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亨微
摘? 要:高校思政理論課教師承擔著高等學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重要任務,是新時代中國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堅力量,承擔著重要的育人職能。思政理論課教師獲得感表現(xiàn)為歸屬情感、認同情感、尊嚴情感、榮譽情感及其價值追求。文章依據(jù)馬克思關于人的需要理論出發(fā),從人的價值角度,闡述教師獲得感通過教師自我成長、國家社會對教師的評價與肯定、受教育對象的成長成才(成為社會有用的人)途徑來實現(xiàn)。
關鍵詞:思政理論課;獲得感;教師
中圖分類號:G640? ? ? ?文獻標志碼:A?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0)35-0152-05
Abstract: The teacher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take the important task of Marxist theore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y are the backbon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and bear important educational functions. The teachers' sense of gain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s expressed as belonging emotion, identity emotion, dignity emotion, honor emotion and value pursuit. Based on Marx's theory of human need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uman value, this paper expounds that teachers' sense of gain can be realized through teachers' self-development, the evaluation and affirmation of teachers by the state and society, and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educated objects (becoming useful people in society).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sense of gain; teacher
新時代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是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十九大精神的需要,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重要論述的需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需要。從2020年3月1日開始實施的《新時代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規(guī)定》中可知:加強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獲得感培育,是新時代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終極追求之一。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教學中,教師獲得感事關教師隊伍建設、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獲得感和課程有知有味性。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具有不可替代的育人職能
全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主持會議并發(fā)表重要講話:“要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chuàng)新,不斷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要做到“八個相統(tǒng)一?!雹購纳鲜鲋匾v話可知,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課”)在培養(yǎng)人、怎樣培養(yǎng)人中的重要作用、在立德樹人中的關鍵地位,思政課教師是實現(xiàn)課程改革創(chuàng)新、實現(xiàn)立德樹人、實現(xiàn)“培養(yǎng)人”任務的決定因素。
(一)高校思政課教師在教學教育工作中肩負使命
高校思政課教師不僅是課程的主要傳播者,也是高校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理論導師,也是黨和國家的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重要隊伍,因此,高校思政課教師是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導師和引路人。如何發(fā)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在于教師獲得感的提高,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喜于肩負起播種信念、夯實信仰、塑造靈魂的重任,實現(xiàn)高校思政課教師的關鍵作用。
(二)高校思政課教師獲得感在思政課教育教學中的指向作用
思政課教師獲得感直接輻射思政課質量和獲得感,衡量課程獲得感的根本標準是雙重的,主要包括學生的獲得感和老師的獲得感,兩者共同構成了思政課獲得感,其中教師獲得感是學生產生獲得感的前提因素,對于思政課學生獲得感起重要影響,教師獲得感產生的一個重要方面是課堂,成功的課堂成就教師產生滿滿的獲得感。有高質量獲得感的教師,會對教育教學,對其授課的對象產生更多的關心關愛,促進教師更加全身心的投入熱愛的教育事業(yè),盡職盡責的教書育人,也更能有效的實現(xiàn)思政課“立德樹人”任務。相反,假如一位少有或沒有獲得感的教師,無法全身心的投入教育事業(yè),也很難真正履行教育職責,學生的獲得感的獲得與增強也無從談起。方向猶如燈塔,好比航標,思政課教師就是這燈塔這航標,沒有引領航向的航標和燈塔,思政課教育就會陷入泥潭,無法實現(xiàn)立德樹人的目標,更談不上收獲滿滿的獲得感。
二、準確把握高校思政課教師獲得感的內容
思政課要達到預定的目標,需建立一支素質過硬的師資隊伍,教師是主導、是方向,教師在思政課堂如此重要,那么什么是教師的獲得感呢?
(一)思政課教師獲得感的內在邏輯
從內容上,教師獲得感是思政課獲得感的重要內容之一,它相對于學生獲得感而言,是主導、是檢驗是否有獲得感的關鍵有效因素。思政課教師的獲得感是指教師參與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活動中獲得某種需要的滿足而產生的持續(xù)的、正向的主觀體驗,如:思政課堂學生積極主動的正向回應、師生課堂的默契活動等等。教師獲得感核心內容包括作為教育者的“被需要感”、教育事業(yè)的“認同感”、教育過程的“互動感”和教育結果的“成就感”四個層面②。
從層次上,思政課教師獲得感是一個遞進式層層推進的有機體系,如圖1所示,包含知識論層面,價值觀層面,方法論層面。知識論層面是基礎,價值觀層面是中心,方法論層面是關鍵,三者聯(lián)系緊密、依次遞進。知識論層面指客觀和確定的理論體系基礎上的知識情感獲得;價值觀層面指具有即時與延時并存的互動體驗而產生的情感獲得;方法論層面指基于師生主體需求驅動、挖掘教育潛在功能、堅持問題意識導向,輸出直接、現(xiàn)實的教育,具有隱蔽和滯后的情感獲得。
從質量上看,思政課教師獲得感高低是主客觀相互作用發(fā)展的過程。一是需要教師與學生雙重因素,即需要在師生互動中產生的主觀體驗和校生給予的評價。二是國家社會給予的肯定與反饋,正向反饋越高,教師的獲得感越高,反之,負向反饋越高,教師的獲得感越低,甚至等于零。
(二)思政理論課教師獲得感具體表現(xiàn)
思政課教師獲得感,體現(xiàn)了教師對教育事業(yè)的深厚感情,揭示了教師和教育事業(yè)的依存關系,是教師對教育事業(yè)的情感歸屬、認同、尊嚴、升華和自我價值、國家社會肯定價值、學生成長成才價值的追求。
1. 情感歸屬和價值追求
教師對教育事業(yè)神圣價值和意義的歸屬,即人們對自身選擇的事業(yè)的價值與意義的主觀認同和證明后的自我感受,具體表現(xiàn)為,一是教書,即深愛教育事業(yè),強烈的教育情懷等等,二是育人,即熱愛教育學生,關心學生,熱愛學生等等。如曲建武教授,事業(yè)從高校輔導員到省教育廳副廳長,再到高校輔導員的經(jīng)歷,體會到他對教育事業(yè)的深愛,真正的歸屬情感來自于“愛”。感悟教育的真諦,即教育是一項充滿愛的事業(yè),愛是教書育人永恒的主題。熱愛每一個教育的學生,守護著每一個學生的健康成長,就像守護自己的子女一樣,視每一個孩子為己出,仁者愛人。思政課的重要性,體現(xiàn)了每一位教師的自我價值,決定了每一個思政課教師上好課,用愛為主基調、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內容的價值體系為主線,竄起學生心靈的真善美、系好人生的第一顆扣子。
2. 情感認同和價值追求
教師對教育事業(yè)的認同。具體表現(xiàn)為:教師政治價值觀、教師教學理念等,要做到真信、真學、真懂、真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它是歷史的必然、是科學真理,具有深厚的理論意義和現(xiàn)實意義。懂得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樹立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信念,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認同思政課教師使命,教師引領學生走進馬克思主義,培育大學生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努力塑造,能擔當民族復興責任的新時代建設者和接班人,達到思政課的目標和教師自我價值追求——師生思想情感交互和鑄魂育人、立德樹人的目標。
3. 情感尊嚴和價值追求
教師首先是一個人,每個人都需要人格尊嚴受到尊重,教師也不例外,“尊師重教”思想自古以來植根于中華大地,在這種思想文化熏陶下成長起來的教師,對尊重感的需求更加有高度。它具體指學生、社會、黨和政府對教師的尊重。教師的社會地位得到重視和尊重,教師的勞動成果得到重視和尊重。
4. 情感升華和價值追求
教師自我價值的體現(xiàn),教師從事的是教育,它是用一棵樹去撼動另一棵樹,用一朵云推動另一堆云,是人類科學文明的繼承者與傳播者,被譽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都是教師教育教學極高的價值評價,所以,教師獲得情感具有極高的榮譽感,成就感為基礎的自我評價的實踐體驗,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黨和政府辦好事,思政課的關鍵依靠教師傳遞國家意志和立德育人,依靠教師做好教育教學工作,培育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當教師一次次實現(xiàn)國家交給的光榮任務,他/她的榮譽感也就得到了實現(xiàn),所以選擇思政教師這一事業(yè),其本身就是一項偉大的榮譽,是教師情感升華。
三、著力抓好新時代思政課教師獲得感實現(xiàn)途徑
從馬克思關于人的需要理論出發(fā),教師的獲得感,體現(xiàn)了自我能力(價值)層面獲得感、社會價值層面的獲得感和學生成長成才價值實現(xiàn)賦予的教師獲得感,指教師自我成長,國家社會對教師的評價與肯定,受教育對象的成長(成為社會有用的人)。
(一)推動思政課教師自我能力實現(xiàn)與創(chuàng)新
1. 思政課教師的自我價值與自我能力關系
自我價值指教師的職業(yè)活動對其生存和發(fā)展所具有的價值。自我價值和自我能力是相對應的,二者是正向互動、相互促進的關系。從某種角度來講,思政課教師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程度取決于自我能力的提升,核心指教師職業(yè)能力,是指在學科教育教學中表現(xiàn)出來的一種認識能力作為基礎的教師專業(yè)能力。
2. 思政課教師的自我能力與獲得感培育
依據(jù)思政課教師的職業(yè)使命角度,它主要的能力包括思政課課堂教學能力,為第一位;學術研究能力,為第二位。教學是思政課教師的首要工作,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根本保證。
(1)高校思政課教師課堂教學能力與獲得感
首先,以教師課堂管理能力為訓練載體推動思政課教師的獲得感。教師課堂管理能力指教師為實現(xiàn)教學目標,在課堂教學過程展示的能力。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思政課教師要增強獲得感,在傳道、授業(yè)、解惑以外還應該扮演一名出色的、追求卓越的管理者。課堂管理和其他組織的管理一樣,其最終的目的就是在有限的時間里面盡可能的提升學習的效率和師生的獲得感,這需教師有效的管理、科學的設立獎懲分明激勵約束機制,激發(fā)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一個團結向上、緊張活潑的課堂氛圍,實踐證明一個缺乏有效管理的課堂、一個無紀律混亂的課堂,將無法實現(xiàn)課程教學的目標,更無法達到師生獲得感的高效實現(xiàn)。具備管理課堂的能力是一個合格的高校教師所要具備的,具備高超管理課堂的能力是一個優(yōu)秀的高校教師所要具備的,也是實現(xiàn)思政課教師獲得感的完美載體之一。
其次,以教學研判能力為訓練載體增強思政課教師的獲得感。教師教學研判能力是指教師所具有的研究判斷能力,包括憑借教學目標、教學任務、生源身心發(fā)展特點等內容,即采用正確教學方法與策略的能力,主要體現(xiàn)為:理論聯(lián)系實際能力、運用教育學心理學的能力、處理教學常規(guī)能力、學習情境的分析判斷能力、因材施教的能力等等。通過這些能力的提升使教師能夠竭盡所能的激發(fā)學生熱學善學,培養(yǎng)學生知識的接收能力,給予教師的教育教學更多更積極信息反饋,提升教師獲得感,也是實現(xiàn)思政課教師獲得感的完美載體之二。
再次,以教學操作能力為訓練載體增強思政課教師的獲得感。教學操作能力指課堂教學能力中為實現(xiàn)教學目標教師展示出的解決教學問題的能力,如:語言表達能力,非言語表達能力,熟練使用先進教學工具能力等。教師表達能力可以通過實踐經(jīng)驗的有意識積累,其它能力更是如此,富有魅力的思政課堂,往往需要教學優(yōu)秀操作能力,不僅使教育教學高效,師生獲得感更是豐富且有深度。
最后,以教學創(chuàng)新能力訓練為載體增強思政課教師的獲得感。教學創(chuàng)新能力即“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思政課教師自我價值實現(xiàn)的核心在于自我能力的增加,其主要目的為不斷教學創(chuàng)新,實現(xiàn)有效思政課教育教學,持之以恒地研究探討教育學、心理學、管理學,精準把脈教育教學規(guī)律是教學創(chuàng)新的關鍵,是優(yōu)秀的高校思政課教師所必備的。視它們與專業(yè)性學術研究同等重要,真正做到:“知其所需、給其所要”。在供求平衡中滿足提高師生獲得感。
(2)思政課教師學術研究能力與獲得感
學術研究能力包括教學研究能力和專業(yè)性學術研究能力?!盎A不牢,地動山搖”,就思政課教師教學能力而言,基礎不牢的基礎指教學研究能力。大學思政課教師要集合教學與學術研究為一身,“教師即研究者”是教育者切身體會,如果大學思政課教師將教學與研究割裂、忽視做教育教學研究,那么,教師不僅僅無法實現(xiàn)思政課“立德樹人”的目標,就連課堂教學工作都難以很好勝任,思政課教師的獲得感更不能實現(xiàn)或提升。
(二)加強新時代思政課教師獲得感保障建設
馬克思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和方法,告知我們:“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xiàn)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雹鬯颊n教師在追求自我價值同時,期盼社會價值的實現(xiàn)。
1. 國家社會用物質價值肯定新時代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獲得感
在新時期,國家層面對思政課教師在待遇上、在教學辦公上、在獎勵基金上均作出相應規(guī)定。在待遇上,專職思政課教師待遇增速或水平高于其他專業(yè)教師,給予高校思政課教師高崗位津貼;在教學辦公上,為高校思政課教師創(chuàng)造條件良好或優(yōu)于其他專業(yè)教師的教學科研工作便利條件、辦公空間、硬件設備和圖書資料;設立專門的思政課教學科研機構管理機構,每門課程有自己的科研組織,并可以根據(jù)需要配備管理人員。在獎勵基金上,教育主管部門和高等學校以設立獎勵基金、專項科研物質獎勵等方式,采取定期或不定期形式對通過考核及表現(xiàn)優(yōu)秀的教師給予物質獎勵。以上政策的貫徹落實,需要各級各類地方政府財政支持和各高校將政策的真正落地,開花結果。
2. 國家社會精神價值肯定新時代思政課教師獲得感
樹典型表先進,教育主管部門和各高校形成培養(yǎng)、推薦、表彰思政課教師機制,在國家層面,設立思政教師獲獎比例和金額,如:國家級教學成果獎、高等學??茖W研究優(yōu)秀成果獎(人文社科),大力保障優(yōu)秀教師獲獎的力度。
設立完善獎懲制度,讓思政教師成為人人羨慕的優(yōu)秀隊伍,所謂“高資高薪”。在高校設立思政課教師的專項考核,健全退出機制,尤其要求立場、方向、原則、道路上有高度政治性,能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理論素養(yǎng)、教學水平達到教師標準或更高,否則將實行退出機制處理。
(三)努力形成新時代思政課教師獲得感實現(xiàn)的核心
“桃李芬芳”這是促進思政課教師實現(xiàn)獲得感最有效途徑,教師最大的奉獻是學生成長成才后服務社會價值實現(xiàn)或為社會培育無數(shù)人才,這也是教師獲得感實現(xiàn)的核心。
1. 教學相長,促學生成長成才,成教師獲得感芬芳
教師營造精彩,學生積極參與其中,獲得知識雨露的長期滋養(yǎng),促學生成長成才,成教師獲得感芬芳,這或許是教學相長理論的核心表達?!抖Y記·學記》有言:教學相長也。指的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方面互相影響和促進,這是新時代思政課教師獲得感實現(xiàn)的核心途徑,在實踐中具體表現(xiàn)為:學生更加投入的學習、更加積極參與課堂、更加認同課堂、樂學好學擅學,給老師帶來深深的成就感。此處表明多層深意,一是,思政課教師要關心學生的獲得感,實質上就是關心學生在課堂上主體地位的發(fā)揮;二是,構建優(yōu)質教育資源和教育產品、教育思想,教學資源供給側改革增效,關心學生所關注的內容,選取社會熱點和學生關切內容作為教學依據(jù),科學研判學生需求;三是,堅持問題導向,強化教學科研相結合,提升教學內容廣度與深度。
2. 立德樹人,培學生優(yōu)秀走社會,育教師獲得感滿天下
立足21世紀智能化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師不忘初心和使命,牢記立德樹人的任務。具體表現(xiàn):守好“心”, 就是牢記初心和付出真心,需要思政課教師永葆成就他人就是成就自己之心,勇于奉獻,敢于擔當,學會品嘗繽紛果園里的碩果,砥礪前行,牢記重托,用堅持不懈之精神,下努力為國家培養(yǎng)棟梁之才之決心。上好“課”,守好三尺講臺,靈動課堂,不斷學習,潛心研究,爭當勇立潮頭的領路人,幫助學生專業(yè)發(fā)展,為學生的成長成才做出努力和奉獻,為教育盡力。帶好“人”,從學生心理特征出發(fā),促進學生健康快樂成長,不變耕耘之腳步,盡力滋潤教育熱土,澆灌縷縷芬芳。教育是一種提高人的綜合素質的實踐活動,人是社會主宰,一直以來,社會給予教師非常高的社會價值要求,如,教師是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教師是園丁,辛勤地培育著祖國的未來。因此,需思政課教師守初心,培育一代代優(yōu)秀學生步入社會大舞臺,呈現(xiàn)一臺臺美麗的劇目,當教師桃李滿天下之時,是教師收獲滿滿獲得感的季節(jié),也是教師獲得感的巔峰時刻。
綜上所述,教師獲得感途徑從人的需要理論出發(fā),有教師自我成長的自我價值實現(xiàn),國家社會對教師的評價與肯定的社會價值的實現(xiàn),受教育對象的成長(成為社會有用的人)的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融合的實現(xiàn)。教師的自我成長體現(xiàn)在每一次榮譽的取得,學習的進步,理論知識的豐富,教書育人經(jīng)驗的豐富,閱歷的增長,每一次職稱的晉升,科研水平的提升,社會服務能力的增強,帶來的自我價值的體現(xiàn)。對于教師而言,學生的成長是他/她最幸福的獲得感,課堂上,有一雙雙聚精會神的眼睛,期盼著教師知識的雨露澆灌;一個個急于解決的問題,呈現(xiàn)教師面前,期盼著教師的錦囊妙計;一棵棵茁壯成長的大樹,服務社會國家的不同崗位,為中華民族的復興大業(yè)發(fā)揮聰明才智。人是社會關系的總和,教師的自我價值實現(xiàn),最終需要國家、社會的評價與肯定,當社會對教師的付出給予需要的回應,給予贊美和肯定,教師獲得感也實現(xiàn)了。
注釋:
①習近平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強調: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 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N].人民日報,2019-03-19(1).
②張業(yè)振.論思想政治教育獲得感的內涵、邏輯及其實現(xiàn)[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34(6):67-71.
③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人民出版社,2009:208.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8-05-03(2).
[2]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1).
[3]列寧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4][蘇]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杜殿坤,編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
[5]黃冬霞,吳滿意.思想政治教育獲得感:內涵、構成和形成機理[J].思想教育研究,2017(6):28-32.
[6]李虹.高校思政課應對新自由主義思潮挑戰(zhàn)的思考及對策[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5(9):91-94.