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中國近代史料在近代史研究中的運用——以劉坤一相關(guān)史料為例

      2020-12-19 13:06:06馮靜靜袁文科
      關(guān)鍵詞:史料

      馮靜靜,袁文科

      (1.渤海大學 歷史文化學院,遼寧 錦州 121013;2.山西大學 中國社會史研究中心,山西 太原 030006)

      研究歷史并揭示其真相,必須建立在真實的史料基礎(chǔ)上,“史學所以至今未能完成一科學者,蓋其得資料之道,視他學獨難。史料為史之組織細胞,史料不具或不確,則無復史之可言”[1](48)。全面地搜集和掌握史料、有效地甄別史料是歷史研究的關(guān)鍵,閱讀史料、分析史料是歷史研究最主要內(nèi)容,剪裁史料、溶冶史料則是歷史研究者治史能力的體現(xiàn)。因此,史料對于史學論著寫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對于中國近代史研究者而言,充分地掌握史料、熟練地運用近代史料文獻,是當前我們開展論文寫作和專題研究的必備素養(yǎng)。

      一、史料的定義

      “什么是史料”似乎是一個常識問題,其實并不然。就目前而言,國內(nèi)外史學界對于史料并沒有一個確切的定義,不同的歷史學者對此有不同的看法。其主流觀點把史料的定義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把史料簡單地解釋為“歷史資料”,“史料就是我們進行歷史研究的材料”[2](91),“史料是反映和記錄人類社會歷史進程的材料”[3](221)。這樣的定義包括歷史文獻、實物、口碑等各類材料,也包括各種理論材料,如史學理論觀點、研究動態(tài)等,以及把一些通俗歷史讀物也列入史料之中。第二類是把史料定義為“歷史痕跡”,史料即為“過去人類思想行事所留之痕跡,有證據(jù)傳留至今日者也”[1](46),“史料是人類社會歷史在發(fā)展過程中所遺留下來的痕跡”[4](4)。這類定義強調(diào)史料的過去性,強調(diào)史料必須是人類歷史的直接遺跡,重視直接史料忽視了間接史料。這些史料的定義都帶有明顯的個人主觀色彩,均存在不確切性和不完整性。歷史是建立在史實之上的,而歷史現(xiàn)象不可復制,因此,歷史研究的特點和難點是如何透過殘缺不全或與事實真相存有差距的史料去還原和認識真實的歷史,那些能反映歷史真相的史料對于史學工作者而言極其珍貴。

      在嚴昌洪的《中國近代史史料學》中給出的史料定義是:“史料是人們編纂歷史和研究歷史所采用的資料?!盵5](2)書中論述了史料的來源主要有實物的、文字的、口傳的三方面。實物史料如古跡、文物、地下發(fā)現(xiàn)的遺物等,是考古學家進行挖掘發(fā)現(xiàn)的并進行研究考證的材料,史學工作者常常直接運用他們的研究成果。文字史料即記錄史事的載籍,如各種著作、文獻、銘刻等??趥魇妨先缑耖g傳說、訪問資料、民間歌謠等。上述三者之間是相輔相成的。在對史料的搜集過程中需要對史料進行科學的鑒別,判斷其真?zhèn)?,“著作非抄錄史料之謂”[6](2),要考證其著作的年代,審查材料的來源,根據(jù)科學常識分析其內(nèi)容是否符合事實。

      在研究歷史和論文寫作的實踐中,研究者除掌握基本的史實外,還需要查閱文史工具書。工具書大致分為字典詞典、基本目錄、索引通檢、大事年表、類書匯纂、各種圖表、年鑒等七類,其在查找史料、閱讀史料、利用史料的過程中發(fā)揮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史料作為歷史的研究對象,史學研究的水平取決于占有史料和分析運用史料的水平。在總結(jié)近代以來對史料不同分類的基礎(chǔ)上,嚴昌洪先生將近代史料分為十類,即檔案、奏議政書、書札和日記、傳記、結(jié)集、志書和典制、報刊、史實記載和筆記野史、口碑和文物、叢書和史料選集[5](15)。就目前而言,這種史料分類是相對科學和完備的。

      二、近代史料在論文寫作中的運用:以劉坤一為例

      劉坤一(1830—1902),字硯莊,湖南新寧人,晚清軍事家、政治家,廩生出身,湘軍宿將,清末重臣。1855年參與湘軍楚勇與太平軍作戰(zhàn),累擢直隸州知州,賞戴花翎。1862年升廣西布政使,1864年升江西巡撫,1874年調(diào)署兩江總督,1875年授兩廣總督,次年兼南洋通商大臣。1891年受命“幫辦海軍事務(wù)”,并任兩江總督,“劉坤一秉性公忠,才猷宏遠,由諸生起家,軍旅屢建功勛,洊歷封圻,克勤厥職,簡授兩江總督兼充南洋大臣十余年”[7](5)。中日甲午戰(zhàn)爭時,支持對日作戰(zhàn),并任湘軍統(tǒng)帥出關(guān)與日軍交戰(zhàn),“欽差忠誠駐關(guān)節(jié)制之湘軍甫與交鋒遽成和議,于是制兵悉裁聘德員改練洋操”[7](8937)。 1895 年強學會成立,他表示支持,維新運動起他攻擊康梁變法,但反對廢黜光緒帝。1900年參與策劃“東南互保”。1901年與張之洞連上三疏即“江楚三折”請求變法圖強,“任維新之政開鐵路設(shè)機廠以規(guī)畫富強”[7](8939)。他是第一個提出開辦鐵路、學堂建議的中國人,創(chuàng)議籌辦三江師范學堂。

      劉坤一經(jīng)歷了咸豐、同治、光緒三朝,是晚清社會的重要人物,對晚清轉(zhuǎn)型時代的政治、經(jīng)濟、軍事、外交、文化、教育等諸多方面影響深遠。晚清時期,清王朝走向衰落,民族矛盾、階級矛盾激化,劉坤一本為一介秀才,因洪楊起事而毅然投筆從戎,任封疆大吏達四十余年之久,他由一個保守頑固的秀才逐漸變?yōu)闊嶂杂谘髣?wù)的洋務(wù)派官員,再又轉(zhuǎn)變?yōu)橐粋€積極倡導近代化運動的新政領(lǐng)袖,“為社稷而生旋乾轉(zhuǎn)坤帝方依公獨任,騎箕尾以去左提右挈敦更與我同心”[8](8932-8933)。 晚清社會多變的特點也深刻地反映在他身上。通過對其留存的相關(guān)史料進行分類整理,更能清楚地了解劉坤一和晚清社會。

      (一)檔案類史料

      歷史檔案類史料是歷史上不同時期國家、社會、個人等各個領(lǐng)域從事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教育、科技、技術(shù)、宗教等活動形成的歷史記錄,屬于原始資料,是研究歷史的重要依據(jù)。歷史檔案為歷史研究者提供了大量豐富的第一手材料,近代檔案主要分為官方檔案、企業(yè)單位及團體等檔案、私人檔案、外國政府檔案和太平天國文書等,其中含有公文檔案、諭旨、奏折等類。劉坤一由太平天國起事而投筆從戎,一生經(jīng)歷了咸豐、同治、光緒三朝,任封疆大吏達四十余年之久,關(guān)于他的相關(guān)官方檔案史料主要有文宗(咸豐)、穆宗(同治)編修的《文宗圣訓》《穆宗圣訓》和文宗、穆宗、德宗(光緒)三朝編修的《清實錄》以及《光緒朝東華錄》。劉坤一從鎮(zhèn)壓太平天國運動開始步入仕途,可以參閱關(guān)于劉坤一鎮(zhèn)壓太平軍、捻軍的方略,主要有《欽定剿平粵匪方略》《欽定剿平捻匪方略》等以及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的《清政府鎮(zhèn)壓太平天國檔案史料》。

      劉坤一作為晚清轉(zhuǎn)型時期的重要人物,在籌辦洋務(wù)、外交等各個方面都有突出貢獻,中日甲午戰(zhàn)爭時,劉坤一支持對日作戰(zhàn),并任湘軍統(tǒng)帥指揮湘軍出關(guān)與日軍交戰(zhàn)。關(guān)于研究其籌辦夷務(wù)、外交、戰(zhàn)爭等檔案史料有《同治朝籌辦夷務(wù)始末》《清季外交史料——光緒朝》,商務(wù)印書館出版的《德國外交文件有關(guān)中國交涉史料選譯》,故宮博物院編輯出版的《清光緒朝中法交涉史料》《清光緒朝中日交涉史料》《清季教案史料》,中華書局出版的《帝國主義與中國海關(guān)資料叢編》以及臺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出版的《中國近代史資料匯編》中的《海防檔》《礦務(wù)檔》《教務(wù)檔》等。維新運動中他攻擊康梁變法但又反對廢黜光緒帝,在《戊戌變法檔案史料》中有大量檔案記載。義和團運動時期,在反對外國侵略的同時進而演變?yōu)榉囱蠼獭⒋蚪堂?、拆教堂,再進而演變成殺教士、殺教民、燒教堂、殺洋人、拆毀電線鐵路、攻擊使館等盲目排外,劉坤一此時正任兩江總督,他以高屋建瓴的目光審視全局不贊成殺教民、殺洋人、拆毀電線鐵路、攻擊使館、與外國開戰(zhàn),主張與外國議和,參與策劃“東南互?!?,國家檔案局明清檔案館編的《義和團檔案史料》和中華書局出版的《英國藍皮書有關(guān)義和團運動資料選譯》等載有大量原始資料。另外故宮博物院明清檔案部編的《清代檔案史料叢編》陸續(xù)出版,刊載的史料中有關(guān)劉坤一的大量史料的整理值得我們重視。另外,在《愚齋存稿》(盛宣懷)、《張文襄公全集》(張之洞)、《李文忠公全書》(李鴻章)、《近代中國史料叢刊—澗于集》(張佩綸)等收錄了不少有關(guān)劉坤一的檔案史料。這些檔案史料對于研究劉坤一和晚清社會以及各個集團的內(nèi)部情況價值巨大。

      (二)奏議類史料

      “奏議”是臣下上奏給皇帝的論政言事的文書,主要包括奏稿、政書、公牘和電稿。鴉片戰(zhàn)爭以來,中國遭受帝國主義的侵略,中西交往日益頻繁,疆吏大臣多所建議,各地軍情、會議夷務(wù)、邊地交涉等事無巨細上奏朝廷,請求裁斷。同時,近代農(nóng)民、少數(shù)民族起義、革命運動不斷,地方官員疲于奔命,官員手忙腳亂,或奏報軍情危機請撥兵餉增援,或推諉責任奏參所屬將領(lǐng),或夸大戰(zhàn)績以敗為勝。此外,清政府為維持封建統(tǒng)治和緩解輿論壓力,詔求直言,朝臣爭抒所見。因此,近代的奏議、政書數(shù)量激增,有助于我們了解當時的情況及事變的經(jīng)過。奏議又稱奏疏,有單行本行世,或稱政書,奏議類史料一般在個人全集中,比較完整地提供研究某一個人某一時期某一事件的材料,由于奏議政書類多反映國家重要大事,不能憑空捏造,資料來源比較直接,屬于第一手史料。奏議類史料一般編入個人專集,或作遺集,或稱全集,是我們研究歷史的重要資料之一。

      劉坤一任封疆大吏四十余年之久,參與晚清時代轉(zhuǎn)型諸多事務(wù),研究劉坤一不僅對于了解晚清社會歷史,認識湖湘文化及其晚清四十年發(fā)生的重大事件都有重要意義,他留下來的大量奏稿、政書、公牘和電稿,大多收錄在《劉忠誠公(坤一)遺集》中,目前沈云龍主編的《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整理的《劉忠誠公(坤一)遺集》以及中華書局出版的《劉坤一遺集》,都是以宣統(tǒng)元年(1909)所刻的《劉忠誠公遺集》為底本,凡66卷,分奏疏、書牘、電奏、公牘、電信及補過齋詩文集等六部分,奏疏37卷、書牘17卷、電奏2卷、公牘2卷、電信3卷、詩集1卷、文集4卷,另有卷首和附錄聯(lián)語。劉坤一參與湘軍楚勇與太平軍作戰(zhàn)及任疆吏,約四十余年,而刊印的奏疏37卷,有相當多的刪減,集中包括劉坤一一生的活動,有關(guān)劉坤一與太平軍、天地會、洋務(wù)運動、中日甲午戰(zhàn)爭、義和團運動、中外交涉以及清政府財政制度諸事等。

      另外,關(guān)于劉坤一的奏議類史料2013年岳麓書社出版了《劉坤一奏疏》,主要分為奏疏、電奏及電信3部分,包括劉坤一奏疏軍事緩急情形、查辦會匪游勇?lián)尳僦匕?、籌解協(xié)甘軍餉等內(nèi)容。1960年臺北商務(wù)印書館影印的《皇朝道咸同光奏議》,共64卷,收錄了晚清名臣有關(guān)時政的奏議,其中關(guān)于劉坤一的奏疏也較多。此外在葛士濬編纂的《皇朝經(jīng)世文續(xù)編》、盛康編纂的《皇朝經(jīng)世文續(xù)編》、饒玉成編纂的《皇朝經(jīng)世文續(xù)編》、陳忠倚編纂的《皇朝經(jīng)世文三編》、甘韓編纂的《皇朝經(jīng)世文新編續(xù)集》、求自強齋主人編纂的《皇朝經(jīng)濟文編》、宜今堂主人編纂的《皇朝經(jīng)濟文新編》等采錄了大量劉坤一關(guān)于晚清通論、農(nóng)政、礦政、洋務(wù)制造、幣制、商政、郵政、鐵路、電報、兵政、中外交涉、民政、教務(wù)等奏稿和政論言書。光緒二十七年(1901)劉坤一與張之洞連上三疏,請求變法,提出興學育才、采西法、整頓朝政等主張,即為《江楚會奏變法三折》收錄在甘韓編纂的《皇朝經(jīng)世文新編續(xù)集》,并且置于全編的開篇位置,比較集中地反映了劉坤一響應(yīng)清政府“新政”,該編不啻為匯集新政言論的專集。在任兩江總督時,他積極推行新政,主張修鐵路、開礦、發(fā)展農(nóng)工商,提倡西學主張改革教育,他多次上疏《策議變法練兵用人理餉折》《請設(shè)鐵路公司借款開辦折》等奏疏。在國家圖書館珍藏的《清光緒兵部奏稿》中有大量劉坤一作為湘軍楚勇將領(lǐng)和疆吏的軍政奏疏。

      除此之外,他的奏議類史料還在其他奏稿匯集和檔案中,《陳文忠公奏議》《張文襄公奏稿》、國家圖書館珍藏的《張文襄公電稿》、民國年間許同莘編輯的《張文襄公電稿》《張文襄公全集》《澗于電稿》《盛宣懷往來函電稿》《盛宣懷實業(yè)函電稿》《沈文肅公牘》等中都有關(guān)于劉坤一的奏議史料。劉坤一歷任疆吏四十余年,其有關(guān)的奏議政書電稿公牘數(shù)量甚多,這些原始資料對研究劉坤一的思想、籌邊、洋務(wù)、變革、軍事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價值。

      (三)書札類史料

      書札,又稱手札、書信、書牘、信牘及函等名,古人稱為尺牘。書札一般僅向家人及親友告知所處的境遇和事情,在普通情況下沒有發(fā)表的意圖和欺騙的必要,可信度要高于奏折文書,但可能會受某些因素的影響,發(fā)生錯誤失實的記載,所以對其價值需要考證。劉坤一作為晚清重要官僚,參與晚清諸多事務(wù),他留下的書札類資料也相當多,主要有劉坤一撰、歐陽輔之編的《劉忠誠公書牘》。晚清各地會匪游勇起義不斷,在《稟兩省部院》的書札中詳細記錄了劉坤一于同治二年(1863)任廣西布政使時赴潯州剿匪,圍平天寨,收復橫州。 之后又剿平思恩、南寧土匪[9](5539-5551)。

      劉坤一作為晚清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洋務(wù)運動領(lǐng)袖及晚清變法的提倡者,與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左宗棠、榮祿、郭嵩燾、盛宣懷等人過往密切,劉坤一大部分書牘都與這批人有關(guān)系,如《稟張中丞》《復劉克庵》《復曾中堂》《復李少荃》《致榮中堂》《復郭筠仙》《復左官?!贰稄妥蠹靖摺贰稄褪⑿由p》等,因此在這批人的書札中也可以查找關(guān)于劉坤一的資料,如《張文襄公函稿》《張文襄公書翰墨寶》《左文襄公書牘》《盛宣懷未刊信稿》等。除此以外,劉坤一在晚清的中外交涉和與傳教士的往來等方面也保留了大量的書牘資料,有《復美領(lǐng)事古納》《復日本伊藤博文》《復美教士李滿》等。這些關(guān)于劉坤一的札記書信有助于了解劉坤一的人生歷程和思想特點以及他在政、學界中的人際交往情況。

      (四)傳記類史料

      傳記類史料主要是記述人物生平或者國家大事的重要史料,一般根據(jù)各種書面、口述回憶、調(diào)查資料等相關(guān)資料個人記述或者他人記述編纂而成,主要包括傳記、年譜、回憶錄等形式的史料。關(guān)于劉坤一傳記類史料主要有趙爾巽主編、中華書局出版的《清史稿·劉坤一傳》,較為客觀地描述了劉坤一的一生“秉性公忠,才猷宏遠,保障東南,厥功尤甚”[10](12047)。香港王玉堂著的《劉坤一評傳》以大量翔實的史料為基礎(chǔ),對劉坤一在政治、經(jīng)濟、軍事、外交及洋務(wù)等各個方面的主張及其功過進行了評價和分析。1928年中華書局出版的《清史列傳》、1994年中華書局出版的清史編委會編纂的 《清代人物傳稿》、1937年上海世界書局出版的蔡冠羅編纂的 《清代七百名人傳》等都有《劉坤一傳》,運用大量的史料較為詳細地論述了劉坤一人生事跡。年譜是編者盡一切可能搜集資料編纂而成,在《張文襄公年譜》《李文忠公年譜》《左文襄公年譜》《盛宣懷年譜長編》中均有關(guān)于劉坤一的重要史料。另外在汪兆鏞纂輯的《碑傳集三編》中也有關(guān)于劉坤一重要的史料 《劉坤一神道碑銘》《劉坤一神道碑》等[11](769-782)。這些關(guān)于劉坤一的傳記、年譜類史料,是研究劉坤一的重要史料來源。

      (五)報刊類史料

      報刊作為一種重要的傳播媒介,它在形成、復制、擴散、放大社會輿論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很強的時效性和政治傾向性。報刊主要包括報紙和雜志(期刊),中國近代報紙業(yè)發(fā)展迅速,出現(xiàn)了不同類型的報紙,一般報刊都是當時人記錄報道當時發(fā)生的事,有的記載報道的時事可堪稱第一手資料。晚晴時期中國報業(yè)迅速發(fā)展,有關(guān)劉坤一的政治主張和維新思想的報道見諸于各種不同類型的報刊,主要有《申報》(上海)、《新民叢報》(日本)、《萬國公報》(北京)、《知新報》(澳門)、《國聞周報》(上海)、《庸言》(天津)、《湖北商務(wù)報》(漢口)、《教會新報》(上海)、《鷺江報》(廈門)、《小說大觀》(上海)、《政學報》《中山周報》《選報》等,都有很多關(guān)于劉坤一的內(nèi)容?!缎旅駞矆蟆肥?0世紀初梁啟超在日本創(chuàng)辦的宣傳資產(chǎn)階級改良派的重要刊物,該報報道了關(guān)于劉坤一為代表的晚清衰微的政局,如1902年該報刊刊登了《國聞短評:嗚呼劉坤一,嗚呼陶?!返萚12](90-91)?!度f國公報》是1868年林樂知等傳教士在上海創(chuàng)辦的刊物,維新派于1895年在北京也創(chuàng)辦了一份《萬國公報》,此報刊廣泛介紹西方,報道了大量劉坤一興辦洋務(wù)、采西學、改革教育等主張的內(nèi)容,如1881年該報報道了《各國近事:大清國:京報選錄:頭品頂戴兩江總督臣劉坤一跪奏》[13](9-12)。此外,還刊登了《遵議變法謹擬采用西法疏》[14](19-28)、《光緒政要:遵議變通政治先擬興學育才疏》[15](33-45)等。

      除此以外,各種類型的報刊都刊登了大量關(guān)于劉坤一的時事性報道,如《蛻廬叢綴:劉坤一保障東南之功》[16](24-25)、《本館論說二: 江督劉坤一鄂督張之洞會奏變法第一折譯義》[17](4-5)、《現(xiàn)代史料:劉坤一力黜魯伯陽》[18](35-36)、《江督劉奏辦江南各學堂情形折》[19](5-6)、《內(nèi)政紀事:變通外部及出使人員章程折》[20](15-18)等等。這些報刊類史料為研究劉坤一提供了重要的資料。

      (六)結(jié)集類史料

      結(jié)集一般指個人的全集、文集、別集、專集或者多人的合集。結(jié)集類史料搜羅資料范圍比較廣泛,有的是當時人記載編纂而成,有的是他人編纂而成,或者是多人著述的匯集,結(jié)集類史料是我們進行歷史研究必不可少的常用資料。關(guān)于劉坤一的結(jié)集類史料主要有《劉坤一遺集》,上文已論述過,有《劉忠誠公文集》共4卷,收錄了劉坤一撰寫的《論東瀛事》《論中俄新約事》《修建江西張江二公祠暨昭忠祠記》《重修佛頂庵記》《李勇毅公奏議敘》《鄭宜人墓銘》等多篇劉坤一的文集,反映劉坤一一生竭盡全力為國家服務(wù),他的一生建樹良多,尤以后期出任總督階段,思想開明務(wù)實。除此以外在《張之洞全集》《左文襄公全集》《張文襄公四稿》等中都有關(guān)于劉坤一史料的記載。另外在《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中國近代工業(yè)史資料》《中國近代鐵路史資料》《中國近代農(nóng)業(yè)史資料》《中國近代學制史料》《華工出國史料匯編》《清代通史》《劍橋中國晚清史(下)》《洋務(wù)運動》《清鑒》等中都有記錄劉坤一的史料。

      三 、總論

      史料學作為史學研究的基礎(chǔ)學科,是研究歷史的必經(jīng)之路。史料之間不是孤立獨存的,而是相互交叉、相互印證的關(guān)系。發(fā)現(xiàn)史料、積累史料、整理史料、利用史料,有助于提高史學研究者的史料學素養(yǎng),弄清各類史料的屬性和性質(zhì),建立科學的史料學體系,并認識各類史料的價值,同時注意在使用中存在的問題,以提高史料在論文寫作中的科學性。通過對劉坤一各方面史料的搜集、整理、分類,為我們研究劉坤一及晚清政治變遷、洋務(wù)運動、維新變法、中西交流等問題提供了豐富的學術(shù)資源。挖掘史料價值,探求歷史真相,這是史料學作為歷史學基礎(chǔ)學科的價值所在。

      猜你喜歡
      史料
      史料實證素養(yǎng)貴在史料理解
      史料辨析方法與史料實證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五代墓志所見遼代史料考
      美育史料·“八·一三專號”
      美育學刊(2020年6期)2020-12-10 08:00:10
      解放軍守護天一閣史料輯注
      天一閣文叢(2020年0期)2020-11-05 08:28:58
      史料二則
      郭沫若學刊(2019年3期)2019-10-12 08:10:00
      史料實證:誰是“鴉片戰(zhàn)爭議案”的決定者
      美育史料·1902年劉焜與“美育”
      美育學刊(2018年3期)2018-05-16 11:22:11
      例談數(shù)據(jù)史料的辨?zhèn)闻c解讀
      立足2016版新教材培養(yǎng)史料實證意識
      兴化市| 聊城市| 阜新市| 徐水县| 布尔津县| 海南省| 故城县| 称多县| 阳曲县| 阆中市| 米易县| 乾安县| 无棣县| 保定市| 建水县| 股票| 肃南| 新干县| 定州市| 平舆县| 乡城县| 昌宁县| 海伦市| 平顺县| 阳新县| 临猗县| 锡林郭勒盟| 长丰县| 白城市| 和顺县| 宜昌市| 峨眉山市| 布拖县| 白水县| 忻城县| 兴文县| 拉孜县| 芦溪县| 手游| 鄂伦春自治旗| 长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