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裁判文書制作中的詩意與理性

      2020-12-19 13:22:05黨德強靳琳琳
      攀登 2020年3期
      關鍵詞:語體文書裁判

      黨德強 靳琳琳

      (陜西警官職業(yè)學院, 陜西 西安 710021)

      一、引言

      裁判文書是記錄人民法院對特定案件處理過程和處理結(jié)果的法律文書,它體現(xiàn)著國家司法機關對特定案件的意見和主張,也直接涉及到案件雙方當事人的直接利益。因此,一直以來裁判文書被案件當事人所關注,尤其是一些敏感的案件更是吸引著社會大眾關注的目光。為了方便人民法院規(guī)范高效地制作裁判文書,最高人民法院多次印發(fā)關于裁判文書制作的式樣。很長時間以來,裁判文書格式化過強而釋法說理不足的問題飽受詬病。在此背景下,裁判文書進行了多次改革,旨在加強裁判文書的釋法說理和表達,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近年來,我們也欣喜地看到了一些具有鮮明色彩的裁判文書,有的主審法官在裁判文書中引入了學術界理論探討的觀點,作為裁判依據(jù);有的主審法官甚至起草了具有個人色彩和烙印的裁判文書,在裁判文書中大膽地使用詩句和修飾性語言。其中比較顯著的就是被轉(zhuǎn)發(fā)的多份 “詩意判決書”走紅網(wǎng)絡,引起行業(yè)內(nèi)和社會大眾熱議, 網(wǎng)絡圍觀者對此種現(xiàn)象也是褒貶不一。[1]那么,作為體現(xiàn)國家意志的裁判文書中,是鼓勵其中詩意化表達的存在,還是堅持理性的思考和表述,成為值得我們深思的現(xiàn)實問題。

      二、研究的邏輯起點:裁判文書的語體與格調(diào)

      (一)裁判文書的語體

      按照語體的基本理論,語體是人們在不同的社會生活領域中,針對不同的交際對象、交際環(huán)境和交際目的,使用語言時所形成的一系列運用語言的體系。不同的語言體系有其不同的基本語言特征??傮w來看,我們可以把語體分為口頭語體和書面語體兩大類。書面語體又可以大致區(qū)分為政論語體 、文藝語體、科技語體和公務語體四大類。①在語體基本理論的支撐下,不同的語言體系決定著其具有完全迥異的語言特征,比如文藝語體和科技語體就有著鮮明的區(qū)別。文藝語體具有形象生動,感染力強,善于虛構(gòu)的特征,是為了使閱讀者欣賞后獲得審美感受。而科技語體則要求概念清晰,表達準確,沒有歧義,其目的是為了在實踐中直接應用。稍作對比我們就能夠得出正確判斷:法律文書作為國家司法機關處理訴訟事務時使用的一種公務性法律文書,應該屬于公務語體的范疇,自然應該符合公務語體的基本特征和要求。

      (二)語體特征決定了裁判文書的格調(diào)和語言

      “格調(diào)”一詞原意是指詩歌的格律聲調(diào),后來也被泛指為文章的風格和基調(diào)。[2]在不同的語體系統(tǒng)下,制作者在寫作前應該先把握文章的基本格調(diào),格調(diào)或豪放,或婉約,或嚴謹規(guī)范,或形象生動。就像我們不可能在一篇行政公文中頻繁使用積極修辭和修飾性、文藝性詞語表述一樣,只有格調(diào)、語言與文章的語體系統(tǒng)性特征匹配,才會保證文章的格調(diào)正確,使閱讀者正確地接受和理解文書制作者的意圖,否則只能是不倫不類,令人啼笑皆非。

      如前所述,裁判文書屬于代表國家意志的專門性法律文書,是審判人員在面對具體案例時,結(jié)合案件事實經(jīng)過、證據(jù)材料和法律規(guī)定制作的法定文書。它既代表著國家司法機關的權(quán)威,也充分體現(xiàn)了審判庭對具體案件的看法和主張,當然這種主張和觀點應該是在法治軌道上依法形成的。與此同時,裁判文書也充分反映雙方當事人的質(zhì)證過程和庭審活動。因此,裁判文書的制作也應符合特殊的制作規(guī)律和特定的風格。

      從格式方面來看,裁判文書格式的規(guī)范化程度比一般的公務文書更高。最高人民法院多次制定印發(fā)了《民事裁判文書制作規(guī)范》《民事訴訟文書樣式》《刑事裁判文書格式》等,通過諸多規(guī)定不斷規(guī)范裁判文書的格式和式樣。在固定格式的限制下,裁判人員在制作裁判文書時恪守著基本框架下的根本遵循,能自由發(fā)揮的空間并不大。從目前全國裁判文書網(wǎng)公開的裁判文書來看,絕大多數(shù)裁判文書的格式固定而規(guī)范,這也充分說明了裁判文書作為公務文書的嚴肅性和格式的規(guī)范性。

      從文書的語言和表達來看,裁判文書作為公務文書的一種,亦應該具有公務語體的一般性特征。其一,用語應該具有莊重權(quán)威性。也就是說裁判文書從遣詞造句上應該邏輯嚴密,使用法言法語,給閱讀者的感覺應該是嚴謹而理性的。其二,語言應該準確清晰。在表述當事人法律關系、案件事實經(jīng)過、證據(jù)分析、釋法說理時應該簡約凝練,表意清楚而不拖泥帶水。其三,裁判文書應該莊重通俗。盡可能不使用或者少使用修飾性、夸飾性詞語,少使用艱澀難懂的詞語和口語化,要保證當事人能夠看得明白曉暢。從表達方式來看,裁判文書中一般不使用抒情和描寫這兩種表達方式,只使用敘述、說明、說理等三種表達方式。敘述案件事實時,一般采用直接陳述的自然敘述法,陳述清楚案件事實和糾紛的來龍去脈。在對案件中的某些辦案程序及其他涉案事務交代時,也是進行簡練的、必要的說明即可。在此基礎上,以案件事實為依據(jù),釋法說理,最后得出裁判結(jié)論。[3]

      綜合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裁判文書因其語體的限制,其語言格調(diào)、表達方式都決定了其具有莊重嚴肅、邏輯嚴謹、格式規(guī)范的特征。

      三、裁判文書制作中的詩意化表達現(xiàn)象

      (一)古代判詞中的詩意化

      按照前述的裁判文書的語體和格調(diào)特征,我們可以看出,裁判文書的語體特征決定了它的表述習慣、語言風格應該是平實質(zhì)樸、邏輯嚴密、莊重嚴肅的。這也是一直以來裁判文書給人們留有的固有印象。

      翻開歷史的畫卷,我們審視古代的裁判文書,就可以發(fā)現(xiàn)制作者在裁判文書中也曾對文書賦予文學化和詩意化的表達。在我國古代,裁判文書被稱為 “判詞”“判花”“判文”“書判”“判狀”等。許多經(jīng)典判詞除了具有言簡意賅、用語精確的特征之外,有的還具有文采斐然、文情并茂的特點,再加上運用多種修辭手段,甚至于具有很強的文學價值。像唐朝詩人白居易的《百道判》就是被稱為其“尚未入仕前透視社會、反映現(xiàn)實的思想流程的物質(zhì)載體”。②還有于成龍的駢判《婚姻不遂之妙判》言語風格更是辭章華麗、對仗工整,讀起來朗朗上口、鏗鏘之至。③盡管在當時看來,許多判詞具有很高的語言水準,也能結(jié)合案情進行條分縷析,但是站在現(xiàn)代法治的理性思維下,文學化、情感化甚至詩意化的判詞其實并不完全符合裁判文書應有的語體規(guī)范化要求,姑且算是特定歷史時期司法言語的一種獨特形式而已。

      (二)裁判文書詩意化現(xiàn)象分析

      近年來,隨著我國司法改革的不斷進步和社會大眾法治意識不斷提高,全社會對裁判文書的改革與裁判文書的公開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傳統(tǒng)厭訟文化的浸染下,曾經(jīng)被蒙上神秘色彩的裁判文書也吸引著學術界和社會公眾關注的目光。那些格式規(guī)范但是卻敘事、釋法說理不足的文書受到當事人的非議,促生了裁判文書改革,社會大眾也渴望看到符合特定案例、釋法說理清晰、具有案件個性的裁判文書。[4]2013年之后,我國實行了裁判文書公開上網(wǎng),大量的裁判文書走進了人們的視野。有的審判人員在釋法說理時引用既定的法律條文之外,還開創(chuàng)性地引用了學術界的理論觀點,有的裁判文書更是在釋法說理時將裁判人員的個人情感和個人認識滲透其中,更有一些具有審判人員個性色彩的裁判文書在網(wǎng)絡上和法律人的朋友圈刷屏,在社會上引起廣泛關注。其中比較典型就有江蘇省泰興市中級人民法院法官在處理一對夫妻的離婚訴訟時,在判決書的說理和判決主文部分引用了“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美好的歷程”“美妙的火花”“勞燕雙飛之哀景”④等詩句和形象生動的表述,最終判決形成的結(jié)論是雙方當事人不準離婚。這份判決書迅速引起大量網(wǎng)友轉(zhuǎn)發(fā),被稱為最“詩意化”的裁判文書。這份民事判決書之所以引起爭議或轟動,根本原因在于其突破了傳統(tǒng)的司法觀念,不再是冷冰冰的板起面孔依法說理,而是在依法論理的基礎上,以情理法相結(jié)合的方式對雙方當事人進行規(guī)勸,使社會公眾感受到了法律溫情的一面。在大多數(shù)裁判文書生硬地套用格式,簡單使用干巴巴的法條或者法理對案情進行分析的大環(huán)境下,當社會大眾看到與眾不同的裁判文書之后,難免會眼前為之一亮,耳目一新。但是,如果理性地進行思考就會發(fā)現(xiàn),我們在裁判文書網(wǎng)上可以看到大量的裁判文書,案件性質(zhì)涉及到婚姻家庭、相鄰關系、侵權(quán)責任、繼承析產(chǎn)、刑事犯罪、行政糾紛等各個方面。稍加分析就會發(fā)現(xiàn)裁判文書的主流依然是格式固定,用語規(guī)范的樣本,類似于以上的詩意化裁判文書并不占主流。

      再從學理層面進行分析,裁判文書是審判機關在案件審理終結(jié)后,對整個案件形成結(jié)論的終結(jié)性文書, 直接涉及到案件雙方當事人的切身利益。因此,在裁判文書中對案件事實的認定必須客觀全面,對法律條文的適用要準確妥當,最終做出的裁判結(jié)果亦應該公正公平。[5]作為體現(xiàn)國家公權(quán)力對案件糾紛裁決的書面載體, 裁判文書具有極強的專業(yè)性和法律性。這種專業(yè)性和法律性要求裁判文書的語言要盡可能使用“法言法語”,要具有準確性和嚴謹性, 遣詞造句要認真推敲,用詞造句要客觀中立, 不要使用情感色彩強和夸張性的語言。不可否認,在裁判文書中增加溫情的一面,出發(fā)點是好的, 但其實質(zhì)上卻違背了判決書寫作應當注意的規(guī)范性要求。[6]

      在推動依法治國的時代背景下,裁判文書不僅擔負著個案的公平裁決,更承載著普及法律,培養(yǎng)社會公眾法治意識的重要功能。對于大多數(shù)并沒有接受過系統(tǒng)法律知識的社會公眾來說,裁判文書不但能夠起到普及法律知識的特殊作用,而且還能耳濡目染地培養(yǎng)社會大眾公平、正義的法治意識。因此,裁判文書的核心要素,并不是詩意化的感化和勸服。如何運用法理去對案件抽絲剝繭,進行剖析說理,使當事人和社會大眾心悅誠服,才是一份優(yōu)質(zhì)裁判文書的終極目的和追求。盡管詩意化的裁判文書的可讀性更強,情感上也更加容易被人們所接受。但是裁判文書畢竟不是民間調(diào)解和感化,如果在裁判文書中單純依靠個人的情感進行規(guī)勸和感化,反而失去了裁判文書的應有之義。也正因為如此,有情懷的、詩意化的判決未必會成為法院判決裁判文書的主流。畢竟,我們是依法裁判,而不是依靠道德和倫理進行裁判。同時,裁判文書承載著國家意志和強制力,具有權(quán)威性、嚴肅性的明顯特點。

      裁判文書只有在理性的軌道上,加強符合案件個性化的說理,才可以實現(xiàn)其最大的作用,提高裁判文書質(zhì)量。

      四、裁判文書中的理性思維與個性表達

      如前所述,隨著我國法治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對裁判文書的制作要求越來越高。審判人員在草擬裁判文書時應該堅持中立客觀的理性思維,同時又不能拘泥于對格式的死搬硬套。詩意化現(xiàn)象固然不會成為現(xiàn)代社會裁判文書制作的主流,但是如果能夠?qū)⒗硇运季S與具體案例的實際情況緊密結(jié)合,在裁判文書中體現(xiàn)出具體案例的個性,平衡理性思維與個性表達的沖突,方能不斷提高裁判文書的制作質(zhì)量。

      (一)理性思維是裁判文書實現(xiàn)司法公正的基礎

      在現(xiàn)代法治國家,每一個裁判者都應該在個案的裁量中竭力堅持理性中立的司法立場,來努力維護司法裁判的穩(wěn)定性與權(quán)威性,對社會公眾傳遞正確的法治觀念和價值觀念。[7]眾所周知,法律本身就是理性的產(chǎn)物。就像傳統(tǒng)的“殺人償命”那種感性的宣泄需要理性思考一樣,當每一個法律工作者面對真實鮮活的案例時,首先需要運用專業(yè)的法律思維,對案件的糾紛經(jīng)過、來龍去脈、事實及有關證據(jù)進行縝密分析,然后結(jié)合法律規(guī)定,做出邏輯嚴密并具有說服力的分析判斷,最終形成理性中立的裁判結(jié)果。對于尚未接受過專業(yè)的法律思維訓練的普通大眾來講,在面對有爭議的刑事、民事和行政案件時,可能會夾雜有或多或少的個人情感因素、道德因素、傳統(tǒng)理念和常識判斷,觀點難免會帶有明顯的情感化色彩。但是,作為代表國家意志并向社會公眾公開的裁判文書,則應該用理性、平和、專業(yè)的思維去進行分析和說理。也唯有這樣,才可以使裁判文書具有信服力,而不是人云亦云,隨波逐流。

      (二)語體要求裁判文書理性表達,莊重樸實,權(quán)威嚴肅

      按照我國傳統(tǒng)的法律文書寫作理論,裁判文書應當符合公文語體基本特征。其在用詞造句方面應該具有樸實莊重的基本要求。一方面,應該文風樸實,語言樸實,排斥夸張、渲染,也不需要文藝性的描繪,形象的比喻。而是要求用樸樸實實的語言把案情事實記敘清楚,用懇切明了的語言闡明理由,用邏輯嚴密的釋法說理闡明處理意見。另一方面,作為代表國家意志的法定文種,應該具有莊嚴鄭重的語言特色,以此來展現(xiàn)國家公文的嚴肅性。[8]同時要通過這種莊嚴通俗的語言,對刑事案件的犯罪人起到震懾作用,對民事和行政案件的各方當事人依法裁判,對其他的社會大眾發(fā)揮其有力的宣傳教育作用。

      (三)理性思維是客觀陳述案件事實和證據(jù)的保障

      “以事實為依據(jù)、以法律為準繩”的裁判原則是我國人民法院審判工作一直以來的根本遵循。任何一個案件的公正裁判,都要以客觀真實地陳述案件事實和證據(jù)為基本前提。裁判文書在再現(xiàn)案件事實和采信證據(jù)時,應該盡可能零距離地和案件本來的客觀真相吻合。加上中國漢語文化和字詞自身表意的復雜性和豐富性,當以語言文字來再現(xiàn)案件時,如果不能堅持理性的思維,則會導致案件事實或陳述失真,或者產(chǎn)生歧義,或者事實不清,為最終的案件分析和裁判結(jié)果不當埋下伏筆。

      因此,審判人員運用理性思維要求來起草裁判文書時,使用表意準確的法言法語,多用那些不含有情感色彩的詞語,這樣才可以最大程度上維護裁判文書的事實和證據(jù)的理性中立。此外,只有堅守理性思維,司法裁判才不會因人而異,無論遇到什么情況不會法外施恩。

      (四)裁判文書中的理性思維需要個性表達

      固然裁判文書中的詩意化表達現(xiàn)象不會成為主流,但是我們也應該認識到,審判人員在裁判文書中所包含的那種人性情懷及其個性化的表達意圖, 同樣是值得稱贊的。裁判文書中的詩意表達的進步意義不是其文書語言的優(yōu)美和文采斐然,而在于裁判文書背后制作者試圖從情、理、法的多重維度來闡釋裁判理由的那份真誠與根據(jù)個案裁決的責任心。[9]在當前司法改革和裁判文書改革的時代背景下,審判人員即使長年累月面對同一性質(zhì)的案件,具體情節(jié)也是形形色色,各有差異。如果在制作裁判文書時,能夠在固有格式的框架下,不再是生搬硬套格式,而是真真切切地結(jié)合具體案例,在敘述事實、羅列證據(jù)和釋法說理時,突出案件個性,才能使當事人看得明明白白,真正起到息訟服判的社會效果。

      五、裁判文書制作應在理性思維制約下展示個性

      (一)裁判文書制作時首先要堅持理性思維

      在法治社會時代,民眾對法律的遵從和敬仰是一個重要特征。在一個法治狀況良好的國家,當人們發(fā)生各種糾紛時,更加愿意在法律的指引下解決問題,與此同時,人們又不可避免地會受到傳統(tǒng)思想觀念和法律文化的影響。[10]但是,作為職業(yè)法律人的審判人員,在制作裁判文書時,首先應該注重法律規(guī)范本身的實質(zhì)和形式邏輯,在面對具體的案例時,應該堅持“以事實為依據(jù)、以法律為準繩”的基本裁判準則,運用法律知識和法律思維分析案件的裁決思路,尤其是在涉及到敏感的案例和糾紛時,盡可能排除個人情感和個人好惡的影響,堅持法律至上的理性思維,站在中立的立場上去分析案件事實和證據(jù),在裁判文書中進行詳細充分的釋法說理。[11]一方面保證程序合法,另一方面還要維護實體公正,維護法律的公平和正義。

      (二)裁判文書應該體現(xiàn)個案的特性

      毋庸置疑,情理法交融的裁判說理模式一直以來都被中國傳統(tǒng)法律文化所推崇。隨著司法改革不斷推進、裁判文書的公開化和社會大眾法治意識的不斷提高,人們越來越把關注的目光投向裁判文書。不管是案件當事人還是社會大眾,都不再是狹隘片面地只關注裁判文書中判決結(jié)果的簡單呈現(xiàn),而是更加渴望看到裁判文書的說理過程和法理分析。因為只有事實清楚、證據(jù)充分、分析透徹嚴密的裁判過程和裁判文書才能使他們信服。裁判文書能夠被當事人心悅誠服的地方,不在于其表達多么詩意,而在于它的邏輯之美,說理層次分明,表達有理有據(jù)。裁判文書不要求有華麗的辭藻,但必須呈現(xiàn)法言法語的簡練和力量,不需要有高深的語法,但應該有通順流暢的語句。[12]如果裁判人員在制作文書時一味地生搬硬套固有格式,不分青紅皂白千篇一律地套用同類案件,不能結(jié)合特定的具體案件關注當事人的行為動機、社會危害性、民眾情感、事實經(jīng)過、證據(jù)分析,則會導致文書的釋法說理不足,不能令雙方當事人心服口服。

      (三)裁判文書中應該以法理為主,情理為輔

      裁判文書制作時應堅持由事而理,由理而斷的邏輯思路,以說理為裁判文書的靈魂。在司法改革的背景下,推動裁判文書說理改革,加強裁判文書的說理性成為關鍵。高質(zhì)量的裁判文書是展示司法改革與法治形象的一扇窗口和名片,優(yōu)秀的裁判文書必然是論理充分、邏輯嚴密、內(nèi)容詳實,能夠讓雙方當事人知道自己敗訴敗在哪里,勝訴贏在何處,能夠充分感受到我國司法的公平正義,心悅誠服地接納裁判結(jié)果,最終達到案結(jié)事了的目標。

      要實現(xiàn)我們對裁判文書的美好期許,就應該在理性思維的前提下,堅持法理與情理的有機融合,合理平衡。毫無疑問,在裁判文書中的法理與情理也是具有位階關系的,依法治國是我國國家治理的基本方略,而依法裁判則是審判人員在處理具體的案件時必須堅守的基本底線和基本準則。在具體案件的處理過程中,法律法規(guī)是最有效的判斷標準,其所呈現(xiàn)的社會價值具有普遍認可性和適用性,情理和道德判斷則更多體現(xiàn)的是人們長期以來形成的約定俗成的觀念。在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的今天,裁判文書和裁判過程應該發(fā)揮法律規(guī)范的應有作用,而以情理作為輔助。只有堅持依法裁判、法律至上的理性思維,兼顧民眾情理與道德的作用,才能使得法理和情理在具體案件中得以協(xié)調(diào)。

      六、結(jié)語

      裁判文書制作質(zhì)量的高低是反映我國司法改革和法治建設的一扇窗口,在裁判文書的制作和司法實踐中,應該自始至終堅持理性思維和法律至上的原則,堅持由事而理,由理而斷的邏輯思路,把握具體案件的個性所在,進行詳細充分的釋法說理,注重法理與情理之間的合理平衡。在規(guī)范格式的框架下,以法理為主,情理為輔,才能制作出符合規(guī)范的高質(zhì)量裁判文書,從而在具體判例中實現(xiàn)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統(tǒng)一,促進司法公正,實現(xiàn)社會大眾對法治社會的美好期許。

      注釋:

      ①關于語體的分類,在理論界還有分為七種的情形,包括書面語體又分為法律語體、事務語體、科技語體,政論語體 、文藝語體、新聞語體、網(wǎng)絡語體七種語體。

      ②參見付興林: 《論白居易百道判的文學價值》,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學報,2005年第3期。

      ③參見賀衛(wèi)方:《中國古代司法判決的風格與精神—以宋代判決為基本依據(jù)兼與英國比較》,見《中國社會科學》,1990年第6期。

      ④參見人民網(wǎng)報道《“眾里尋他千百度”泰州詩意判決書走紅》,2016年12月16日。

      猜你喜歡
      語體文書裁判
      太行山文書精品選(17)
      法官如此裁判
      法官如此裁判
      監(jiān)獄執(zhí)法文書規(guī)范探討
      法律裁判中的比較推理
      法律方法(2019年4期)2019-11-16 01:07:10
      黑水城出土《宋西北邊境軍政文書》中“砲”類文書再討論
      西夏學(2019年1期)2019-02-10 06:22:40
      清代刑事裁判中的“從重”
      法律史評論(2018年0期)2018-12-06 09:22:28
      語言表達與語體選擇
      中國修辭(2016年0期)2016-03-20 05:54:34
      語體語法:從“在”字句的語體特征說開去
      長江學術(2016年4期)2016-03-11 15:11:30
      語體轉(zhuǎn)化的量度與語體規(guī)范
      中國修辭(2015年0期)2015-02-01 07:07:26
      乌兰浩特市| 宾川县| 金溪县| 左云县| 民权县| 朝阳区| 滨州市| 阿克苏市| 兴文县| 轮台县| 盐山县| 芦溪县| 西峡县| 垫江县| 外汇| 垣曲县| 宁津县| 民权县| 福州市| 南靖县| 凌云县| 宜城市| 梁山县| 城口县| 彭州市| 通道| 东莞市| 凤冈县| 南陵县| 甘肃省| 壤塘县| 石楼县| 花垣县| 西安市| 恩施市| 罗山县| 渝北区| 隆德县| 鞍山市| 乌鲁木齐县| 宣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