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世明, 楊秉宸, 江麗瑩, 楊 平, 路 瑜
(1.芷江侗族自治縣林業(yè)局,湖南 芷江 419100;2.內(nèi)蒙古農(nóng)業(yè)大學,內(nèi)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8;3.懷化市林業(yè)科學研究所,湖南 懷化 418000)
青花椒ZanthoxylumschinifoliumSieb. et Zucc.是蕓香科、花椒屬灌木植物,因其果實成熟后為青色而得名[1]。其根、葉、果均可入藥,具有燥濕殺蟲、行氣止痛的作用,也是食品調(diào)味劑[2]。青花椒垂直分布于平原至海拔800m以下的山地疏林、灌木叢中,不耐寒,在年均氣溫8~20℃的地區(qū)均可種植;不耐澇,短期積水即可致死亡;怕風,不適宜在山頂或者風口處種植[2];尤喜肥沃的土壤,對酸堿度沒有嚴格的要求,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3]。青花椒生長快,結果早,3年進入初果期,4~5年進入盛產(chǎn)期,壽命約25年左右[4],是投入低產(chǎn)出高的生態(tài)經(jīng)濟林樹種。
芷江侗族自治縣位于湖南省西部,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qū),年均氣溫16.5℃。7月最熱,平均氣溫25.7~27.8℃; 1月最冷,平均氣溫2.3~5.2℃。全縣各地年降雨量1156.4~1432.9mm,年均降雨量1300.3mm。4— 6月總降雨量524.8~667.9mm,占全年總降雨量的42%~47%;各月降雨量均在160mm以上,其中5月最多,歷年降雨量平均在200mm以上。7— 9月總降雨量253.3~381.4mm,占全年總降雨量的22%~28%。當年12月至翌年2月總降雨量最少,歷年平均降雨量121.6mm,占全年總降雨量的9.4%;12月最少,歷年平均降雨量35.8mm。
2.1.1 良種選擇 2011年,芷江鑫滿園花椒專業(yè)合作社從重慶江津區(qū)白沙鎮(zhèn)引種栽植青花椒20hm2,從中選擇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結實好的植株采摘種子。
2.1.2 播種時間及播種量 于9月隨采隨播[5]。播種量為300~450kg·hm-2。
2.1.3 種子處理 在大水缸中倒入沸水,再將種子倒入水缸沸水中,沸水淹沒種子超過15cm以上,充分攪拌2~3min后取出待用。
2.1.4 圃地選擇 選擇地勢平坦、排水良好、向陽、交通便利的區(qū)域,土壤質(zhì)地為沙壤土或壤土的地段作為育苗地。
2.1.5 圃地整理 6—7月全面翻耕、清除雜物、挖好主溝,主溝條數(shù)視圃地面積而定,主溝深30cm、寬40cm。8月細碎土壤,整理苗床,苗床寬100cm,苗床與苗床間溝深20cm,寬15cm;撒施廄肥30000kg·hm-2,配施磷酸二銨150~225kg·hm-2,氯化鉀45~75kg·hm-2,覆土。
2.1.6 播種 將處理好的種子,用草木灰拌勻后撒播[6],蓋細土3cm,再蓋約1.5cm厚的稻草,以保持苗床濕潤。
2.1.7 幼苗管理 適時澆水,保持苗床濕潤,并及時除草。12月搭小拱棚,薄膜覆蓋,拱棚高50~60cm。第2年3月根據(jù)天氣情況,適時揭、蓋薄膜,防冰雪凍傷苗木。4月揭開薄膜,及時除草施肥,撒施45%硫酸鉀復合肥7.5~15kg·hm-2,促進苗木生長。
7月苗高達到30~40cm時進行切根移栽。切根移栽苗圃地整理同撒播苗圃地整理,并撒施復合肥2250kg·hm-2。選擇陰涼天氣,將移栽苗圃地灌水,保持圃地充分濕潤,用長葉鏟子將苗木全鏟出,在苗木的主根發(fā)須根少的部位將主根剪斷,或者距苗木基徑部約6~7cm處剪斷(不要用枝剪,易傷根,要用質(zhì)量好的文具剪)。按苗木粗細等級分別移栽,并將過細太矮的苗去掉,按株行距10cm×20cm移栽。栽后及時噴水,移栽的苗木在20d后可施較淡的腐熟人糞尿15000kg·hm-2,30d后再追施腐熟家畜糞+3%的尿素。及時進行人工除草,注意防治病蟲害。
在苗木出圃前2d,于高55cm和60cm處截干。截干高55cm的苗木栽植在地勢平坦的耕地、梯地,截干高60cm的苗木栽植在有一定坡度的荒山地。
苗木截干后就可起苗,起苗的同時進行苗木分級。苗木分級方法:①作為經(jīng)濟樹種栽培時參考《花椒栽培技術規(guī)程》[7]進行分級。Ⅰ級苗地徑>0.8cm,根系保留長度>20cm,>5cm側(cè)根數(shù)>9根;Ⅱ級苗,地徑0.5~0.8cm,根系保留長度15~20cm,>5cm側(cè)根數(shù)6~9根。②作為造林樹種栽培時參考《四川主要造林樹種苗木質(zhì)量分級》[8]進行分級。Ⅰ級苗地徑>0.6cm,根系長度>25cm,≥5cm長Ⅰ級側(cè)根數(shù)10根,綜合控制指標是充分木質(zhì)化;Ⅱ級苗地徑0.40~0.60cm,根系長度>20cm,≥5cm長Ⅰ級側(cè)根數(shù)5根,綜合控制指標是充分木質(zhì)化;Ⅰ、Ⅱ級苗木達75%。苗木分級后每50株1捆扎好。
青花椒作為食用果皮的植物,其栽植區(qū)域必須達到青花椒產(chǎn)品衛(wèi)生標準,包括《綠色食品產(chǎn)地環(huán)境技術條件》[9]和《無公害林產(chǎn)品青花椒》[10]。選地要遠離污染源。
3.2.1 耕地 耕地即荒田,對排水通暢的耕地,8月開始深翻。對排水不通暢的耕地,提前1年深翻;有條件時最好用挖機深挖,充分曬土,然后挖溝,溝深30cm,寬40cm;排水不通暢的耕地要多抽幾條腰溝。11月碎土整地、挖穴,挖穴規(guī)格為60cm×60cm×40cm。
3.2.2 梯地 梯地即熟地,如菜地或已荒蕪的柑桔、桃、梨等其他經(jīng)濟作物種植地,這類地是經(jīng)全墾過的梯地。8月清理梯地,疏通梯溝,溝深30cm,寬40cm,11月挖穴。
3.2.3 荒山地 10月割除雜草,挖除雜灌,不要整塊翻挖,以防水土流失,11月挖穴。
3.3.1 栽植時間與栽植前準備 春季2—3月,選擇連續(xù)陰、晴天,栽植的前一天將截好干的青花椒苗運到栽植地,一捆一捆地攤開放,不要扎堆放。
3.3.2 栽植密度 耕地栽植密度為1110~1125株·hm-2,即3m×3m[11]。梯地、荒山地栽植密度為1200株·hm-2,即3m×2.8m,平行等高線株距3m,垂直等高線株距2.8m。
3.3.3 栽植方法 栽植時穴中撒施底肥(施腐熟的家禽肥22500kg·hm-2+普鈣450kg·hm-2),將苗木放入穴中央,一手提苗一手填土,邊填邊壓實,使土與苗木根系充分接觸,根系自然舒展,苗木的根頸部位埋土約1cm,表層土壓實,形成龜背狀,以防積水。
耕地、梯地主要用鋤撫,荒山荒地主要用刀撫。撫育次數(shù)根據(jù)林地雜草生長情況定,清除的雜草都蓋在樹干基部周圍。雜草腐爛既可做肥料,也可起到保濕作用。
4.1.1 幼樹管理 5—6月除草,11月鋤撫、培蔸,鋤撫后培蔸,培蔸時施復合肥2kg·株-1;荒山荒地通過幾次培蔸,使其圍繞青花椒樹蔸形成梯平地。將鋤撫后的雜草均勻地蓋在樹干基部周圍。前3年幼樹撫育、培蔸、施肥分別于每年2月、10月完成。3年生后青花椒撫育、培蔸、施肥,分別于2月和修枝后的8—9月完成。培蔸成龜背狀,以防積水。
4.1.2 結果樹管理 每年培蔸2次,第1次于每年2月,清除雜草后撒施基肥;第2次于采摘青花椒后,即8— 9月整形修枝完后培蔸,環(huán)狀溝施基肥,清理排水溝,每次培蔸都要成龜背狀,拔除的雜草蓋在樹干基部。
4.1.3 清溝 每年8— 9月培完蔸后,清理排水溝,確保林地排水通暢。
4.2.1 施肥準則 施肥準則必須合符《綠色食品 肥料使用準則》[12]的規(guī)定。
4.2.2 施肥方法
(1)基肥。采椒并修剪后施肥,結合培蔸重施長效性復合肥,施肥量占全年總量的70%,以樹蔸為中心,圍繞樹冠滴水線挖深50cm,寬20cm,長3/4個園的溝,每株施腐熟家畜糞10kg+鈣鎂磷肥2kg+尿素0.5kg。施肥后覆土。
(2)追肥?;ㄆ趪娛?.25%尿素+0.4%磷酸二氫鉀+0.15%硼砂1次;座果期圍繞樹蔸施尿素0.4kg·株-1;果實膨大期噴施0.25%尿素+0.25%磷酸二氫鉀1次;9月噴施0.5%磷酸二氫鉀,每隔半個月1次,連續(xù)3次,促進枝條組織成熟,提高抗寒力。
(3)其他。根據(jù)樹木長勢施肥。
合理整形修剪,可使樹體骨架牢固,層次分明,枝條健壯,結構合理,光照充足,通風好,既可提高產(chǎn)量,又可提高采椒樹齡。
4.3.1 修剪時間 除了春季開花期到采椒前不宜修剪外,其他時間均可修剪。結果樹最佳修剪期是邊采邊修,這樣可節(jié)省勞力。幼樹從小就要培育樹形骨架,促其發(fā)枝,以秋季修剪較好。老樹在冬季修剪較好。
4.3.2 樹形培養(yǎng) 培育自然開心形[13]樹形,采取多主枝及主枝夏季強剪回縮的整形修剪法,樹高保持在2m以下,便于果實采摘。
4.3.3 修剪方法
(1)幼樹修剪。按照自然開心形進行定干培育,栽植時已定干,第二年開始培育一、二級主枝,選留主干上發(fā)育良好的3~5個主枝,短剪培養(yǎng)成骨干枝[14],即培育一級主枝;第三年選留每個骨干枝上2~3個側(cè)枝,作為二級主枝,3年內(nèi)完成樹形培育。
(2)結果樹修剪。主要是更新和調(diào)整各類結果枝組,確定骨干枝上應保留的延長枝和側(cè)枝,培養(yǎng)樹體結構[15],維持結果枝組的長勢和連續(xù)結果能力。采取剪老留嫩,調(diào)節(jié)樹體平衡,培養(yǎng)結果枝組,年年換新枝結椒的“換枝結椒修剪法”[16]:春季斷尖?;ù傺浚_春花芽開始萌動時,在結果枝上剪掉不會結果的嫩尖;夏季邊剪邊采椒,剪下果枝采摘,同時清除老枝,保留新發(fā)嫩枝;冬季除徒疏密,剪去徒長枝,平衡枝組結構,做到稀密兼顧,通風透光,合理保留健壯果枝。
(3)衰老樹修剪。培育根部萌發(fā)的徒長枝,修除老枝、枯枝、弱枝,重新培育主干,再培養(yǎng)成自然開心形。
4.4.1 防治原則 采用營林措施、物理與藥物防治相結合的綜合防治原則, 將病蟲害控制在經(jīng)濟閾值以下[17]。按照《綠色食品 農(nóng)藥使用準則》[18]的規(guī)定執(zhí)行。
4.4.2 病害防治
(1)根腐病。通過在圃地、林地挖深溝,充分排水,以及栽植前在每個穴中撒施草木灰的方法預防根腐病。
(2)葉銹病。葉銹病主要通過空氣傳播[19],危害葉片,6月下旬開始發(fā)病,7—10月為其發(fā)病盛期。在修剪后花椒嫩枝長5~10cm時,用70%安泰生0.025kg+水15kg噴霧預防葉銹病。
4.4.3 蟲害防治
(1)蚜蟲。蚜蟲吸食幼嫩葉、花、果汁液,引起落花落果。以1.2%苦煙乳劑1500倍噴霧法防治蚜蟲。
(2)鳳蝶。在4— 6月,用40%新農(nóng)寶15ml+水15kg噴施法防治鳳蝶。
4.5.1 鮮椒采收 6 月下旬,選擇連續(xù)放晴天氣采摘鮮椒果實。采收的果實放入背框中,手不能直接觸摸果實,摘回的果實要在干凈的地板上攤開通風攤曬,攤曬厚度一般不超過5cm,曬干后再用風干機分離加工即可。
4.5.2 種子采收 9月選擇連續(xù)放晴天氣采摘果實。采回的果實放在陰涼、通風處,薄薄攤開,使其自然晾干,等到果實自然開裂[20],種子脫出后,篩出種子待秋播。
國家提倡加大生態(tài)系統(tǒng)保護力度,完成生態(tài)保護紅線,完善天然林保護制度,林農(nóng)需經(jīng)營的林地變少了,大量林農(nóng)外出務工,荒蕪的耕地越來越多。國家嚴格保護耕地,擴大輪作休耕試點制度,耕地用途要多樣化,發(fā)展特色產(chǎn)業(yè)經(jīng)濟林是現(xiàn)階段急需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