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雅娟
(合肥市第二人民醫(yī)院藥學部,安徽 合肥 230000)
在諸多冠心病類型中,急性心肌梗死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和身心健康的威脅最大。臨床治療時多使用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PCI)和溶栓等方法進行治療,但操作過程中若出現(xiàn)灌注損傷會大幅度削弱治療效果。因此若能減小梗死面積,加強對患者的心肌保護,就能有效提高治療效果。
缺血預適應機制的原理為:機體在短暫缺血時會釋放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腺苷等活性物質作用于各自的受體,激活線粒體KATP,抑制線粒體通透性轉化孔開放,減少再灌注或缺血對心肌的損害,從而保護心肌[1]。
1.1.1 mitoKATP
有研究顯示,機體的預適應、后適應機制與mPTP、mitoKATP水平有很大關系。mPTP是線粒體的跨膜通道,此通道在正常缺血時處于關閉狀態(tài),但若發(fā)生再灌注,mPTP就會因為血液中的大量活性氧和鈣離子超載而被迫開放,消耗大量ATP。使細胞溶質進入線粒體,打破線粒體內的離子平衡,改變膜電位,出現(xiàn)呼吸鏈失偶聯(lián)、氧化磷酸化等現(xiàn)象,導致線粒體無法及時生成ATP[2]。同時,線粒體內膜所釋放的凋亡蛋白進入到細胞間質,激活鈣離子和磷酸酶的依賴性核酸酶,破壞細胞結構,導致細胞凋亡。預適應機制能激活mitoKATP而組織mPTP通道的開放,保護心肌細胞。
1.1.2 抑制鈣離子內流
NO合酶作為NO生成反應的限速酶,其活性與心肌缺血是密切相關的,當再灌注或缺血發(fā)生時,NO合酶能調節(jié)NO的生成。一方面由于NO的脂溶性,它能作為信使傳導信號,激活mitoKATP,保護心??;另一方面NO能激活烏苷酸環(huán)化酶,使機體內的環(huán)鳥甘酸水平上升,進而激活蛋白激酶G,使多種離子通道蛋白磷酸化,抑制鈣離子的內流,同時能降低肌肉纖維對于鈣離子的敏感度,使冠狀動脈得到有效擴張,改善心肌缺血癥狀。已知缺血或再灌注會降低機體自由基的消除能力,當氧自由基過量時會破會細胞膜的完整性,細胞的鈣離子水平過高,使mPTP開放,最終導致細胞凋亡。但缺血預適應機制能增強SOD的表達,抑制mPTP的開放,從而保護心肌。
尼可地爾可作為KATP的開放劑而保護心肌,其原理為:當KATP開放后,小血管舒張,減小血管阻力,進而改善血液微循環(huán)[3]。當再灌注或缺血發(fā)生時,尼可地爾能有效地抑制白細胞遷移和自由基過度產生,減小冠動脈微型血管的損傷,提高心臟供血量,減輕心肌損傷。SOD可特異性地清除人體內的氧自由基,保護心肌避免損傷。乳酸脫氫酶(LDH)存在于心肌細胞中,當心肌細胞受損時,血清中LDH的含量會隨之增加。有研究證實尼可地爾在大鼠心肌缺血或再灌注實驗中能有效的保護心肌細胞,使血清中LDH大幅度下降,抑制白血病2、B細胞淋巴癌表達,提高SOD的活性[4]。由此可見,當發(fā)生缺血或再灌注時,尼可地爾能有效抑制心肌細胞的凋亡,降低LDH水平,加強心肌細胞的抗氧化能力,充分保護心肌。
目前PCI是臨床治療冠心病最常用的方法,經(jīng)過長期的臨床實踐可知,PCI不僅能改善心肌缺血,重建血運,還可降低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的概率。但PCI會引發(fā)較多的術后并發(fā)癥,部分患者在圍術期就會出現(xiàn)心肌缺血的癥狀,需要高度注意[5]。PCI導致的心肌損傷癥狀包括:血管內皮層損傷、斑塊位移導致邊之閉塞、冠動脈痙攣和遠端微血管血栓等,對此,必要的防治非常重要。心肌受損后會產生較多的酶類物質,其物質水平與損傷程度直接相關,常見的酶類有:心肌肌鈣蛋白I、谷草轉氨酶、LDH等。有研究發(fā)現(xiàn)對糖尿病PCI患者應用尼可地爾能有效改善術后對心肌組織的血流灌注情況,減少心肌受損[6]。PCI術后的心肌細胞會因為氧化激酶而損傷,若應用尼可地爾治療,能夠有效地抑制活性氧簇的產生、改善細胞內線粒體的缺血情況。通過大鼠實驗可知,尼可地爾可抑制氧化激酶產生作用,使抗氧化維生素在體內保持一個較為穩(wěn)定的水平,此前產生的過量氧自由基也會被中和[7]。通過以上分析可知若在PCI術前應用尼可地爾進行治療能夠有效抑制患者機體的氧化應激反應,更好的保護心肌細胞。同時尼可地爾作為一種尼克酞胺衍生物,能減緩心肌細胞的鈣離子超載、松弛血管平滑肌、擴張微血管,十分切合冠心病的治療目的。
尼可地爾能保證冠狀動脈血液供應、抑制鈣離子內流、改善微循環(huán)、激活mitoKATP、減少心臟負荷,保護心肌,對于冠心病的治療具有很大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