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中啟
(泰山學院 藝術學院,山東 泰安271021)
非遺藍印花又稱靛藍花布,俗稱藥班布、澆花布等,是漢族民間傳統(tǒng)的工藝印染品[1],布色單純,風格清新,紋樣花型蘊含吉祥寓意,是“技術與藝術”、“實用與審美”高度統(tǒng)一的一種民間手工藝品,深受現代人的青睞[2]。目前,許多高校為了使非遺藍印花能夠更好地傳承下去,在藝術教育課程設置中,紛紛開設了非遺藍印花布課程,通過該課程的學習,讓學生能夠更好地了解非遺藍印花布傳統(tǒng)工藝文化的獨特魅力和特殊的民俗文化,學會其制作工藝,提高自己的個人修養(yǎng)和文化水平,更好地傳承非遺藍印花布,從而推動民間藝術的發(fā)展和民族文化的振興。由于非遺藍印花布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教學內容中多是實踐操作內容,為了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這些實踐應用能力,必須將具有獨特吸引力的微課引入到教學當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欲望,從而培養(yǎng)出具有一定文化涵養(yǎng)、藝術底蘊和扎實技能的非遺藍印花布藝術傳承人,促進其傳承和發(fā)展。
隨著教育部組織高校舉辦微課競賽以來,微課越來越受到老師的重視和廣大學生的喜愛,主要原因是微課主題突出、短小精悍、講解完整、易傳輸、便閱讀,能夠突破時空界限[3]。微課又名微課程,以傳統(tǒng)教學理論為基礎,針對某個學科的知識點,以微型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精心制作教學內容,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習者的教學效果[4],是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微課是一種基于建構主義理論的教學手段,以學生為中心,不僅能夠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互聯網+”語境下自學模式需求,是新時期電子教學的產物。微課將教學內容以數據的形式儲存起來,通過移動學習或在線學習實現教學過程,是一種能夠使教學資源移動的新模式。
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每節(jié)課的時間是45 min,老師講學生聽,學生在整個課堂教學中,注意力必須非常集中,否則錯過的知識無法重新學一遍,做練習時就會出現問題。對于專注力差的學生,在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注意力不能高度集中,不能很好地掌握整堂課程的教學內容,做練習時經常會出現問題,從而導致這部分學生失去學習興趣。
通常情況下,人們在5~10 min時間內,學習的注意力最集中,也最適合人腦快速地接受新知識[5]。微課教學按照人的注意力集中原則,通常把教學知識點提煉,教學內容精簡,并將知識點錄制成5~10 min左右教學視頻,如教學課件、教師的課堂講解、三維動畫演示的具體操作步驟的教學視頻。課上老師按照自己的教學風格,對學生開展相應的教學活動,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課下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擇相應的微課程視頻內容進行學習,既節(jié)省了時間,又提高了學習效率。
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老師一節(jié)課中往往會根據教學內容需要安排多個知識點進行講解,由于知識點太多,下課以后學生不能很好地掌握這些知識點,過后容易忘記。
微課教學目標明確,老師通常將每節(jié)課的多個知識點進行細分,對每個知識點按照先后順序,分別錄下視頻,不同學習程度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基礎,選擇相應的微課視頻內容進行學習,同時在學習過程中,同學們可以根據自己接受能力的大小,控制微課視頻的快慢及學習次數,來掌握課堂教學內容,而且還可以反復觀看難以掌握的內容,及時解決學習過程的知識困惑。
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老師會根據教學大綱的需要,將教學內容利用黑板板書或多媒體的形式展示給學生并進行講解,教學手段相對單一,很多學生在課堂上感到枯燥無味,就會用手機玩游戲、上網等,從而造成課堂教學效果不好,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
微課教學中的視頻容量較小,支持網絡在線播放流媒體形式,學生可以利用現代通信工具,將微課視頻下載到電腦、手機等終端設備,實現移動學習。課上,老師可以充分發(fā)揮手機、電腦的學習功效,讓手機、電腦變成課堂教學的一部分,學生在玩手機、電腦的過程中,學習并掌握相應的教學內容;課下,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遇到不清晰或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利用電腦、手機,反復查閱相應內容進行學習,也可以“一對一”與老師線上交流,及時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困難。由于微課借助于現代化通信工具,將視頻融入到課堂教學中,教學方式靈活,非常適合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
目前在高校藝術教育中,非遺藍印花布的教學過程基本上是老師先給學生講解其歷史沿革、品種、圖案和印染技藝等相關知識,然后讓學生進行實踐操作,最后由老師對學生的實踐作品進行總評。這些內容基本上采用理論講解和多媒體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來進行知識的傳遞,學生與教師的交流時間局限在課堂上和課間休息,課后很少與老師交流,學生之間也缺少交流,教學方法單調,不能很好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使學生對非遺藍印花布課程的學習不夠重視。
高校藝術教育中開展非遺藍印花布課程不僅使大學生在親自動手操作過程中學習我國傳統(tǒng)的文化遺產,還能促進非遺藍印花布的傳承和發(fā)展,但很多高校學生的作品缺少創(chuàng)新意識,主要原因是課程中老師只是讓學生掌握基本印染技藝,沒有將其與時代、主流文化和地域文化結合,學生設計的作品不能很好地符合現代人的審美觀念和需求。
高校藝術教育中教授非遺藍印花布的老師大部分是自己感興趣或者曾經學過相關知識,實際操作經驗相對來說比較薄弱,沒有系統(tǒng)全面學習操作技能,也沒有在相關的公司、企業(yè)進行系統(tǒng)的實踐練習,對制作過程中出現的相關問題也不能夠及時解決,從而導致教學內容較膚淺,不能夠將技藝很好地傳授給學生,從而影響了非遺藍印花布的傳承效果和質量。
目前,非遺藍印花布教學主要采取傳統(tǒng)課堂教學、多媒體教學、課后自主學習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向學生傳授新知識。而微課教學中老師可以先讓學生下載微課視頻,提前預習教學內容,帶著問題走進課堂,在課堂上老師運用大量時間,進行課堂提問、學生在與老師探討、同學交流的過程中學習和鞏固所學知識,根據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和反饋意見,及時修改和完善非遺藍印花布微課視頻。非遺藍印花布微課教學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將以“教師為中心”轉變?yōu)橐浴皩W生為中心”,這種創(chuàng)新型教學模式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和科學素養(yǎng),激發(fā)學生學習非遺藍印花布新知識熱情和創(chuàng)新精神。
非遺藍印花布教學一般是教師按照固定的時間在固定教室進行理論傳授,學生按照固定的時間在固定實驗室進行實踐操作,教學環(huán)境局限于相對固定的學校與課堂,不同學校的老師缺少交流,教學資源不能很好共享。而在微課教學中,由于網絡給學習帶來超時空的便利,網絡學習成為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因此,高??梢愿鶕W校和學生的具體情況,建設非遺藍印花微課教學資源網絡平臺,實現教學資源共享,不但可以有效地減輕老師的工作量,還可以促進教師互相學習和借鑒,取長補短,完善教學方式。
在非遺藍印花布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學生在上課之前,沒有預習和查找相關的資料進行學習,對老師所講的內容基本不了解或了解得比較少,學習缺少主動性。而微課教學中,老師預先將非遺藍印花布微課學習資源及其相關內容放在網絡平臺,學生根據個人情況,自主選擇相應微課學習資源進行學習。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可以及時與老師進行在線交流,也可以與同學分析和討論,解決問題。同時老師可以在線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非遺藍印花布微課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采用視頻課件進行教學,教師在授課之前,需要進行微課視頻制作。在進行微課視頻制作時,老師不但需要具備課件制作、多媒體資源的獲取與處理等方面的信息技術運用能力,還必須具備課件開發(fā)技術、視頻制作技術等方面的設計與制作能力。因此,高校開展微課教學,可以提高教師的信息化水平、教學設計能力和信息技術素養(yǎng)。
學生在上課之前,可以對老師提前錄制的非遺藍印花布微課視頻進行在線學習,初步了解相關知識和操作技巧,同時知道自己哪方面知識較薄弱,便于上課的時候認真聽老師講解。老師可以根據教育目的,建立相應的非遺藍印花布微課資源庫,如學習指導方案、操作技能、作品賞析和評價區(qū),來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提高技能,并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補充新的知識,充實和完善微課資源。
老師根據非遺藍印花布課程性質、學生學情、學習內容、無線網絡等情況,合理設計教學項目任務,讓學生通過學習,準確掌握非遺藍印花布制作要領和技巧。在進行教學時,可以采取在播放微課視頻的同時,老師進行示范操作,學生根據播放的微課視頻和老師講解,實踐練習。老師針對學生實踐練習過程中遇到的共性問題,采取微課視頻給所有學生講解,遇到學生實踐練習中出現的個性問題,老師及時在非遺藍印花布教學平臺上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同學之間也可以在教學平臺進行溝通交流,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這種教學活動能夠使學生在遇到問題的時候,積極主動與老師、同學進行溝通交流,對其今后的工作至關重要,這也是素質教育的體現。
非遺藍印花布課程結課以后,老師通常會給學生定一個設計主題進行拓展性作業(yè)訓練,并制作出相應的創(chuàng)意作品。為了能夠更好地完成創(chuàng)意作品,學生需要先進行市場調研,結合當代流行趨勢和消費者需求,設計和制作出符合現代潮流的非遺藍印花布產品。學生可以借助非遺藍印花布微課教學平臺,將自己的作品和創(chuàng)作過程進行展示。老師可以在平臺上對設計作品從靈感來源、款型、色彩、圖案、工藝、市場前景等方面,采取科學的評價標準,進行一一評價,同時也可以請外面的專家、消費者對作品進行點評,同學互評,最后綜合考慮以上4個方面并結合學生的平時學習過程,綜合評價學生的成績,保證考核的真實性、有效性、全面性和科學性。
綜上所述,微課作為新時代大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對提升課堂學習效率具有重要作用。非遺藍印花布課程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存在很多課堂外的學習內容。因此,高校老師可以利用學校網絡平臺,借助微課的教學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激發(fā)創(chuàng)作熱情,傳承和創(chuàng)新發(fā)展,使其獲得更好的發(fā)展空間,更大的發(fā)展舞臺,實現非遺藍印花文化傳承和社會發(fā)展的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