后粘貼在瓶身,可起一定的保溫作用;火柴:點燃蠟燭。
教師將以上所有器材置于講臺,各小組根據(jù)所選的探究主題進行討論,挑選出與本組主題相對應的器材。氧氣組實驗器材:透明飲料瓶、標簽、蠟燭、火柴;二氧化碳組實驗器材:透明飲料瓶、標簽、澄清石灰水、針筒;能量組實驗器材:透明飲料瓶、標簽、隔熱保溫棉、溫度計。各組搭建實驗裝置,討論實驗結果的檢驗方法,并且做出預估。最后,每組派一位成員上臺展示。在此過程中,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小組合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均得到了鍛煉與提高。
因為植物的呼吸是一個相對緩慢的過程,因此教師需在24小時前準備好所有實驗裝置,各小組派一名代表,挑選相應裝置,然后回到小組內(nèi)進行實驗結果的檢測。同時,教師針對各小組的主題特點,給出相應提示:檢測氧氣時,需快速高效;檢測二氧化碳時,需定量處理,抽取40mL的氣體緩慢注入10mL澄清石灰水中,效果最佳;溫度的改變需仔細觀察,記錄細微變化。學生通過親自動手檢驗,更加深刻地認識了呼吸作用,明白了科學探究的意義,并且在此過程中,鍛煉了動手操作能力。
各小組派一名成員上臺展示并說明實驗現(xiàn)象。
氧氣組:將點燃的蠟燭插入盛有100g新鮮蘿卜塊的瓶子里,蠟燭熄滅;將點燃的蠟燭插入盛有100g煮熟蘿卜塊的瓶子里,蠟燭繼續(xù)燃燒。得出結論:蘿卜的呼吸會消耗氧氣。
二氧化碳組:在盛有100g新鮮蘿卜塊的瓶子里,抽取40mL氣體,注入10mL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在盛有100g煮熟蘿卜塊的瓶子里,抽取40mL氣體,注入10mL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無明顯變化。
能量組:對照組與實驗組溫度計讀數(shù)無差別。教師引導學生提出質(zhì)疑,蘿卜在呼吸的過程中,究竟有沒有產(chǎn)生熱量?或許沒有,或許實驗裝置不夠科學。如何改進實驗?教師引導學生改進:用更先進的儀器——溫度傳感器,來感測溫度的細微變化;把塑料瓶換成熱水瓶,加大容器的盛裝量;實驗材料換成1000g萌發(fā)的小麥種子和1000g煮熟的小麥種子,因為小麥種子在萌發(fā)的過程中,呼吸作用較強。之后,能量組上臺完成改進實驗,得出結論:呼吸作用過程中,會釋放能量。
教師呈現(xiàn)圖片:空心的蘿卜。引導學生思考:蘿卜為什么會空心?從而得出結論:在蘿卜呼吸的過程中,蘿卜體內(nèi)的有機物被分解。
通過一系列的實驗及思考,教師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蘿卜在呼吸的過程中,分解有機物,消耗氧氣,產(chǎn)生二氧化碳,并且釋放能量。這樣的過程就叫作呼吸作用。教師繼續(xù)啟發(fā)學生:我們這節(jié)課所經(jīng)歷的,就叫作科學探究。而在這個過程中,所有的體驗、感受、發(fā)現(xiàn),都是我們認識科學本質(zhì)的基礎。希望今后我們依然能夠在探究的道路上相遇,一起去感知科學的魅力、生命的美好。
鼓勵學生挑選喜愛的實驗器材,利用課余時間,做一些與呼吸作用有關的驗證實驗。
本節(jié)課教學思路清晰,以蘿卜為明線,以科學探究過程為暗線,引導學生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動。蘿卜是學生所熟知的生物,也是學生平常生活中經(jīng)常接觸的食物,能夠比較容易激發(fā)學生的探究熱情。小小的蘿卜中蘊藏著怎樣的科學知識呢?通過一系列的引導,學生樂在其中。對于科學探究,初中生物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科學探究既是科學家工作的基本方式,也是科學課程中重要的學習內(nèi)容和有效的教學方式。課標倡導探究性學習,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幫助學生領悟科學的本質(zhì)。本節(jié)課在學生已經(jīng)掌握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思考,逐步培養(yǎng)學生收集和處理科學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整節(jié)課通過教師指導、學生合作、師生交流,實現(xiàn)了信息的相互傳遞,提高了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