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二云
(上蔡縣自然資源局林業(yè)技術推廣站 河南 上蔡 463800)
棗樹為落葉喬木,適應能力很強,耐旱耐澇,喜光忌風;對土壤要求不嚴,pH 值5.5~8.5 的各類土壤均能生長。紅棗營養(yǎng)豐富,棗花富含蜜汁,花期長,為蜜源植物。木材堅硬致密,用于農(nóng)具、家具、雕刻等用材。
棗樹在生長期耐高溫,休眠期耐寒,在年平均氣溫9 ℃~14 ℃地區(qū)均能生長。棗樹芽萌動時溫度要求達到13 ℃~16 ℃,花芽分化時溫度要求在17 ℃以上,開花時溫度要求在20 ℃以上,果實成熟期適溫為18 ℃~22 ℃。棗樹喜光,對光照反應敏感,適于生長在陽坡和光照充足的地方。適宜生長在降雨量200~1 500 mm 的地區(qū);棗花期宜少雨,但要求較高的空氣濕度,一般為70%~80%;而在果實成熟期則要求較低的空氣濕度。對土壤要求不嚴,尤喜土層深厚的沙壤土。棗樹抗風性較強,但在花期、果實成熟期應避免大風。
2.1 留蘗培育。因棗樹萌生根蘗力強,可借助原有棗園中棗樹周圍自然萌發(fā)出的根蘗獲得棗苗,此法優(yōu)點是簡便易行,缺點是出苗量少、苗木不整齊、根系發(fā)育差、細根少、栽植成活率低。
2.2 開溝育苗。選擇優(yōu)良品種的母樹,在春季棗樹萌芽前,在樹冠外圍(距樹干3~5 m)挖深、寬40~60 cm 的環(huán)形溝或順棗行方向的條狀溝,切斷水平根,然后覆以濕土以利傷口愈合,促發(fā)根蘗苗,當根蘗苗長至20~30 cm 時,去弱留強,每叢根蘗苗留1~2株。然后,在距斷根溝30 cm 靠母株一側開寬30 cm左右、深40~60 cm 的溝,將根蘗苗與母株切斷,然后回填斷根溝,并視田間情況在澆水時配合追施復合肥,根蘗苗長至0.6~l.時即可移栽。
2.3 埋根育苗。在3 月間挖取母樹的1~2 年生、粗l~2 cm 的側根,截成長15 cm 左右的根段作為種根,選擇土壤疏松肥沃、排灌良好的沙壤土作為育苗圃地,地先開好淺溝,將種根斜埋,填土踏實,使種根與土壤密接,加強灌溉、追肥、中耕除草等田間管理。
春、秋季栽植均可,但北方大部分地區(qū)冬季干旱、低溫,因此,秋栽要注意越冬防寒,早春要注意防止干旱。最適宜的栽植時期為3 月下旬~4 月中旬。大面積發(fā)展棗林應以沙地或淺山丘陵區(qū)為主,整地方式可根據(jù)坡度大小,采取水平階整地、梯田整地或魚鱗坑整地的方式;平原區(qū)、沿河兩岸或緩坡地營造棗林時,可采用全墾整地,同時,結合林糧間作。“四旁”栽植,也采用穴墾。造林密度一般株行距3 m×5.或4 m×6 m。棗糧間作時,根據(jù)間作農(nóng)作物的種類,株行距可適當擴大。根蘗苗要適當深栽,使根群埋入地下20 cm 左右。挖穴栽植時,穴的大小要與所栽棗苗的大小相適應,栽后踏實封土,澆透水;為確保造林成活率,栽植棗苗根苗要做蘸漿處理。
秋季采果后,結合施基肥進行土壤深翻,幼樹采用擴穴深翻,成年樹采用行株間深翻,順行或株間挖條狀溝。做好中耕除草,保持棗林土壤疏松,無雜草。旱季及時澆水,雨季注意排水。間作綠肥作物(沙打旺、田菁等),增加林地肥力,促進棗樹健壯生長。
棗樹修剪要根據(jù)不同樹齡進行。幼齡樹主要是培養(yǎng)好的枝干和冠形,主干高度保持在l~1.2 m;同時,要保持中心主枝的生長優(yōu)勢,使基部主枝呈放射狀向四周伸展,形成圓滿開張的樹冠。對進入結果期的棗樹,為了保持生長與結實的平衡關系,對密擠、交叉、重疊和直立的徒長枝,要及時剪除。盛果期大樹和老弱樹,采用回縮主、側枝,培育新棗頭的辦法,及時更新長出的新棗頭,可在當年5~6 月間每隔60 cm 選留1 個棗頭,摘掉部分側生棗頭,促進頂端棗頭健壯生長。
桃小食心蟲以幼蟲蛀食棗果,一般1 年發(fā)生2 代,7 月上中旬和8 月中下旬分別為2 代幼蟲的蛀果盛期,此時注意揀拾落果,集中深埋,消滅果中幼蟲;可噴灑25%可濕性西維因300~400 倍液,消滅孵化幼蟲。防治棗尺蠖、棗粘蟲和刺蛾,可用50%敵敵畏乳劑600~1 500 倍液噴殺。棗瘋病是棗樹的毀滅性病害,應及早清除病樹,并加以燒毀,用過的工具用石灰水浸泡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