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白虎通》天道觀的秩序性規(guī)定

      2020-12-21 01:14:42冷蘭蘭
      關鍵詞:人倫血緣天子

      冷蘭蘭,冉 英

      (湖南工業(yè)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湖南 株洲 412007)

      從上古時期的巫覡文化到殷商的祭祀文化,再到西周的禮樂文化,人類經(jīng)歷了向神靈祈求“天命”到因天道而人道的發(fā)展,實現(xiàn)了神權政治向人倫政治的轉變。西周晚期,“禮崩樂壞”的局面迫使天道與人道開始分離;春秋時期諸子思想興起,人們開始更多地關注“人”本身,人的價值得到凸顯,但依舊沒有掙脫認知的局限。在傳統(tǒng)的慣性下,漢代社會重新回歸“天道”的討論,董仲舒為代表的學者對“天人合一”“天道觀”進行了論證。在此背景下,東漢班固等人根據(jù)漢章帝建初四年(公元79 年)經(jīng)學辯論的結果撰集了《白虎通》作為漢代官方政治綱領式的思想文本。該書在承繼前人思想的基礎上,圍繞天道觀中的秩序性規(guī)定,展開了詳盡的論述,企圖為漢代政治統(tǒng)治的秩序性建構尋求合理性理論支撐。

      一 天道本體的預設:“人格神”的型塑

      天人關系問題是古代政治社會生活的一個重要命題,與皇權的合法性、合理性問題密切相關,如何定位“天”,成為古代政治社會生活的重要起點。在古人的經(jīng)驗與知識中,“天道”是一個循環(huán)往復卻具有無限性的存在,這種循環(huán)性造成人們認知上的神秘性、無限性、權威性,并由此使“天道”具有了多重內涵,如自然之天、神性之天、人格之天等?!栋谆⑼ā吩谇叭怂枷牖A上重點深化了對“人格神”的論證,并從本體角度進行了內涵預設。

      夏商周時期便已出現(xiàn)“天神”的設定,特別是在殷商時期,“幾乎天天有祭祀,事事必占而后決斷”[1]。及至春秋時期,人文思潮興起,疑天思潮也隨之而生,但是“知天”“畏命”始終占據(jù)著主流思想。人們在人的價值的凸顯中不斷型塑著“人格神”,并將其視為天道本體。在《白虎通》的論述中,這個人格神有一個本質性的特征,即為“鎮(zhèn)”,“天者,何也?天之為言鎮(zhèn)也。居高理下,為人鎮(zhèn)也”[2]420,也就是說天與人是對立存在的兩個概念,“天”天然地凌駕于“人”之上,這種觀念的形成,與前文所說自然界在人類的生活經(jīng)驗與知識中具有無限性有關。天這種超越性的存在也不再是過去的對“至上神”的想象,而是有了具體的物質指代。一方面,天是神本身,如“天者,百神之君也,王者之所最尊也”[3]541,“天者,百神之君也。事天不備,雖百神猶無益也”[3]536。另一方面,天被看作是諸神的世界,如春帝為太皞,神為句芒;夏帝為炎帝,神為祝融;秋帝為少皞,神為蓐收;冬帝為顓頊,神為玄冥。此外還有四季之神、土地神、日月星辰之神等。這預示著天也有一個“天廷”,有著輔佐天神的諸臣。從這個角度來看,天在漢代不僅指代著某種神秘權威的力量——“神”,同時還指代著“天廷”。在某種意義上,天與天廷的存在是一體的,共同組成天道的本體形式。這種想象既與自然界有日月、星辰、山川、河流、四時相一致,又與人間社會的皇帝與皇庭的生活是一致的,它是對大一統(tǒng)式社會生活合理性的暗示。這個意義上的天不僅有物質載體,還有神性的能力,能夠直接決定人間生命、性情、尊卑、道德規(guī)范乃至姓名等,這就使得天成為集天道、天命、天數(shù)與天神于一體的客觀存在,天地之間各種事物及自然現(xiàn)象被附會以神秘的能力,如:“天左旋,日月五星右行何?日月五星,比天為陰,故右行。右行者,猶臣對君也?!逗募巍吩唬骸嬋赵掠倚幸?。’《刑德放》曰:‘日月東行?!盵2]423同時,以陰陽生克附會各種事物之間關系的神秘性,認為“四時之行,父子之道也,天地之志,君臣之義也,陰陽之理,圣人之法也”[3]424。天自然而然成為人們心目中那個“在自然界中占統(tǒng)治地位的,只是簡單的直接的必然性”[4],其神性地位不可動搖。但是,只有神性的天于人間事物就缺少主動性,其對人間事物只是被動觀照甚至是無情感地對待,天人之間缺乏有機的聯(lián)系,這與實際生活經(jīng)驗不符。這樣,就必須論證天在現(xiàn)實生活中“人性”的一面,對此,《白虎通》至少從三個方面進行了針對性闡述。

      其一,天顯示出生養(yǎng)之德?!栋谆⑼ā氛J為,世間萬物的形成經(jīng)歷了一個漸進生發(fā)的過程,即:“太初—太始—太素”到“五行—情性—汁中—神明—道德—文章”。以今天的觀點去看,“太初”“太始”“太素”就是天的物質存在形式,有了天才有了“五行”“性情”“汁中”“神明”“道德”“文章”[2]421的出現(xiàn),其中由“性情”而生“汁中”,也就是由性情生出中和之氣,實際上就是指人的形成, 因為“人本含六律五行之氣而生”,“故內有五臟六腑,此情性之所由出入也”[2]382??梢?,《白虎通》雖然描述的是自然現(xiàn)象的規(guī)律及萬物生成的過程,但強調的是自然對人的生成關系。與此同時,天對人還顯示出生養(yǎng)之德,“人,下長萬物,上參天地”[3]646,“然則人之居天地之間,其猶魚之離水,一也。其無間,若氣而淖于水。水之比于氣也,若泥之比于水也”[3]650。天地之間充滿陰陽之氣,人存活于陰陽之氣、天地之間,如魚存于水中。此外,人類食物的來源,農業(yè)生產也依賴天,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2]168。只有天風調雨順、四時安致,百姓才能安康順遂。人生于天、活于天地之間,天于人而言有生養(yǎng)之德。

      其二,天顯示出圣人之德。《白虎通》中有言“德合天地者稱帝,仁義合者稱王”[2]43?!暗潞咸斓亍币簿褪敲骶?、圣王的德性標準?!暗隆钡谋驹粗赶蛄颂?,天也就是終極的“善”與終極的目的,本身就孕育著人間至德,即圣人之德。天是人類對超越性存在的一種理想預設,唯有將天預設為“圣人之德”的模樣,他才能成為人間效仿的對象。因此,我們能夠看到,《白虎通》中,天子作為“子”行事是不可獨斷專制的,而是必須要知會上天,以表對“天德”的遵從,如巡狩、行軍出師之前必須要“親告祖禰”和“辭于禰”。由此,天所具有的“圣人之德”就對天子的行為形成了一種隱性的道德約束,對人類社會秩序的形成起到了道德引領作用。

      其三,天顯示出教化之德。所謂“教者,效也。上為之,下效之”[2]371。《白虎通》中對于這種教化的論述很多,如天有“誅無道”“著忠臣孝子之義”[2]204-205的要求,天子有“替天行道”的責任,其中的“道”,就是天要向所有人進行的一種道德教化,也是天的德性要求之所在。因此,“天所以有災變何?所以譴告人君,覺悟其行,欲令悔過修德,深思慮也?!盵2]267也就是說,人君的失德行為是“因”,災變就是“果”,“災變”就是天對人進行道德教化或進行警示的一種手段。同理,若人君有德,天會獎賞,所謂“天下太平,符瑞所以來至者,以為王者承統(tǒng)理”[2]283,賞罰之間,盡可見天的教化之德。

      顯然,天已經(jīng)不是一個冰冷的、毫無主動性的“至上神”了,而是一個對人間生活充滿關切的“人格神”,天人關系由此以互動的形式得到鏈接,人道生活也由此有了天道的指引。

      二 天王秩序的規(guī)定:“人副天數(shù)”

      (一)基本邏輯:“天人同質”

      《白虎通》將天道預設為人格神,已經(jīng)從根源上奠定了天人之間是一種互動的關系,為了論證這種互動性的真實可靠,《白虎通》天道觀對天人關系及其應有秩序進行了兩個方面的論證。

      一是天與人的同質性,即人循天數(shù)?!洞呵锓甭丁费浴疤鞌?shù)”,一方面稱“十”為“天數(shù)之所止也”[3]410,所以“人亦十月而生,合于天數(shù)也”[3]411,又言“人有三百六十節(jié),偶天之數(shù)也”[3]474,此處的“數(shù)”有屬性、性質的意思,人循天數(shù)也就意味著人在性質上與天是對應的?!洞呵锓甭丁穼⑷说娜倭」?、十二大骨、五臟、六腑、四肢、醒眠等生物屬性,與天的三百六十六日、十二月、五行、四季、晝夜等天數(shù)進行對應,將人的頭、發(fā)、耳、目、鼻、口、胸、腹與天的自然空間結構進行對比,將身體描繪成一個完整的宇宙模型,認為人就是按照天的規(guī)律生長,從個體的自然屬性角度論證了人就是天的復制品?!栋谆⑼ā防^承此種思想,論述了人之“五藏”“六府”,人之“五味”“五臭”,人之“目”,人之“目所不更照”等自然屬性都是與天相對應,從形體結構上把人與天進行“類”的比附。繼而,《白虎通》還深入論證了人的精神屬性亦是循天之數(shù),認為天有“六律五行之氣”,所以人“內懷五性六情”,從“六情所配之方”“精神”“魂魄”“性情”與“陰陽”“五行”的類比關系闡釋了人在精神屬性上與天相“副”。人作為生命存在的具體表現(xiàn),“命”和“運”也與天地之數(shù)緊密相連,所謂“人之壽也,天命已使生者也。命有三科,以記驗。有壽命以保度,有遭命以遇暴,有隨命以應行 ”[2]391??梢钥闯?,《白虎通》從個體層面出發(fā),論述了人的自然屬性、精神屬性與天數(shù)相符,在實體形象上實現(xiàn)了天人同類的論證,進而實現(xiàn)了天與人在外觀、性能上的同質化,為人道與天道的“同律”打下了基礎。

      二是天道與人道的同律性,即“如天之為”。人之所以為人,不僅僅在于人有四肢兩目,也不僅在于人之“理仁”“欲利”,更是因為人是生活于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是“類”的存在,也就如馬克思所說的那樣,“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xiàn)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5]。因此,人道生活呈現(xiàn)出類群體的區(qū)分和規(guī)律必定與天道相一致,即“如天之為”。

      在“類”的群體區(qū)分上,人副天道而有姓氏、名字的區(qū)別,“人含五常而生,正聲有五……轉而相雜……故姓有百也”[2]401;“天道一時,物有其變,人生三月”[2]406,而能取名。通過姓、氏、名對人類群體進行劃分,人們往往以同血緣則同姓的方式進行,使同類的人有了不同的社會群體關系,進而,以“名諱”方式,對不同的人的尊卑等級關系進行區(qū)分,這個結論根源于天之“五聲”“一時”等規(guī)律。在“類”的身份區(qū)分上,人副天道而有服飾、物品、建筑等的區(qū)別,“法天奉本……遐方各衣其服而朝,所以明乎天統(tǒng)之義也”[3]237,“天子麻冕朱綠藻,垂十有二旒者,法四時十二月也。諸侯九旒,大夫七旒,士爵弁無旒”[2]500,“天子曰辟雍,諸侯曰泮宮”,“諸侯曰泮宮者,半于天子宮也,明尊卑有差”[2]259-260,等等。通過對服飾、物品、建筑等進行區(qū)分,使同類的人具有了天子、諸侯、大夫、士等身份上的區(qū)分、尊卑等級上的差別,這也是以天道中“天統(tǒng)之義”“四時十二月”等為依據(jù)的。在“類”的人倫生活上,人副天道而“如天之為”。天道中,“四時為時,五行為節(jié)”[2]194,五行既有“相生”也有“相勝”,春夏秋冬流轉變換,有“生”有“煞”,萬物生長,有盛有衰。人倫生活中,“兄死弟及何法?夏之承春也。‘善善及子孫’何法?春生待夏復長也”[2]194“長幼兄弟”[2]416“伯仲叔季”[2]416“父死子繼”[2]194“主幼臣攝政”[2]194“男不離父母”[2]195等人人承續(xù)相繼之義皆是與天道同律;“女離父母”[2]195“惡惡止其身”[2]194“子復仇”[2]194等做法也是應天道中“相勝”、有“煞”、有衰的規(guī)律。因此,政治生活中強調的天子之行要“喜怒有節(jié)”、天子治國要“重德薄刑”,就是以天道“任德遠刑”為依據(jù)。所以有文王推演《易》之八卦而為政之事,“文王所以演《易》何?商王受不率仁義之道,失為人法矣。己之調和陰陽尚微,故演《易》,使我得卒至于太平日月之光明,則如《易》矣?!盵2]446可見,天道規(guī)律成為人道規(guī)律的直接參照,天道與人道由此具有同律性。

      (二)基本范式:“天王感應”

      《白虎通》開篇直言:“天子者,爵稱也。爵所以稱天子者何?王者父天母地,為天之子也?!盵2]2又有“天子作民父母,以為天下王”[2]4??梢姡碎g之“天子”具有天之嫡長子和天下之主雙重身份,王“法天”治下的政權合法性通過天的預設得以實現(xiàn),“天王關系”在天人關系中的特殊性也得以凸顯,即:王既是人道之至,接受天道的監(jiān)督,也獨享與天溝通的權利。由此使得天子與天之間形成了“天王感應”的關系,奠定了“尊尊”的政治統(tǒng)治范式。

      這種“尊尊”的示范,在《白虎通》中闡述較多,比如祭祀活動中,“天子祭天地,諸侯祭山川,卿大夫祭五祀,士祭其先”[2]79。只有天子有權祭天地。如郊祭和封禪,就是天子將自己的美政功績告知于天并祈福于天的祭祀活動。其他諸侯、卿大夫、士,隨著權力的變小,所管轄的范圍越小,其祭祀的對象和范圍也越來越小。天子有了向天報告政事的途徑,亦有一定的儀式感應天意、聽取命令,靈臺、明堂就是這樣的存在?!疤熳铀杂徐`臺者何?所以考天人之心,察陰陽之會,揆星辰之證驗,為萬物獲福無方之元?!对姟吩疲骸?jīng)始靈臺。’天子立明堂者,所以通神靈,感天地,正四時,出教化,宗有德,重有道,顯有能,褒有行者也?!盵2]263-265天子洞察天意,聽取天命之后繼而宣告臣民、教化百姓,故而靈臺、明堂亦是布政、教化的場所。此外,天子還可以通過“社”“為天下求福報功”。天子、諸侯、大夫及一般的臣民都有社,但只有天子之大社“為天下報功”而有“無屋”“有樹”“受霜露風雨”以“達天地氣”[2]89的要求,其他臣民的社都有一定的地域劃分,且只能祭祀和祈愿??梢?,天子是“取天地與人之中以為貫而參通之”[3]421的存在,他以“絕地天通”的方式阻截了平民與天交流的直接通道,只有他才擁有上應天命、下率臣民的合法性和實現(xiàn)途徑,這樣就突出了君在天人關系中的特權和地位。為此,《白虎通》中還論述多種王政之舉,論證了君在人道法天道中具有率領作用,比如,在農事活動中“冬至所以休兵不舉事,閉關商旅不行何?此日陽氣微弱,王者承天理物,故率天下靜,不復行役,扶助微氣,成萬物也”[2]217,“王者所以親耕,后親桑何?以率天下農蠶也”[2]276。在德性教化之中,“不臣三老五更者,欲率天下為人子弟”[2]319-320?!巴酢睂θ说郎鐣ㄔO具有的獨一無二的引領作用,也由此確立了天子在“尊尊”的政治統(tǒng)治和人倫秩序中的至尊地位。

      但從傳統(tǒng)人倫的尊卑關系來看,人與人之間還有長幼之別,長幼之間以長為尊。如若天子的年歲比臣民小,兩種尊卑關系也就有了矛盾之處,比如王的父親、叔伯、諸舅等都算是王的宗族長輩。所以,為了持續(xù)天道定人道規(guī)律的一貫性,維護天子在人倫秩序中的地位,《白虎通》在將君臣關系置于三綱之首的同時,確定了君、臣的尊卑等級,認為“火陽”乃是君象,“水陰”是臣義,為君者“象尊常藏”“居九重之內”[2]193。君臣之間,王以其承接天命、繼大統(tǒng)而位居至尊,不受約束。這也就以政治秩序中的君尊臣卑為人倫秩序提供了基本范式,比如,“三綱”規(guī)定中,人們在面臨父子之孝與君臣之忠的矛盾時,根據(jù)為上者為尊的規(guī)定,人們“不以父命廢王父命”[2]197。繼而,在血緣宗法制的背景下,“君統(tǒng)”與“宗統(tǒng)”緊密結合使得宗族關系也以天子大宗為坐標點?;首逯畠龋熳右云浔咀诘臻L子的身份承接天命、繼承大統(tǒng)而享宗族至尊,各小宗的宗子代表本宗臣服皇族宗子,即天子,由此形成大宗率小宗、宗紀理族的基本原則。自天子延伸而下,社會中的其它宗族的宗子也以其本宗嫡長子的身份,繼承大宗權位而得享尊貴,其他嫡子或庶子成家后組建的小宗,以宗子的身份代表自己的宗族向本宗表示臣服。同時,天子尊天、尊父的做法,也為“尊尊”政治秩序提供了基本范式,臣民依照“尊尊”原則,各尊其“尊”:尊天、尊君、尊師、尊祖等。

      三 人道秩序的規(guī)定:循天道以推人道

      中國傳統(tǒng)社會是以血緣關系和血緣情感為基礎來建立政權、融匯族群的,而隨著政權的成熟和社會的發(fā)展,聚居而有血緣關系的宗族,逐漸成為中國幾千年封建社會的重要社會單位?;谶@種社會背景和政治需要,《白虎通》中提出具有血緣特征的“三綱”和“六紀”對人倫秩序進行了整合。這種秩序性的合理性依據(jù)始終是來源于天道的規(guī)定的,是循天道以推人道的結果。即:基于“陽尊陰卑”衍生出的“男尊女卑”觀念,成為統(tǒng)治階級構建人倫秩序的基本邏輯,并最終指向“張理上下,整齊人道”的秩序建設目標。

      (一)基本邏輯:“男尊女卑”

      在“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2]373的“三綱”中,以“君至尊”的基本原則確立的君臣關系、父子關系是人倫關系的主線,它們支撐起了中國傳統(tǒng)社會人倫秩序的整體框架,是“人倫之尊”“人倫之本”。但是就人倫關系的形成邏輯來看,夫婦關系才是“人倫之始”[6],《白虎通》在論述夫婦關系時,就直言“夫婦”綱“取象人合陰陽”[2]375:“天道之常,一陰一陽”[3]445,人合“陰陽”而生,具有性情,人之“情性之大,莫若男女”[2]451。由此可見,天道的陰陽決定人道男女,天道陽尊陰卑定人道男尊女卑,天道陰陽相合而“萬物序”,規(guī)定了人道“男女之交”[2]451乃人之大倫。這就從人倫關系的本源上肯定了男女關系是一切人倫關系的根本。

      對于這樣一個根本的人倫關系,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旦處理好這個關系也就實現(xiàn)了本質上的“綱舉目張”。很顯然,《白虎通》的選擇是“男尊女卑”,也就是從本源上將人類的兩種性別身份做了“質”的差異化規(guī)定,這不僅預示著社會將具有絕對的男權特征,還意味著性別意義上的一半人口成為了另一半人口的附屬物,對于統(tǒng)治階級而言,統(tǒng)治對象的體量顯然是縮減了。所以我們能夠看到,在人倫關系中,“三綱”中“君”綱、“父”綱在中國傳統(tǒng)人倫秩序中居于主導地位,君和臣往往單指男性的君王和男性的臣子,而“公侯伯子男”[2]6的爵位之名,也以“婦人無爵”“陰卑無外事”[2]21等規(guī)定將女性排斥在朝堂之外?!胺驄D”綱雖然涉及女性角色的倫理定位,但也是以尊卑之別將女性置于人倫等級的末端加以強調,成為王權、父權和夫權的一種合理性支撐。

      正是基于“男尊女卑”這一基本邏輯,在社會資源分配中,人們堅持“丈夫雖賤皆為陽,婦人雖貴皆為陰”[3]414的基本原則,降低甚至去除女性在社會資源上的分配權和創(chuàng)造權,包括較為基本的權力資源、財富資源、教育資源等。其一,在“三綱”人倫秩序設定下,王權、父權、夫權三者相互支持,女性被拒絕進入權力的角逐場,而以處理好家事為榮。所謂女子“是以有‘三從’之義: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故夫尊于朝,妻榮于室,隨夫之行”[2]21。其二,在財富資源的分配中,女性以“無外事”而被限制了創(chuàng)造財富的可能。在家族財富的分配中,即使“主母”管理家族事務,也只有管理權而非所有權。妻妾帶來的嫁妝也基于“從夫”的要求,成為其輔助夫家的資產。同時,女性在財富繼承上始終處于劣勢,“在室女”對家族財產的繼承額度,不能超過她應有的嫁妝。其三,在教育資源的分配中,基于社會對女性“榮于室”的要求,“從父”“從夫”的“以禮屈服”[2]376之德成為女性的美德,對女性的教育也旨在教會“事人之道”,所以女性在教育資源的分配中也處于絕對的劣勢地位。此外,女性在人的基本權利方面也受到限制、篡改和剝奪,如人身自由權、生命健康權、結婚自主權、離婚自主權等等??偟膩砜?,對女性全方位的限制,是為了避免女性進入中國政權的角逐場,威脅男性在人倫秩序和政治秩序中的地位。由此可見,“夫為妻綱”蘊含的“男尊女卑”思想作為建構人倫秩序、維系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礎顯得格外重要,也是基于這一人倫秩序的確立和運用,中國傳統(tǒng)以男系為中心的宗法政權才得以延續(xù)幾千年。

      (二)基本目標:“整齊人道”

      在“男尊女卑”的基本邏輯下,“三綱”是對縱向男權關系的規(guī)定,體現(xiàn)了主體身份建設的層次性,而“六紀”則是從橫向上對最大范圍的社會關系進行規(guī)范,其內容為“諸父、兄弟、族人、諸舅、師長、朋友”[2]373,體現(xiàn)的則是價值性上的“整齊人道”,如果說“三綱”是“求之于天”的一種人倫基本秩序的規(guī)定,那么“六紀”則是為了實現(xiàn)“三綱”的秩序性規(guī)定而不得不樹立的一個基本建設目標,其目的在于“張理上下,整齊人道”[2]374,具體表現(xiàn)為兩個方面:

      一是整齊宗族血緣關系。所謂“宗者,尊也。為先祖主者,宗人之所尊也”[2]393,宗,“是有共同的先祖的,這決定了‘宗’具有男性血緣特征”[7]?!白逭?,湊也,聚也。謂恩愛相流湊也。上湊高祖,下至玄孫,一家有吉,百家聚之,合而為親,生相親愛,死相哀痛,有會聚之道,故謂之族。”[2]397-398此外,還有“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2]398的說法,可見“族”的范圍更加廣泛,血緣延伸上至高祖,下至玄孫,匯集“百家”。而宗、族結合在一起,其關系就表述為“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無,所以紀理族人者也”[2]394??梢钥闯?,宗族是以宗為核心,根據(jù)血緣向外延伸而為族。在根本上,父系血脈乃是家族的主體核心,也是整個家族的“紀理”者。并且,從“恩愛相流湊”“合而為親,生相親愛,死相哀痛,有會聚之道”,可以看出,宗通過將血緣恩親等級化,實現(xiàn)對族人的秩序性管理,但宗族之間也不是純粹的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其更重要的作用是給族人戴上血緣義務的枷鎖,使族人成為家族利益的工具,即所謂的“宗人將有事,族人皆侍”[2]393。但基于男尊女卑的基本邏輯,“諸父”才被看作是同宗同源之人,而“諸舅”是外家?!栋谆⑼ā吩谡撌鼍唧w的血親關系時,就將姑、伯、叔區(qū)別開來,認為“姑當外適人,疏”[2]379,并將女系血緣關系的話語權進一步降低,如“諸舅”關系便被邊緣化。

      二是整齊宗族血緣以外的關系。宗族血緣以外的關系,通常以擬血緣的方式被納入宗法體系之中,成為有著相同價值追求的新的共同體,主要有師長、朋友兩種關系?!栋谆⑼ā酚醒裕骸芭笳?,黨也。友者,有也。《禮記》曰:‘同門曰朋,同志曰友?!盵2]376無論是“黨”還是“同門”,都表明其是一個共同體,而“友”既表師從同門,又表志趣相投?!栋谆⑼ā分袑Α坝选钡慕忉屍蚬餐袚囊饬x:“友饑為之減餐,友寒為之不重裘”[2]378,“有通財之義,振窮救急之意”[2]358。所以,“朋友”一則代表了共同的利益、共同承擔,二則代表了是“同門”、同“黨”、同“志向”。無論是否是師從同一人,志向相同也看作是同道中人。從本質上看,這種共同體都是以“師”作為鏈接的?!栋谆⑼x》引《論語》對“師長”紀的內涵進行了闡釋,認為“師弟子之道有三”[2]258:朋友之道、父子之道、君臣之道。三者合一,形成了一個以“師”為中心的擬血緣利益共同體,各成員也受擬血緣道德義務的約束。比如,弟子對師長必須要“尊敬而親之”,王者對“授受之師”有“暫不臣”之義,所謂“不臣授受之師者,尊師重道,欲使極陳天人之意也”[2]319。在尊師的基礎上,重師之“道”“法”也成為師生關系的必然要求,這個“道”“法”指的就是師法,弟子要承襲師之理念、遵守師門規(guī)范、遵循師祖譜系、維護師之志向等。并且,師逝后,弟子還有守孝的道德義務,《白虎通》有言:“弟子為師服者……生則尊敬而親之,死則哀痛之,恩深義重,故為之隆服?!盵2]525與此同時,《白虎通》還將師長與君主、父親相提并論,認為“天道莫不成于三:天有三光:日、月、星;地有三行:高、下、平;人有三等:君、父、師”[2]131,也就將師長關系置于天道規(guī)定之下,既體現(xiàn)師之“尊”的權威性,又強調了此種擬親團體的合法性。

      但血緣道德義務和擬血緣道德義務的強度并不在同一等級?!栋谆⑼ā分杏醒裕骸芭笥阎?,親存不得行者二。不得許友以其身,不得專通財之恩。友饑,則白之于父兄,父兄許之,乃稱父兄與之,不聽則止?!盵2]378在涉及朋友之義和父兄的訓導之間,必須優(yōu)先遵從父兄的要求。從師長來看,弟子要為師服喪三年,但為了不與父母之喪相沖突,為師服喪有“入則绖,出則否”[2]525的要求,主張在室內服喪,即“心喪”??梢?,雖然人們基于歸攏利益的需要,以擬血緣的方式對人倫關系進行鏈接,但最終還是強調家族血緣道德義務要高于擬血緣道德義務,以宗族內外有別的規(guī)定對最大范圍的人道秩序進行了整理。

      《白虎通》天道觀對天道本體、天王秩序、人道秩序做出了全面、系統(tǒng)的規(guī)定,為漢代政治統(tǒng)治的秩序性建構尋求天道的合理性支撐,“天道”的重申也為傳統(tǒng)封建人倫秩序的建構提供了參照,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其中“天人合一”的天道觀念,對于今天我們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以及生態(tài)文明建設仍具有啟示意義。但不可否認的是,《白虎通》天道觀存在著宗教神性、尊卑等級性等思想局限,必須予以理性的反思。其局限性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其一,《白虎通》天道觀中存在主觀臆想的成分,其阻礙了人的價值的覺醒與實現(xiàn),也阻礙了社會的發(fā)展及技術的革新。恰如恩格斯所說,“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擺脫自然規(guī)律而獨立,而在于認識這些規(guī)律,從而能夠有計劃地使自然規(guī)律為一定的目的服務?!盵8]天道本體“人格神”的預設,以及牽強“副”天的天人關系的確立,都帶有宗教神學的特點,容易使人們徜徉于虛幻的自由之中。而基于對天神的敬畏,人類社會的發(fā)展也更多轉向對個體德行的修養(yǎng)和社會關系的關注,減緩了人們探索自然科學的腳步,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科學技術的革新以及理性精神的發(fā)展。其二,《白虎通》天道觀對天道、天王秩序作出了規(guī)定,建立了天、君、臣、民的尊卑等級秩序,其根本價值指向均服務于“天子”政權的合法性論證和政治統(tǒng)治的秩序性規(guī)定。同時,人道秩序中以血緣、擬血緣的方式對人倫關系所進行的分類和管理,使得男權利益成為封建專制社會的必然追求??偟膩碚f,《白虎通》作為傳統(tǒng)封建統(tǒng)治的官方宣傳文本,其明確的政治訴求,已經(jīng)決定了其“天道觀”不可避免地具有等級性、封建性等思想局限。

      猜你喜歡
      人倫血緣天子
      莫囂張
      當代作家(2023年3期)2023-04-23 01:58:26
      愛與血緣的較量
      公民與法治(2022年1期)2022-07-26 05:58:02
      “立天子以為天下”——周代“立君為民”學說的現(xiàn)代性觀照
      牛犢錯牽難以要回 血緣鑒定確定歸屬
      尊王抑或尊天:基于人倫與性命的晚明治道重建
      原道(2019年2期)2019-11-03 09:14:58
      無字碑隨想
      天倫和人倫共生倫理永恒——秦漢傳統(tǒng)中基于發(fā)生角度的倫理分類
      由傳統(tǒng)禮儀看中英傳統(tǒng)人倫道德觀念異同——以英劇《唐頓莊園》為例分析
      超出血緣親情的大愛
      中國火炬(2012年1期)2012-07-24 14:12:06
      天子是條魚
      卓资县| 涟源市| 邵阳县| 武陟县| 阿克苏市| 阳高县| 剑河县| 油尖旺区| 合川市| 邹平县| 西城区| 玉树县| 婺源县| 黎平县| 长春市| 呼伦贝尔市| 新巴尔虎左旗| 象州县| 澎湖县| 巧家县| 武汉市| 永丰县| 娱乐| 东源县| 四会市| 蓝田县| 普兰县| 崇礼县| 湘潭县| 大厂| 大英县| 儋州市| 兴城市| 五常市| 宁武县| 洛阳市| 渭南市| 永修县| 洛浦县| 宜兴市| 泽库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