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順法 方連明 陸錦明 湯桂鈞 殷麗青 王水燕
(1上海市閔行區(qū)三農綜合服務中心 201109;2上海市閔行區(qū)農業(yè)技術服務中心 201101;3上海市農業(yè)科學院,上海市奉賢區(qū) 201403;4上海市閔行區(qū)苗圃 201109)
礬根(Heuchera micrantha)又名珊瑚鈴,為虎耳草科礬根屬多年生耐寒草本花卉,在溫暖地區(qū)常綠,原產于美洲中部,是近年從國外引入我國的優(yōu)良、新穎、多年生宿根花卉。礬根喜半陰環(huán)境也耐全光,自然生長在濕潤多石的高山或懸崖旁,耐寒(可耐-34 ℃低溫),在肥沃、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的土壤中生長良好,在一般土壤中也能正常生長,幼苗長勢較慢,成苗后生長旺盛、覆蓋性好,是少有的彩葉陰生地被植物,且在不同的季節(jié)、環(huán)境和溫度下,葉片的顏色變化豐富。因此,礬根多用于綠地、林下花境、花壇、花帶、地被、庭院綠化等,亦可作盆栽植物觀賞。
礬根自國外引入我國后,由于其葉片色彩豐富,并具有耐寒、耐陰、耐干旱、適應性較強等諸多優(yōu)點,受到了國內園林綠化界的高度重視,且已在北京、山東、遼寧、河北等多個北方地區(qū)得到了推廣應用,但在南方地區(qū)的上海、南京、杭州等地并不常見。同時,鑒于礬根種子細小,且采用種子繁殖出苗后生長緩慢,需半年以上才能長成可移栽的種苗,故其繁殖相對較難。為此,筆者采用組織培養(yǎng)技術開展了礬根種苗繁殖研究,最終在短期內獲得了優(yōu)質種苗,并將其成功應用于景觀綠化行業(yè)?,F將礬根組織培養(yǎng)快繁技術及其在景觀綠化中的應用情況總結介紹如下,以供參考。
據研究,礬根組織培養(yǎng)的外植體以莖尖為好,且莖尖培養(yǎng)具有脫病毒、復壯優(yōu)良種性[1]、誘導速度快、誘導成功率高等優(yōu)點,誘導成功率可達92%以上。具體方法:將礬根植株挖起,剝去植株外層葉片,用洗潔精清洗3遍,再用紗布包裹后置于自來水下沖洗2 h。在超凈工作臺上將嫩莖段進行嚴格消毒,先用75%酒精溶液消毒1 min,再用1∶50濃度的潔爾敏溶液消毒15 min,最后用10%次氯酸鈉溶液消毒15 min,用無菌水沖洗3遍,無菌濾紙吸干備用。在超凈工作臺的無菌條件下剝取莖尖(長度1.0 mm左右),接種于誘導培養(yǎng)基上誘導莖尖生長,其中,培養(yǎng)基配方以MS+BA 1.0 mg/L+NAA 0.1 mg/L+瓊脂5 g/L+蔗糖30 g/L、pH 5.6~5.8為宜。然后置于培養(yǎng)室培養(yǎng),要求培養(yǎng)室內溫度25 ℃、24 h恒溫,光照強度3 000 Lux左右,每天12 h光照。一般培養(yǎng)5 d后,莖尖開始萌動生長,兩周后可長至0.5 cm左右,一個月后長至1 cm以上,并從幼葉葉腋處長出腋芽,成為叢生芽,少的2~3個,多的可達5個以上,無菌系即告育成。
繼代增殖培養(yǎng)基配方以MS+BA 0.5 mg/L+NAA 0.05 mg/L+瓊脂5 g/L+蔗糖30 g/L、pH 5.6~5.8為宜,增殖系數可達1∶3~5,且瓶苗生長健壯,葉色深綠,無“玻璃苗”現象發(fā)生;另外,用MS+KT 2.0 mg/L+IBA 0.2 mg/L培養(yǎng)基配方[2],也有較好的增殖效果。繼代增殖培養(yǎng)以30 d為1個周期較好,培養(yǎng)時間過短則增殖系數低,培養(yǎng)時間過長雖增殖系數提高,但會產生葉色褪淡或“玻璃苗”現象。繼代增殖培養(yǎng)要求培養(yǎng)室內溫度25℃、24 h恒溫,光照強度3 000 Lux左右,每天12 h光照。
值得注意的是,在深秋季節(jié),培養(yǎng)室溫度需依靠空調加溫來維持,但遇晴天,在艷陽高照的條件下加之室內培養(yǎng)架燈光產生的熱量,會使培養(yǎng)室溫度驟然升高,有時會比要求的溫度高3 ℃以上,這會加速蒸騰作用而使葉片失水,造成瓶苗葉片黃化,故此時培養(yǎng)室內應配備一臺制暖空調和一臺制冷空調,兩臺空調溫度均控制在25 ℃,以有效平衡室內溫度,達到理想的室內溫度。
將叢生芽切成單株(苗高2 cm以上),自基部處平切,淺插于生根培養(yǎng)基上,生根培養(yǎng)基配方以1/2 MS+IBA 0.5 mg/L+瓊脂5 g/L+蔗糖20 g/L、鐵鹽全量不減半、pH 5.6~5.8為宜,生根率可達96%以上,且根多、根白、根粗壯。培養(yǎng)10 d后可見幼根從基部長出,15 d后根系基本長成,一般每株具根3~5條,多的可達5~8條。20 d左右即可移出培養(yǎng)室,將其置于室內光亮處煉苗,以適應外界環(huán)境。
用鑷子將試管苗從瓶內輕輕取出,置于清水中漂凈根系所沾瓊脂,以防栽后爛根。煉苗基質以泥炭∶珍珠巖為3∶1較好,將混合基質灌裝至72孔塑料穴盤中。將苗淺栽于穴盤中,栽后澆足活棵水,以密切根系與基質。栽后即用塑料小環(huán)棚覆蓋苗床,以防幼苗失水萎蔫。第2天開始向葉面噴霧清水(切忌向穴盤內澆水),每天噴霧3~5次。遇睛熱高溫天氣,須用遮光率為75%的黑色遮陽網在塑料大棚頂部或小環(huán)棚處遮陽,以減少強光照射而造成失水死苗。7 d后,可揭去小環(huán)棚通風煉苗,在此期間仍需每天向葉面噴霧清水2~3次,遇晴天大棚內溫度在30 ℃以上時,仍需遮陽及通風降溫。15 d后,待新葉陸續(xù)長出、新根不斷伸展時,需施清淡液肥,可用0.5%硝酸銨或尿素+0.5%磷酸二氫鉀澆灑穴盤苗,一般每月施用1~2次。經3個月以上的管理,幼苗存活率可達96%以上。待幼苗長至高8 cm以上、葉片5葉以上時,即可作為綠化種苗進行應用。
鑒于礬根具有適應性較強、耐寒冷、喜陽、耐陰、對土壤要求不高、葉片多彩等優(yōu)點,其經快繁得到的種苗可直接用于公共綠地、公園、小區(qū)的林下花境、花壇、花帶、地被、庭院綠化等。
鑒于礬根適應性強、容易栽培、觀賞性強,經快繁得到的種苗可直接作為觀賞盆花進行應用,可擺放在辦公室、賓綰、會議室、家庭居室、高架道路下等,觀賞效果良好,一年四季彩葉艷麗,且夏秋季開花,既可觀葉又可賞花。盆栽基質以泥炭∶珍珠巖為3∶1較好,將種苗淺栽于花盆內(目前市場上大多數容器均能作為花盆,如搪瓷盆、陶瓷盆、紫砂盆、泥瓦盆、塑料盆等,可根據需要靈活選擇應用),栽后澆足活棵水,第2天根據盆土濕潤狀況適當補水,以后每隔5~7 d澆水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